浙江卷第28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
2017-2021历年化学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真题汇编(解析版)

专题12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2021年】1.(2021·山东卷)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反应Ⅰ:+CH 3OH1K △H 1反应Ⅱ:+CH 3OH2K △H 2反应Ⅲ:3K △H 3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Ⅱ、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 x 与温度T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A 和B 中相对稳定的是_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2ΔH ΔH 的数值范围是___(填标号)。
A .<-1B .-1~0C .0~1D .>1(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molTAME ,控制温度为353K ,测得TAME 的平衡转化率为α。
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 x3=9.0,则平衡体系中B 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 x1=___。
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 与CH 3OH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 3OH)=___。
(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 、B 和CH 3OH 。
控制温度为353K ,A 、B 物质的量浓度c 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代表B 的变化曲线为__(填“X”或“Y”);t=100s 时,反应Ⅲ的正反应速率v 正__逆反应速率v 逆(填“>”“<”或“=)。
【答案】2-甲基-2-丁烯 D 0.9α ()()21011ααα−+ 逆向移动 1:10 X <【详解】(1)由平衡常数K x 与温度T 变化关系曲线可知,反应Ⅰ、Ⅱ、Ⅲ的平衡常数的自然对数随温度升高(要注意横坐标为温度的倒数)而减小,说明3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即△H 1<0、△H 2<0、△H 3<0,因此,A 的总能量高于B 的总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A 和B 中相对稳定的是B ,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甲基-2-丁烯;由盖斯定律可知,Ⅰ-Ⅱ=Ⅲ,则△H 1-△H 2=△H 3<0,因此△H 1<△H 2,由于放热反应的△H 越小,其绝对值越大,则12ΔH ΔH 的数值范围是大于1,选D 。
专题28+化学反应原理综合-2018年浙江学考化学五次真题二年模拟分类汇编+Word版含解析

专题28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6年4月浙江省选考】氨气及其相关产品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化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以铁为催化剂,0.6mol氮气和 1.8mol氢气在恒温、容积恒定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氨气,20min后达到平衡,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
①在第25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迅速增大至2L并保持恒容,体系达到平衡时N2的总转化率为38.2%,请画出从第25min起H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
②该反应体系未达到平衡时,催化剂对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①N2H4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强还原性,可通过NH3和NaClO反应制得,写出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2H4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室温下其电离常数K1=1.0×10-6,则0.01mol·L-1N2H4水溶液的pH等于__________(忽略N2H4的二级电离和H2O的电离)。
③已知298K和101KPa条件下:N2(g)+3H2(g)=2NH3(g) ΔH12H2(g)+O2(g)=2H2O(l) ΔH22H2(g)+O2(g)=2H2O(g) ΔH34NH3(g)+O2(g)=2N2H4(l)+2H2O(I) ΔH4则N2H4(l)的标准燃烧热ΔH=_______。
(3)科学家改进了NO2转化为HNO3的工艺(如虚框所示),在较高的操作压力下,提高N2O4/H2O的质量比和O2的用量,能制备出高浓度的硝酸。
实际操作中,应控制N2O4/H2O质量比高于 5.11,对此请给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NaClO+2NH3=N2H4+NaCl+H2O10△H2-△H1-△H42N2O4+2H2O+O2=4HNO3,中N2O4/H2O的质量比等于 5.11,高于5.11是为了提高了N2O4的浓度,有利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得到高浓度的硝酸。
专题29 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学生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2022年1月浙江卷】相关有机物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 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 .2ΔH 1≈ΔH 2,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 B .ΔH 2<ΔH 3,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 C .3ΔH 1<ΔH 4,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 D .ΔH 3-ΔH 1<0,ΔH 4-ΔH 3>0,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2.(2021.6·浙江真题)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Δ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2ΔH >0,ΔH >0B .312ΔH =ΔH +ΔHC .3212>ΔH ,ΔH ΔH >ΔHD .423=ΔH H +ΔΔH3.(2020·北京高考真题)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专题29 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A .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B .1molC(石墨)和1molCO 分别在足量O 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 2,前者放热多C .C(石墨)+CO 2(g)=2CO(g) ΔH =ΔH 1-ΔH 2D .化学反应的ΔH ,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4.(2018·浙江高考真题)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已知HF 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 的△H 1<0B .相同条件下,HCl 的△H 2比HBr 的小C .相同条件下,HCl 的△H 3+△H 4比HI 的大D .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 键放出akJ 能量,则该条件下△H 2=+akJ/mol 5.(2020·浙江高考真题)关于下列ΔH 的判断正确的是( )CO 32−(aq )+H +(aq )=HCO 3−(aq ) ΔH 1CO 32-(aq )+H 2O (l )⇌ HCO 3−(aq )+OH −(aq ) ΔH 2OH −(aq )+H +(aq )=H 2O (l ) ΔH 3OH −(aq )+CH 3COOH (aq )=CH 3COO −(aq )+H 2O (l ) ΔH 4 A .ΔH 1<0 ΔH 2<0B .ΔH 1<ΔH 2C .ΔH 3<0 ΔH 4>0D .ΔH 3>ΔH 46.(2015·重庆高考真题)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 (s )+2KNO 3(s )+3C (s )=K 2S (s )+N 2(g )+3CO 2(g ) ΔH=x kJ·mol -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 1=a kJ·mol -1S (s )+2K (s )=K 2S (s ) ΔH 2=b kJ·mol -12K (s )+N 2(g )+3O 2(g )=2KNO 3(s ) ΔH 3=c kJ·mol -1 则x 为A .3a+b -cB .c+3a -bC .a+b -cD .c+a -b7.(2017·浙江高考真题)根据2Ca(OH)/CaO 体系的能量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ΔH >0B .12ΔH ΔH 0+=C .342ΔH ΔH ΔH =+D .12345ΔH ΔH ΔH ΔH ΔH 0++++=8.(2014·江苏高考真题)已知:C(s)+O 2(g)=CO 2(g) △H 1 CO 2(g)+C(s)=2CO(g) △H 2 2CO(g)+O 2(g)=2CO 2(g) △H 3 4Fe(s)+3O 3(g)=2Fe 2O 3(s) △H 43 CO(g)+Fe 2O 3(s)=3CO 2(g)+2Fe(s) △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 .△H 1>0,△H 3<0B .△H 2>0,△H 4>0C .△H 1=△H 2+△H 3D .△H 3=△H 4+△H 59.(2008·宁夏高考真题)已知H 2(g)、C 2H 4(g)和C 2H 5OH (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 -1、-1411.0kJ·mol -1和-1366.8kJ·mol -1,则由C 2H 4(g)和H 2O(l)反应生成C 2H 5OH(l)的△H 为( ) A .-44.2kJ·mol -1 B .+44.2kJ·mlo -1 C .-330kJ·mol -1D .+330kJ·mlo -110.(2013·全国高考真题)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①H 2S(g)+32O 2(g)=SO 2(g)+H 2O(g) △H 1 ②2H 2S(g)+SO 2(g)=32S 2(g)+2H 2O(g) △H 2 ③H 2S(g)+12O 2(g)=S(g)+H 2O(g) △H 3 ④2S(g) =S 2(g) △H 4则△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A .△H 4=2/3(△H 1+△H 2-3△H 3)B .△H 4=2/3(3△H 3-△H 1-△H 2)C .△H 4=3/2(△H 1+△H 2-3△H 3)D .△H 4=3/2(△H 1-△H 2-3△H 3)11.(2014·全国高考真题)室温下,将1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 1,将1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H 3。
押课标卷理综第28题 化学反应原理(解析版)-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

押课标卷理综第28题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一、考题分析化学反应原理主要考查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主干理论知识,主要命题点有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分析,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与计算,反应条件的分析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试题常以填空、读图、作图、计算等形式呈现。
二、近四年考点分布分析全国卷年份题号试题载体类型考点分布气相反应体系液相(溶液)体系反应热速率因素及计算平衡标志及移动原理转化率计算五大平衡常数的计算图像分析电化学原理及应用I2019 28 √√√√2018 28 √√√Kp 表2017 28 √√√K2016 27 √√√Ksp √II2019 27 √√√√√Kp √√2018 27 √√√√K √2017 27 √√√√K √2016 27 √√√√III2019 28 √√√K √√2018 28 √√√√√2017 28 √√√√K √2016 27 √√√表达式√【2019新课标Ⅱ卷】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g)(g)+H2(g) ΔH1=100.3 kJ·mol−1 ①H2(g)+ I2(g)2HI(g) ΔH2=−11.0 kJ·mol−1 ②对于反应:(g)+ I2(g)(g)+2HI(g) ③ΔH3=___________kJ·mol−1。
(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总压为105Pa,平衡时总压增加了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_Pa。
达到平衡后,欲增加环戊烯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标号)。
A.通入惰性气体B.提高温度C.增加环戊烯浓度D.增加碘浓度(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化学原理第28题赏析

x= 26.4
p(N2O4)=x=26.4 kPa
p(NO2)= 71.6-2x =18.8 kPa
Kp=
p2(NO2) p(N2O4)
(18.8 kPa)2
= 26.4 kPa ≈13.4 kPa
[2019·国I.]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
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
[2019·国I.]
因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等物质的量 CO(g)和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且因其计量 数相同而有CO2(g)=H2(g)恒成立。又因存在平衡,故产 物CO2(g)、H2(g)的体积分数和一定小于100%;又K>1 ,可知产物的量大于反应物的量,CO2(g)、H2(g)的体积 分数之和>50%;故H2(g)的体积分数为大于25%,小于 50%,选C。
N2O5为硝化剂、焓变 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
学平衡//氧化产物的 判断及分子式书写/ 盖斯定律求算ΔH/温 度对化学平衡及体系
压强的影响/分压与 其表达的反应速率求
算/平衡常数Kp /反应 快慢、活化能、有效
碰撞等。
水煤气变换//依据求 算Kp或反应物的物质 的量分数判断反应趋 向大小/求平衡体系 物质的量分数/焓变 大小判断/依据相对 能量求活化能/过渡 态方程式书写 /化学 平衡速率求算/平衡 图像及其不同温度曲
(2)F. Daniels等曾利用 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 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2018·国I.T28]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 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 = 时,N2O5(g)完全分解):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机理、原理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机理、原理(真题部分)146.(2023湖南14)N2H4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Ru(Ⅱ)催化剂(用[L−Ru−NH3]+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NH3合成N2H4,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u(Ⅱ)被氧化至Ru(Ⅲ)后,配体NH3失去质子能力增强B.M中Ru的化合价为+3C.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4NH3−2e−=N2H4+2NH4+147.(2023新课标12)“肼合成酶”以其中的Fe2+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NH2OH 与NH3转化为肼(NH2NH2),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2OH、NH3和H2O均为极性分子B.反应涉及N-H、N-O键断裂和N-N键生成C.催化中心的Fe2+被氧化为Fe3+,后又被还原为Fe2+D.将NH2OH替换为ND2OD,反应可得ND2ND2148.(2023广东15)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
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
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149.(2023河北6)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发生如下反应:反应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别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别为反应②和③的速率常数,反应③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
测得W(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0mol⋅L−1⋅min−1B.若增大容器容积,平衡时Y的产率增大C.若k2=k3,平衡时c(Z)=c(X)D.若升高温度,平衡时c(Z)减小150.(2023.6浙江14)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炔(Ph-C≡C-CH)可与HCl发生催3化加成,反应如下: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I、Ⅲ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焓变:反应I>反应ⅡB.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ⅡC.增加HCl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I的比例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三、化学反应原理151.(2023海南7)各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2020-2021历年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历年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44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2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
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
(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Ⅰ.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Ⅱ.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Ⅲ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4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4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
[已知:NH4Cl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5;NH 4ClO 4与甲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24264NH 6HCHO CH N H 3H 6H O ++++=++,()26CH N 4H +()26CH N 4H ++ 6K 710]-=⨯实验步骤:步骤Ⅰ.称取7.05g 样品。
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化学联考试卷专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

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化学联考试卷专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1、(2019年03月宁波适应)(1)甲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是生产氢气的有效方法之一。
△CH 3OH(g)+H2O(g)CO2(g)+3H2(g)H该反应包括如下两个过程:Ⅰ.甲醇分解:CH 3OH(g)CO(g)+2H2(g)△1HHⅡ.水蒸气变换:CO(g)+H 2O(g)CO2(g)+H2(g)△2P)代替物质的量浓度(B c)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BK),甲醇分解与水蒸气变换反应P K随温度变化见下表P反应398K498K598K698K798K898K 甲醇分解0.50185.89939.5 1.8×105 1.6×1069.3×106水蒸气变换1577137.528.149.339 4.180 2.276(1)398K时,CH 3OH(g)+H2O(g)CO2(g)+3H2(g)的P K=。
(2)△H0(填“>”、“=”或“<”)(3)下列关于甲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398K时,水蒸气变换反应的△S等于零B.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CH3OH和H2O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有利于提高催化重整反应的平衡转化率C.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副产物是工艺的关键D.恒温恒容条件下,假设反应Ⅰ的速率大于反应II的速率,说明反应I的活化能更高(4)某研究小组对催化重整反应温度(T)与水醇比(水与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用S/M表示)进行优化,得到图(a)、(b)。
①结合图(a)分析温度、水醇比与甲醇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②结合图(b)分析,当水醇比一定,随着温度升高,平衡体系中CO含量增大,请分析原因。
③图(c)是将图(a)、图(b)组合形成的平面图,图中实线代表甲醇平衡转化率,虚线代表CO 的物质的量分数。
请在图(c)中用阴影画出最优化的反应条件区域:(二)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NO、CO,其中NO可通过“化学一电解”法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分)Ⅰ.25℃时,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为:化学式CH3COOH H2CO3HClO3.0×10-8电离平衡常数 1.8×10-5K1=4.3×10-7K2=5.6×10-11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下列物质:a.Na2CO3、b.NaClO、c.CH3COONa、d.NaHCO3;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编号)(2)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电离度约为1%,其pH=,将该溶液加蒸馏水稀释,在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A.c(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c(H+) (3)体积为10mL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pH变化如图;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醋酸溶液水电离出来的c(H+)(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pH=6,则溶液中:。
(填准确数值)Ⅱ.锶(Sr)为第五周期ⅡA族元素。
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61℃时晶体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
用工业碳酸锶粉末(含少量Ba、Fe的化合物)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的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1)步骤③中调节溶液pH至8一10,宜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A.稀硫酸B.氢氧化锶粉末C.氢氧化钠D.氧化锶粉末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滤液中Ba2+ 浓度为1×10一5mol·L一1,依据下表数据可以推算滤液中Sr2+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SrSO4BaSO4Sr(OH)2Fe(OH)3Fe(OH)2 Ksp 3.3×10-7 1.1 × 10-10 3.2 × 10-4 2.6× 10-39 4.87× 10-172.(15分)Ⅰ(1)abdc(1分,有错得0分)(2)pH=3,(2分)B、D(1分)(3)大于(1分)大于(1分)(4)9.9× 10-7mol/L(2分)Ⅱ(1)B、D (2分)BaSO4、Fe(OH)3(2分)(2)不大于0.03mol•L-1(或≤0.03mol•L-1.仅答0.03 m ol•L-1不得分.)(3分)3、(14分)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 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 2(如图)。
(1)NaOH 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 。
(2)若使用1.0 mol/L 800 mL 的NaOH 溶液吸收11.2 L (标准状况)的CO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所得溶液中,n (CO 32-)、n (H 2CO 3)、 n (H +)、n (OH -)的关系 为 =0.3mol 。
(3)以CO 2与NH 3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CO(NH 2)2]。
已知:①2NH 3(g )+ CO 2(g )= NH 2CO 2NH 4(s ) △H = -159.47 kJ·mol -1 ②NH 2CO 2NH 4(s )= CO(NH 2)2(s )+ H 2O (g ) △H = +116.49 kJ·mol -1 ③H 2O (l )= H 2O (g ) △H = +88.0 kJ·mol -1试写出NH 3和CO 2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4)以CO 2与H 2为原料还可合成液体燃料甲醇(CH 3OH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0。
现将1 mol CO 2和3 mol H 2充入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保持恒温,当容器中n (CH 3OH)︰n (H 2O)为1︰1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B .若保持恒温,当容器内气体压强恒定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C .若其他条件不变,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T 1、T 2均大于300℃),则平衡常数:K (T 1)<K (T 2)D .保持温度不变,当反应已达平衡时,若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 2 和3 mol H 2,当达到新平衡时,n (CH 3OH)︰n (H 2)将升高(5)一小块未被氧化的金属钠在CO 2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①反应所得固体产物中n (Na)︰n (O) = 6︰7。
②反应所得固体溶于水无气体产生,静置,取上层清液加过量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写出CO 2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1)增大气液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既加速反应又提高CO 2的吸收率(2分)(2)5CO 2+8OH -=2HCO 3-+3CO 32-+3H 2O (2分)n (CO 32-)-n (H 2CO 3)-n (H +)+n (OH -)=0.3 mol (2分) (3)2NH 3(g )+ CO 2(g )= CO(NH 2)2(s )+H 2O (l ) △H =—130.98 kJ ·mol-1(2分)(4)BD (4分,对1个给2分,错1个扣2分)(5)12Na +7CO 2=2Na 2O +4Na 2CO 3+3C (3分)甲醇的物质的量/mol A n B n 时间/ minABt Bt AT 1T 2NaOH 溶液的喷雾过滤900 ℃CaO溶液Na 2CO 3CaCO 3CO 2含量高的空气CO 2含量低的空气CO 24.(14分)甲醇既是多种有机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和重要溶剂,也是一种用途较为广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已知下列反应: ①CO (g)+2H 2(g) CH 3OH (g) ;△H 1 ==-90.7kJ/mol ②CH 3OH (g)+O 2(g) CO (g) +2H2O (g); △H 2 ==-443.6kJ/mol③2CO (g)+O 2(g ) 2CO 2(g);△H 3 ==-566.0kJ/mol 已知反应①温度与平衡常数(K ) 的关系如表数据,请回答:⑴250℃,将2 molCO 和6 molH 2充入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①的反应,反应时间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前10分钟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此时放出 kJ 的热量。
若15分钟时,在投料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假设在20分钟时达到新平衡,氢气的转化率为33.3%,此时温度为 (从上表中选),请在图中画出15—25分钟c(CH 3OH)的变化曲线。
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条件下,当反应②容器内压强不变了,则该反应达到平衡B .图中a 点可作为反应①平衡判断标志C .根据反应②若CH 3OH 与O 2的转化率相同时,二者的初始投入量一定相同D .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存在反应③,当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⑶有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由CO 2和H 2O (g )来实现制取CH 3OH(g)的反应,从而缓解能源紧缺,请根据反应②③判断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填“是”或“否”),理由是 。
⑷甲醇一定条件氧化可得甲酸。
常温下,往0.100mol/L 的甲酸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此时c (H +)/c(HCOOH)将如何改变 (“变大”、“变小”、“基本不变”、“无法判断”)。
请解释原因27、(共13分)除了标明的其余2分一空 ⑴0.16mol·L -1·min -1,300 ⑵AC⑶否(1分),熵变小于零,焓变大于零,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
⑷2CH 3OH+6CO 32-—12e -=8CO 2+4H 2O5.[14分]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反应Ⅰ:2NH3(l)+H2O(l)+CO2(g)(NH4)2CO3(aq) △H1反应Ⅱ:NH3(l)+H2O(l)+CO2(g)(NH4)2HCO3(aq) △H2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2(NH4)2HCO3(aq) △H3请回答下列问题:(1)△H3与△H1、△H2之间的关系是:△H3= 。
(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
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1)。
则:①△H3 0(填>、=或<)。
②在T1~T2及T4~T5二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1时,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
当时间到达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到T2,并维持该温度。
请在图中画出t1时刻后溶液的pH变化总趋势曲线。
(3)利用反应Ⅲ捕获CO2,在(NH4)2CO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CO2吸收量的措施有(写出2个)。
(4)下列物质中也可能作为CO2捕获剂的是。
A.NH4Cl B.Na2CO3C.HOCH2CH2OH D.HOCH2CH2NH2参考答案:(1)2△H2-△H1(2)①<;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T3-T4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的捕获。
③(3)降低温度;增大CO2浓度(或分压)。
(4)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