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必修一至必修五)139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

高一语文必须一第一单元1》园春•长沙》说课稿 1、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高中第四册《词二首》,必须考虑到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

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

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在电脑板书上简要指点词的章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

据此,本课定下了“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诗歌的神韵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所以,本课定下了“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确立了“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这一教学目标。

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而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必修一至必修五)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必修一至必修五)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必修一至必修五) 会员:sielva友情提供1、《荷塘月色》说课稿32、《故都的秋》说课稿152、《故都的秋》说课稿273、《囚绿记》说课稿11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125、《离骚》说课稿15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16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177、短歌行说课稿18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209、兰亭集序》说课2210、赤壁赋说课稿24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25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9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34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36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3816、《祝福》说课稿4117、《老人与海》说课稿4318蜀道难说课稿45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47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4821、琵琶行说课稿4922、李商隐诗2首51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5324、《劝学》说课稿57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5825、过秦论说课稿6026、师说》说课稿6227、动物游戏之谜6427-1动物游戏之谜6628、《宇宙的边疆》6813-1、宇宙的边疆68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7030、《窦娥冤》说课稿7430-1、《窦娥冤》说课稿7530-2《窦娥冤》说课稿7631、《雷雨》说课稿7732、《哈姆雷特》说课稿7933、《望海潮》说课稿8034、《雨霖铃》说课稿81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82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8437、《水龙吟》教案8738、醉花阴李清照8938-1《声声慢》教案8939、《拿来主义》说课稿914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9341.短文三篇9742、廉颇蔺相如列传10043、苏武传10244、张衡传1044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0646、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10847、边城说课稿10948、《归去来兮辞》11149、《滕王阁序》11250、《逍遥游》(节选)说课稿11351、《陈情表》说课稿11452.《咬文嚼字》说课稿11553.《说木叶》11654、《谈中国是》11855、中国建筑的特征11956、《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12157、宇宙的未来124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2759、诗两首说课稿128《雨巷》说课稿128《再别康桥》说课稿12960、《大堰河——我的保姆》131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32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13463、《鸿门宴》说课稿135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13765、《小狗包弟》说课稿138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140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14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14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14368、《包身工》说课稿145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147。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集合八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集合八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集合八篇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集合八篇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故都的秋》一课。

下面我将分五部分来汇报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即“教材分析^p ”、“教学目的确实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p高二阶段阅读部分所选课文皆为文学作品,意在加强文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才能。

本册课本阅读部分所选课文为诗歌、散文,其中前三个单元为诗歌单元,《故都的秋》位于第四单元——抒情散文单元,为散文鉴赏的起始课。

因此在阅读欣赏本课时,提示学生融汇已学的诗歌鉴赏的某些方法,在此根底上,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欣赏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一些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以对后面的散文教学及学生课外自行阅读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故都的秋》是一篇情真意切、风格独具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

文章紧扣北国“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由于本文写作年代长远,学生对于作者“悲凉”的情感会难以理解,要学好本课,应适当介绍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及作者写作的艺术风格,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情感扫除障碍。

另外,对于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学习的关键在入境,难处也在入境,因此我选择与课文基调相称的音乐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辅助教学。

尽量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教学目的确实定基于以上教材分析^p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本课教学制定如下教学目的:1、在鉴赏本文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优美情致,获得审美的愉悦。

2、培养初步欣赏散文的才能,按“整体感知”——“揣摩领悟语言”——“展开联想想象”——“明确意象,建构意境”的欣赏性阅读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散文的方法。

3、体味文章缘情写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进步自身写作程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说课稿(全)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说课稿(全)精编版

目录1、《荷塘月色》说课稿 (3)2、《故都的秋》说课稿1 (5)2、《故都的秋》说课稿 2 (7)3、《囚绿记》说课稿 (10)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11)5、《离骚》说课稿 (14)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15)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16)7、短歌行说课稿 (17)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18)9、兰亭集序》说课 (20)10、赤壁赋说课稿 (22)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23)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7)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31)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34)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35)16、《祝福》说课稿 (38)17、《老人与海》说课稿 (40)18蜀道难说课稿 (41)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43)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44)21、琵琶行说课稿 (45)22、李商隐诗2首 (47)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49)24、《劝学》说课稿 (52)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 (53)25、过秦论说课稿 (54)26、师说》说课稿 (57)27、动物游戏之谜 (58)27-1动物游戏之谜 (61)28、《宇宙的边疆》 (62)13-1、宇宙的边疆 (63)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64)30、《窦娥冤》说课稿 (68)30-1、《窦娥冤》说课稿 (69)30-2《窦娥冤》说课稿 (69)31、《雷雨》说课稿 (71)32、《哈姆雷特》说课稿 (73)33、《望海潮》说课稿 (74)34、《雨霖铃》说课稿 (75)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76)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78)37、《水龙吟》教案 (80)38、醉花阴李清照 (82)38-1《声声慢》教案 (82)39、《拿来主义》说课稿 (84)4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85)41. 短文三篇 (90)42、廉颇蔺相如列传 (93)43、苏武传 (94)44、张衡传 (96)4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98)46、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99)47、边城说课稿 (101)48、《归去来兮辞》 (102)49、《滕王阁序》 (104)50、《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104)51、《陈情表》说课稿 (105)52.《咬文嚼字》说课稿 (106)53.《说木叶》 (107)54、《谈中国是》 (109)55、中国建筑的特征 (110)56、《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112)57、宇宙的未来 (114)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117)59、诗两首说课稿 (118)《雨巷》说课稿 (118)《再别康桥》说课稿 (119)60、《大堰河——我的保姆》 (121)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122)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123)63、《鸿门宴》说课稿 (124)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126)65、《小狗包弟》说课稿 (127)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129)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 (13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13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132)68、《包身工》说课稿 (134)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135)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1)(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1)(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1)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一、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

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二、说教法1.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2.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3.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

高一语文必须一第一单元1》园春•长沙》说课稿 1、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高中第四册《词二首》,必须考虑到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

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

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在电脑板书上简要指点词的章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

据此,本课定下了“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诗歌的神韵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所以,本课定下了“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确立了“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这一教学目标。

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而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高中语文必修一 至 必修五说课资料全部

高中语文必修一 至 必修五说课资料全部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说课资料全部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提纲:一、对教材的认识;五、教学时间的安排;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六、教学流程的设置;三、重点难点的定位;七、作业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导入:朗诵《沁园春·长沙》,导入话题——谈《沁园春·长沙》的教学思路。

一、对教材的认识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00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

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感教育的优势。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的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训练学生的语感;2.明确诗歌的意象;3.培养学生以伟人为风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

确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定位重点:诵读诗歌难点:诗歌的意象。

1.确立重点的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

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

我们现在学习诗歌,固然不要求吟唱。

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诗歌学习的重点在于读,要求学生通过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确立难点的依据:初中诗歌教学研讨的要点是诗词的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没有作为要点进行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说课稿1. 前言本说课稿旨在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讲解。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以下内容:-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 适用年级:高中-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材书目:- 必修1:《庐山谣》、《郭象之策》、《捉鸡》等- 必修2:《草房子》、《动机》、《白光》等- 必修3:《春》、《春蚕》、《雨巷》等- 必修4:《月下独酌》、《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3.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掌握每个必修教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意写作能力4. 教学重点本教案着重教学以下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个必修教材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本教案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包括:- 整体导入法- 小组合作研究法- 视听教学法- 讨论与思辨法- 创意写作训练法6. 教学过程第一堂课:《庐山谣》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文展示和音频素材引入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知识讲解:对庐山谣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庐山谣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庐山谣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庐山谣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二堂课:《草房子》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模拟引入《草房子》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知识讲解:对《草房子》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草房子》的逐段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观看相关电影片段或听取相关音频,加深对《草房子》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草房子》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草房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三堂课:《春》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音频素材和图片展示引入《春》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知识讲解:对《春》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春》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加深对《春》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春》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春》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四堂课:《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文展示和音频素材引入《月下独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知识讲解:对《月下独酌》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月下独酌》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观看相关音乐视频或听取相关音频,加深对《月下独酌》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月下独酌》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月下独酌》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7.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荷塘月色》说课稿 (3)2、《故都的秋》说课稿1 (6)2、《故都的秋》说课稿2 (8)3、《囚绿记》说课稿 (11)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12)5、《离骚》说课稿 (15)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17)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18)7、短歌行说课稿 (19)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20)9、兰亭集序》说课 (23)10、赤壁赋说课稿 (24)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26)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0)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35)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38)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39)16、《祝福》说课稿 (43)17、《老人与海》说课稿 (45)18蜀道难说课稿 (46)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48)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49)21、琵琶行说课稿 (51)22、李商隐诗2首 (53)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55)24、《劝学》说课稿 (58)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 (59)25、过秦论说课稿 (61)26、师说》说课稿 (63)27、动物游戏之谜 (65)27-1动物游戏之谜 (67)28、《宇宙的边疆》 (69)13-1、宇宙的边疆 (70)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71)30、《窦娥冤》说课稿 (75)30-1、《窦娥冤》说课稿 (76)30-2《窦娥冤》说课稿 (77)31、《雷雨》说课稿 (79)32、《哈姆雷特》说课稿 (81)33、《望海潮》说课稿 (82)34、《雨霖铃》说课稿 (83)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84)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86)37、《水龙吟》教案 (89)38、醉花阴李清照 (91)38-1《声声慢》教案 (91)39、《拿来主义》说课稿 (93)4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95)41. 短文三篇 (100)42、廉颇蔺相如列传 (103)43、苏武传 (104)44、张衡传 (107)4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109)46、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110)47、边城说课稿 (112)48、《归去来兮辞》 (114)49、《滕王阁序》 (115)50、《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116)51、《陈情表》说课稿 (117)52.《咬文嚼字》说课稿 (118)53.《说木叶》 (119)54、《谈中国是》 (121)55、中国建筑的特征 (122)56、《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124)57、宇宙的未来 (127)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130)59、诗两首说课稿 (131)《雨巷》说课稿 (131)《再别康桥》说课稿 (133)60、《大堰河——我的保姆》 (134)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136)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137)63、《鸿门宴》说课稿 (138)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140)65、《小狗包弟》说课稿 (141)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143)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 (144)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14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147)68、《包身工》说课稿 (149)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151)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

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典雅,艺术技巧纯熟、自然,是一篇经典的美文。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寻求宁静、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学习巧妙的语言修辞,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能力目标:训练朗读、分析、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四)教学难点:通感的学以致用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诵读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讨论法。

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

图文并茂的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和想象,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

合作互动的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三、说学法:教学相长,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提高效率;课后拓展,多渠道阅读相关文章,广开眼界,锻炼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阅读能力。

2、多模仿示范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3、深入研读课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思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分钟)1、拟用旧知识导入法,让学生列举关于“荷”“月”的古诗词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头”“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

2、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为赏析语言美,感受画面美。

(二)4、5、6段课文分析(33分钟)先介绍作者是为了排遣不宁静的心情,选择了独游荷塘,然后自然过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学习。

(一两句简单的过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点,又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1、朗读训练(8分)课前预习已整体感知文章,课堂设计配乐朗诵,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选学生代表与老师一起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进行点评。

2、赏析语言美,品味画面美(25分)提问:这几段写了什么?都说它美,它美在何处?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

一句话,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⑴语言美本文语言突出特点,运用大量修辞手法,神采飞扬,其中的博喻、叠词、通感为重点,对此学生却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如此光洁、莹润、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几眼吗?学以致用:发挥想象,仿写或扩写,写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写、扩写是高考考察的语文能力之一)②叠词切入角度:用音乐的击鼓打节奏方式领略叠词独有的韵律感,如“曲曲/折折”“阴/森森”“脉脉”节奏分别是……(学生会用手指叩响桌子去感受叠词带来的音乐美感,荷塘月色的灵动飘逸。

)课外拓展:《诗经》中的大量叠词,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③通感:明确定义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典型例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得到了嗅觉、听觉上的双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课外拓展: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通感现象,注意积累。

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学以致用:当堂造句,巩固消化,锻炼文笔。

⑵画面美语言的美即表现出了画面的美,详见板书。

根据学生对美的体验以及老师的总结,列出本堂课的主板书,见第3 页。

3、课堂小结(5分钟)心理学“注意规律”的教学运用:展出几幅荷塘月色图幻灯片,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行自检;三可实施启发性教学,如下:教育学“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教学运用: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图片的荷塘月色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你觉得哪个更美?”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现力,最终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品位语言美,从而感受语言背后的画面美。

4、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运用本课语言技巧“叠词”“通感”等,以“沙滩月色”为题写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荷塘月色》说课稿1 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散文阅读与欣赏课,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是典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核心意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到《威尼斯》,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见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出示课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体会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音乐美。

2、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荷塘月色》的重点是通过4—5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据注释自行解决。

目标定位赖于教材分析,学情了解清,而教学目标的完成则有赖于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见于本文特点,我的导语设置从创设情境入手,采用音乐配置画面,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接纳美的熏陶。

抒情的格调为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奠定良好的基调,作者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会深深感染学生,增加学生求知欲望“题好文一半” 对<<荷塘月色>>这一课题从荷塘入手,揭开荷塘是原清华大学荷花池的真面纱,再援引“老清华”眼中昔日的荷花池,引导学生去领会朱自清妙笔回春之神奇,从而由解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难点要在这解决;教学重点要在这强调;提问式、讲解式、讨论式、朗读式、比较等教学方式要在这充分使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欣赏这篇美文,我分二个课时来讲析,这里着重阐述第一课时,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