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评分表

合集下载

三人组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操作评分表

三人组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操作评分表

参赛号得分评委签字:指令及相关操作评分标准(13 分)病人进入急诊室5 组CPR 后静脉通道开放后10 组CPR 后除颤结束后5 组CPR 后插管结束后5 组CPR 后合计“B 上前CPR” ( 0.5 分),“C 推抢救车、取除颤仪、呼吸囊”,( 0.5 分) “开放静脉通道” ( 0.5 分) , “准备留取血标本、输生理盐水” ( 0.5 分) 。

“B 评估” ( 0.5 分) 并与B “交换职责” ( 0.5 分)“留取血标本,相关检查”(心肌标志物) ( 0.5 分) ;“输生理盐水” ( 0.5 分) ,“肾上腺素1mg 静推” ( 0.5 分) ,“监护” ( 0.5 分)“评估” ( 0.5 分) ;“B 除颤,C 协助” ( 0.5 分) ;继续通气( 0.5 分)“B 即将5 组CPR” ( 0.5 分) , “肾上腺素1mg 静推”( 0.5 分)“B 评估” ( 0.5 分) ,“气管插管,C 协助” ( 0.5 分)“暂停按压”判断气管导管是否在位( 0.5 分) ,“继续按压”指示B 选手按压 150 次( 0.5 分) ,“球囊插管内给氧” 指示 C 选手操作( 0.5 分),球囊辅助呼吸(5-6秒予以一次人工呼吸, 8-10 次/分钟,潮气量 500-600ml) ( 0.5 分)“B 识别自主循环恢复 (ROSC),评估(心电监测、氧饱和度监测)” ( 1 分) ,“C 测血压” ( 0.5 分) 。

下达进一步复苏指令( 1 分)2121.51122.513评估 A 施救者使用球囊面罩赋予人工呼吸的能力6开放气道(之前需观察气道内是否有异物)人工呼吸〃打开气道并保持开放状态 ( 1 分) 〃CW 手法固定球囊面罩,压力合适 ( 1 分)1 分第 一 周 3 分 期 第 二 周 3 分〃单手捏球囊,送气量 500-600ml ,可见胸廓隆起 期第 三 周 3 分( 0.5 分)期〃两次送气在 6 秒内完成 ( 0.5 分) 第 四 周 3 分五 周 3 分期在此阶段,评估 A 施救者完成 5 个周期高质量的 CPR 的能力。

最新版心肺复苏打分表

最新版心肺复苏打分表

最新版心肺复苏打分表
根据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以下是心肺复苏打分表的最新版本。

总分范围:0 - 40
使用说明
将每个指标的得分填入对应的格子中,确保遵循给定的得分范围。

最后,将每个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以评估心肺复苏的
质量。

请注意,在填写得分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判断力进行评分。

本打分表仅提供了基本的指标和得分范围,具体实施时需结合专业
知识和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操作。

祝您使用愉快,达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效果!
<hr>
*请注意,此文档仅为示例,并非真实的心肺复苏打分表。

在实际使用中,请参考和遵循相关指南和协议。

*。

心肺复苏考核表

心肺复苏考核表
•按压深度:至少5cm(无效按压扣1分/次,扣满10分止)
35分
1分
评估复苏效果
•病人呼吸、循环恢复,散大的瞳孔已缩小,面色、甲床、口唇转红润,停止抢救
2分
整理
•整理衣物,为病人取舒适体位(复苏后体位),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头偏向一侧。讲“复苏成功送医院继续抢救”
2分
姓名:
年月曰
总得分
•姿势:肘关节伸直,双肩连线中点在按压点正上方,双臂伸直双肩与伤员胸骨垂直,下压时用身体上身的力量,非手臂的力量,用力快速按压。
5分
5分
5分
开放气道(A)
•清除明显可见异物
•仰头举颏法(气道打开2分,手势正确3分)
2分
5分
人工呼吸
(B)
•垫防护纱布
•拇、食指捏住伤员鼻翼
•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1秒
•用眼角余光观察胸部是否起伏(无效吹气扣2分/次)
2分
2分
2分
2分
评估呼吸(仰头举颏法评Hale Waihona Puke )•打开气道耳朵靠近患者口鼻
•听呼吸声音看胸部起伏
•感觉呼吸气流时间不超过10秒
8分
心肺复苏5个循环
•心肺复苏(30:2)X5次(丢一个循环扣5分)
•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头偏向患者而部,观察患者情况。
•频率:100—120次/分,口里数"01.02……"控制速率,不可骤压骤放,放松时,让胸腔恢复原来位置。
操作流程
操作方法与评分要求
评分标准(100分)
得分
现场评估
•现场评估
•讲“危险已排除,现场安全”
1分
1分
判断意识(叫)
•轻拍病人两肩
•呼喊“喂,您怎么了?醒醒!听得见吗?

心肺复苏术评分表

心肺复苏术评分表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评分表个人序号:成绩:评委签字: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分扣分理由实得分准备工作(5分)1.发现情况(1分),迅速到位(1分)22.医院内应备好纱布(1分)、弯盘(1分)、硬板(1分)等3评估(15分)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2分)、轻拍患者肩部(2分),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2分)62.判断患者呼吸快速判断胸廓有无起伏(2分)2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操作者食指和中指(1分)的指尖(1分)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1分)(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cm(1分),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1分)。

判断时间为<10秒(1分)。

不能确认有颈动脉搏动(1分),立即进行心肺复苏7操作步骤60分胸外按压25分1.将患者平放在地上或去枕仰卧于硬板床或垫硬板。

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立即解开衣领、上衣、腰带22.操作者立于或双膝跪地(1分)于患者右侧(1分),左腿与患者肩平齐(1分),两腿之间相距一拳(1分),膝部与患者一拳距离(1分)53.胸外按压定位迅速、正确,两种方法任选:(1)胸骨下1/2(2.5分)两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界处(2.5分)(2)用一手食指沿肋弓向中间滑移,找到剑突近端后,再向上移动两横指(5分)54.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1分),另一手重叠其上(1分),手指反扣(1分)、向上翘起(1分),两臂伸直并与患者胸部成垂直方向(1分),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肌力量向下用力按压(1分),力量均匀,使胸骨下陷≥5cm,(1分)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1分),但掌根部不离开定位点(1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1分)节律规整(1分),频率≥100次/分(1分),连续按压30次(1分)13开放气道19分1.清理气道检查有无义齿(2分)。

清除口腔(2分)、鼻腔异物(2分)、分泌物(2分)82.开放气道(1)仰头举颏法一手小鱼际(2分)放在患者前额(1分)上,手掌(1分)向下方施力(1分),使头向后倾(1分)。

心肺复苏评分表

心肺复苏评分表
5
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放松时手掌离开胸壁
7
开放气道:仰头举颌法或双手托下颌法
7
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吹起时间大于1秒,胸廓抬起
10
人工呼吸两次,通气频率8-10次/分
5
按压通气比30:2,5个周期,2分钟,至心脏按压
5
复苏效果评判
10
整理物品
3


操作熟练、规范
5
时间紧凑合理,不超时
3
注:至少做1分表
姓名:职称:成绩:
项目
评分标准
满分
扣分及原因
准备
反应迅速、敏捷
3




判断病人的意识和呼吸
5
立即呼救,启动救治程序
3
检查颈动脉波动(<10s)
3
移病人仰卧于坚实物体表面
5
去枕,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3
立即胸外按压按压30次
6
部位正确
5
双臂伸直垂直按压
7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放松比例1:1

心肺复苏评分表

心肺复苏评分表

心肺复苏评分表
监考人签名:
换药评分表
1、考核方法:被考核者在换药室一位感染伤口的病人换药
2、附评分原则说明:全过程一处违反无菌原则扣5分;换药过程中发现每缺一项换药必需品扣0.5分;未作伤口、创面的观察不得该项分;其它项目根据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评分;必要时可结合操作步骤提问。

评审专家签名:
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O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⑨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监考人签名:
腰椎穿刺评分表
评审专家签名:
胸膜腔穿刺评分表
注:穿刺点选择:
①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
②肩胛线7~9肋间或腋后线第7~8肋间;
③腋中线第6~7肋间隙;
④或由B超定位确定。

评审专家签名:
骨髓穿刺术评分表
注:穿刺点选择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病人取仰卧位,髂前上棘后1—2cm,取骨面较平点;
②髂后上棘刺穿点:病人取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⑧胸骨穿刺点:病人取仰卧位,取胸骨中线,第二肋间水平。

评审专家签名:
一般情况及前侧胸肺部检查评分表
评审专家签名:
一般情况及及背部检查评分表
评审专家签名:
头部及心脏检查评分表
监考人签名:
页眉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评分表
监考人签名:
——END——。

心肺复苏评分表

心肺复苏评分表

注:斜体表示由助手操作
注:斜体表示由助手操作
换药评分表
2、附评分原则说明:全过程一处违反无菌原则扣5分;换药过程中发现每缺一项换药必需品扣0.5分;未作伤口、创面的观察不得该项分;其它项目根据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评分;必要时可结合操作步骤提问。

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O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⑨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①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
②肩胛线7~9肋间或腋后线第7~8肋间;
③腋中线第6~7肋间隙;
④或由B超定位确定。

髂前上棘穿刺点:病人取仰卧位,髂前上棘后1—2cm,取骨面较平点;髂后上棘刺穿点:病人取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胸骨穿刺点:病人取仰卧位,取胸骨中线,第二肋间水平。

穿脱手术衣、戴脱无菌手套评分标准
1、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内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

2、参加手术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手套表面的滑石粉。

3、穿好无菌手术衣、戴好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两边不超
过腋前线,双手不可交叉放于腋下。

神经及肌腱损伤。

导尿术(女性)操作评分标准
导尿术(男性)操作评分标准。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表(医院考核标准版)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表(医院考核标准版)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表(医院考核标准版)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及评分标准序号姓名成绩项目标准分值扣分标准扣分评估1 确认现场安全2 判断意识轻拍病人双肩,呼唤病人姓名无应答(对病人双耳呼叫)。

一项不符合要求 -1 103 呼救,启动应急反应4 检查呼吸及大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无搏动(5-10s内完成),同时查看胸廓无起伏,无有效自主呼吸。

操作步骤:1.摆放复苏体位:去枕平卧,确认硬板床,双手放躯干两侧,解开病人衣领、裤带。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定位:①一手沿肋骨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处,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处。

②快速定位法:双连线与胸骨的交点。

3.按压方法: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时观察面色,用力均匀、平稳、有规律。

按压过深或过浅每次直接扣分。

术者双肩在病人正上方,肘关节伸直内收,以身体重量按压。

4.按压频率:100-120次/min。

5.按压深度:使胸骨下陷5-6cm。

6.按压与放松要比例适当(1:1),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但要保证使胸廓充分回弹。

7.每次按压前都要重新定位。

8.清理口鼻分泌物或异物: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检查并取下活动义齿。

9.打开气道:手法正确(仰头抬颏法),一手小鱼际压住病人前额,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颏。

10.人工呼吸:患者口腔上盖单层纱布,一手打开口腔,另一手拇指食指捏紧双侧鼻孔,术者双唇包裹病人口唇,形成封闭腔。

向患者口内吹气,使胸廓隆起,潮气量为500-600ml。

吹毕,立即离开口部,松开捏鼻孔的手,侧转换气,视病人胸部下降后再重新吹气(然后进行按压)周而复始5个循环。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11.复检判断:触摸颈动脉有搏动(5-10s),上肢收缩压在60mmHg以上;自主呼吸恢复;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色泽转红润。

12.复苏成功,扣好衣扣,取合适卧位。

1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评分标准:1.操作规范熟练,动作敏捷,抢救意识强,手法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成绩:考官:
项目
内容
操作要求
标准分
扣分
实得分
心肺复苏
1.评估环境
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
2
2.判断意识
拍患者双肩
2
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亮有效
2
快速判断呼吸
2
呼救“病人意识丧失,启动EMSS”
2
3.摆放体位
医生与患者体位正确(在右侧)
2
4.胸外心脏按压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2判断时 Nhomakorabea5~10秒钟
2
双手相扣,两肘关节伸直
3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
3
有效的胸外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幅度大于5cm)
第一周期
9
第二周期
9
第三周期
9
第四周期
9
第五周期
9
观察病人面色
2
5.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报告无异物
3
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3
6.人工呼吸
有效人工呼吸
第一周期
1
第二周期
1
第三周期
1
第四周期
1
第五周期
1
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
2
7.复检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3
同时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3
判断时间5~10秒
2
8.动作要求
动作标准、连贯、流畅
5
9理论提问
心脏骤停有哪些临床表现?
2
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有哪些?
3
合计
100
1、心脏骤停有哪些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的三联征。其他包括: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可伴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
2、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有哪些?
面色转红润,可触及大动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收缩压可恢复至60-80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