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2/3.5

适用专业:护理修订时间:2012年1月9日

课程负责人:计仁军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计仁军、王平、张伟、段磊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属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而又实用的生理学知识,即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数据,能满足学习后续基础课和临床课所必备生理学知识的要求,适当拓展学生对现代生理科学前沿进展的知识面,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揭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基层临床医疗、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动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是《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医学遗传基础》等医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同时为学习《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病护理》、《心理健康与精神护理》、《中医护理》、《社区与老年护理》、《五官护理》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课程设计以医学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为宗旨,强化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纵向联系,与后续课程一同构成人才培养的主线,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护士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并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护士临床岗位工作任务,设计系统化理论与实训课程,突出临床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与利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人体机能检查实训,使学生掌握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血型鉴定等基本临床技能,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生理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方法。

⑵理解《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相交叉的知识内容。

⑶掌握《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规律,主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

⑴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⑵能够将生理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之中。

⑶能够正确进行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血型鉴定、肺通气功能测定。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⑶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标准

五、学时分配表

《生理学》总课时52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1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

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教师进行了角色转化,成为了设计者和指导者,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与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得到合理的解释答案,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

⑴讲授法

对于人体功能的产生机制与调节多采用讲授法,使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而达到巩固掌握。讲授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还要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两项职能,同时要通过说明目的、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启发自觉学习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⑵案例教学法

结合学习内容,给予学生一个临床案例或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当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实现学习,依据课程目标选择难易适中的知识点,提前布置给学生,对学生的准备方式没有限制,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准备,在课上可以自由发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此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不拘泥于形式的限制,让学生有探索、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⑷演示教学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使学生对操作有一个整体印象,并很快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练习。

⑸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阅读资料、分组分析讨论问题、汇报、教师总结与评价完成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中,问题环环相扣,体现知识学习的层次性,同时也加大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此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学习指导

《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功能活动过程,特别是各种生命活动、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研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理学》内容丰富,概念较多,且各章节、各系统之间联系密切,各种理论概念抽象又复杂,尤其是机能变化复杂多变。因此在学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⑴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规律,主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是生理学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不能死记硬背,要把重点放在理解上。只有先理解弄懂,然后才能记住、掌握和运用。

⑵要把生理学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学习。《生理学》是生命的逻辑学,应当把知识融会贯通,找出它们内在的规律、逻辑性和相互联系。

⑶必须重视生理学实验。因为该门课程是实验性学科,生理知识来自实验,通过实验,可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操作能力,培养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⑷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并且要多做练习,以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考核与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为60%,终结性考核的权重40%,在期末时采用理论考试进行评价。

2.考核要点

按照本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知

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过程性考核:60%

⑴出勤:10%,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事假一次扣0.5分,旷课三次取消出勤成绩。

⑵提问:10%,采取单独提问、小组讨论个别发言的形式,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与小组讨论效果给予个人与小组成员成绩。

⑶学习态度:10%,课堂听讲状态与实验课操作情况,理论课堂听讲认真、思维活跃、与教师有较好的互动。

⑷作业:10%,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⑸平时测试:20%,课堂随机的测试。

终结性考核:40%

期末统一考核,闭卷考试,从题库中抽题。

八、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⑴选用教材

白波,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6,第六版。

⑵教辅材料

①朱大年,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第七版。

②生理学报,邮发代号:4-157,国内统一刊号:CN 31-1352/Q,国际标准刊号:ISSN 0371-0874。

3.网络媒体资源

⑴网络教学资源

①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精品课程网

②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③北大生理学网站

⑵媒体教学资源

①教学课件

②教学光盘

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影响动脉血压因素,去小脑动物观察,动物实验基本

操作。

③实物教具

医学开题报告ppt模板

医学开题报告ppt模板 篇一:开题报告模板 以“xxx”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 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卫生职业教育 课题名称以“xxx”为核心的职业 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 课题负责人 x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xxxxxxxx 开题日期 xxx年xxx月xxx日 《以“xxx”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我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在省同类学校中位居首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作为一所卫生职业学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快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 目前,北京、南京、青岛、广西等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组织实施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工作,

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就卫生职业教育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从实践看,以往的质量评估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质量标准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教学质量标准不清晰、评估体系分项与学校实际工作分工结合不紧密、材料组织困难以及条目权重分配不够合理等;二是评估方式不科学。表现为评估过程缺少临床工作人员的参与,或使参与流于形式,同时也没有注重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三是质量评估监控缺乏有效性。多偏重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而对其他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本研究借鉴各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实际出发,根据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功能要求,在分析反映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和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宗旨,试图构建一个更为适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建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确立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中等

《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情况 《医学基础》就是我院助产专业学生得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得专业技能与就业状况,根据社会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我们针对《医学基础》课程跨度大得特点,仅平面教学,学生学习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目前教学存在得问题,从优化理论教学、改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与加强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医药基础》课程得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探索高职《医学基础》课程得教学规律,建立具有高职特色得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得掌握,提高学生得综合素质。 2.课程性质 本课程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助产专业学生得一门必修课程,它就是研究正常人体得组成、代谢、功能与在病理状态下人体得形态结构与功能变化及其机制得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传统课程中得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内容。本学期学习得内容就是基础医学概论中得正常人体结构与正常人体功能。其任务就是:使助产专业得学生获取所必需得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得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她医学课程与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得能力,更好地从事医药卫生工作打下一定得基础。 3.课程定位 3、1 课程面向得专业岗位需求 通过前期得社会调研,结合近期得深入调查与论证及岗位得需求,确定课程面向得职业岗位主要有: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 3、2 专业课程需求 对于助产专业,《医学基础》就是一门专业核心课,为以下后续课程提供必需得理论基础,如《正常人体结构》、《成人护理》、《高级助产》、《妇科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社区护理学》等 3、3 本课程与其她相关课程得关系 医学基础得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掌握有关医学得基本理论知识,为医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医学基础为后面得《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得教学实习、护理实践打下坚实得基础。 4.课程目标 通过对《医学基础》课程得学习,使学生能概述现代医学相关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得工作任务,不仅具有妇产科护理得特色专长,还要具备普通护士得基本条件,能够应用所学得知识分析与解决生产中得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得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得职业道德观念。 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熟知人体得基本结构与功能。 (2)知道常见疾病得概念、病因、症状。 职业技能目标: (1)能够准备描述人体得基本结构与功能。 (2)能够准备识别常见疾病。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得工作态度。 (2)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得医药知识。 (3)具备良好得职业道德。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 “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 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 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 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 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 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 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2)尽快清除毒物 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中毒超过6h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人教版物理课程标准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内容标准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观察周围的物质,根据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这些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释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会有不同。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物质的属性 1.内容标准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内容标准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护理_心理课程标准[详]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分:2 (四)总学时:36(理论:30,实践:6) (五)授课学期:第二学期 (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 (七)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 (八)后续课程:《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九)课程性质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护理学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方法运用于护理领域中,研究和解决护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各种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各种疾病的心理行为变化、干预方法及技术,因而也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是介于护理与心理学之间的课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辩证唯物主义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使护生在临床工作能够按照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思考和处理临床问题。 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以及人的社会表现。 (2)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理解护理人员角色及其职业适应。 (4)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以及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5)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对各种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2、能力目标 (1)正确运用心理应对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2)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心理护理。 (3)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异常进行防治及宣传。 (4)学会运用心理评估技术,提高心理诊断、心理护理水平。 3、思想目标 (1)通过对普通心理的学习,形成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发展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心理发展观。 (3)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通过对健康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健康观。 (5)通过对护理人员心理和患者心理的学习,培养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6)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的作风。

14-《人际关系学》课程标准

《人际关系学》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护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限选课,在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学》同步课程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后续课程为《护理管理学》。 四、设计思路 《人际关系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 (2)理解人际关系的理论和交往原则; (3)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意义; (4)具有人际关系的基本技能; (5)运用人际关系对病人进行护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会分辨外科常见疾病; (2)学生会做临床病例分析。 (3)学生学会护患关系冲突的调式及护理人员与其他义务工作者之间的伦理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外科护理学理论课,充分意识到人际关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 (3)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参考学时30 ,参考学分 2 七、课程内容 1.课时分配表 2.项目/单元设计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本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发展学生的理论与知识视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实训室教学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较强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升本) 适用年级:二年级 课时数:90(理论40+实训50) 主编:马丽媛 主审:李平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即人体工程学概述、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和认识的提高,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 教学内容: 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2、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3、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定义;熟悉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第二章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人体测量学 2、视觉系统 3、听觉系统 4、嗅觉系统 5、运动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的结构尺寸、功能尺寸、人体测量点、人体感官系统特点,并可以熟练应用。第三章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教学内容: 1、人的行为习性; 2、人的环境行为特征; 3、环境构成和行为内容; 教学要求: 掌握人的行为习性;熟悉人的环境行为特征;了解环境构成和行为内容。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1、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2、人体工程学与店堂设计 3、人体工程学与餐厅设计 4、人体工程学与展厅设计 教学要求: 掌握人在不同环境中人体活动空间尺度的要求;熟悉家具设备空间尺度的要求;掌握知觉空间尺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 第五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 1、人体工程学与步行设施 2、人体工程学与服务性设施 3、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施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全册完整版)复件

2020年护理学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全 一) 一、护理程序 1.在护理程序中,指导护理活动的思想核心是 A.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医院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2.护士收集健康资料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了解患者的隐私,为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掬 B.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C.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依据 D.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力 法提供依据 E.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 3.护士在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过程中,丕查 确的做法是 A.所有资料均来自护士与患者的正式与非Ⅱ式交谈 B.正式交谈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州引导患者交谈 C.正式交谈的内容应贴近患者的病情 D.非正式交谈常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蠢程中进行

E.非正式交谈有助于护士和患者感情的增避及对病情的了解4.以下客观资料,记录正确的是 A.每天排尿l~2次,量少 B.咳嗽剧烈,有大量黏痰 C.每天饮水5次,每次约200ml D.每餐主食2碗,一日3餐 E.持续低热1个月,午后明显 5.护士获取客观健康资料的主要途径是 A.阅读病历及健康记录 B.患者家属的陈述 c.观察及体检获取 D.患者的主管医生提供 E.患者朋友提供 6.面对老隼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时,应注意 A.交谈一般从既往史开始 B.以封闭性问题为主 C.-定要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D.始终保持亲密距离 E.当老年入主诉远离主题时,不要打断 7.患者,女性,37岁,甲状腺囊肿,择期手 术住院。护士为其提供整体护理,该护理模式 的特点是

A.以治疗为中心 B.以家庭为中心 C.以疾病为中心 D.以患者为中心 E.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8.患者,女性,68岁,因病情危重入住ICU。 第2天病情平稳后,对护士说:“我想见孩子,老伴,心里憋得慌。”该患者存在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安全需要 E.生理需要 9.患者,男性,41岁,颅脑外伤。主诉:剧烈头痛、头昏、视物不清。查体:呼吸10次/分,心搏有力、50次/分,血压160/120mmHg。护士收集资料后为其制订护理计划。计划中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A.皮肤完整性受损 B.潜在并发症:脑疝 C.潜在并发症:呼吸性碱中毒 D.有感染的危险 E.睡眠形态改变 10.患者,女性,27岁,车祸外伤急诊入院。

恩施市职校2011年春季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恩施市职校2011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技能为重点”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追求科学、高效和精细、时效管理方式;把职高升学、中专专业技能过关工作作为长期的工作重心,加大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监测及考核奖惩力度,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的,建立健全教师业绩考核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课堂教学、实训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高度重视各专业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职高各教研组、中专各专业组的作用,努力使学校教学工作的各项目标上台阶。 二、重点工作 1、切实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方案》落实工作,对教育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既严格规范管理,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深入贯彻落实《恩施市职校关于开展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强化过程管理,实行随堂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环节过程管理,尽心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加强对全体在岗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职高部进行试点,逐步探索实行以电子教案为核心的集体备课工作,通过交流把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抓好高三年级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本科上线人数力争超过10人,开好四次复习备考会(高三两次,高一、高二各一次)。 4、精心组织好各年级的常规质量检测工作,大力推行《恩施市职校职高、中专教师业绩考核试行方案》。 5、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为中心,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合理制定专业技能训练及检测标准,建立和完善实训考核制度,做好中专专业课程的技能达标检测和技能考证工作,办好校内校外各种竞赛活动,认真落实中专各专业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活动工作计划,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6、根据中专各专业特色,进一步发挥专业组的作用,发挥专业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品牌专业建设及发展工作。 7、进一步完善中专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使各课程有统一的教学进度,清晰的教学内容,明确的学习目标,可行的技能达标方案。 8、密切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共同组织好各种校内外活动。 三、实施办法 1、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教学行为。 (1)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 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强化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维护课表、作息时间表的

护理学基础学习知识课程规范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1.课程的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必修课,它包含护理学导论部分与基础护理学部分,该课程是一门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链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基础护理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

护理管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管理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6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 先修课程:文化基础课及医学基础课 开课单位: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护理系 1、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护理管理主要研究护理管理的现象和规律,通过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 与领导、控制)达到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就护士工作过程而言,促进病人 康复过程本身即是管理过程。因此本课程是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与护理学的许多 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是现代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通过对护理管理的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技巧和方法,提 升职业能力。 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密切相关,它从各级人员任职资格及职责、护理管理制度及各 护理单元的质量要求,帮助护生了解护理人员专业行为规范。与护理专业课同步进行。(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提高护士工 作能力为要求来构建相关知识体系:①护理管理的焦点问题,即护士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应起的作 用——基于病人的症状、体征出发,关注由此而引发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家庭、

社 会支持等各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护理的中心工作是减轻病人的生理不适,提高病人应对 和自我护理能力,建立良好生活习惯;②护理质量形成要素,即人群健康需求、法规、指征、政 策、标准形成护理行为规范,达成护理质量要求;③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即患者满意度,患 者症状缓解率,患者是否有被精心照护感,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和家属的知识,患者对医务人员 的信任程度,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程度,护士所给予治疗和护理的类型和频率等专业特性,让学 生了解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护理管理与护理行为的相互关系,突出学生在工 作过程中处理各类事件的能力。 ·145· 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如护理专业思想的培养,护理专业 与临床医学关注点的不同等,按照解决护理工作的实际问题来开展,在讲授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护 理质量要求过程中,把相关的护士素质要求及法律法规、护理规章融入其中,以工作中实际案例 (情景)为基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30学时,学分为2分。 二、课程目标 学生熟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职能,结合护理工作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 同角色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处理护理工作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 学生以下职业能力: 1.能运用管理基本原理和职能有序高效地做好护理工作。 2.能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设计护理工作过程。 3.自觉执行护理规章和法律法规,进行质量自我控制。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4.生理学课程标准(临床专业)

《生理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部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 , 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属生物医学的分支。 生理学是临床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 基础上开设的,并为后续基础医学课(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诊断学、内科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基层临床工作要求以及后续基础课的授课需要,合理取舍生理学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适当增加课程新进展 , 以便更好的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服务。 本课程安排在第 2 学期,理论学时为52 学时,实验融入机能实验(生理相关实验1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 2.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功能调节及机制。 3.熟悉各系统间功能联系; 4.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 2.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 3.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要求

序教学教学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设计建议课时 号名称任务 1.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 1. 能用兴奋性的 生理概念 1. 以人体的生命表 相关知识解释刺 学的 2. 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现导入 生命基激与人体反应的 基本调节机制,负反馈、正 2. 教学内容:运用举本特征联系,并用于实际 一内容反馈的概念例讲解生理基本概2(理论)及功能生活 及相 3.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念、研究方法,对比调节 2. 能说出人体功 关概法法讲解机体功能调 能调节的方式及 念 4.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任节方式的特点 特点 务和内容 1. 细胞1.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 1. 通过制备蛙类 1. 从新陈代谢导入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 膜的物 现象及其产生原理坐骨神经 - 腓肠肌细胞功能的讲解 质转运 细胞 2.熟悉刺激引起兴奋的标本,能正确使用 2. 教学内容:借标本 2. 神经 的基条件;肌细胞收缩的原常用的手术器械实例讲解神经、肌细 4(理论)二细胞及 本功理 2. 能用物质转运胞的兴奋性及其表 肌细胞 能 3.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兴奋性的知识现,解决因内容抽象兴奋表 上传导的原理;肌肉收点来解释生理现学生不易理解的问 现及联 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象题 系 析 1. 血浆 渗透压 2. 血细 胞生理 功能三血液 3. 血液 凝固 4.ABO 血型及 的鉴定 输血1. 掌握血浆渗透压,各 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 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 1. 能初步鉴定ABO 本过程, ABO 血型及输血型 血 2. 能将输血原则 2. 熟悉血浆酸碱度,各及注意事项运用 种血细胞的生理特性,于临床 Rh 血型系统 3. 能利用不同的 3. 了解血沉,红细胞的手段来影响凝血 生成,抗凝物质,纤溶,的速度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凝 集 1.以输血的由来导 入血液的功能及血 型 2.教学内容: 结合腌制食品讲解 血浆渗透压内容,以 4(理论) 临床病案为例讲解 血液凝固和输血,通 过血型鉴定实验加强 对血型分型原则的理 解 血液四 循环1.心脏 1. 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生 理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 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 泵血机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 制)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2.血管的因素 生理 2. 熟悉心音的种类和意 (血压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形 成、及其意义,微循环的组组织 液成及血流通路,组织液的生 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 成)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 3.心血节 管活动 3.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的 调节特点,微循环的调节 1. 能用心肌细胞 的自律、兴奋、传 导和收缩特性解 1. 以人体基本生命 释心脏的泵血过体征(心率和血压) 程、机制,解释临导入循环系统 床一些心脏用药 2. 教学内容:借心血 的原理管系统的临床病案, 8(理论) 2. 能分析不同的分析心血管的功能 生理状态下,血压及机制,讲解可通过 的变化及机制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3. 会用组织液生或用比喻来帮助学 成的影响因素分生理解 析病生水肿出现 的原因

新课标三级(下)册

新课标三级(下)册期末考试 听力部分(30分) 一、听录音,选单词(10分) ()1、A、energy B、enough C、exercise ()2、A、skin B、suddenly C、secret ()3、A、dumplings B、date C、decide ()4、A、nearby B、nose C、nobody ()5、A、shout B、shake C、shine ()6、A、praise B、plate C、pity ()7、A、mile B、meeting C、make ()8、A、lift B、lake C、less ()9、A、both B、business C、burn ()10、A、chop B、cheap C、choose 二、选择与所听句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10分) ()1、A、Jenny cleaned her room. B、Jenny washed her clothes. C、Jenny didn’t clean the window. ()2、A、Only English is spoken ub Australia. B、Only Chinese is spoken ub Australia. C、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spoken in Hong Kong. ()3、A、Students must be careful. B、Students must finish their homework. C、Students needn’t do their homework. ()4、A、Because he did’t like cake. B、Because he was full. C、Because he was busy. ()5、A、You want to see Bill’s father. B、Bill wants to see you. C、Bill’s father wants to see you. 三、听录音,根据根据问题选答语。(10分) ()1、A、They are mine. B、They are made in Shanghai C、They are blue ()2、A、His wallet was stolen. B、It is cold today. C、I am sad. ()3、A、From the south. B、10 minutes. C、About 320. ()4、A、I am a teacher. B、She is a writer. C、He is a worker.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doc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二)课程编码: (三)学分:2 (四)总学时:36 (五)授课时期:第二学期 (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 (七)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八)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 (九)课程性质: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入门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以及护理学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具有一定的专业框架知识,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在护理专业实践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课程目标 (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护理专业所涉及的伦理、法律问题(2)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

(3)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 2.能力目标 (1)会运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良好沟通。 (2)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的需求,判断存在的健康问题,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3)思想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热爱护理专业,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培养良好的护理道德。 (2)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护士的自身价值。(3)能够养成求真务实、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护理行为习惯。 (4)能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主要的护理理论; 2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3病人的不同需要; 4应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 5文化在护理中的含义; 6不同成长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7病人的压力及其来源; 8.正确应用护理程序; 9进行病人教育

护理的专业建设汇报

突出特色,团结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护理专业年度建设汇报 (2009.6-2010.8) 2009年护理专业被确立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一年来,护理专业的建设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系领导和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护理专业不仅通过了河北省卫生厅护理专业技能考核且取得了“优秀”的考核成绩,圆满完成了08护理学生的实习安排工作,各方面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面对师资严重匮乏的难题,护理专业通过引进师资、聘用兼职教师、加强现有师资培训与管理等途径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1、引进师资。2009年聘用马晓卿老师担任实训室管理员,负责护理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2010年1月,聘请张军老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张军老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多次参加省卫生厅的评估,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两名教师的积极工作,促进了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也为我院参加2010年省卫生厅考核取得优秀成绩奠定了基础。 2、聘用高质量兼职教师。为确保教学质量,满足教学需要,我系有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2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17人。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保证了教学质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的组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难题。 3、加强现有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通过说课,达标课、听评课等形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安排年轻教师参加临床技能考核培训工作,增进了基础课教师对技能课的理解,为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增强理论课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做出有益探索。 二、教学条件建设基本完善 (一)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在学院大力支持下,2009年3月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形成了以模拟实训中心为主、融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训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中医护理学知识点汇总(1)

胃阴虚证 (1)辨证分型: 胃阴虚证 (2)证候分析: 本证以胃脘隐痛,饥不欲食伴阴虚症状为辨证要点。胃喜润恶燥,胃阴不足,胃失漏润,胃气不和,受纳不健,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故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3)施护要点: 起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温湿度适宜,多休息,避免劳累,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表情、舌质及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是否有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等症状,观察患者大便是否干结。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饮食,半流饮食。 用药护理:服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枇杷叶、柿蒂等药物。汤剂宜热服。心理护理: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精神刺激 症状护理: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习惯。 2、多喝水 3、少食多餐。 4、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 (4)可采用中医操作:毫针刺法、灸法、拔罐、刮痧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太溪。

食滞胃脘证 (1)辨证分型:食滞胃脘证 (2)证候分析:本证以胃脘胀闷疼痛,暖腐吞酸为辨证要点。胃气以降为顺,食停胃脘,胃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脘部胀闷疼痛;胃失和降而上逆,故见暧气吞酸或呕吐酸腐宿食;吐后实邪得消,胃气通畅,故胀痛得减;食独下移,积于肠道,可致矢气频频,臭如败卵,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为食独内积之征。 (3)施护要点: 1、起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温湿度适宜,多休息,避免劳累。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表情、舌质及生命体征,询问是否有胃脘胀闷疼痛,若病人呕吐应查看呕吐物的性状,观察患者大便性状。 3、饮食护理: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有节,高纤维,避免油腻、辛辣。保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 4、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也可服用丸剂。 5、心理护理 6、症状护理:消失导滞,和胃止痛。 7、健康教育:1、饮食有常,不过饱过饥。2、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3、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4)可采用中医操作:毫针刺法、灸法、拔罐、刮痧等操作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太溪。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宴会设计》课程标准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宴会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宴会设计(02211060) 总学时数:30(理论课学时数:22 实践课学时数:8)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中餐零点接待的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以宴会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和运作流程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和技能,是学生的管理理论的提高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及酒店职业岗位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酒店、餐饮企业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宴会业务认知、宴会部组织管理、宴会预订、宴会菜品设计、宴会酒水设计、宴会台型与环境设计、宴会台面设计、宴会服务流程设计与管理、宴会菜品生产与价格管理等内容,力求达到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岗位相适应。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酒店专业的认识,能掌握较为全面的宴会设计与管理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也为从事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职业技能目标:掌握酒店行业和社会餐饮企业的宴会基础理论和设计的知识,了解宴会的发展动态,具备行业服务能力和从业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 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五、先修课程 本课程为第五学期开设,前续课程主要有《饭店管理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插花》《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烹饪知识》《酒店财务管理》等,无后续课

《航空航天生理学》课程标准

《航空航天生理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航空航天生理学》 英文名称:《Aerospace Physiology》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74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30学时。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航空航天医疗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航空航天生理学是研究航空航天特殊环境因素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规律与机理及其防护原理与措施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它既是航空航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且是航空航天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本门课程的学习是完成一名普通的医学生向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人才转变的重要环节,对于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好的完成航空航天医学本职工作,保障航空航天活动的安全,维护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健康与舒适,以及提高飞行劳动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所有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4、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5、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