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的感觉与运动
人体解剖学中的感觉系统结构

感觉系统疾病的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 现,对病变部位进行详细的体
格检查,以初步判断病因。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 图、诱发电位等,可以评估神 经传导功能,进一步确诊病因 。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 辅助诊断,观察病变部位的结 构性改变。
血液检查
05
感觉系统的疾病与治疗
感觉系统疾病的症状
01
02
03
04
疼痛
疼痛是感觉系统疾病最常见的 症状之一,可能表现为刺痛、
钝痛、烧灼痛等。
麻木
感觉系统疾病可能导致麻木感 ,表现为皮肤触觉、痛觉、温
度觉等感觉减退或消失。
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有蚂蚁爬 行、瘙痒、针刺感等异常感觉
。
肌肉萎缩
长期的感觉系统疾病可能导致 支配区域的肌肉萎缩,影响肢
02
感受器
感受器的定义
01
感受器是人体中能够感受外界刺 激的器官或结构,它们能够将外 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 大脑进行处理。
02
感受器通常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 位,如皮肤、肌肉、关节、内脏 等,它们能够感知到各种刺激, 如温度、疼痛、压力、振动等。
感受器的分类
根据感受器的作用原理,可以分为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光感 受器等。
根据感受器的分布位置,可以分为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外感受器 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内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内脏和肌肉,本体感受器主要分布 在关节和肌肉。
感受器的功能
感受器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 理。
感受器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行为反应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疼痛感受 器能够感知到疼痛刺激,引起人体的防御反应。
人体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

人体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学科领域,它们研究了人类身体结构和运动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探讨人体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二者在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一、人体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1.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人体解剖学是对人类身体内部结构的研究,包括骨骼、肌肉、神经和器官系统。
通过深入了解人体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理功能的基础和病理变化的机制。
例如,通过研究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肌肉的作用力和骨骼的支撑功能,从而指导正确的运动技术和预防运动损伤。
2.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运动生理学研究人类身体在运动中的反应和适应过程。
它涉及心血管、呼吸、神经和代谢系统等多个层面的研究。
了解这些系统在运动中的变化有助于优化运动表现、提高身体适应性,同时预防运动相关疾病。
运动生理学为运动员、教练员和康复治疗师提供了科学依据,以设计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康复方案。
二、人体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标本的观察、组织切片的显微镜分析和医学成像技术的应用。
通过解剖标本的观察,研究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人体不同结构的特点。
显微镜分析可以提供组织和细胞层面的细节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组织结构和功能。
医学成像技术如X射线摄影、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并产生三维影像。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生理测量和功能评估。
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包括心率、血压、肺活量和体温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心血管、呼吸和代谢系统在运动中的变化。
功能评估通过运动测试(如跑步测试和负荷测试)和生物力学分析(如步态分析和力量测试)来评估人体在运动中的机能状况。
这些方法可以量化运动表现,识别潜在问题,并评估训练计划的有效性。
三、人体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1. 运动训练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解剖心得

人体解剖心得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感想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感想和体会在得知要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之初,我从很多渠道都了解到这是一门难度不低的课程。
每次上课,教室基本都坐满了人,足以看出同学们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在老师的讲述下,我逐渐了解到人解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记忆和理解。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人解的许多基础知识在高中生物和大学里的生物化学里都有涉及。
比如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动作电位等。
渐渐,我走入了人解的大门,对人体的系统活动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
明白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运行规律等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药理学等课程打好基础。
不得不提老师把学习中的重点明确的很好,便于课下去有趋向性地复习。
讲到一些难点的时候,老师甚至还亲自板书引领着我们去了解整个生理现象的过程。
PPT上的一些动态的图片,也对理解一些复杂的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讲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细胞内外各期的离子运动时,通过直观的感受图片上离子的运动,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人解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自从做了人解实验后,我就发现,实验的总结与反思对我学习理论课程有很大的裨益。
比如实验化学物质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虽然这是一个视教实验(蛙心插管难度较大),但通过实验老师的讲解和操作后,我们也能看到各种离子、生物因子对于心肌细胞收缩性和自律性的影响。
对心肌细胞收缩性、自律性的改变有了更深的理解。
还记得,第一次实验的时候,不敢抓小鼠,不敢给蟾蜍毁髓,到现在能基本独立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人解实验让我改变了许多。
在人解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上,一定要复习,当天讲过的内容如果不及时看一看复习,下次再上课的时候再继续回忆的时候就很痛苦,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我也观察了很多其他的同学。
首先老师不要求我们记很多笔记,说她讲的都是书上有的,我们只要上课好好听就可以了。
但一些总结之类的笔记,我认为我们同学还是有必要做的,老师有时候PPT上也会有一些总结。
人体解剖学心得体会

人体解剖学心得体会篇一:人体解剖生理学感想《人体解剖生理学》学后感自小以来,我就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
对很多事情都很感兴趣,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我想知道我是从哪来的,我为什么要吃东西?我为什么要呼吸?我为什么能够走动?我为什么会说话?而许多动物却不会。
我们的心脏为什么会不停的跳动?我为什么会看到、闻到东西?我为什么会思考?……我对我自己真的了解的很少,越少越激发我的好奇心。
上大学了,学了生物,《人体解剖生理学》当然引起了我的无限兴趣。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它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对我自己,对人体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我们人体结构按其功能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等不同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他们的分工合作使得我们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运行。
每一个系统又是由若干器官组成,如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及各种消化腺等。
没一个器官又由几种不同组织组成。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各组织有是由大量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因此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没想到,把我们拆分起来既然是一堆细胞,这就是生命的神奇!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基本支撑。
运动系统的骨骼和骨骼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传导;循环系统的心脏和血管;呼吸系统的呼吸道和肺;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和吸收机制;泌尿系统的肾脏和排尿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下丘脑和甲状腺;生殖系统的受精和受精卵。
虽然对他们的了解不是很深,但也略知一二。
毕竟上了一学期的课程。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讲解,而是加上自己的理解生动形象的阐述,时不时还比较幽默风趣,加点课外知识,这不仅激起我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得我们学习和记忆起来都比较轻松。
循环系统中的心脏,我们身体里至关重要的器官,虽然不是很大,但结构却并不简单当时老师为了讲清楚他的结构和功能,用PPT一点点给我们讲述。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学科,它们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器官和系统,以及它们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一、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及其组织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剖析人体和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来揭示人体的内在构造。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解剖位置术语:前、后、上、下、内、外等,用于描述器官相对位置。
2. 解剖体位:仰卧位、盘腿位、立位等,用于描述人体特定姿势。
3. 人体主要部位:头、颈、胸、腹、骨盆和四肢,这些部位是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组成。
二、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学科,它研究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调节机制。
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探究细胞是如何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神经传递的机制以及与感觉、运动等生理过程的关联。
3. 心血管生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探究血液的循环过程和相关生理参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5. 消化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营养物质的摄入、吸收和代谢等过程。
6. 内分泌学:研究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节作用。
7. 泌尿生理学:研究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8. 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
三、人体重要器官与系统1.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主要功能是通过泵血和输送血液,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供氧和营养。
2.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酸碱平衡。
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身体结构变化的学科。
运动生理学主要关注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方面的变化;而运动解剖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肌肉的运动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心脏需要加快收缩频率和增加每次收缩的血液量,以满足肌肉的需求。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的速度和有效性。
通过运动,心血管系统不仅能够更好地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还可以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也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呼吸系统需要加快呼吸频率和增加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
通过深呼吸,身体可以摄取更多的氧气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这样可以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减少代谢废物的堆积。
除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肌肉系统也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需要产生更多的力量和更高的速度。
这要求肌肉不仅要增加肌纤维的收缩力量,还要提高肌纤维的收缩速度。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运动解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体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它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提供了肌肉的起点和终点。
在运动过程中,骨骼系统需要承受更大的力量和压力。
这要求骨骼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避免骨折和其他损伤的发生。
运动解剖学还研究了人体肌肉、关节和韧带等结构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关节则提供了骨骼之间的连接和运动的自由度。
韧带则起到稳定关节和限制过度运动的作用。
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身体结构变化的学科。
通过研究这些学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变化和适应机制,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感觉器官(人体解剖生理学)

三、鼓膜
半透明,椭圆形
倾斜,与外耳道下壁约成45° 角。
砧骨
上1/4:松弛部 下3/4:紧张部
锤纹 紧张部 光锥
锤骨头
松弛部
鼓膜脐
• 鼓室 • 咽鼓管 • 乳突小房
中耳
一、鼓室
(一)鼓室的6个壁: 上壁: 盖壁 下壁: 颈静脉壁 前壁: 颈动脉壁 后壁: 乳突壁 外侧壁:鼓膜壁 内侧壁:迷路壁
动物种系
功 适宜刺激 能 光敏感度 作 分辨力 用 专司视觉
视力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强光
弱光
低(强光→兴奋)
高(弱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弱(分辨粗大轮廓)
明视觉 + 色觉 强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一、视器的结构
组 眼球 成 眼副器
眼球
眼
眼
球
球
内
壁
容
物
眼球的构造
角膜
膜壶腹:壶腹嵴—平衡觉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
膜壶腹
声波传导的途径
气传导
传导性耳聋:外耳鼓膜和中耳 听小骨链损伤。
神经性耳聋:内耳螺旋器、蜗神经 和中枢神经病变。
1.气传导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⑴主要途径: 外耳道 ↓ 鼓膜 ↓ 听骨链 ↓ 卵圆窗膜 ↓ 内耳
⑵次要途径: 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膜→内耳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视器和前庭蜗器。
一、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完成 的。
光波
可见光(400-750nm )
眼折光系统 将物体发出的光波成像于视网膜
眼感光系统 将光波转变为电变化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五章神经系统

脑和脑神经
前脑
脑
中脑
后脑 延髓
菱脑
脑桥 小脑
脑 干
一、脑干 1、脑干的位置:位于颅底内面的斜坡 上,下接脊髓,上连间脑。
2、脑干的外形
(1)延髓的外形
形似倒置的圆锥体,
前面观:锥体、锥体交叉、
前正中裂、橄榄 舌咽 N ,迷走 N , 副N
背面观: 薄束结节、楔束结
节,后正中沟、小脑下
脚,第四脑室底下部
神经系统区分
交 感
副 交 感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反 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 所作出的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 反射弧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For example, if one’s fingers are burned by a candle, the hand that receives the painful stimulus is rapidly removed from the flame with a jerking motion.
动眼神经核: 位于中脑上 部,平上丘 高度,发出 纤维形成动 眼神经,支 配除上斜肌 和外直肌以 外的眼外肌
动眼神经副 核:位于动 眼神经核的 背内侧,又 称E-W核, 发出纤维形 成动眼神经, 支配眼球瞳 孔括约肌和 睫状肌
2、中脑 的非脑 神经核: 下丘核, 上丘核, 红核, 顶盖前 区, 黑质
组成:T1前支小部分, T2-11前支和T12前支 大部分。 有11对肋间神经、1对肋下神经
返回
4、腰丛(1)组成和位置:由T12一部分、L1-3、L4前 支一部分)组成。(2)主要分支:髂腹下,髂腹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皮层脑干束:支配脑神经 运动神经元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2、红核脊髓束 3、前庭脊髓束 4、顶盖脊髓束 5 、网状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前束
(三)运动的执行
将运动程序加以具体实现
初级运动皮层,脑干,脊髓参 与
• 运动皮层:
• 6区:辅助运动区:辅助运动皮层SMA和前运动皮层PMA (运动计划)
• 4区:初级运动皮层M1(直接参与运动的发起和控制)
损毁辅助运动皮层SMA和 前运动皮层PMA影响动物 为运动制订正确策略的能 力(如猴子不知道通过透明 玻璃罩侧壁的洞去拿香蕉.
脊髓丘脑侧索
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2、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精细触压觉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
-7-
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大脑皮层的代表区
• 躯体感觉区 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顶叶(中央后回)。 全身的浅感觉和深感觉的冲动,经丘脑都投射到此区。
初级运动皮层S4的躯体定位图
•代表一种运动的运动神 经原所占皮层面积越大,其 运动的控制越精细(手与面 部表情肌)
小脑与运动
小脑主要起一个比较 器的作用,他根据传 入信号调整运动的输 出,帮助完成协调的 技巧性动作。
他影响运动的协调性, 身体姿势和步态
基底神经节与运动
• 构成间接和直接通路 • 筛选和发起意向性运动 • 接受大脑广泛区域的投射,传出通过丘脑回到运动皮层
(一)运动传导通路 1“间接通路(indirect route)
(1)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控制躯干、四肢近
端肌肉,与姿势和粗大运动有关。
(2)红核脊髓束:控制四肢远端肌肉, 与 精细、技巧运动有关。
2.“直接通路(direct route)”
(1)皮层脊髓束 ① 皮层脊髓侧束:控制 四肢远端肌肉,与精细、 技巧运动有关
• 随意运动发起和管理
随意运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运动的计划(决定运动 的目的和达到目的采用的最 佳运动策略):由大脑辅助 运动区SMA和前运动皮层 PMA和基底神经节以及皮层 小脑参与
(二)运动的编程:决定各个 肌肉收缩的时间和空间次序 以及为达到运动目的适时的 调节。由大脑初级运动皮层 M1和脊髓小脑参与
• 由1,2,3a,3b四个区构成
第一躯体感觉皮层的躯体感觉定位图 除头、面部外,身体各部在躯体感觉区的投影均 为左右交叉和前后倒置排列, 而且感觉功能愈精细,感觉区所占的区域范围也 愈大
自腕关节截除手的病人, 当有人摸他的脸的时候,他觉得有人在摸他的手,
后顶叶皮层(5,7区)
不同类型的信息(各种感觉)互 相分离是是感觉系统的一般规律
神经元数目 纤维粗细不同 分布形式
两个神经元 低级中枢→植物神经节→效应器 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 维)的细纤维 节后纤维以神经丛形式分布
一个神经元 低级中枢—→效应器 比较粗的有髓纤维
以神经干形式分布
-35-
T1-L3 中间外侧核 骶髓2~4骶副交感核 -37-
颈上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 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内脏最小神经 腰内脏神经 骶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主动脉肾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上腹下丛
-38-
副交感神经
动眼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睫状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耳神经节
颅部: 动眼神经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骶部: 骶髓2~4骶副交感核
-39-
-41-
-42-
-43-
• 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 :::内侧 丘系(本体感觉)
• 浅感觉:::内侧丘系(精细触压觉) • 浅感觉:::脊髓丘脑侧索(痛觉和温度觉 • 浅感觉:::脊髓丘脑前索(粗的触压觉)
薄束 楔束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精细触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 压觉
内侧丘系
感觉与运动
躯体感觉系统包括: 触压觉,震动觉,温 度觉,疼痛觉,关节 位置觉(本体感觉) 。 以及在这些初级感 觉基础上形成的较 复杂的功能(两点 辨识觉等) 不包括:视觉,听觉, 味觉,嗅觉,前庭觉。
传入神经纤维的分类
扔给你一个热 的土豆,你先 觉得它热还是 觉得它是光滑 的?
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 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中 脑黑质
内脏运动神经
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 和腺体。
-34-
内脏运动神经
支配器官
内脏运动神经 平滑肌、心肌、腺体 (不受意志控制)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受意志控制)
纤维成分
两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只有一种
后顶叶皮层是将简单分离的感觉 信息聚合成为复杂的感觉的部位。
破坏后顶叶皮层后人不能通过触 摸来识别物体(比如钥匙),
运动控制的三个 水平
1大脑皮层 2脑干
3脊髓控制
奥丁诅咒: 睡眠中死亡,清醒时可保持呼吸
脊髓水平的控制
你怎么知道你处于一个什么 样的姿势位置呢?本体感觉 是怎么产生的呢???
来自肌梭的本体感觉
↓ α运动N元兴奋
↓ 梭外肌收缩
膝反射也是一种牵张反射
GOLGI腱器官:检测肌肉张力
反牵张反射环路
• 保护肌肉避免肌肉受到过度负荷的 伤害
• 确保一些精细动作中的用力恰当; 比如抓一个容易脆的物品需要既要 抓的牢,用力又不能过大!
交互抑制
•去
屈肌反射
•.
交叉伸肌反射环路
脑干与大脑水平对运动的控制
肌梭(提供肌肉长度的信息) 和高尔基腱器官(提供肌肉 张力的信息)
牵张反射
• 牵张反射 骨骼肌在受 到外力牵拉时,能反 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 同一块肌肉收缩的反 射活动,称为牵张反 射(stretch reflex)
膝跳反射弧:
叩击肌腱 ↓
肌肉受到牵拉刺激 ↓
肌梭兴奋性↑ ↓
Ia类和Ⅱ类 N纤维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