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素养提升系列之一课件选修《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课件

(5)临别殷.勤.重寄词 古义: 情意恳切
今义:热情而周到
(6)御.宇多年求不得 古义:统治,治理
今义:抵挡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千乘万骑西.南.行(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
②夜雨.闻铃肠断声( 名词作动词,下雨
)
③回头下.望人寰处( 名词作状语,向下
)
④西.出都门百余里( 名词作状语,向西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创作诗歌,功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功夫同样在诗外。本单元主要学习 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意蕴美和情感 美。基本方法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
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泥于 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应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 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2)重视作家们的思想倾向 儒家的“入世”(也叫“用世”)思想。常见理念有:“进取求仕”“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忠君爱民”“仁义礼智信”等。例如,“诗 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雨漏被湿,仍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高适、王昌龄、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辛弃疾、岳飞、 陆游等都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倾向。 佛家的恬淡、虚无、静修。主要理念有:“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参 悟宇宙自然妙谛”等。例如,“诗佛”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 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鹿柴》中写道:“空 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 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 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越中览古》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ppt精选
7
ppt精选
8
(二)整体感知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 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 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镜头,来抒发他的 无限感慨。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
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 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ppt精选
3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诗
• 就古迹,怀古人,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 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
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
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
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p蓄pt精蕴选 藉,令人回味再三。
2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 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 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 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越王勾践破吴归,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
战士还家尽锦衣。 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
宫女如花满春殿, 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 只今惟有鹧鸪飞。 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自主赏析 蜀相

寻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
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 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 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 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 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3.作者用哪些语句勾勒诸葛亮的形象?从诗歌中可以 看出诸葛亮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 师未捷身先死。” (2)诸葛亮的特点:雄才大略、忠心耿耿、无私奉献、 壮志未酬。
4.作者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长使英雄 泪满襟”句中“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请运 用“知人论世”方法,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1)以诸葛自况,表达自己像千古英雄一样具 有壮志未酬的苦痛。
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 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 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3.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烟尘” 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 也与后文相照应。“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 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 有其暗含的意思。
览译文(教师用书独具)
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运用了哪些 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 提示:(1)设问。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 寻”是问,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是答。这是诗 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 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2)记叙与描写结合。 第一句是记叙,“柏森森”用的是描写。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感情以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评说】 安定、气和是修身,修身是人生根本。帮助、了解别 人是行道。一个成功的人一定具备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人 脉,而这些全部来自关怀他人和帮助他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 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选自《中庸》 【注解】 虽:即使。
答案:bìn lí pí què shèng diàn yíng yū
jīng yù chóuchú wéi zhòng qīn qióng chuò jiōng cēn cī bó mèi yǐ lǐ yáo dì huán b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____________ (2)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____________ (3)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____________ (4)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____________ (5)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____________ (6)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____________ (7)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 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 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 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白居 易被称为“诗魔”“诗王”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 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 《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PPT课件可用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 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 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 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 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 瑰丢落风中。
红稣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 风恶,欢情薄。一杯 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错。
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 ❖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慨叹
吧,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 旅居京城的孤寂心情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书陆Leabharlann 游愤《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蜀相》先写景,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 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诸葛亮《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流芳百世,千百年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诸葛亮《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流芳百世,千百年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 ——《夜读兵书》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优质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湘夫人 》优质P 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湘夫人 》优质P PT
诗开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全诗有怎 样的作用?
开篇写湘君眺望洞庭,盼望湘夫人飘然 而降,却始终不见,因而心中充满愁思。 续写沅湘秋景,秋风扬波拂叶,画面壮阔 而凄清。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心 理,尤其动人。凄清、冷落的景色,衬托 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并为全诗定下 了哀怨不已的感情基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湘夫人 》优质P 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湘夫人 》优质P 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湘夫人 》优质P PT
通 读 文 辞 , 感 知 内 容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湘夫人 》优质P PT
• 我与佳人相约啊,今晚张设罗帐。 • 鸟雀啊,为何聚集在水草之处?
•罾(zēng)何为兮木上? • 鱼网啊,为何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上?
•沅有芷兮澧(lǐ)有兰, • 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幽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
• 神思恍惚啊,放眼远眺,
•观流水兮潺湲(yuán)。 • 只见那流水啊,缓缓流淌。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湘夫人 》优质P 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湘夫人 》优质P PT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生动的细节描写。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 遇而生无限惆怅之情。他走向水边,似想有 所济涉。衣袖粘水,也弃置不顾。还要在江 岸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方的 湘夫人。一连串的行为,表现了湘君盼望佳 人而不得的痛苦、懊恼的心境。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归鹿门歌 (共41张PPT)

• ◎地位:
•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
一掌门人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
故世称“孟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
鹿门山,故世又称“孟山人”。
• ◎生平:
•
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
身。[轶事]
• ◎人格:
•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
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 ◎诗风: •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 ※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
析景——景物的特点(动景/静景
色彩冷暖) 画面的整体特点
•
摹形——抒情主人公的外貌、神
情、动作
•
溯情——诗人的情感 文章的主
旨(作者的生平 本诗的写作背景)
•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
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
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
号王孟。
•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
羁旅愁思,在山田园景色的描
•
欣赏古典诗歌,要领悟诗歌中
的景和情。相对而言,景表现得较显露,
情往往深藏在景里面。我们如何通过景
找到其中蕴涵的情?今天我们就通过学
习《夜归鹿门歌》来探讨鉴赏诗歌的一
种方法——缘景明情。
•
出示“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
(绘景——析景——摹形——溯情),
并作解释。
• 绘景——主要景物 动词 形容词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 夜来去
“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 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 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