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教案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教案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教案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馆藏定级文物一览表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 1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 2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 3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 4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 5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 6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7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

第8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9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10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11 页

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第12 页

文化遗产概论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概论 二、课程类型:本科学科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文博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文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军民、魏女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概论》是一门以文化遗产及其发展为主要讲解对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发展、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理念比较、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主要讲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与文物学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物学发展简史和中国几种主要文物种类的基本知识讲解,包括瓷器、青铜器、玉器,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种类的常识性内容,如概念、分类、特点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的主要内容:见后附的大纲 2.课程要求 (1)必须熟悉我国有关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重视文化遗产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的关系,不能孤立的学习文化遗产; (3)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研究思路,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价值。 第一部分 第一章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文化遗产 第二节文化景观 第三节大遗址 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第一节理念变迁历程

第二节保护利用现状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三章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第一节欧美国家 第二节亚洲国家 第三节启示及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考古遗址及其保护 第一节考古遗址属性 第二节考古遗址价值 第三节考古遗址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大遗址及其保护 第五章世界文化遗产与申遗 第一节申遗的意义 第二节申遗工作流程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四节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第六章其他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工业遗产保护 第二节建筑遗产保护 第三节传统村落保护 第四节非物质遗产保护 第二部分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4个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文物学” 一、“文物”的概念与内涵 二、“文物学”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中国文物学简介 一、何谓“文物学” 二、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思考题:

2018年西北大学硕士论文格式模板

学科名称:计算机 作 者: 快论文指导老师:***教授 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六月 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研究 学校代码: 10697 学 号: 分类号: 密 级: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t Typesetting Mode of Kuai65 A thesissubmitted to Northwest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of Master in **** By Kuai65 Supervisor: Prof.*** Jun. 2017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西北大学2016年西北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

西北大学2016年西北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建立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决定开展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并对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及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为做好此项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评选原则 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 二、评选要求 (一)评选标准 1.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体现科学前沿性、技术先进性或填补空白; (2)系统、深入的掌握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具备运用科学方法、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3)主题突出、观点明确、概念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文字表达简明准确、格式(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规范,遵守学术道德,对他人的学术成果标注明确,引用符合学术规范; (4)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运用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新技术等进行研究,取得新发现、新观点、新思想等,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 (5)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应获得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的一致推荐。 (6)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在“双盲评审”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修改,重新送审”的结论。 2.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选题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系统掌握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主题突出、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文字表达简明准确、格式(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规范,遵守学术道德,对他人的学术成果标注明确,引用符合学术规范。 (4)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能运用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新技术等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5)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应获得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的一致推荐。

西大学报排版格式要求.

(空一行 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中文标题:黑体, 二号, 居中 (空一行 王某 1(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作者单位:楷体,五号,居中 (空一行 摘要(黑体,五号 :(中文摘要:楷体,五号,顶格 关键词(黑体,五号 :(中文关键词:楷体,五号,顶格 (空一行 Analysis of spatial tourism structure and optimizing approaches (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三号,居中 Wang mou(作者:Times New Roman,四号,居中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 an 710127(英文单位: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五号,顶格 Key words (Times New Roman,五号,顶格 (空一行 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增加生活资本而流入城市。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抽样调查统计推算,目前我国外出农民工大约为 1.49亿,而 1989年这个数字为 3000万 [1]。 (正文:宋体,五号,空两格

1农民工居住空间(一级标题:黑体,四号,顶格,段前段后各 0.5 1.1 农民工居住空间的现状特征 (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顶格 1.1.1 混杂性高 (三级标题:楷体, 五号, 顶格西安市城中村原住居民 46万人, 而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约为 240万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比例大概为 5:1[4]。就目前农民工的流动趋势来说, 城中村的容纳力度还在不断地上升, 也就是说其人口密度还在呈上升趋势。城中村基本上没有发展用地, 有些城中村的现有用地还在缩小, 而其要容纳的人口却在逐步上升,可见城中村人口密度之大。 另外, 城中村中不同阶层人口的混杂程度要远远高于城市其他居住社区, 目前城中村里的租住人群主要有:原住村民、农民工、刚毕业大学生、白领等。这些人群虽然都居住于城市相同空间,但是其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社会价值去向、生活方式却不尽相同,社会地位的差异性也很大。城中村就如一个文化、价值大熔炉, 农民工居住于此其人生观、价值观 1作者简介 : 王某(1985-,男,陕西宝鸡人,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生,从事旅游地理和城市地理研究。(作者简介:宋体,小五号 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正文:宋体,五号,空两格 1.1.2 商住混合模式城中村在为外来人口提供大量的居住空间的同时,其商业的繁华发展也趋于明显。城中村所承担的功能复杂起来, 其不再是最初的以居住为主的村落了, 城中村已是一种商住混合模式的载体了。这种模式在空间方面的表现就是沿街或是沿着巷道多如牛毛的个体商户,商业流动摊点也成为了这个区域特有的“风景” 。 参考文献:(一级标题:黑体,四号,顶格,段前段后各 0.5 [1] 吴晋峰 . 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 [J]. 地理科学 , 1992, 22(1: 96-102.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悬挂缩进 2字符,参考文献的标注必须符合规范,在文中应在相应的位置标示

铁器文物保护的历史

如何保护正在消逝的铁质文物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遗留和保存下来的文物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文物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历代先民文明发展的根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历史的承载体,记录了中国的古老文明,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破坏,就会使那些具有价值的历史、科学、艺术成分部分或全部消失。科学工作者从古到今都在不停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并且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铁质文物保护的现状确不容乐观,也存在许多保存不完善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存在许多空白点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就为我们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铁质文物铁锈腐蚀文物保护 对于学习及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文献和考古实物。但是对于学习先秦历史的人来说,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物实在是太少,而且有好多还遗失在国外,所以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就有些困难。而且即使发现的文物由于保存不好也会慢慢消失而失去价值,所以我想写一写铁质文物的保护措施及其现状,希望能够呼吁大家重视我们身边的文物,并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一、铁质文物的锈蚀简介 铁质文物锈蚀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有土壤腐蚀、大气腐蚀和海水腐蚀。铁质文物锈蚀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铁锈。通常人们将铁器文物腐蚀的产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增加铁器文物的艺术价值,并且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无害锈”;另一类是能够使铁器文物酥粉、毁溃,缩短铁器寿命的“有害锈” ①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铁锈相互掺杂,颜色相近,因此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二、铁质文物保护的历史及现状 铁器质地容易氧化腐蚀,再加上保管条件不好,往往许多出土时本来完好无损的铁器,在出土后被氧化损坏。而且铁质文物有可以移动的,也有不可以移动的,因此在搬运移动铁质文物时候就容易造成一些遭损,而对于不可以移动的铁器文物来说一些环境没有控制好,就会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对文物破坏的加重。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保护工作基本步骤如下: (一)古代的铁质文物保护方法 对于如何有效地保护好铁质文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早期的铁质文物的保护可能开始于人们对各种铁质文物有意无意的维护,并且也很少有人将其处理保护的过程记录下来,因此追溯文物保护的历史起源是相当困难的。 在古罗马学者和博物馆学家老普林尼的记载中,我们找到了一些关于铁质文物的保护方法。用沥青、树脂、石灰和铅白的混合物来防止铁质文物生锈,这是 ①王丽琴:《文物保护技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2001年2月。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展陈设计》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展陈设计 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54课时 五、学分:3学分 六、任课教师:张译丹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展览陈列设计作为一门遗产学、艺术设计及空间学的交叉课程,课程内容复合度较高,考虑学生学科特性与基础,从设计初步起步进行艺术设计基本认知学习,并逐步带入建筑学、城市学、室内设计理论及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基于场地设计和空间规划的初步认识,在建筑单体设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对于建筑群体和室外空间规划的认识,在对空间结构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带入博物馆学的专业内容,逐渐展开不可移动型遗产的保护陈列设计。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教学目标: 创造性思维的初步启发 艺术设计的初步鉴赏能力 设计尺度和平面设计概念的认知 博物馆设计的了解,包括对空间、功能、流线、设计美学的感知 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的要素掌握 独立策展的流程认知 2)课程目录及主要教学内容: 模块1:设计初步及创造性思维训练 设计初步场景设计表达 创造性思维快速设计表达 平面设计基础平面组合设计

空间设计初步立体构成设计 模块2:博物馆及场地设计初步 公共建筑设计知名博物馆建筑的空间流线与造型设计解析 博物馆设计模仿某博物馆设计风格,进行新博物馆的外部设计 场地规划场地规划设计与群组建筑设计 期中测评:博物馆案例解析设计答辩 模块3:室内空间设计及人体工程学认知 室内设计基础橱窗设计解析 室内设计简史依据某一特定时期风格进行模仿绘制 展示空间设计基础根据已选定风格,对自己已经设计的博物馆进行场地和内部局部空间设计 模块4:展览陈列设计及案例解读 博物馆陈列设计对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流线分析,解析其展陈设计或其他维度可借鉴或可改善之处 博物馆陈列设计一个特定专题的展区布置,包括空间流线设计和展品布置,并撰写简要策展计划 不可移动型遗产陈列对于大型遗址或历史街区保护的案例分析 场地规划陈列设计 期末测评: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设计答辩 3)实践教学环节: 1.参观体验,以宜家家居商场、商业橱窗为参观对象,展开类型化展品陈列方式的借鉴学习,并从流线、功能分布、游客行为、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角度展开空间解析。 2.通过对博物馆实地的参观、测绘,得到对实体空间中文化遗产展览陈列的全面真实的认知,在博物馆内部空间中体会展览陈列的流线、展陈方式、参观人群密度,等相关要素。在参观中,对博物馆陈列展览选题、博物馆特性、地域特性、民族特性、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博物馆馆藏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起到辅助自主设计的作用。参观结束后,完成一份实践报告,并展开组内讨论进行方案设计。

气势恢宏 细数西安城墙十八门分析

气势恢宏细数西安城墙十八门时间摧残出它们的沧桑:但它们仍雄立一方,如同十八位怒目金刚。它们经历过多少凄凉有风花雪月的繁华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青苔是时间逝去的痕迹,古老的城门阻拦着敌人让城市固若金汤···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领略这十八座城门的魅力. 一、永宁门 永宁门是西安城墙的正南门,建于隋代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现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永宁门(摄影/朱雀乐华) 【南门】古曰“永宁门”,是西安城墙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始建于隋初(公元582年),明代改为“永宁门”。在中国民间,百姓都认为南方是火神的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开往南面。南门永

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祷告,勿起火灾,永保安宁。为以示诚心,永不开正南门,它是西安城墙个四门中恢复最完整的一座。 二、安定门 安定门俗称【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寓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安定门(摄影/…地理?學家) 这座城门原有三重门楼:城楼、箭楼、闸楼。三道城墙,城楼里,箭楼居中,闸楼向外。门楼下均有拱卷式门洞,洞高宽为6米。城楼与箭楼之间有方形瓮城,平时是出入通道,战时是防守要地。现西门箭楼、城楼雄姿犹存。城楼北侧有日本天皇访问西安时所建观望台一座,供游客参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门箭楼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现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 三、安远门

安远门俗称【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 安远门(摄影/不是好男人) 追溯历史,“安远”为何而来?“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清,安远门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四、朝阳门 朝阳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开辟于建国后。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城门内为东五路,门外为长乐路。

西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模板

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专题 课程论文 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 姓名李XX 学号201531 任课教师刘科伟李建伟沈丽娜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年级2015级 教务处制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陈□□1 (1.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127) 摘要: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区遭受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3 ~ 7个关键词) 正文内容5号,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 1研究区及数据源 1.1研究区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正文内容5号,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 表1 相关系数小于2/3的组合情形表 小四仿宋

图2 长三角各城市台风最大风速箱图(1949-2010年) Fig. 2 Box plot of typhoon maximum wind speed of each 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1949-2010) 小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 [1] 曹万林,王敏,王绍合,等. 矩形钢管混凝土边框组合剪力墙及筒体结构抗震研究[J]. 工程力学,2008, 25(S1): 58-70. CAO Wanlin, WANG Min, WANG Shaohe, et al. Aseismic research of composite shear wall and core walls with rectangular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8, 25(S1): 58-70. [2]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GB50011-2010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S].Beijing:Building Industry Press of China,2010. [3] 屠其璞, 王俊德, 丁裕国,等. 气象应用概率统计学[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4:44-46. TU Qipu, WANG Junde, DING Zhaoguo, et al. The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probability statistically[M].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1984:44-46. [4] 杨超. 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防火监测点布局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Yang Chao. Study on Distribution of Monitoring Spots for Forestry Fire Protection on Beijing Xishan Forestry Farm[D].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6. [5] 国家林业局. 2010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EB/OL]. (2011-03-01)[2012-06-10]. https://www.360docs.net/doc/3a15242188.html,/portal/main/s/62/ content-464039.html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ina Forestry Development Report 2010[EB/OL]. (2011-03-01)[2012-06-10]. http://www.forestry. https://www.360docs.net/doc/3a15242188.html,/portal/main/s/62/content-464039.html. [6] Vickery P J, Wadhera D, Powell M D. A hurricane boundary layer and wind field model for use in engineering 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2009, 48(2): 381-405. [7] 莫庸.台湾9.21大地震多层框架结构震害特点和经验[C]//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五十周年学术会议.兰州:中国建筑学会,2003,227-235. MO Yong. Taiwan9.21 earthquake damage features and experience of multi-story frame structure[C]// Fifty Anniversary Conference for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Gansu Province. Lanzhou: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2003:27-235.

西北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

校发[2007]研字14号 西北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 为进一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促进我校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对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的其它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虚假现象、严禁篡改实验数据、捏造研究成果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条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本规定制定本学科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或取得其它科研成果的具体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定标准,且须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条数学、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四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第四条除上述四个一级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三篇学

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第五条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要求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学期间,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二篇学术论文。 第七条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1.获得省部级奖的科研成果; 2.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3.经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 4.国家级科研项目; (以上均要求研究生为前五名完成人或课题组成员之一) 5.在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中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第八条附则 1.本规定中涉及的各类科研成果必须与所申请学位的学科专业领域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北大学。 2.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须提交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的其它科研成果原件。学术论文录用通知或取得其它科研成果的非正式证明,由导师确认签字后,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可以组织其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予以毕业,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缓审议其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24个月内,提供科研成果原件并由本人提出申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有关程序予以审议。逾期不予受理。 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申请学位时,须提交本人在学期间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原件。 3.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论文以外的其它科研成果仅限等同一篇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期刊等级认定以《关于公布我校期刊等级目录的通知》(校

2017年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

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 1. 江汉论坛3 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3.甘肃社会科学4 4. 思想战线4 5.山东社会科学4 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47.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5 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东南学术59.学海60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 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 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 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人文社科论坛.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有效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严明学术纪律,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具有原创性及创新性的特点,撰写高水平学位论文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第二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是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精神,使其恪守学术规范,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工作。 第三条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研究生自律意识;各级学位管理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把关,加大检查力度,坚决杜绝抄袭他人学术成果,剽窃他人学术观点,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与体系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第四条研究生导师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具体指导,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查,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品质,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维护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声誉。

第五条对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坚持从严从重的处理原则,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在学校规定的处理意见基础上提出更严更高的要求,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后执行。 第六条对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除按本规定进行处理外,学校还将根据《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和《西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学籍或纪律处分。 第七条学校采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所有在我校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须按本实施办法规定接受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第八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由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检测工作按培养单位集中进行,接受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学位论文必须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 第九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在学位论文(毕业论文)评审开始前进行,具体检测时间由培养单位结合本单位学位(毕业)申请工作进行情况自行申请。逾期未参加检测即视为自动推迟学位(毕业)申请工作。 第十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对象为除目录、致谢之外的学位论文主体部分。除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认定需进行再检测的,所有学位论文只可进行一次检测,并以此检测结果进行认定。 第十一条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以检测报告中“全文文字复制比”项的比值为主要依据。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可在规定比值范围内结合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情况或学科特点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及性质进行界定。 第十二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分为以下类型:

西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及要求

西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及要求 一、格式 1.题目:应精练、准确地概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一般不宜超过20字。 2.中文摘要:在主体内容前用300-500字的中文扼要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 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到的主要结论。 3.关键词:按与论文内容紧密程度依次列出3-5个关键词。 4.英文摘要与关键词: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最后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5.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的小标题。 6.正文:一般由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三大部分组成。引言一般包括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前人在该问题有关领域已经做过的工作和成果的概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采用的方法,本论文的结构说明等;正文是科学实践工作和成果的系统阐述,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应做到内容充足,概念清楚,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论文中所有文字、图、表、公式、符号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科学论文的要求和规定;结论与讨论是对科学实践的成果进行概括总结,并进行分析讨论,文字要扼要明确。 7.毕业论文(设计)字数,理工科一般不得少于10000字,文科一般不得少 于12000字 8.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中参考和引用了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必须注明,按行文涉及的先后排列。主体内容以上标形式列出参考文献的序号,参考文献部分按序号列出。参考文献一般来自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图书、报纸等。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学术期刊:作者(作者多于3人时,在第三位作者的姓名后面加“等”即可),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期号,页码。 学术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学术会议文集名称,编者。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模板)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 (2005年6月修订)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3篇以上)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二、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 封面(参见附件1) 2. 版权声明 3. 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 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内,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参见附件2。 6.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 序言(或序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行文结构等。 8.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掠人之美和抄袭剽窃。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调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根据《西北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校发[2007]研字14号),结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层次科研奖励办法》,特对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日常管理和申请学位时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章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 第一条请假制度。硕士研究生上课期间请假须经导师和上课老师批准,并报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备案。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课程计零分并重修:请假课时累计超过该门课程课时量1/3及其以上者;无故旷课3次以上者。 第二条学术活动管理。申请硕士学位时,须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管理学理论方法与创新论坛、校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中至少做一次与硕士毕业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报告。 第二章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管理 第三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虚假现象、严禁篡改试验数据、捏造研究成果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四条2012级及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包括2012级)在读期间,须在西北大学规定的权威、核心或重要期刊目录上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与导师合作的权威或核心期刊论文可以是第二作者)。各类期刊的增刊一律不算。 第五条学院积极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工

作,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符合申请学位条件: 1.国家级获奖参与者前七名,或省部级科研奖励前五名。 2.主持或参与一项国家级(排名前七位)或省部级课题(排名前五位)。 3.编著或者参与编著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学校认定的的学术专著,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4.参与5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七位)、或参与2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五位)、或参与1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三位)。 第六条学院对在读硕士的科研成果给予与本院教师同等的科研奖励。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3个月内,若提供与其毕业论文相关的高层次科研成果,我院仍将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目录见《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第三章附则 1.本办法适用对象为学院在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未涉及到的内容,以校研究生院相关规定为准。 2.第一单位署名须为“西北大学”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不包括校内其他单位成果)。 3.本管理办法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负责解释,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年12月19日

西北大学2016年上半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校抽查名单

西北大学2016年上半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校抽查名单 序号院系专业类别领域姓名 1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硕士崔彩兰2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硕士周梦婧3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硕士王美玲4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硕士柴禄 5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硕士李柳君6城市与环境学院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闫伟乐7城市与环境学院工程硕士环境工程杨瑞 8城市与环境学院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管理 9城市与环境学院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向莹 10城市与环境学院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石帅叶11地质系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刘强 12地质系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刘亚明13地质系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李秋德14地质系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宋文 15地质系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赵之晗16地质系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谭育龙17地质系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董马超18地质系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周鑫 19地质系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苏秦 20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院 学科科学(化学)教育硕士冯红娟 21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院 学科科学(化学)教育硕士韩雯霞 22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院 学科科学(化学)教育硕士潘欣悦

23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院 学科科学(化学)教育硕士郭欢欢 24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院 学科科学(化学)教育硕士张洁 25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王玺宇26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魏佩27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谢辉28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徐冰玉29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硕士生物工程张明霞30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硕士生物工程马添翼31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硕士生物工程王亮32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硕士生物工程谢雨杉33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硕士勾怡娜34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硕士马晓毅35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硕士陈革豫36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硕士王继宇37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王宇哲38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张耀丹39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肖暖40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孙宇茹41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郭振宇42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李灵芝43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赵丹44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丁聆可45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韦玉玲46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许甜47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万云鸽 48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 院 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熊鑫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真题( 2001-2010年,2002年缺)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0x5)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夏商周年表克孜尔石窟海兽葡萄镜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二、简答题(5x10) 1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2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 3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 4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5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三、论述题(2x25) 1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2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2年缺)2003年 一、名词解释(10x5) 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 二、简答(4x10) 1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 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 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3x20)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 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 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10x5)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佣公墓铭《金石录》 二、简答(4x10) 1 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 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 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 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论述(3x20) 1 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 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3 一.名词解释(10x5) 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 二.简答(5x10)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2x25)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 一、名词解释(11x5) 1三棱大尖状器2中石器时代3清凉寺4利簋5釭器 6三体石经7唐三彩8钧窑9三叠层10安特生11苏秉琦 三体石经: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的刻石,碑文相传是蔡邕所书。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是以《尚书》、《春秋》、《左传》(未刻全)为内容的石刻。此块刻石现存文古篆36字,小篆 39字,隶书35字,。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 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现藏故宫博物院 二、简答题(3x15) 1 夏文化研究概况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式演变 3 汉代至隋代都城遗址形式演变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4 三、论述题(2x25) 1 试论仰韶文化 2 试论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007年 一简答题(任选10题回答,每题15分共150分) 1 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2 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3 简述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是指形状细小的一种打击石器。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 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这种石器长度一般在2—3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