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敲门声》现代文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份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

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

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

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邵阳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邵阳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邵阳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黄昏丁立梅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

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

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

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

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

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

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

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

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

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

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

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

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

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益阳市某校初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益阳市某校初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

2021-2022年湖南省益阳市某校初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综合读写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湛蓝的天空下,柳枝轻拂,如春风(梳开/吹开)的一根根绿辫子,山冈的发髻插满朵朵桃红,三两只燕子从扶犁春耕的农人头顶侧身(飞过/掠过)。

大地朗润,这群乌黑油亮的小精灵,好似早春的天空抽出的一枚枚新芽。

望着剪刀一样临空叉开的燕尾,耳畔隐约传来清脆的鸣叫——我突然发现,搬进画中的小燕子是如此(绰约多姿/楚楚动人)。

它们深情地俯瞰着故乡的田园、村舍、草木和亲人。

一双衔泥的燕子,心中装着家的模样,彼此默契地将豆粒大小的春泥裹着绒细的草木,那小小的身影,俨然是娴熟的工匠。

“_______________”。

农人对燕子的感情常常是城里人难以理解的。

父母下地前关门时,总要在门窗上留出空隙,供燕子进出。

奶奶情愿被蚊虫叮咬,也要给燕子留一条进出的路。

当它们的新巢在屋檐下落成时,枝头卸下了百花的妆容,一枚枚青涩的果实也褪去了花衣,露出毛葺葺的小脸。

忙碌了一个春天的小燕子,终于可以在新巢里繁衍后代。

(1)下列字形和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湛蓝(zhàn)发髻(jì)朗润(rùn)B.俯瞰(kàn)模样(mó)默契C.俨然(yán)新巢(cáo)娴熟D.青涩(sè)繁衍(yǎn)毛葺葺(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梳开飞过绰约多姿B.梳开掠过楚楚动人C.吹开掠过绰约多姿D.吹开飞过楚楚动人(3)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D.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统编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材料二:在中国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世界上多个国家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日本捐给中国抗疫物资上出现的古诗刷了一波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4分)成与功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作“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谐。

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榻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但是,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须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后仍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与其坐着美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的获得,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4分)炉火纯青:笔耕不辍:2.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用“”画出来。

(2分)3.作者引用了哪些事例来论说自己的观点?请梳理并概括。

(4分)4.成功是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成功”的理解。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6分)画里青春张素燕“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画上女子低头微笑,欲语还休,裙据飘逸,立于满图绿色之中。

画纸已发黄发暗,带着岁月的斑驳痕迹。

这是我青春时期画的第一幅国画仕女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守电话的母亲邓迎雪①母亲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走进家门。

手机不知怎么就静音了,来电话没有铃声,刚才找人修,也没有修好。

②“这多耽误事啊。

”母亲坐在窗前的老藤椅上望着暮色沉沉的窗外,懊恼地自言自语。

③千里之外的儿子几乎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这手机不响,怎么能接到他的电话?接儿子的电话,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了。

儿走千里母担忧,儿子无论多大,在她心里都是孩子。

虽然想念他,挂念他,但她很少打电话。

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

于是,每天晚上,她就像一只待在巢里的老鸟,期盼着那动听的铃声。

其实在电话里娘儿俩每天也总是聊那些内容,她问他今天怎样,累不累,工作还顺吗。

儿子总会嘱咐她在家保重身体。

这样的话每天说,她依旧是津津有味。

儿子的电话让她踏实、心安。

④“唉!可真倒霉!”母亲摊开粗糙的手掌,看那个出了毛病的手机,眉头紧皱。

⑤坐了一会儿,眼看天慢慢黑了,她赶紧起身去厨房。

⑥吃饭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母亲把手机摆饭桌上,边吃饭,边盯着手机,这样一来电话,她就知道。

往常她总是看着电视,吃着饭,如今一心不能三用,盯手机就是她的主要任务。

吃完了一碗饭,她起身匆匆去厨房盛饭,走几步又扭头看看,等她盛了饭出来,眼睛就像探照灯似的,“唰”的一下,先找手机看看有没有动静。

⑦吃过饭,她紧握手机,斜倚在沙发上看电。

往日这个时候,是她最悠闲清净的时光,边看电视等儿子电话。

可今天她的心都在手机上,根本没心思看电视,以至于电视剧演半天了,她也没看懂剧情。

这让她有点心烦意乱,起身关了电视。

⑧今晚,客厅里的灯好像格外亮,雪白的光线倾洒下来,房间里像落了一层雪。

她忽然意识到,光线是亮,来电话时手机屏幕的亮度也许不够。

她庆幸自己及早想到这一点,干脆起来关了灯,房间就倏忽一下陷在黑暗里了。

⑨母亲摸索着走到阳台,又坐在老藤椅上。

2014镇前中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4镇前中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150分)Array成绩:一、积累运用(31分)1.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12分)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③海内存知已,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⑤《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诗人积极入世的愿望和决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朝晖夕阴(晖:日光)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返回)飞沙走砾(走:使……跑)D.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问君何能尔(尔:那样)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8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nèn( )竹,贮( )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及。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起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1)给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nèn( )竹,贮( )满(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 改为_______(3)在文段方格内加上标点符号(2分)_______(4)仿照画线的语句,发挥想象,写“夏之色”或“冬之色”(2分4.综合性学习(8分)2013 年4 月23 日,是第18 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仿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填空。

大凡美好而令人珍视的文章,都需要将心绪沉淀,慢慢欣赏。

读《散步》,感受作者在家人意见出现分qí(①)时选择的智慧;读《秋天的怀念》,感受母亲在病入膏肓憔悴..(②)之极时还无微不至照顾tān huàn(③)儿子的那份伟大之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冬天人迹罕至....的百草园捕鸟的乐趣;读《雨的四季》,树叶像是一层绿yīn yīn(④)的波浪,安卧在树枝的手臂间;读《【甲】》,根据地人民对祖国、对革命、对同志和亲人lín lí(⑤)尽致的爱,激荡我的心扉;读《【乙】》,水手和吊脚楼女人的无奈和激情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读《荷叶·母亲》,荷叶对红莲的荫.蔽(⑥),让我们不禁感慨,语文就在生活深处。

1.根据上文注音,写生字。

①③④⑤2.给上文加点字注音。

②⑥3.解释词语。

人迹罕至:。

4.仿写文中划线句,表现“树叶”的特点。

仿句:。

二、古诗默写。

(每空1分,共10分)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论语》》中:“,”告诉我们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返的道理。

(6)行舟江上,景,无处不在,王湾见到了水涨满时“,”的画面;江上行舟,情,无时不有,李白“,”表达自己离友人愈远就愈想念的心情。

(依次用《次北固山下》和《峨眉山月歌》中的句子填写)。

三、文言文阅读。

(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难题自检题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难题自检题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难题自检题检测试卷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病鲁迅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

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还有用药也不同。

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

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

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

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价钱也并不责,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

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家的敲门声》现代文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短文《回家的敲门声》,回答后面练习题。

下面是为您收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

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

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

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
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

有时
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
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
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

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
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

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
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⑩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

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17.【概括主要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
18.【揣摩标题作用】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2分)
19.【品析词语妙处】结合具体语境,试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①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很可惜,那时侯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20.【分析写作技巧】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分)
21.【拓展思维空间】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3分)
17、本文主要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回家的事情。

(意对即可,2分)
18、既点明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2分)
19、①“总怕”表明听见敲门声后,父母都想为儿子开门的急
切心理,体现出对儿子炽热的爱。

(2分) ②“丝毫”起强调作用,
表明儿子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根本没有感恩之心,体现儿子的深深自责之情。

(2分)
20、通过肖像(外貌)描写,表现年迈父母在路灯下等候儿子回
家的坚持与执着。

(2分)
21、示例一:作子女的,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

示例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能结合选文主旨来谈,言之成理,表述流畅即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