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交接班记录表及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模版(4篇)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模版目录1. 引言2. 目的3. 适用范围4. 定义5. 责任分工6. 维护保养流程7. 定期自行检查流程8. 附则1. 引言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设备。
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制定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特种设备的部门和人员。
4. 定义4.1 特种设备: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设备。
4.2 维护保养:指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的活动,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3 自行检查:指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检查,以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5. 责任分工5.1 使用管理单位负责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制造商的要求进行操作和保养。
5.2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定期自行检查工作,包括设备的巡检、检查和记录。
5.3 设备维护保养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
6. 维护保养流程6.1 定期维护6.1.1 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制造商的要求,制定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计划。
6.1.2 维护人员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工作。
6.1.3 维护人员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签字等。
6.2 定期保养6.2.1 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制造商的要求,制定特种设备的定期保养计划。
6.2.2 维护人员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保养,包括设备的更换易损件、检查电气线路、清洁过滤器等工作。
6.2.3 维护人员记录设备的保养情况,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签字等。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

4.应在校验有效期内, 铅封完好, 刻度盘上应当划出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
5.压力表无内漏, 压力表与存水弯间应加装三通旋塞, 旋塞放水口指向安全位置。
6.同一部件各压力表读数一致, 显示清晰。
6.同一部件各压力表读数一致,显示清晰。
现场查看
6
水位表
1.水位表应有最高、最低安全水位及正常水位标志, 标志标注规范, 水位显示清晰并能被作业人员正确监视。
2
工作记录
1.交接班记录。
2.设备运行记录。
3.设备定期的检查和故障的检修记录。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3
压力容器本体
1.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表面涂装、标志、介质名称、铭牌以及必要的警示性标志应符合有关规定。
2.罐体保温层、真空绝热层应完好, 外表无严重腐蚀, 无异常结霜、结露。
3.罐体各密封面无泄漏、罐体表面、接口部位焊缝无裂纹、腐蚀、划痕、凹坑、泄漏、损伤等缺陷。
现场查看
3
锅炉本体
1.锅炉在规定的参数内运行。
2.受压元件可见部位是否有变形、泄漏、结焦、积灰, 耐火砌筑、保温层及砖墙等是否有破损脱落, 是否密封良好。
3.阀门、法兰、人孔、手孔、头孔、检查孔、汽水取样孔及管接头可见部位是否有腐蚀、渗漏。
4.炉门、灰门拉杆动作灵活可靠。
5.其它可见部位无异常。
现场查看
3.防爆门、防爆片的安装应当完好, 无腐蚀、渗漏, 排放方向不应当朝向人行通道或危及人身安全。
3.防爆门、防爆片的安装应当完好,无腐蚀、渗漏,排放方向不应当朝向人行通道或危及人身安全。
现场查看
9
辅机和附件
1.省煤器安装牢固, 本体无砂眼及裂纹。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

表A.1 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
表B.1 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
表B.1 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
表A.2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
表B.2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
表B.2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
表A.3 压力管道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
表B.3 压力管道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续)
表B .4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
表B.4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
表B.5 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
表B.5 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
表B.6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
表B.6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
表B.7 客运索道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
表B.7 客运索道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
表B.8 场(厂)内机动车辆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
表B.9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效果评价记录表评价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表B.9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效果评价记录表(续)
表B.9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效果评价记录表(续)
表B.9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效果评价记录表(续)
表B.9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效果评价记录表(续)
表B.9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效果评价记录表(续)。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一)设置管理机构1、管理机构。
以企业(法人)内部管理文件形式,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并注明机构人员的职务及联系电话.2、机构管理结构图。
将管理机构的人员用组织结构图表示,注明各管理人员之间的管理关系以及所管理的部门及设备。
(二)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及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1、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
明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全面负责(安全生产负责人必须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若安全生产负责人不是法定代表人,应有加盖公章的企业任命书。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任命。
有加盖公章特种设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任命书应注明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及任期,任命的管理人员应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附劳动关系证明资料).3、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证书方可上岗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与企业办理聘任手续并到质监部门备案。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1、各职能部门安全责任制。
制定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制。
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和制度等。
2、各岗位安全责任制。
制定特种设备各岗位安全责任制。
包括: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专职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等。
(二)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
包括: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特种设备报检制度,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制度等.(三)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根据特种设备种类以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快开门压力容器操作规程等。
(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抢险装备和救援物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救援演练。
三、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及定期检验(一)行政许可1、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表

起重机械安全检查表检查人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检查评价符合不符合及主要问题1技术文件和外观检查1)是否有额定起重量标志和有效的检验合格标志,并固定在醒目位置。
2)是否有特种设备岗位操作、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并固定在醒目位置。
3)消防设施是否有效、可靠。
4)是否有自查和运行、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和数量。
6)安全距离和警示标志。
7)起重机械现场不得有任何杂物8)起重机械现场应定期清扫,保持整洁。
9)停止作业时是否按规定停放10)各设备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润滑检查档案、记录及现场现场直观检查2钢丝绳1)钢丝绳每月必须进行二次及以上的润滑。
2)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钢丝断丝10%必须报废或更换。
3)吊运熔化或灼热的钢丝绳应采用石棉芯等耐高温的钢丝绳及其生产许可证。
4)钢丝绳应相匹配、楔快、绳卡固定应正确可靠。
5)钢丝绳磨损使其直径相对于公称直径减少7%及以上时,即使未断丝也必须报废或更换。
现场检查及档案检查3卷筒1)卷筒上钢丝绳的尾端的固定装置压板数和应有放松或自紧的性能,且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2)卷筒出现裂纹或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时应报废。
3)吊钩处于最低点时卷筒上至少留有三圈钢丝绳。
现场检查检查记录4滑轮1)无裂纹缺损,且转动灵活。
2)滑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3)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
用10倍放大镜检查现场检查5吊钩1)检查吊钩危险断面磨损和变形、防脱钩装置。
2)吊钩不许有裂纹,不许补焊。
用10倍放大镜检查6制动器1)制动器必须灵敏可靠。
2)控制制动器的操纵部位,应有防滑性能。
3)制动器对摩擦垫片应有补偿能力。
现场检查现场测试4)摩擦片磨损超过原厚度的50%,弹簧出现塑性变形,有裂纹等情况时必须报废。
5)通道口联锁保护装置是否可靠有效。
6)制动器制动轮摩擦面应接触均匀,不得有影响制动性能的缺陷或油污7安全防护系统1)上升限位器应完好可靠。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模版(三篇)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模版特种设备是指执行特定工作任务、具有特殊用途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
由于特种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危险性,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
下面是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的模板。
一、维护保养制度1. 维护保养目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预防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维护保养内容2.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主要部件和关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锅炉水位、燃烧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
2.2 清洁设备的内外表面,清除积尘、油污等杂物。
2.3 检查和调整设备的各项参数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工作稳定可靠。
2.4 检修设备的磨损部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2.5 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3. 维护保养周期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运行状态决定,通常设置为每季度、半年度或年度。
4. 维护保养记录每次维护保养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维护的内容、维护的时间、维护的人员等信息。
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1. 自行检查目的定期自行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自行检查内容2.1 检查设备的外观和运行状态,如是否有异常声音、异常振动等现象。
2.2 检查设备的水位、压力、温度等参数是否正常。
2.3 检查设备的润滑系统和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2.4 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是否正常启动和关闭。
2.5 检查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如开关、电缆接头等是否松动。
2.6 检查设备的仪表和监控系统是否正常,如显示、报警等是否准确。
3. 自行检查周期定期自行检查的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运行状态决定,通常设置为每月、季度或半年度。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这八大类设备。
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三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吧!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大全1、设备进场前实行检验制度:每台设备进场均需提供本台设备出厂合格证(在有效期内)或检测、检验证明,各工区必须组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进场设备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进场机械设备验收记录”,对不满足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给予清退出场。
2、实行设备登记制度:对每台进场设备均登记并做好台账。
调配设备做好折旧记录,租赁设备做好租金支付记录。
3、实行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制度:设备进场对其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安全施工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安全操作,机械保养、故障识别、施工现场的互相协调、统一指挥、高压线路周边的机械操作等,培训后颁发培训合格上岗证,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坚决给予清退。
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如起重设备、锅炉等,须经过常州、无锡两地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安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完全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每台设备均在明显位置设立此设备的操作规程,挖机、铲车等可挂在驾驶室内,便于司机学习掌握。
并定期对操作人员检查对不熟悉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培训。
6、实行执证上岗制度:所有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均执证上岗,上岗证必须是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的证件,同时操作证上的机械和实际的操作的机械应相符。
7、实行维修保养制度:每一台设备的操作人员详细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和《司机交接班记录》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到人,增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避免了由于相互推委造成的安全事故。
8、实行机械设备施工前安全检查制度:根据机械设备隐含或表现出的异常磨损、裂痕、变形、断裂等情况,联系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判断出设备的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使其更趋合理有效并可安全施工。
特种设备交接班制度(三篇)

特种设备交接班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交接班工作,明确职责分工,保障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特种设备交接班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等特种设备。
第三条特种设备交接班是指交接接班人员对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巡视检查、维修保养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记录,并将交接班情况向接班人员做出说明。
第二章交接班程序第四条特种设备交接班的具体流程如下:1. 接班人员应提前10分钟到达交接班地点。
2. 交班人员向接班人员做出说明,包括但不限于特种设备运行情况、维护保养情况、巡视检查情况、异常情况处理等。
3. 交班人员将特种设备交接班情况逐一记录并签字确认,接班人员对记录进行核对。
4. 交班人员离开交接班地点,接班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后续工作。
第五条特种设备交接班应当关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负荷。
2. 特种设备的巡视检查情况,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3.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是否存在需要修理或更换的部件。
4. 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和处理措施。
5. 特种设备恢复运行前的检查工作。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六条交接班人员应具备以下资质和能力:1. 熟悉特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2. 具备特种设备操作证。
3. 具备特种设备巡视检查和维修保养能力。
第七条交班人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协助接班人员了解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操作要求。
2. 向接班人员详细说明特种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3. 监督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 将交接班情况逐一记录并签字确认。
第八条接班人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仔细听取交班人员的说明和交接班情况记录。
2. 核对交接班情况记录,确保准确无误。
3. 及时向交班人员了解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操作要求。
4. 及时处理特种设备的异常情况,确保运行安全。
第四章交接班记录第九条交接班记录是特种设备交接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班人员应将交接班情况逐一记录并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