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单元的划分及其原则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单元划分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按照一定原则和方法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小部分的过程。
准确的单元划分有助于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逻辑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单元划分。
一、常用的单元划分原则:1.知识结构原则:按照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划分单元。
例如,在数学课中,可以按照数学的不同分支划分为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单元;在语文课中,可以按照不同文体、不同篇章结构划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单元。
2.主题原则:按照某一特定的主题或话题进行划分。
例如,在中学英语课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划分为“家庭与亲情”、“环境保护”、“旅游与文化”等单元;在历史课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划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单元。
3.技能培养原则:按照培养学生某一特定技能进行划分。
例如,在音乐课中,可以按照音乐表演技巧划分为“声乐表演”、“乐器演奏”等单元;在体育课中,可以按照不同的运动项目或不同的体育技能划分为“篮球”、“游泳”、“跳远”等单元。
4.学习任务原则:按照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划分。
例如,一个单元可以按照学习某个知识点、技能或概念进行划分,以达到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常用的单元划分方法:1.分析综合法:根据整体结构和关系分析,将知识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
这种方法适用于知识结构较为复杂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逻辑关系。
2.顺序划分法: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进行划分,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
这种方法适用于知识内容有明确层次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问题驱动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进行划分,将知识内容组织成解决问题的形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案例分析法: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划分,将知识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一.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1)关于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综合方面对系统的影响,可将整个系统看作一个评价单元;
(2)按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即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或装置划分为一个单元。
二.按照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3)按工艺条件划分;
(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质的数量划分。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取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取和评价单元的划分1安全评价方法概述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
按是否运用数学方法评价危险性(量化危险性),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通过科学方法,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这些因素,并从设计、工艺、设备、操作、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并加以控制,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定性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评价(FMEA)、危险度评价法等。
(2)定量评价是根据检测、统计数据、标准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系统的危险、有害性进行量化评价的一种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蒙德法(ICI∕MOND)>道化学法(DOW)、故障树分析法(FTA)等。
2评价方法的选择安全验收评价方法选择原则主要考虑评价结果是否能达到安全验收评价所要求的目的,还要考虑进行评价所需信息资料是否能收集齐全。
可用于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很多,结合本项目建设内容及已做安全设施预评价的实际,安全验收评价采用以下方法:①安全检查表(SCL):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法规、规定及技术标准,针对本工程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编制安全检查表,以查验项目在设计、施工、交付生产使用时,所采取的安全防护设施及技术措施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并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②危险度评价法;③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④事故后果模似分析。
3评价单元的划分3.1 单元划分原则评价单元是装置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
一是指布置上的相对独立性,即与装置其它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二是指工艺上的不同性,即一个单元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工艺,通过将装置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可对其不同危险特性分别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安全对策措施,从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节省投资。
否则,整个装置或装置的大部分就会带有装置中最危险单元的特性,为了降低它们的危险性,就必须相应增加安全措施,造成投资增大。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范文单元划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单元划分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非常关键,下面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一、单元划分的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单元划分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逐步增加难度的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划分的单元应该相对独立,有自成体系的结构,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
2.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原则:单元划分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合理调整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所学内容。
在划分单元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现实经验和语言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主题一致原则:单元划分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和重点,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归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单元的划分要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划分单元时,要确保单元内部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主题,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4.贯彻“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原则:单元划分应从一个具体问题或案例出发,逐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普遍性原则,并将其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对于新概念和新知识的引入,要从简单的情境开始,逐渐拓展到更复杂和抽象的情境,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5.因材施教原则:单元划分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单元划分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单元划分的方法1.从整体到局部的划分方法:首先,确定整个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核心要点,然后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单元。
每个小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通过有机的联系和衔接,逐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
2.从问题到解决方法的划分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和探究,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嘿,咱来说说评价单元划分这档子事儿哈!这可真是个有讲究的活儿呢。
你想想看,就好比咱要整理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得把不同的东西归归类,放一块儿,这才好打理嘛。
评价单元划分也是这么个理儿。
那原则是啥呢?首先得有个系统性吧,不能东一块西一块瞎划拉呀,得从整体上考虑,让划分出来的单元相互之间有关联,有逻辑。
就跟拼图似的,每一块都有它合适的位置。
再就是得有针对性呀,不能啥都往一个单元里塞,得根据具体的评价目的和对象来,就像医生看病,得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病症开不同的方子。
还有啊,得有独立性。
每个单元都得有自己的特点,不能跟别的单元混在一起,不然不就乱套啦。
就好比不同口味的糖果,你不能把草莓味的和柠檬味的放一块儿呀,那多奇怪。
那方法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可以按照功能来划分呀,比如一个机器,不同的功能部分就可以划成不同的单元。
或者按照流程来,一个生产过程,不同的阶段就是不同的单元。
再不然按照空间来也行呀,不同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单元。
比如说一个大工厂,咱可以把生产车间划成一个单元,仓库划成一个单元,办公区域再划成一个单元。
这样一来,评价的时候就清楚多啦,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再想想看,要是咱不按照这些原则和方法来,那会咋样?那肯定是一团糟呀!评价也没法好好进行,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
咱做事情就得有条有理的,评价单元划分也是一样。
只有把这个基础打好了,后面的评价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呀。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评价单元划分,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咱得认真对待,仔细研究,才能把这事儿干好。
就像盖房子,根基得打牢了,房子才能稳稳当当的呀。
大家可都得记住喽!。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单元划分是复杂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目的是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且功能单一的模块或单元,使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更加简化和易于管理。
单元划分的质量对于系统的整体性能、维护和演化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
单元划分的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单元应该有清晰明确的职责和功能,不涉及其他单元的业务。
这样可以降低单元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单元的设计更加简单和高效。
2. 高内聚原则:每个单元内部的功能和数据应该高度相关,具有较强的内聚性。
这样可以增加单元的独立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低耦合原则:单元之间的依赖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降低单元之间的耦合度。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便于对单元进行修改和替换。
4. 易于测试原则:每个单元应该是可测试的,方便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的正确性。
5. 封装原则:每个单元应该封装其内部实现细节,只暴露需要对外部使用的接口。
这样可以隐藏内部实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6. 可复用原则:每个单元应该具有一定的可复用性,可以在其他系统或模块中重复使用。
这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重复开发的工作量。
单元划分的方法:1. 功能分解法:按照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功能模块。
每个模块负责一个具体的功能,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这种方法适合系统功能复杂、模块划分较为明确的情况。
2. 逻辑分析法:根据系统的逻辑进行划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逻辑上独立的子系统或模块。
每个子系统或模块负责一部分功能和数据处理,通过消息传递或函数调用进行交互。
这种方法适合系统逻辑复杂、关联性较强的情况。
3. 数据分析法:根据系统的数据进行划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数据结构和处理模块。
每个模块负责一部分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通过数据通道进行交互。
这种方法适合数据密集型系统或大规模数据处理的情况。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范本(2篇)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范本单元划分是将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或模块的过程,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软件设计、项目管理、教学设计等。
单元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复杂度,并能更好地进行任务分配、协作与管理。
本文将介绍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范本,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单元划分的原则在进行单元划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一致性原则:将具有相同功能的操作或任务划入同一个单元中。
这样可以使得单元内的操作或任务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便于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耦合性原则:相互之间有关联度高的操作或任务应划分到同一个单元中,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交换与通信频率,降低工作复杂度。
3.独立性原则: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度或关联度较低的操作或任务应分别划分到不同的单元中,保持单元之间的独立性。
这样可以降低模块的复杂度,提高模块的可重用性。
4.可测试性原则:一个单元应该具备能够独立测试的特性,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单元测试和调试。
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单元,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定位和修复。
5.可扩展性原则:一个单元应具备扩展的能力,即在不修改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的拓展。
这样可以减少并发开发引起的冲突和协调成本。
二、单元划分的方法范本1.需求分析与设计单元本单元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和设计相关的任务与操作,如需求沟通、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这个单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项目的需求和设计方案,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2.开发单元本单元主要包括开发人员进行编码和测试的任务与操作。
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可以将开发单元再细分为不同的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负责不同的功能或模块的开发。
这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代码冲突的概率。
3.集成单元本单元主要包括对开发的子模块进行集成测试和调试的任务与操作。
在该单元中,集成人员将不同的子模块进行组装和测试,确保各个子模块之间的正确协作。
4.系统测试单元本单元主要包括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测试的任务与操作。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模版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模版一、引言评价是指对某个特定对象或事物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分析、判断和评定。
在实际评价中,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常常需要将对象或事物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划分,然后分别对其进行评价。
评价单元划分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合理的划分能够有效地减少评价的复杂性,提高评价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模板,希望能够为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是评价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它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完整性原则:评价单元划分要保证对对象或事物的全面评价,不能遗漏重要的评价内容,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2. 一致性原则:评价单元划分要在整体评价框架中保持一致,不同评价单元之间要有清晰的边界和联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比较性。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单元划分要能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方便评价工作的进行和结果的分析。
4. 适应性原则:评价单元划分要根据具体对象或事物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确保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5. 可行性原则:评价单元划分要考虑评价工作的可行性,评价单元的数量和划分方式要适当,避免过于繁杂和复杂,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
三、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是评价工作中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步骤,是评价单元划分工作的核心内容。
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根据具体的评价对象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模板。
1. 确定评价对象和范围: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具体对象和范围,确定需要进行评价的事物是谁或是什么。
2. 收集评价指标和数据: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收集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数据,为后续的评价单元划分提供依据。
3. 划分整体评价单元:根据评价对象和范围,将整体评价单元进行划分,确定评价的大的类别和类目,形成评价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其原则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评价单元就是指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的、确定范围的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的正确划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的顺利实施。
一个作为评价对象的建设项目、装置(系统),一般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子系统、单元)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含有的物质、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性以及安全指标均不尽相同。
以整个系统作为评价对象实施评价时,一般先按一定原则,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评价对象分成若干有限、确定范围的单元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再综合为整个系统的评价。
评价单元的划分,一般将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评价单元的划分并不要求绝对一致。
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如下。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1)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
(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2)接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3)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
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
5)根据以往事故资料,将发生事故能导致停产、波及范围大、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的关键设备作为一个单元;将危险性大且资金密度大的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将危险性特别大的区域、装置作为一个单元;将具有类似危险性潜能的单元合并为一个大单元。
(3)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划分。
如ICI公司的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需要结合物质系数以及操作过程、环境或装置采取措施前后的火灾、爆炸、毒性和整体危险性指数等划分评价单元;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按问题分门别类,例如按照电气安全、消防、人员安全等问题分类划分评价单元;再如模糊综合评价法需要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划分评价单元,再根据每个单元中多个制约因素对事物作综合评价,建立各评价集。
2.本建设项目评价单元的划分本报告的评价对象是年产10000吨白聚醚生产线项目,其评价的内容有:生产装置、储存装置、总平面布置、物料,等等。
考虑到项目生产工艺、平面布置的完整性,应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划分为以下几个单元:1.生产单元2.贮存单元3.总平面布置单元4.公用工程单元评价方法的选用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1.评价方法的确定对本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本评价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有:(1)预先危险性分析(2)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3)事故树分析(4)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5)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选择上述评价方法的原因如下:(1)根据本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特点、原料的贮存情况、生产装置特点及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所选择的。
如,贮存单元采用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工艺单元采用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生产装置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等。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地评价出某工艺单元的危险程度,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评价单元所对应的评价方法根据各个单元的危险、危害分析,对各单元采取针对性地评价方法:(1)生产单元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对氮气输送系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生产单元采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真空泵生产装置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2)贮存单元对原料储罐的苯乙烯和丙烯腈两个储罐采用事故后果火灾爆炸模拟性分析。
(3)公用工程对供电系统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4)总平面布置及外部环境单元根据建设方所提供的总平面布置方案,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规范进行综合性地安全评价。
选用的评价方法,分析如下:1.对氮气输送系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根据事故原因的重要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度,来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其危险等级为四级,如下: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氮气输送系统的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汇总见表:生产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对本建设项目的生产单元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见下表:3.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火灾、爆炸指数是借以评估特定工艺过程最大潜在损失范围的一种工具,可使人们预测事故可能导致的实际危害和停产损失。
针对此建设项目生产单元,活性物质较多,操作温度及压力高,还配有换热器、搅拌器等起至关重要的装置,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的可能性极大等特征。
因此,采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是合理的。
评价步骤如下:1.工艺单元的选择和物质系数的确定白聚醚的生产工艺过程可以分为投料、聚合、单体回收、包装四个生产及贮存系统。
根据具体情况或根据生产装置危险源的识别,对影响较大的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
其单元划分见表,然后,选择恰当工艺单元的主要参数。
工艺单元注:混合物的物质系数(MF)的确定,以最高者为宜。
2. 物质系数的确定3.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1)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统(C1)(2)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统(C2)(3)防火设施安全补偿系数(C3)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项目补偿系统范围采用补偿系数a.泄漏检测装置0.94—0.98 0.94f.水幕0.97—0.98 1 b.结构钢0.95-0.98 0.95g.泡沫灭火装置0.92—0.97 0.92c.消防水供应系统0.94—0.97 0.94h.手提式灭火器材/喷水枪0.93--0.98 0.93d.特殊灭火系统0.91 1i.电缆防护0.94—0.98 0.94 e.洒水灭火系统0.74—0.97 0.74汇总 C3=0.5注:无安全措施的安全补偿系数为1;由于各单元的安全措施基本一致,故只列举一个单元的安全措施补偿系数;4. 工艺单元危险分析汇总于下:1.火灾、爆炸指数(F&E1) 2942.暴露半径(0.84F&E1)246.96m3.暴露面积(S=3.14294.46)272259M24.暴露区内财产价值A1百万美元5.危害系数 0.786.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MPPD)(暴露区内财产价值x危害系数)百万美元7.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Cl·C2·C3)0.348.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x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百万美元注:建设方未提供原料及成品的具体生产成本,表中空白数值无法计算。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是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元件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系统的子系统或元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障碍,而且往往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障碍。
此方法的目的是查明各种类型故障对邻近子系统或元件的影响以及最终对系统的影响,以及提出消除或控制这些影响的措施。
1.本建设项目的供电系统中电机的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2.2.本项目所使用的生产装置—真空泵的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原料区泄漏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本建设项目的贮存单元:原料库和成品库。
储罐一旦发生泄露,将形成重大危险源,产生的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相比较而言,原料库的库存的物质危险性较大,故只对原料库的贮存单元进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丙烯腈和苯乙烯储罐发生破裂后,容器内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液体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器内液体的蒸发,其蒸气容易燃烧,还会引起大面积的中毒。
原料区的贮存单元有两个储罐,分别是20t的丙烯腈和苯乙烯物质。
下面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原料区丙烯腈的最大贮存量为:Wf = 20 10000 = 200000 (Kg)TNT当量的计算公式为:W TNT = 1.8a Wf Qf /Q TNT式中:1.8——地面爆炸系数a——当量系数,取0.04Q f——丙烯腈的爆热,取Q f =1757.7 18.88 =33164.2kJ/kgQ TNT ——TNT的爆热,取4520 kJ/kg因此,W TNT = 1.80.0420000033164.2/4520= 105655.86(kg)死亡半径R1为:R1 = 13.6(W TNT/1000)=13.6 4.726 =64.3(m)重伤半径由下列方程求解:P s = 0.137+0.119Z +.269/Z —0.019Z = 0.005959 R2P s = 44000/P o =0.4344解得:R2 = 183.89 (m)轻伤半径由下列方程求得:P s = 0.137+0.119Z +.269/Z —0.019Z = 0.005959 R3P s = 17000/P o =0.1678解得:R3 = 329.2(m)对于爆炸性破坏,财产损失半径R财的计算公式:R财= K II W TNT(立方根)/(1+(3175/ W TNT)²)(1/6次方)式中的K II为二级破坏系数,取值为4.6。
计算得:R财=217.5(m)同理,苯乙烯(燃爆热为4376.9Kj/mol)的计算数值为:R1 = 69.6(m) , R2 = 183.89 (m) , R3 = 356.5(m), R财=230.3(m)针对原料区的两个储罐,泄漏后发生的蒸汽云爆炸,其破坏半径取最大值,故原料库爆炸的破坏半径(m)见下表:死亡半径重伤半径轻伤半径破坏半径69.6183.89356.5230.3总平面布置及外部环境单元1. 总平面布置综合评价根据建设方所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及消防设施布置图和其他的相关资料。
本评价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对总平面布置情况进行综合评述。
(1)主要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主要取决于生产或储存的物质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