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童年》大班社会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示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教学设计:爷爷(奶奶)的童年

示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教学设计:爷爷(奶奶)的童年

示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教学设计:爷爷(奶奶)的童年一、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童年时期的生活情况和经历;•激发幼儿对祖辈的尊敬和敬畏心理;•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爷爷(奶奶)的童年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制作课程海报老照片上的爷爷或奶奶,引出“爷爷(奶奶)的童年”话题。

2.启发性问题老师发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童年吗?童年是怎么度过的?你们喜欢听家里人讲故事吗?(二)学习过程1.故事引入爷爷(奶奶)是我们的祖辈,他们的童年生活跟我们的不一样。

爷爷(奶奶)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玩具,没有电视、电脑,甚至没有手机。

但是他们的生活也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2.看图片老师给幼儿展示一些老照片,让幼儿自由发言:这是什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3.阅读故事书故事书选材应该跟幼儿本身经历相关,幼儿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和好奇心。

老师讲述、阅读儿童读物《我的爷爷》,并引导孩子关注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4.复述故事让孩子把自己理解的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情况和经历,复述给周围的同伴。

(三)活动实践1.手工活动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手工材料,指导孩子们制作和描绘自己对爷爷(奶奶)童年时期的认识。

2.游戏根据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场景和情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实践中学会更好地理解和体悟。

(四)总结情境还原,让幼儿复述故事的重点,让幼儿总结对祖辈的认识、感受。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

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成果评价。

手工作品的完成度,是否能够体现出幼儿对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情况和经历的认知。

五、教学反思1.故事选材更应该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好奇。

2.手工作品的材料和制作方式,还可以更加贴近家庭现状,使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准确地渗透到教学中。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爷爷奶奶的童年》教学背景分析在大班社会课程中,幼儿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社会概念和文化知识,他们与成人和周围的环境产生交互作用,其中也包括和家人的交互。

通过本节课,我们想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了解到祖辈的成长过程,进而感受到时代和文化的变迁。

教学目标本节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幼儿的思考和探究:1.了解祖辈的成长背景,理解他们的经历和境遇;2.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通过展示、讨论和绘画等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切入主题:1.你平时和爷爷奶奶的互动是怎样的呢?2.你知道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通过简单的对话,引导幼儿建立对祖辈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出发他们去了解祖辈的成长历程。

第二步:呈现老师可以通过图片、生活物品等多种形式,将祖辈的生活呈现出来。

展示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幼儿对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观察和发现:1.你发现照片中有哪些不同于现在的地方?2.祖辈和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不同,你能找出其中的差异吗?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引导,让幼儿逐渐了解祖辈的生活场景和环境。

第三步:探究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幼儿的发现和讨论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祖辈的成长经历,例如:1.你知道祖辈小时候有没有什么玩具吗?2.祖辈小时候上学是怎样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祖辈的生活情况,进而让幼儿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以及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发展。

第四步:表达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绘画、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祖辈成长历程的感受和观点。

第五步:总结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表达和讨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幼儿对祖辈的成长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和文化的变迁。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祖辈的成长历程为主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探究和表达等方式,逐渐了解祖辈的成长背景和文化历程。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环境和经历;
2.培养同理心,了解爷爷(奶奶)的成长历程;
3.增强团结协作和感恩爱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2.爷爷(奶奶)的成长过程;
3.四大家族文化活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通过演讲或者简短的小故事介绍,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在童年时代所生活的环境和经历。

2. 学习内容
学生分组,借助班级中家庭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对爷爷(奶奶)的成长过程进行了解和发现。

可以以家谱、家庭史、成长轨迹、影响力分析等多角度探讨。

3. 教学拓展
通过四大家族文化活动,增强家族文化与团队建设的意识。

如家庭烤肉、亲子游戏、祭祖活动等。

4. 课堂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生活经历和学习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发散思维,探讨家庭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5. 课后作业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有关家庭文化、家族传承或对爷爷(奶奶)的成长史、生活环境的个人感想或写一篇小短文。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现掌握度和表达能力;
2.收集学生的个人感想,如大班作品秀、手工制作、口头报告等。

五、教学反思
爷爷(奶奶)的童年,是一段独特而生动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家族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建立班级凝聚力、促进师生与家庭沟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知道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学习和娱乐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尊重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家庭,关爱长辈的情感,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2. 培养幼儿尊重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2. 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关爱长辈。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图片、视频、故事书等相关教学材料。

2.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自己的童年生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张爷爷(奶奶)年轻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他们小时候的生活。

2. 主体部分:a. 观看视频或听故事,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包括游戏、学习和娱乐等。

b.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并讨论他们小时候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不同之处。

c. 情景模拟:邀请几位爷爷(奶奶)来到课堂,让幼儿与他们互动,体验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如踢毽子、跳皮筋等。

3. 总结部分:引导幼儿总结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并认识到尊重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搜集更多关于爷爷(奶奶)童年的照片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幼儿兴趣。

2. 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体验。

3. 运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4. 采用互动交流法,增进幼儿与长辈之间的感情。

七、教学方法:1. 视频播放:通过观看爷爷(奶奶)童年时期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他们的生活。

2. 故事讲述: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爷爷(奶奶)的童年往事。

3. 图片展示:展示爷爷(奶奶)年轻时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并分享感受。

4. 情景模拟: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体验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游戏。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认知和兴趣。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教学目标:1.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时光,培养学生对家庭历史的尊重和关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过去的不了解和了解。

2.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黑板、笔、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5分钟)准备一些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些照片里的人是谁,并描述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

二、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图片或展示幻灯片,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引起学生对过去生活的兴趣。

三、呈现(10分钟)1.展示一段爷爷奶奶小时候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

2.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进一步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

四、讲解(10分钟)解释生词、短语和句子,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感知(15分钟)1.让学生阅读课文《爷爷奶奶的童年》,先自己阅读一遍,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关于爷爷奶奶童年的问题。

2.小组分享,每组介绍自己讨论的问题和观点。

六、理解(15分钟)1.学生个人完成选择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个人完成填空题,补充完整题中的句子。

七、运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对话。

一人扮演爷爷奶奶,一人扮演当时的同学或朋友。

2.每组角色扮演结束后,让学生在班级里展示角色扮演的一段对话。

八、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你对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他们的童年和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九、拓展(5分钟)通过讲解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游戏、玩具等,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他们的童年生活。

十、作业布置(2分钟)十一、板书设计课文内容:-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爷爷奶奶的童年游戏-爷爷奶奶的玩具单词、短语、句子:- student 学生- childhood 童年- traditional 传统的- game 游戏- toy 玩具- They played games and toys. 他们玩游戏和玩具。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三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三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一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祖国的标志二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神奇的指纹三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一设计思路: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无法体会和感受祖辈的艰难。

同时,他们也缺少关爱周围人的意识,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通过这样的一次采访活动,孩子们能主动地去采访爷爷奶奶,聆听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真正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本次活动是幼儿采访后的一次交流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归纳和提升他们的经验和体会,提高他们对两个时代不同的生活条件的认识,从而发现人们的变化,感受我们的生活正越过越好。

活动目标:1、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

2、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

环境和材料创设:1、带补丁的衣服、黄面粉、蛋糕,绳子、ppt等。

2、幼儿事先采访过爷爷奶奶,并记录。

活动过程:一、分享交流1、最近大家都完成了一次采访任务,采访了爷爷奶奶,他们讲了童年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收获。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2、听故事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现在选择伤心(泪流满面)?谁来讲讲自己当初选择的理由3、爷爷奶奶讲了什么使你要流泪?a、谁来说说以前的人穿怎样的衣服?什么叫补丁?订衣服的布是补丁,我找了一件衣服,你们来看看哪里有补丁?谁来穿穿看?(请一个幼儿上来穿)当时有件衣服穿已经很好了,穿这样的破衣服一定会别人笑,爷爷为什么还要穿呢?b、说了穿就说一些吃的?我也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我拿了两份东西比较一下,爷爷吃的和我们吃的有什么不同?谁来尝一下是什么滋味?二、阅读体验1、我也采访了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你们猜是谁?他也跟我讲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感受不代的差异。

2. 培养幼儿尊重长辈、珍惜现在生活的情感。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环境2. 爷爷(奶奶)的童年游戏和玩具3. 爷爷(奶奶)的童年学习和生活习惯三、教学准备1. 图片: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照片2. 视频:记录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片段3. 玩具: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玩具4. 画纸、画笔:供幼儿绘画使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爷爷(奶奶)分享他们的童年生活故事,引导幼儿关注不代的差异。

2. 观看视频:播放记录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片段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他们的过去。

3. 观察图片:展示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故事。

4. 互动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鼓励他们提问,解答疑问。

5.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用画笔描绘他们听到的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互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爷爷(奶奶)童年的认识和感悟。

2. 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询问他们的童年生活,与爷爷(奶奶)的故事进行对比,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时代的变迁。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兴趣,培养幼儿关爱老年人的情感。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情感波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时代的差异,珍惜现在的生活。

2.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爷爷(奶奶)的隐私,避免涉及他们不愿意分享的内容。

3. 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让他们学会尊重和关爱长辈。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回忆爷爷(奶奶)的童年游戏目的:让幼儿体验爷爷(奶奶)的童年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准备:传统游戏道具,如弹珠、跳绳、毽子等。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描述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情况。

2.能够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游戏和玩具。

3.能够感受到祖辈对家庭、家乡的热爱及初心。

4.能够增强孩子们对家庭的认同感和爱戴之情。

5.能够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教学内容1.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生活环境•学习情况•饮食习惯•玩具游戏2.祖辈对家庭、家乡的热爱•家庭情况•家乡情况•风俗习惯三、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好奇心,为课堂做铺垫。

•老师演示三件物品:戳戳、水枪、泡泡。

•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导入新知•通过老照片让孩子们认识爷爷奶奶。

•让孩子们想想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3. 学习新知让孩子们交流了解和体验祖辈的生活。

•生活环境•学习情况•饮食习惯•玩具游戏4. 进一步学习新知了解祖辈对家庭、家乡的热爱,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认同感和爱戴之情。

•家庭情况•家乡情况•风俗习惯5. 总结反思•让孩子们整理自己学到的知识。

•让孩子们感受现代生活的好处,以及对历史的感悟。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

2.让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

3.给予孩子们针对性建议。

五、教学心得这次教学通过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展示,孩子们深刻地了解到祖辈们的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的初心,并对历史产生了好奇心。

教学中采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方式,既能勾起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增强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爷奶奶的童年》大班社会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

2、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环境和材料创设:
1、带补丁的衣服、黄面粉、蛋糕,绳子、ppt等。

2、幼儿事先采访过爷爷奶奶,并记录
活动流程:
分享交流——阅读体验——比较感知
一、分享交流
1、最近大家都完成了一次采访任务,采访了爷爷奶奶,他们讲了童年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收获。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2、听故事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现在选择伤心(泪流满面)?谁来讲讲自己当初选择的理由。

3、爷爷奶奶讲了什么使你要流泪?
A、谁来说说以前的人穿怎样的衣服?
什么叫补丁?
订衣服的布是补丁,我找了一件衣服,你们来看看哪里有补丁?谁来穿穿看?(请一个幼儿上来穿)
当时有件衣服穿已经很好了,穿这样的破衣服一定会别人笑,爷爷为什么还要穿呢?
B、说了穿就说一些吃的?
我也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我拿了两份东西比较一下,爷爷吃的和我们吃的有什么不同?谁来尝一下是什么滋味?
二、阅读体验
1、我也采访了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你们猜是谁?他也跟我讲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出示ppt观察图片)
2、老伯伯也有象三毛一样的苦难同年,你们谁能看懂?(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上的内容,同时感知个别情景)
我这里有绳子来试一试(请幼儿上来)为什么把肚子这样?
3、你感觉老伯伯的童年是怎样的?
三、比较感知
1、这里有一张我们小朋友的采访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童年和爷爷奶奶的童年比,我们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快乐的、幸福的、温暖的)(寒冷的、饥饿的、残酷的)
2、请你用一个颜色来表示你的童年,爷爷的童年。

3、今天是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关爱他们呢?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孩子不仅能了解一些节日的习俗,体验节日的氛围。

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整个活动的过程感受着浓浓的祖孙亲情。

应该说达到了较好的引导与教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