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
刍议毁损性手外伤的部分功能重建

因忽视安全或意外而致手部外伤极为常见,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会而损伤而致手部组织部分毁损,甚至部分损伤手在清创处理后发现无指或仅残留一指,如果不采取措施修复毁损组织,使部分手部功能得以重建,就会使患手失去持握、钳夹等手部基本功能。
该文对毁损性手外伤部分功能的重建展开探讨。
1毁损性手功能重建的目的及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毁损伤手外伤病例较为常见,甚至部分患者一手的四指或五指及部分手掌发生组织毁损现象,从而失去了患手大部或全部的基本功能。
可以说,手部部分功能的重建,其目的就是要使手部抓握、夹持等基本功能得到一定恢复,以实现修复伤手辅助另一支未受损伤手能够基本完成日常性的基本工作和生活的目的,同时,通过功能的恢复与重建还能尽可能地还伤手以相对良好的外观形象。
基本以上重建毁损性手部分功能目的的认识,对手外伤毁损性组织功能进行重建的要求如下:再造的手部必须要具备可活动掌指,以及指间关节等主要组织,且能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如有稳定性较强的感觉能力;有一定的力量,能够控制方向;具备满足完成对指的的组织长度,以实现钳夹的手部基本功能。
按如下标准选择移植组织供区:①移植组织手部应有感觉且功能灵活。
②移植组织应将对供区功能与外观的影响降低至最小。
传统的用皮瓣来覆盖毁损创面,虽然也能实现部分手部钳夹功能重建,但却存在需多次手术,修复后伤手功能不够理想,术后手部外形臃肿、感觉较差等缺点。
伴随着现代手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具体伤情为依据,灵活地运用废指或足部组织的移植来再造毁损手指、手掌,最大限度地重建和恢复了伤手的功能与外观,成为目前临床处理毁损性手外伤较为常见的措施。
2有效利用“废指”重建部分毁损性手外伤手部功能常常由于广泛、严重的组织损伤,导致毁损性手外伤失去血运重建条件,成为无法原位再植的“废指”。
怎样对“废指”予以利用,使之能为严重毁损手部分功能或外形的重建服务,这在临术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正确认识,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
佚名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4(16)5
【摘要】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于2014年6月25日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华医学会下属第88个分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付小兵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总页数】1页(P453-453)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再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委员;医学专家;付小兵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
【相关文献】
1.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皮肤软组织修复与重建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皮肤粘膜软组织再生技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J], 汤苏阳
2.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付小兵院士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J],
3.风雨五载砥砺前行再生医学续写华章——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J],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
4.2019年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同期举办第三届全国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大会、第五届东北血管论坛 [J],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
5.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付小兵院士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内涵

-院士论坛-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内涵付小兵院士简介:付小兵,教授,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
担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执行委员,亚洲创伤愈合联盟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解放军医学杂志》总主编,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主编。
2018年当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获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终身成就奖”、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终身成就奖”和“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
【摘要】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理论、关键技术以及有效管理等6个方面。
这6个方面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在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中获得应用,部分内容将在后续的专科建设中作为参考。
【关键词】伤口愈合;创面;修复;学科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wound repai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u Xiaobing.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D epartment,Chineses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C0085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Fu Xiaobing,Email:)Abstract]Thin article introduces systematically the main content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discipline system of wound repai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6aspects,such at theoreticaiinnovation,technolooicci innovv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etc.Some of these theories andtechnolooies have been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wound repaio management andsome of them will be used in the future.)Key words]Wound heeling;Wounds;Repair;Connotation构建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是高质量、高水平地建设创面修复学科的基础。
中国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2023)

抗生素的使用
3.医源性软组织损伤: ▪ 推荐根据术中感染组织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最常使
用的广谱抗生素是头孢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38],清创术后即开始系统使用抗生 素,建议静脉2周,之后转为口服[39,40]。 ▪ 如果以治疗为目的,建议取出内固定物后继续使用6周(静脉滴注2周,口服4 周)抗生素; ▪ 如保留内固定物,抗生素则需延长至12周(静脉滴注2周,口服10周)[41]。当 怀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使用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42]。
创伤性下肢软组织损伤的急诊处置
2. 肢体临时固定:如伴有骨折,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肢体,固定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使用 前、后评估神经及血管状态。 3. 抗生素使用:见抗生素使用章节。 4. 破伤风的预防:推荐常规使用250 IU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1 500 U破伤风抗毒素,无破伤风免 疫球蛋白且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者可行脱敏注射[8]。创面污染严重或病程超过6 h的创面,剂量加 倍[9]。 5. 清创:见清创章节。 6. 骨折稳定技术: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髓内钉及钢板来实现临时或终末固定,稳定骨折,具 体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等[10-12]。如果一期使用内固定治疗,必 须同时满足彻底清创及软组织良好覆盖2个条件。
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与腰部、骶尾部分界;内侧以股沟与会 阴部分界。下肢分为髋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足部[1]。本指 南所讨论的下肢软组织损伤在解剖学上以上述范围为界限。 2.软组织损伤的分类: ▪ 软组织损伤主要可分为创伤性损伤、慢性创面和医源性损伤。
下肢解剖学范围及软组织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 创伤性软组织损伤是软组织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其完整性有 或无破坏,其连续性有或无中断,出现微循环障碍、无菌性炎症 或细菌性感染,局部组织肿胀、出血、缺创伤性软组织损伤多伴发于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 型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开放性骨折分型系统(表1)[4]。
复杂性创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何 谓 复杂 性创 面 , 目前 尚没有 一 个 明确 的定 义 ,
一
是 复合 组 织缺 损 , 有 条 件 的情 况 下在 消 灭创 面 的 同
般指 由各种 原 因造 成 , 同时伴 有 重 要 深部 组 织 暴 时应进 行 功能 重 建 和 外形 的恢 复 , 特 别 是 器 官 的再 露、 坏死 、 感染 、 缺损 等, 难 以 自行 愈 合 、 处 理 困难 的 造, 一次性修 复 与 重建 值 得 提 倡 。 尽 可 能选 用皮 肤 身 体各 部 位 的深度 创 面 , 此类创 面名 称 多样 : 中文 名 质地、 颜 色 相 近 的部 位 作 为 组 织瓣 供 区。 ( 3 ) 尽 可 称 有难 愈 性创 面 、 难 治 性创 面 、 复杂性创 面、 毁 损 性
电烧伤 、 热压伤 ) 、 放 射 损伤 性 、 药物 性 、 感染性、 医源 血 管性( 包
括 动脉 性 及 静 脉 性 ) 、 肿瘤( 癌 性溃疡 、 肿 瘤 切 除后
缺什么补 什 么 的原 则, 达 到功 能和 解 剖 的 恢复。 ( 4 ) 应 以最 小 的代 价 获 得 最大 的修 复效 果 , “ 拆 小墙 补大墙” , 尽量避免 引起供 区功能及 外观 障碍 , 符合 美 学要 求 。
・9 ・
.
专 家述评 .
复 杂 性 创 面 的修 复 与 功 能 重 建
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年份2018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推荐单位推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推荐意见:毁损性创面是指严重烧创伤造成大范围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并导致血管、肌腱、神经、肌肉、骨骼等深部重要组织裸露或损伤的一类创面;因其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一直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
针对早期急救缺少有效措施,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创新性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复合敷料和高效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
针对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游离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移植术,实现了毁损性创面一期修复;率先建立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突破了重建难的瓶颈问题,为复杂结构重建奠定了基础。
针对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
进一步针对后期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治疗的三大难题,提出并创建三种新术式,有效降低了继发畸形率。
该项目内容真实可靠,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解决了该专业领域关键性、共性难题,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高。
同意推荐。
项目简介毁损性创面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创建系列关键救治技术,降低毁损性创面感染发生率,提高创面修复成功率,提升功能重建质量,显著推动了毁损性创面救治理念和治疗手段的进步。
毁损性创面的修复策略

-专家述评-毁损性创面的修复策略沈余明专家简介:沈余明,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
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第五届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库成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损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面防治与组织损伤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交流学会烧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烧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等。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卫生局技术改进奖1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1篇,SCI5篇,主编(译)专著4部,参与专著编写8部。
擅长烧伤、整形及修复重建,特别是复杂性创面及瘢痕畸形的修复。
【摘要】毁损性创面由于其损伤范围广、损伤程度深,并发症、合并症多,修复十分困难,致残率、截肢率、致死率极高,一直以来是外科修复的难点和重点。
本文重点就毁损性创面的定义、伤情判断、损害控制理论治疗毁损性创面的应用、各部位创面修复、功能重建、截肢与保肢、多学科合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毁损性创面治疗中的特殊作用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
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仍有许多不足和遗憾,需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在毁损性创面修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期创面的完美修复。
【关键词】创伤和损伤;外科皮瓣;功能恢复;修复Repair strategy of destructive wound Shen Yuming.Department of Burns,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Beijing100035,«(-Corr€300=()au/or:Shen Yuming,Emaii:shenyumingl963@163-com)Abstract]Because of the wiCe range of injuries,deep degree of injuries,many complications,it icvery difficult to repair the damaged wounds.The disability rate,amput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are ve.high.It has always been the dCiculty and focus of surgical repair.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ofdestructive wounds,the judgmeni of i njury condition,the application of damage control theory in thetreatment of destructive wounds,the repair of wounds in verious parts,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amputationand limb salvage,multidisciplinare cooperation,and the special role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 thetreatment of destructive wounds.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modern surgical technology,the repair andeeconsieucioon oidamaged woundshaeedeeeloped eapodly,buiiheeeaeesio l manyshoeicomongsand eegeeis.It is necessary to use modern high-tech technology,intellicent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laya ereater role in the repair of destructive wounds in order te perfect the repair of wound.)Key words]Wounds and injuries;Sureicai taps;Recovery of function;Repair由于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等经济建设方兴未艾,交通运输发展也越来越快,由于各方面管理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损伤越DOI:10.3877/cma.@issn.1673-9450.2019.02.001基金项目:北京市医管局临床技术创新项目!XMLX201816)作者单位: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Emaii:shenyuming1963@)来越多,伤情也愈加严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高能量创伤不期而至,由此造成身体巨大的创伤卩2$。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稿约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年第#5卷第#期Chin J*ju—Repair and Wound Healing(Electronic Edition),Febrna—2020,V<515,No@《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稿约《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DVD-ROM)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9132/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9450。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承办的专业性电子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录,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日出版。
本刊以从事损伤与修复相关专业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采用图文声像多种形式,反映损伤与修复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信息与成果,推动我国损伤与修复研究与临床工作发展。
光盘内包括所有文章的电子版内容,以及专题演讲视频、专家讲座视频、热点问题讨论会视频、临床病例讨论会视频、查房视频、手术操作视频等。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鼓励临床与科研创新,倡导学术民主与学术争鸣,反映我国损伤与修复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新进展,促进损伤与修复领域的学术交流,提升广大损伤与修复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一、主要栏目介绍本刊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论著、综述、护理园地、病例报告、视频讲座、会议信息、读者$作者$编者等。
1.专家述评:述评是针对某一重大医学问题进行评论和导向;针对专科领域的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学术导向;针对某一新的开拓性医学研究成果进行评述;针对当期发表的一组或某篇文章进行评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年份2018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推荐单位推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推荐意见:毁损性创面是指严重烧创伤造成大范围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并导致血管、肌腱、神经、肌肉、骨骼等深部重要组织裸露或损伤的一类创面;因其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一直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
针对早期急救缺少有效措施,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创新性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复合敷料和高效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
针对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游离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移植术,实现了毁损性创面一期修复;率先建立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突破了重建难的瓶颈问题,为复杂结构重建奠定了基础。
针对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
进一步针对后期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治疗的三大难题,提出并创建三种新术式,有效降低了继发畸形率。
该项目内容真实可靠,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解决了该专业领域关键性、共性难题,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高。
同意推荐。
项目简介毁损性创面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创建系列关键救治技术,降低毁损性创面感染发生率,提高创面修复成功率,提升功能重建质量,显著推动了毁损性创面救治理念和治疗手段的进步。
1、针对毁损性创面损伤范围大污染重、早期急救难及转运难,导致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开展了系列新型敷料及相关装置的研发。
首次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技术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敷料和高效便携式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
研究成果发表于Biomaterials等专业权威杂志,德国雷根斯堡大学Wolfbeis教授在Chem Soc Rev(IF:38.618)杂志上撰写综述给予高度肯定。
主持制订2017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
获国家授权专利1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4项。
2、针对毁损性创面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外科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游离移植术;创建了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
为一期修复毁损性创面建立了新的有效术式和途径,同时为复杂结构功能重建奠定了基础和技术支撑,突破了功能重建难的问题。
研究成果发表于Burns,Stem Cell Res等专业权威杂志,获发明专利3项,举办微创显微外科技术学习班5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12次。
3、针对毁损伤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了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
据此研发出新型动静态矫形器,提出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毁损性创面继发畸形的发生率。
相关论文发表于J Clin Invest等国际顶尖期刊,英国Huddersfield大学Simon J教授发表于Nat Rev Nephrol(IF:12.145)杂志的综述中对上述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4、针对毁损性创面继发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治疗困境,创新性提出三种新术式,突破传统治疗方法的技术瓶颈。
①针对萎缩性瘢痕,首次应用“水刀技术”对瘢痕“精准磨削”,通过“酶消化法”获得“纯表皮皮片”实施移植修复,建立了萎缩性瘢痕的治疗新术式。
②针对功能部位瘢痕,率先开展皮肤软组织扩张与显微修复相结合的新术式,获得了理想的疗效。
③针对大面积瘢痕,首次建立了自体瘢痕组织支架复合皮移植的新术式,解决了全身大面积瘢痕患者自体皮源匮乏的难题。
获国家专利33项,研究结果发表于本专业顶级期刊,受邀撰写瘢痕整复专家述评。
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12次,在国内外会议上报道61次,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该项目获军队、省部级一等奖2项,发表代表性SCI论文20篇,他引293次,编写出版专著1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产品注册证4项,牵头制订治疗指南3项。
在52家医院推广应用,共救治患者11081例,疗效显著。
受邀专题报告200余次,主办国际国内会议及培训班21次。
序号类别国别授权号授权时间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发明人1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6 10202793.42017-12-22一种防止足下垂高节治疗装置周琴,卢迎,胡大海,邹小梅,王立娜,王冬娟,司艳宁2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4 10804484.52017-06-16一种肢体离断术后的专用包扎敷料杨薛康,胡大海,朱雄翔,周琴 ,陈俏华,徐志刚3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3 10047476.62015-04-15一种手骨间肌训练器石梦娜,胡大海,王冰水,李娜,易南,染艳,朱蝉,周永博,齐宗师4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2 10370725.02014-12-17从龙血竭中提取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的应用白晓智,胡大海,石继红,朱雄翔,汤朝武5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2 10255607.52014-06-25显微手术笔郑朝,胡大海,王耀军,朱雄翔,韩军涛,董茂龙,韩夫,杨晨,胡晓龙,折涛,刘洋6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2 10361718.42014-03-19一种预防及治疗瘢痕的疫苗及制备方法胡大海,石继红,朱雄翔,韩军涛,胡晓龙,方小兵,白晓智,蔡维霞,汤朝武7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1 10400768.42012-10-创伤凝胶剂及其制备工艺胡大海,王四旺,官浩,朱10 雄翔,汤朝武,胡晓龙,谢艳华,张雅,白晓智,李小强,张月8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0 10604351.52012-07-04胶原靶向治疗增生性瘢痕蛋白药物的制备及应用石继红,胡大海,白晓智,张战风,朱雄翔,韩军涛,董茂龙,汤朝武9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0 10288356.12011-12-07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李忠志,朱雪真,刘应福,王以秀,朱世欣,唐雷10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09 10015222.X2011-02-09医用多功能聚录乙烯复合材料李忠志,于尚在,唐雷序号论文名称刊名年,卷(期)及页码影响因子通讯作者(含共同)SCI他引次数他引总次数通讯作者单位是否含国外单位1 Melatonin preventsacute kidney injuryin severely burnedrats via theactivation ofSIRT1.Sci Rep.2016,6:32199.4.25王洪涛,胡大海7 7否2Adiposetissue-derivedstem cells suppresshypertrophic scarfibrosis viaP38/MAPK signalingpathwayStem CellRes Ther.2016,7(1):102.4.5石继红,胡大海9 9否3Human amnioticepithelial cellsattenuate TGF-β1-induced humandermal fibroblasttransformation tomyofibroblasts viaCytotherapy.2016,18(8):1012-1024.3.62苏琳琳,胡大海4 4否TGF-β1/Smad3 pathway.4Murine Sertolicells promote thedevelopment oftolerogenicdendritic cells: apivotal role ofgalecImmunology.2016,148(3):253-65.4.07 胡大海 4 4否5 Identification ofsirtuin 1 as apromisingtherapeutic targetfor hypertrophicscars.Br JPharmacol.2016,173(10):1589-601.4.84郑朝,胡大海4 4否6Knockdown oflncRNA-ATBsuppressesautocrinesecretion of TGF-β2 by targetingZNF217 via miR-200cin keloidfibroblastsSci Rep2016,6:247285.22王洪涛,胡大海19 19否7 Up-regulation ofFGFBP1 signalingcontributes tomiR-146a-inducedangiogenesis in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cells.Sci Rep.2016,6:252725.22王洪涛,胡大海7 7否8IL10 inhibitsstarvation-inducedautophagy inhypertrophic scarfibroblasts viacross talk betweentheCell DeathDis.2016,7:e2133.5.37郑朝,胡大海16 16否IL10-IL10R-STAT3 and IL10-AKT-mTOR pathways.9Selectivedecontamination ofthe digestive tractameliorates severeburn-inducedinsulin resistancein ratsBurns.2015,41(5) :1076-85.1.9胡大海,高峰4 4否10 SIRT1 protects ratlung tissue againstsevereburn-inducedremote ALI byattenuating theapoptosis of PMVECsvia p38 MAPKsignaling.Sci Rep.2015,5:102775.57苏琳琳,胡大海17 17否11Loureirin Binhibitsfibroblastproliferation andextracellularmatrix depositionin hypertrophicscar via TGF-β/Smad pathway.ExpDermatol2015,24(5):355-60.2.675苏琳琳,胡大海24 24否12Rho kinaseinhibitor Y-27632promotes thedifferentiation ofhuman 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cells intokeratinocyte-likecells in xeno-freeconditionedmedium.Stem CellRes Ther.2015,6:17.4.5 胡大海9 9否13MiR-10a andmiR-181c regulatecollagen type Igeneration inhypertrophic scarsby targeting PAI-1and uPA.FEBS Lett.2015,589(3):380-389.3.51李军,胡大海12 12否14Anti-fibroticactions ofinterleukin-10againsthypertrophicscarring byactivation ofPI3K/AKT and STAT3signaling pathwaysin scar-formingfibroblasts.PLoS One.2014,9(5):e98228.3.234胡大海,朱雄翔24 24否15MicroRNA-21regulates hTERT viaPTEN inhypertrophic scarfibroblasts.PLoS One.2014,9(5):e97114.3.234李军,胡大海26 26否16Retinoic acid andhuman olfactoryensheathing cellscooperate topromote neuralinduction fromhuman bone marrowstromal stem cells.Neuromolecular Med.2013,15(2):252-264.3.88胡大海,杨浩26 26否17Role ofdonor-specificregulatory T cellsin long-termacceptance of rathind limballograft.PLoS One.2012,7(8):e43825.3.53 胡大海 3 3否18 Reduced expression Arch 2012,3 2.70胡大海16 16 否of microtubule-associ 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in hypertrophic scars DermatolRes.04(3):209-15819Wnt/β-cateninpathway forms anegative feedbackloop during TGF-β1induced humannormal skinfibroblast-to-myofibroblasttransition.J DermatolSci.2012,65(1):38-493.52 胡大海45 45否20Smad interactingprotein 1 as aregulator of skinfibrosis inpathological scarsBurns.2011,37(4):665-721.962胡大海17 17否主要完成人情况1.姓名:胡大海排名:1职称:教授,主任医师行政职务:主任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1、2、3、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