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教学计划
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与家庭2. 我与同学3. 我与老师4. 遵守规则5. 爱护环境6. 交通安全7. 网络世界8. 法治社会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法治观念。
2. 培养学生与家人、同学、老师之间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品质。
3.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卡片等。
2. 学具:教材、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道德与法治现象。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案2. 章节内容:以列表形式展示各章节主题3. 教学目标:明确三条教学目标4.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标注,突出显示5. 例题及解答:展示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规则。
(2)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是如何与家人、同学、老师相处融洽的。
2. 答案:(1)道德规范: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法治规则:遵守交通法规、爱护公共设施、不抄袭作业等。
(2)与家人、同学、老师相处融洽的方法: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关心对方、主动沟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家庭道德实践活动、法治知识竞赛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及进度表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拉拉手,交朋友》一、教学目的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教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那么、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人际交往的根本知识与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教师的交往活动;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方法解决。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认识教师和同学1、教师作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小朋友,欢送你们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教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
你们遇到困难也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教师走下去和同学拉拉手〕2、放多媒体图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几个好伙伴,他们是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和创创鼠,听说你们上学了,他们也想和大家成为新朋友。
你们愿意吗?瞧!他们来了!大家欢送!〔4个学生戴着头饰上场,作自我介绍,向各小组问好〕康康熊:大家好!我是康康熊,你们看我多安康,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乐乐猴:大家好!我是乐乐猴,我非常快乐,我也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爱爱鸽:大家好!我是爱爱鸽,我很有爱心,我也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创创鼠:大家好!我是创创鼠,我很爱动脑筋,也喜欢搞创造,我也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同学们分别说一说4个小动物的名字,和小动物们问好。
3、同桌同学互相认识小朋友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倪教师,和4个小动物。
你们之间还不熟悉,想不想互相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互相认识〕可以互相拍拍手、拉拉钩,成为新朋友。
4、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1〕教师出示自己的名片给学生看,然后示范做名片,学生按教师的方法、步骤学做名片。
〔2〕谁愿意把自己做好的名片给大家看一看?〔适时点评〕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交换名片,教师指导交换名片的礼节〔3〕在书上记下同桌的名字和,互相认识。
【全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德行与法治》教案

【全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德行与法治》教案全册三年级上册《德行与法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与关系。
2. 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4.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和关系。
2. 道德故事的讲解和分析。
3. 制定学生行为规范。
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白道德和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解道德故事和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3.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道德和法治的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和关系。
2. 道德故事讲解:讲解一些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道德的重要性和影响。
3. 讨论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道德故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4. 制定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制定班级或学校的行为规范,促进良好的道德行为。
5. 法律知识研究: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知识产权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6. 案例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有无良好的道德行为。
2. 分析学生的作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互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思,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发展。
以上是全册三年级上册《德行与法治》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步骤安排。
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和变化。
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正确对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环境、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但同时,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情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来理解和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原则,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实践活动法: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
3.知识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系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活的宝贵和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和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第四单元,关于“美好的品质”探索。
全套教材的第四单元都是关于品质教育的单元,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有。
本册在第四单元按照“美好的品质是什么——怎样培养美好品质——品质与人际关系”的逻辑结构进行教学,分别开展“什么是美好的品质”“怎样培养美好品质”“品质与人际关系”等探索。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美好品质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培养美好品质,以及美好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1.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我研究。
2.注重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研究、体验。
3.注重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研究、交流。
4.注重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跨学科的研究中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了解研究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和研究自信心,掌握研究方法。
2.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和学校老师,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提升对学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学校的责任感。
3.了解生命的宝贵和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和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4.了解美好品质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培养美好品质,以及美好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和研究自信心,掌握研究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和学校老师,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提升对学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学校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和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4.引导学生了解美好品质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培养美好品质,以及美好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
2.情境教学。
3.互动式教学。
4.跨学科教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
水平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水平。
情感目标:懂得自己父母挣钱的不易,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收入,同时明白自己家的家生活支出有那些以及自己的花销占多少。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了解所带班级同学家庭收入来源。
学生向家长调查统计家里的一个月固定支出及一年的不固定支出。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居家过日子,都离不开钱,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那我们这些小同学今天参与当家,了解自己家的收入来源。
本节课我们来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一下家庭收入的来源。
二、老师将同学按照自己家长的职业实行分类:工人家庭、科技人员家庭、个体经营家庭、农民家庭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家的收入来源。
我们发现同学们所说自己家的收入能够分为两部分一是靠自己的劳动换得的工资或卖粮的收入以及个体劳动者靠经营收入这种经济来源叫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的家庭像书中小朋友所说如房租、股票、保险等叫非劳动收入。
你家的属于那种是其中一个或两个。
三、教师补充:对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我国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正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课时一、说说“我”花家里多少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算算,从开学到现在你花了家里多少钱除了咱们书上所列举的三项你们的花费还很多如伙食费、服装费、特长费、医疗费、娱乐费、零用钱等其他让父母给你补充。
那我们把生活中的花销叫支出,有的是每天每月必须花的钱,叫固定支出。
还有的是大额花销和预想不到的支出叫做非固定支出。
说一说:你家的固定支出是哪些?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024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绿色生活实践
绿色生活是一种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生活方式。它包括减少能源消耗、 节约用水、减少废弃物产生、选择环保产品、鼓励再利用和回收等方面。通过践行 绿色生活,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友善相处
鼓励学生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共 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建立友谊
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 与同学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校园安全知识普及
校园安全常识
向学生普及校园安全常识,如防 火、防盗、防溺水、防触电等。
应对突发事件
教育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应 对,如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的
逃生方法。
安全标识识别
02
第一单元:家庭与亲情
家庭成员及角色认知
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 包括父母、祖父母、 兄弟姐妹等。
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 爱好和特长,增进彼 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 角色和地位,培养责 任感和归属感。
亲情培养与感恩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 的感激之情,培养感恩之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 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第一单元:家庭与亲情 • 第二单元:学校生活与规则意识 • 第三单元:社会交往与公共秩序 • 第四单元:国家认同与爱国情怀 • 第五单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概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全册)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总目标:1.学生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对家庭、学校、社区有初步的了解,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四、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以及个人与团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的社会规则,初步了解规则和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演练和有意义的演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努力体现“用中学,学以致用”的原则。
1.研究与我一起成长。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研究,研究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2.明白研究的重要性,学会主动研究,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研究。
教学重点难点:1、研究的重要性。
2、会分辨生活中哪些是研究,认识到研究没有终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道德与法治》导入新课。
看完之后,同学们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成长离不开研究教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研究。
让我们追寻成长的脚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研究中成长起来的。
学生:(研究说话、走路、写字、组织等。
).教师:活动小调查:请同学们问问爸爸妈妈一下问题:老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技能。
这些技能都是天生的吗?你在研究中收获了哪些技能?交流: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我们孩子需要研究,那么大人还需要研究吗?请拿出你课前做的小调查。
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教师:大人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地研究?学生交流: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春季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小学2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班级:三年级学科:道德与法制教师姓名: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
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教学改革实施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