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东方朔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汉书东方朔传

文言文阅读汉书东方朔传

文言文阅读汉书东方朔传1. 汉书东方朔传全文久之,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1),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

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2),狱系内官(3)。

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4),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

”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5),死以属(嘱)我。

”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

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6)。

'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

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7),昧死再拜上万岁寿。

”上乃起,入省中(8),夕时召让朔(9),曰:“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10)。

'今先生上寿,时乎(11)?”朔免冠顿首曰:“臣闻乐太甚则阳溢,哀太甚则阴损,阴阳变则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精神散而邪气及。

销(消)忧者莫若酒,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12),因以止哀也。

愚不知忌讳,当死。

”先是,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13),劾不敬。

有诏免为庶人,待诏宦者署,因此对复为中郎,赐帛百匹。

2. 文言文《拔剑割肉》选自《汉书1、文言文《拔剑割肉》是选自《汉书-东方朔传》2、历史典故:东方朔字曼倩,是平原厌次县人。

过了很久,在一个三伏天,武帝下诏众人来领肉。

大家来了,可是奉诏主肉的官员却迟迟不来。

等了好久后,东方朔就拔出剑来,自己上前割了一块肉,对大家说:“三伏天肉容易坏,大家快割了拿回去吧!”自己捧着肉回家去了。

第二天,汉武帝问东方朔:“昨天赐肉,你为什么不等诏书下来,就擅自割肉回家,这是为什么?”东方朔脱下帽子谢罪,武帝说:“先生起来,自己说说自己的罪过吧!”东方朔拜了拜,站起来,说:东方朔啊,东方朔啊!受赐不受诏,你为何如此无礼?拔剑去割肉,你为何如此鲁莽?只想割一块,你为何如此廉俭?回家献妻儿,你为何如此仁爱?汉武帝听了笑起来,说:“我要你批评自己,却表扬起自己来了!”又赏给他一石酒,一百斤肉,让他回家给妻子。

汉书·东方朔传(5)全文

汉书·东方朔传(5)全文

汉书·东方朔传(5)全文(1)十二国:战国时,除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雄外,尚有鲁、卫、宋、郑、中山五国。

(2)带:言如带之相连。

(3)安于覆盂:谓不可倾摇。

《史记》、《文选》此句下尚有天下均平,合为一家八字。

(4)动犹运之掌:《史记》、《文选》作动发举事,犹运之掌。

(5)泉:疑作渊(宋祁说)。

(6)谈说:《史记》作驰说。

(7)或失门户:谓不得所由入。

(8)常侍郎:《文选》无常字。

常字当删(宋祁说)。

《史记》作常侍、侍郎。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1)。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2)。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3),得信(伸)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孜孜)(4),敏行而不敢怠也(5)。

辟(譬)若鹡鳹(6),飞且鸣矣。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7)。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8)。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9)?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纩充耳,所以塞聪(10)。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11),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12)。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13)。

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14)。

(1) 鼓钟于宫二句:见《诗经小雅白华》。

比喻有所作为,人们便能知道。

(2) 鹤鸣于九皋二句:见《诗经小雅鹤鸣》。

此意谓处卑位者言往往高远。

(3)设:施也。

七十有二:谓七十二岁。

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4)孜孜:努力不怠。

(5)敏行:《史记》作修学行道不敢止,《文选》作修学敏行。

(6)鹡鳹:鸟名。

体小,尾长,头黑额白,常在水边捕食昆虫。

(7)传曰等句:引文见《天论》。

匈匈:喧哗之声。

(8) 天有常度等句:见《荀子荣辱篇》文字略有出入。

东方朔传翻译赏析_东方朔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东方朔传翻译赏析_东方朔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东方朔传翻译赏析_东方朔传阅读答案的意思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

武帝刚即位时,全国推荐方正、贤良、文学等科的优秀士人等待破格提拔,各地有很多士人上书谈论利害得失,自我夸耀卖弄。

那些能力太差不值得任用的人就打发他们回去。

东方朔刚到京,上书说:“臣东方朔幼年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

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知识足够运用了。

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诵读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关于作战布阵的才能,金鼓的指挥作用,也诵读了二十二万字。

我已总共诵读四十四万字。

又常信服子路的话,没有不兑现的诺言。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若明珠悬挂,牙齿似银贝排列,像孟贲那样勇武,像庆忌那样敏捷,像鲍叔那样廉洁,像尾生那样守信。

这样,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东方朔文辞不谦逊,极力夸耀自己,皇上认为他特别奇异,就让他在公车府侍应诏对,俸禄少,不能见到天子。

过了很久,东方朔欺骗随侍皇上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对国家无用,耕田出力不如常人;面对众人,高居官位不能治民,随军杀敌不能承担军事任务,对国家无用,白白耗费衣食,现在打算把你们全杀光。

”侏儒们非常害怕,个个啼哭。

东方朔唆使他们说:“皇上倘若经过,你们就叩头谢罪。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皇上将经过,侏儒们都大声哭号,叩头在地。

皇上问“: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打算把我们全杀光。

”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吓唬侏儒呢?”回答道:“臣朔活也要说,死也要说。

侏儒身高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

我身高九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

侏儒胀得要死,我饿得要死。

如果我的话可以采纳,希望待遇有所不同;不能采纳,就让我回去,不要让我耗费长安的粮食。

”皇上大笑,因此让他在金马门侍应诏对,渐渐能够亲近皇上。

皇上曾让那些术数大师猜物,把壁虎放在缶本盂下反扣,让他们猜,都不能猜中。

东方朔自我推荐说:“我曾学习过《易》,请允许我来猜。

东方朔传参考译文

东方朔传参考译文

东方朔传参考译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

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告天下推荐方正、贤良、文学等有才能的士人,以破格授予职位任用他们,四方士人纷纷上书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炫耀卖弄自己才能的人数以千计,其中不够录用条件的就通知他们:上书皇帝已经看了,让他们回家去。

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臣东方朔从小失去父母,由哥哥嫂子养大.十三岁开始读书,三年学会了文书和记事。

十五岁学击剑。

十六岁学习《诗经》、《尚书》,背诵了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有关作战阵形的论说、打仗时队伍进退的节制等内容,也背诵了二十二万宇。

我总共背诵了四十四万字。

还经常熟习子路的言论。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着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如同编成串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同尾生。

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奏。

”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是个奇伟的人,命令他在公车府待韶,但俸禄微薄,得不到汉武帝的省问接见。

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看管御马圈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处,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旁人,位居民众之上当官不能治理民事,参军杀敌不能胜任用兵作战,对国家没有丝毫用处,衹会耗费衣食,现在皇上要把你们全都杀掉。

”侏儒们听了非常害怕,哭哭啼啼。

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即将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

”遇了一会儿,听说皇上路过,侏儒们都哭着跪在地上磕头。

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全都杀掉。

”皇上知道东方朔花花肠子多,就召见东方朔,责问他:“你为什么恐吓那些侏儒呢?”东方朔回答说:“臣东方朔活着也要说,死了也要说。

侏儒高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

臣东方朔高九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

侏儒饱得要死,臣东方朔饿得要死。

如果我的话可以采纳,希望改变礼节对待我;如果不能采纳,就让我回家,不要让我白吃长安的米。

归有光《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归有光《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xx《汉书xx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

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

太湖之水,?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

自昔湖??②相连,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

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久矣。

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

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

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

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

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

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

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

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

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

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

故真义虽村落小聚,而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

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

未几,二亲继谢。

寻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

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

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记。

译文:昆山(治:一个地方政府的所在地,此处可略去)的西面,有个地方名叫真义。

那里的河叫真义浦,那里的地名叫真义村。

太湖的水,绕(?同绕)郡城(娄:中空的,意为不直冲城内,可不译)从东门流出,经过昆山进入大海。

从前太湖与??(RNG)河相连,无边无际的洪水淹陆地,我怀疑古人说的三江、五湖,也许就在这里。

后来这里通船运输,筑坝围塘,水情不如以前汹涌也有很长时间了。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时诏赐之食於前。

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

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

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

著於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彊,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

今非然也。

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

居无几何,朔果病死。

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

②汙:亦作污,弄脏。

③论议:议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说:劝说B.宫殿之中可以避世全身全:保全C.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怀:揣在怀里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难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读之二月乃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 人主闻之夫晋,何厌之有C. 其故何也其皆出于此乎D.相禽以兵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

《东方朔救乳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东方朔救乳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题。

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

申,按照。

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

③愍(mǐn):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已壮矣,岂念汝哺时恩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

(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句通顺明白即可。

第(1)句中“尝”是曾经的意思,“于外”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事”前面;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

2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

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人手,实施计谋;④“奇”在他采用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提炼。

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东方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答案。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汉书 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汉书 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

《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原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侏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

”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

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

”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

”上曰:“善。

”赐帛十匹。

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臣愿令朔复射。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

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

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

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

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

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侏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

”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

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

”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

”上曰:“善。

”赐帛十匹。

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臣愿令朔复射。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

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

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

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

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

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

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

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无所为屈。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

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

“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

覆者用瓯盂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
天子的大臣。

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

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精通占卜之术。

皇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皇帝赐帛嘉奖。

受皇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却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

D.东方朔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5分)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5分)
【参考答案】
4.A
5.D(《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

《报任安书》中有“文王拘而演《周易》”)
6.B(B项中“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是在“射覆”事件之后。


7.(1)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

(“幸”“异”“无令”“但”各1分,句意1分)(2)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

(“淫侈”“使”“独”各1分,“事之难者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

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

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

还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

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

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告。

”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

”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

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

”过了一会儿,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

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帝要把我们全杀死。

”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

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

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

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

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米。

”武帝听后大笑,就让他待诏金马门,渐渐得到皇帝的亲近。

皇上曾经让一些擅长占筮的人射覆,把壁虎扣在盆子下面,让他们猜是什么,都没有猜中。

东方朔自我介绍说:“臣曾学《易》,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

”于是他用蓍草分组摆成卦局,回答说:“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武帝说:“猜得对!”赏赐给他十匹帛。

又让他猜别的东西,接连都能猜中,每次都赏赐给他布帛。

当时宫中有个受宠幸的倡优郭舍人,他说:“东方朔太狂妄,不过是侥幸猜中罢了,并不是实在的数术。

我希望让他再猜。

”郭舍人问的谜语,东方朔应声对答,变化奇巧锋芒毕出,没有能难住他的题,在场的人都很惊讶。

皇帝因此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从此受到亲近和宠幸。

当时天下崇尚奢华,争相从事工商业,老百姓多离开农田。

武帝悠闲地问东方朔:“我
想教化百姓,有什么办法吗?”东方朔回答说:“我愿意就近说说孝文皇帝时的事,这是当今在世老人都知道的。

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粗布衣服,脚穿生皮做的鞋,用不加装饰的韦皮剑鞘挂佩剑,铺着莞蒲编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那样没有利刃,棉衣以乱絮铺成而不加纹饰。

缀合装奏章的青布袋用作宫殿帷幕。

文帝以道德高尚为美,以仁义为准绳。

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风范,形成淳厚的风俗,明显地教化了民众。

现在陛下嫌长安城地方小,在城外建章宫,左有凤阙,右有神明台,号称千门万户。

家具用锦绣装饰,宫人头上簪着玳瑁,设置杂耍玩车,倡导驰逐游猎之乐,追求装饰的文采华丽,聚集珍奇怪物,乐人演戏,郑女起舞。

皇上这样的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弃农经商,这是难以做到的事。

陛下果真采用我东方朔的建议,撤去这些华丽的帷帐,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烧掉,放弃饲养良马表示不再骑用,那样,就只有尧舜盛世才能与陛下的功业相媲美了。

希望陛下能用心考虑上述之事。


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但常常察言观色,适时地直言进谏,武帝经常采纳他的意见。

从公卿到在位的群臣,东方朔都轻视嘲弄,没有什么人是他肯于屈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