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合集下载

生理学ppt课件

生理学ppt课件
肌肉收缩与舒张
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运动,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03 生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01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控制物质进出,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器
02
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分别负责能量代
谢、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细胞内物质运输等功能。
细胞核
03
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生长、发育和代谢。
生理学ppt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人体系统与器官 • 生理学基础知识 • 生理学实验与观察 • 生理学应用与案例分析 • 生理学发展与展望
01 生理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及其器 官、组织、细胞等正常功能活动 规律的学科。
分类
生理学可分为动物生理学、植物 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 展,生理学将在精准医疗领域发 挥重要作用,为个体化治疗和预 防提供科学依据。
运动生理学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 生理学将更加受到重视,为科学 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的兴起将促进生理学 与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 ,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多数据和 理论支持。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血管疾病 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脑血管 事件。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负责感知、控制 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
神经传导
神经传导是通过神经元之 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的过程,控制着人体的各 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 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理学ppt课件

生理学ppt课件
肝脏
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并代谢和解毒物 质。
胃腺
分泌胃液,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和内因子 等成分,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参与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吸收过程及影响因素
吸收部位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尤其是空肠和回肠。
吸收方式
主要通过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胞吞胞吐等方式进行。
呼吸调节机制
中枢性呼吸调节
位于脑干和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对呼吸运动进行 调控。
化学性呼吸调节
通过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刺激呼吸 中枢,调节呼吸运动。
反射性呼吸调节
机体在运动和情绪变化等情况下,通过神经反射 调节呼吸运动。
05
消化系统生理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
食管
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通过蠕 动将食物推送至胃。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 统、免疫系统的关系 。
激素:概念、分类及 作用,如胺类、肽类 激素等。
常见内分泌腺功能及调节机制
垂体
生长激素、催乳素等的功能及调节。
甲状腺
甲状腺素的功能及调节,如碘的摄取 、T3、T4的合成等。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的功能及调节 ,如血糖稳态的维持。
肾上腺
皮质醇、醛固酮等的功能及调节,如 应激反应、水盐平衡等。
生理学ppt课件
• 生理学概述 • 细胞生理 • 血液循环系统生理 • 呼吸系统生理 • 消化系统生理 • 泌尿系统生理 • 神经系统生理 • 内分泌系统生理
目录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 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
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 及整体水平的生理活动。

生理学

生理学

生理学·第一章1.名词解释1)体液:人体内的液体叫体液2)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外液,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3)稳态:正常功能条件下,集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离子和营养成分浓度)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我们把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4)反馈:当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能通过上述三种调节方式产生一定的反应。

然而这种调节是否能产生最恰当的反应。

还需要由调节的结果的信息反过来影响调节的原因,或调节的过程,使调节活动能恰当好处。

这种反过来的信息返回。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信息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负反馈:受控制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负反馈调节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一种重要调节方式)2 简答稳态的生理意义极其概念?生理意义:维持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集体将发生疾病。

稳态的概念: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动态平衡,也泛指从细胞到整个人体各个层次功能状态的相对稳定第二章1 名词解释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运转的过程。

2简答1)试述纳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Na+-K+泵也称Na+-K+依赖式ATP酶,具有酶的特性,可使ATP分解释放能量。

Na+-K+泵的作用主要是将细胞内的Na+移出细胞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细胞内,形成和维持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

其生理意义为:①建立细胞内高浓度K+和细胞外高浓度Na+的势能储备,成为细胞兴奋的基础,使细胞表现出各种生物电现象,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②细胞内高浓度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须条件;③阻止Na+和相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防止细胞肿胀,维持正常形态。

2)试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相同之处是,均不需要外力帮助,也不小号能量,是一被动过程;物质只能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净移动。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其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规律的学科,并试图揭示其机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能选择性地允许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

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起到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接受和传递信息。

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导信息。

2.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两种方式。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4. 大脑: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思维、感觉、运动等功能。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方向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3. 血压调节:血压通过血管阻力和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来维持稳定。

4.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机体停止出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四、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

2. 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中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分解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

3. 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和合成维生素等。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来完成。

生理学的概念

生理学的概念

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
循环系统
01
02
03
心脏
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 入动脉。
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 管,负责输送血液到全身 各部位。
血液
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代 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
呼吸系统
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 和支气管,负责通气和清 洁空气。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的特点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功能;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类型。
肌肉组织的结构
肌细胞呈纤维状,内含大量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粗肌丝 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组成。
肌肉组织的功能
通过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运动、维持姿势和产生热量等功能,如骨骼肌的收缩可带动骨 骼运动,心肌的收缩可推动血液循环。
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如皮肤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可防止水 分流失和外界有害物质入侵。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特点 细胞种类多,数量少,间质发达;无极性;分布广泛,形 态多样。
结缔组织的分类 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 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等。
结缔组织的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防御和保护等功能,如疏松结缔组织 中的成纤维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构成 细胞外基质,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性激素与生殖障碍
性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生殖障碍,如性早熟、性发 育迟缓、不孕不育等。
妊娠与分娩过程
受精与着床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 卵,然后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
妊娠期的生理变化

生理学

生理学
12.心肌收缩的特点①同步收缩②不发生强直收缩③对细胞外钙离子的依赖性
13.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由于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缓慢,且该区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路,因此兴奋通过此处将出现一个时间延搁。
14.P波反应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QRS波群反应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长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小仅占胃液总分泌量的10%,而且酸度和酶的含量均较低
8.刺激胃液分泌的内容性物质: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
9.胃液分泌的主要抑制因素盐酸,脂肪,高张溶液
10.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食物对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和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的舒张
8.组织细胞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9.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粗肌丝由肌球蛋白构成
10.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1.肌膜动作电位沿横管传向肌细胞深处,并激活三联管上的L型钙通道。2.L型钙通道的变构或钙离子的内流→激活终末池RYR→钙离子释放→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近百倍→与肌钙蛋白结合→肌肉收缩。 3.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肌质网上的钙泵→回收钙离子→钙离子浓度降低→肌肉舒张。
10.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
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 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由于自律性较窦房结低,受来自窦房结冲动的控制,本身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
11.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两种方式实现
4.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细胞的生理活动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生物化学过程,如新陈代谢、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等。

在细胞生理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调节,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神经生理学研究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

神经生理学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感觉传导、运动控制、自主神经调节等。

3. 呼吸生理学呼吸是生物体的重要生理功能,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呼吸生理学研究了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气体输送等生理机制。

4. 消化生理学消化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需要的物质的过程,它涉及到口腔、食道、胃、肠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生理学研究了消化器官的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以及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过程。

5. 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系统,它包括肾脏、尿道、膀胱等器官。

泌尿生理学研究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排泄和调节机制。

6. 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是生物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包括多个内分泌腺和内分泌激素。

内分泌生理学研究了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分泌激素在生理调节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7. 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输送系统,它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完成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循环生理学研究了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搏动、血管的张力和血液的循环过程。

总结起来,生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体内多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通过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医学诊疗的原理。

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保健和医学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理学的概述

生理学的概述

偏差
控制
信号
信号
调定点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输出变量
反馈信号
监测装置
运动 → 心血管中枢
反馈信息(-)
(+)控制信息
血压↑
②正反馈 反馈信号与控制信号作用相同的反 馈,称为正反馈。
生理意义:使原发作用不断加强,尽快完成 某项生理活动。如:排尿反射、血液凝固、 分娩过程等。
(三)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提前发出前馈信号影响受控部分的活 动,以对抗干扰信号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 而保持受控部分功能状态的稳定。
3、在体实验:通过麻醉或去大脑的方法使动 物失去知觉,通过手术暴露某些器官或组织, 再进行某项实验观察。
4、离体实验:从活的动物内取出器官、组织 或细胞,在接近生理状态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和观察。
(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整体水平 2、器官和系统水平 3、细胞和分子水平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反射弧的组成
(二)体液调节
1、定义: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 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分类: 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3、体液调节的特点: 反应速度较慢、作用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
1、定义: 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 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自身对刺 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2、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行使正常功能和机体维 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是指当内、外环境发生 改变时,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发生相应变 化的过程。 一、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1.概念 : 由神经系统的对生理功能所进行 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只要细胞未受刺激、生理条件不变,这种电
位将持续存在。
• 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 为膜的极化(polarization); • 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 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 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 化或除极化(depolarization);
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 •
• • • • •
掌握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掌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的概念、产生机制及特点) 掌握肌细胞的收缩机制(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 兴奋传递机制,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 耦联)及影响因素 掌握单纯扩散、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 阈刺激,阈电位,局部电位,兴奋-收缩耦联等 概念。 熟悉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 了解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和原癌基因 了解平滑肌的结构及生理特性
血浆— 5% 组织液— 15% 淋巴液,脑脊液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
概念: 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 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是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细胞外液包括: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房水、 关节腔液等。 血浆 ----- 5% 组织液 ----- 15%
⑤钠泵活动的生电性直接可以影响膜电位
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1.概念: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
侧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2. 测量方法: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
• 特征:
ⅰ:静息电位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
电位,但不同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可以不同;
动作电位产生
AP
记录
刺激
阈电位水平 -55
膜 电 位
(mV)
局部兴奋
-70
刺 激
-85
RP水平
(2) 复极化产生机制
Na+通道失活,Na+电导减小,同时K+电导 增大,K+电压门控性通道的开放。是动作
电位复极化的主要原因。
在膜内电-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出现了K+外
向电流,使膜内电位变负,加速了膜的复
浓差势能
静息状态下,存在处于开放状态的非门控钾通道: 神经纤维的钾漏通道,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 对K+通透性 > Na+的通透性
-90 mV
• 少量的Na+ 内流:
由于膜外Na+ 浓度大于膜内,即使小量的 Na+ 逸入膜内也会抵消一部分K+ 外移造成 的膜内负电位,使静息电位<Ek 。
③ Na+-K+泵生电作用
生理学
PHYSIOLOGY
一 绪论
二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 血液循环 四 呼吸系统
五 神经系统的功能
Institute of Physiology,Medical School of SDU
王贞 Tel: 88382039 教学实验楼: 6330

绪 论
一、本章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规律等 。
极,参与峰电位降支的形成。
(3)后电位:
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 果。
Na Na+ - K+泵的活动,使Na+、 K+重新回 到原来的分布状态。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
刺激 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 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 再生式Na+内流 AP上升支 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 K+迅速外流 (AP下降支) [Na+]i↑、[K+]O↑→ 激活Na+-K+泵 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 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局部电位
正反馈循环
阈电位
(all Na+ channels open)
去极化
(a few Na + entry)
More Na+ ions inrush
阈电位
• 剌激引起膜内去极化达到引起正反馈性Na+ 内流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 能引起电压门控性的所有Na+通道开放(正 反馈Na+ 内流) 。 • 阈电位一般比静息电位小10~20mV。
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 :机体生存的外界环 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各种组织细胞 直接生存的环境。
体液的概念及分布
(1) 概念
指机体内液体的总称(body fluid) (占体重60%)
(2)分布
①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40%) ②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20%)
致通道开放或关闭的过程
经载体易化扩散
Outside

Glucose ◆◆ ◆ ◆◆ ◆ ◆ ◆ ◆ ◆ ◆
Inside
◆ ◆
Carrier
转运特点 1)特异性 2)饱和现象( Saturation ) 3)竞争抑制
(Competitive inhibition)
Outside Inside
O2
A (A+B)
③近于 K+平衡电位
膜对离子通透性:
K+ > Cl- > Na+

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和平衡电位
K 离子外流:
扩散条件: 1) K+ 外流动力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K+ ] i>[K+ ]o 30倍
+
2) K+ 外流条件
静息时,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高( K+漏通道开放)
[K+ ]i > [K+ ]o 促进K+外流的浓度势能 =
一、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基本内容:
以液态的脂质双分 子层为基架,不同 分子结构的蛋白质 镶嵌其中。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单纯扩散(物理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氧
和二氧化碳等。
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水溶性小分子物
质、Na+、K+、Ca2+离子等。
整装转运:团块性固形物或液滴进出细胞,如细 胞对异物的吞噬或分泌物的排出。
Carrier

X ◆ Y ◆
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泵活动时 泵出Na+和泵入K +同时进行或“耦联”在一 起
钠泵的意义:
①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的必要条件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Na+和Cl-漏入≥K
漏出
+
③建立势能贮备:建立的 Na+浓度梯度是其他物质继发
转运的动力
④建立的离子浓度差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
结论:
①AP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 近于Na+的平衡电位。 ②下降支主要是K+外 流形成 ③后电位与Na+-K+泵活动有关
证明
①Nernst公式的计算 AP达到的超射值相当于计算所得的ENa值。 ②应用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内向电流全部消失。 应用K+通道阻断剂TEA,外向电流消失。 ③ 微电极插入膜内直接记录膜电位
(1) 去极化产生机制
(1)膜内外存在[Na+]差: [Na+]i>[Na+]O ≈ 1∶10;
(2)膜受到阈刺激时,对离子通透性增加:即电压门控 性Na+通 道激活而开放, Na+电导增加, Na+顺电-化 学梯度呈再生性内流(超过K+ 外流),直至膜内 正电 位接近Na+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
②通过机体的调节使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行使 正常的功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使稳态不断的 恢复平衡。
意义:
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偏离正常 - 疾病
二 细胞的基本功能
Fundamental Functions of the Cell
Shando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内环境的稳态
• homeostasis(稳态)——
内环境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 如O2和 CO2分压、 渗透压、pH、体温等;
• 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 化因素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①细胞的代谢不断进行就不断的扰乱和破坏内环境 稳态。

血液循环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本单元教学目的与要求 :
• 掌握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心脏的泵血过程
和机理、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其评价。
• 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
活动的调节。 • 熟悉心肌细胞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 了解心脏的功能和电学与力学的基本概念;各类 血管的功能特点与血液动力学概念。
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概念:
大部分水溶性溶质分子(不溶于或难溶于脂 质的物质)和所有离子在膜蛋白 的帮助下 跨过细胞膜的过程称为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 运。 介导跨膜转运的膜蛋白: 通道蛋白—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 载体蛋白—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
通道
膜蛋白分为 载体 离子泵 转运体
根据转运方式的不同:
被动转运: 通道、载体 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passive transport)(不耗能、顺 梯度) 主动转运: 泵 (active transport) 转运体
(耗能、逆梯度)
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通道的特性:
A. 通道的离子选择性(Ion selectivity) Na+ 通道, K+通道, Ca2+通道, Cl-通道等; 如: K+通道对K+、 Na+通透性之比为100:1 Ach受体阳离子通道对小的阳离子K+、 Na+高 度通透,不通透CI-。 B. 通道的门控特性(Gating) 门控:通道蛋白分子内的一些可移动的结构或化学 集团(闸门),受细胞内外各种理化因素如:膜电 位、化学信号、机械刺激的影响以后,发生移动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