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大题总结

合集下载

核医学试题120题汇总

核医学试题120题汇总

核医学试题120题汇总核医学试题120题汇总1. 核医学可以用于诊断哪些疾病?2. 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如何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核医学检查?3. 核医学中最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哪些?4. 核医学检查与传统的X光检查有什么区别?5. 什么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它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6. 碘-131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疾病?7. 核医学中的放射剂量是如何控制的?有哪些安全措施?8. 肿瘤标记物是什么?核医学中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哪些?9. 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核医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10. 什么是SPECT?它在诊断什么疾病中具有优势?11. 介绍一下骨扫描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心脏功能?13.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肝功能?14. 介绍一下核医学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5. 核医学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有哪些?16.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肺功能?17. 核医学如何用于检测肾脏功能?18. 什么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CT)?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哪些?19. 介绍一下PET-CT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20.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骨代谢?21.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肌肉功能?22.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胃肠功能?23.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24. 核医学在临床上的发展前景如何?25.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26.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肝血流动力学?27.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肺血流动力学?28.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肾血流动力学?29. 核医学检查对患者体检有哪些要求?30. 核医学检查对患者有哪些禁忌症?31. 核医学检查是否会对患者产生辐射危害?32. 核医学检查的结果如何解读?33. 介绍一下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断层显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4.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肾功能?35.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肺功能?36.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前列腺功能?37.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脑功能?38. 核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39.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功能?40.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内分泌系统功能?41.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生殖系统功能?42.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43. 核医学如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44. 核击剂是什么?它在核医学中的应用是什么?45. 介绍一下骨肿瘤的核医学诊断方法。

核医学复习题+答案

核医学复习题+答案

核医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79题,每题1分,共79分)1.医用α 射线核素的外照射防护需要( )。

A、铅屏B、混凝土C、不需要特殊外照射防护D、塑料正确答案:C2.辐射工作单位每季度开展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为( )。

A、特殊监测B、常规监测C、场所监测D、任务相关监测正确答案:B3.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由转入单位向其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并提交有关规定要求的证明材料。

审查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完成,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A、5B、15C、30D、60正确答案:B4.核医学诊疗单位持证人的责任是( )。

A、制定、实施并记录辐射防护与安全程序和计划B、建立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优化方案C、剂量计算D、对活度计和其他的相关设备定期实施质量控制正确答案:A5.( )辐射是指具有足够大的动能,通过碰撞就能引起物质的分子.原子电离的带电粒子,如β 粒子.质子和α 粒子等。

A、手机辐射B、微波C、直接电离D、间接电离正确答案:C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适用的相关活动,包括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 )以及豁免管理等。

A、洗消B、管理C、去污D、安全和防护正确答案:B7.辐射安全许可证内容中不包括( )信息。

A、注册资本B、法定代表人C、单位名称D、所从事活动的种类和范围正确答案:A8.活度浓度大于或等于( )含放射性核素的有机闪烁废液应按放射性废液处理。

A、10Bq/LB、37Bq/LC、0.37Bq/LD、3700Bq/L正确答案:B9.比活度小于( )的含医用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固体废物可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

A、7.4×101 Bq/kgB、7.4×102 Bq/kgC、7.4×104 Bq/kgD、7.4×106 Bq/kg正确答案:C10.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分级计算时把放射性核素按其毒性不同分为( )组。

核医学习题汇总 (带答案)

核医学习题汇总 (带答案)

核医学习题汇总(带答案)临本班核医学习题汇总一、绪论 1.名词解释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定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阈值存在。

不超过就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随机效应: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无阈值。

2.简答——核医学辐射的特点: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

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3.选择题:1.核医学影像与其他影像比较:A.可以反映密度的变化 B.可以反映回声的改变 C.可以反映氢核密度的变化D.可以反映代谢、血流和功能改变E.空间分辨率更高 2.核医学显像类型的分类,下列错误的是:A.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 B.局部显像和断层显像 C.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 D.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 E.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3、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____ ____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A.卢姆加特B.亚历山大.丹拉斯 C.卡森 D.特克尔4、1968年美国John Hopkins 医学院的Henry Wager教授确立“______”的概念,1969年开始医院的同位素科开始改名为______科。

A.同位素 B.核医学 C.放射免疫D.核素二、核物理基础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

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

一个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几乎都一样,但物理性质却不同。

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放射性药物于普通药物的主要区别是含有放射性,通过药物发射的射线作用达到诊断、治疗以及示踪研究的目的,而不依赖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名词解释(百分之百涵盖率)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

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

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或/和能量的过程核素: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

可以表示某种院子的固有特征。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学特征。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而核能状态不同的核素。

激发态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衰变越快。

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和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剂量当量: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

单位为希沃特(Sv),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还和射线种类有关。

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最大容许剂量:经过长期积累或者一次照射以后对机体损害最轻也不发生遗传危害的剂量。

全年不能超过5雷姆。

天然放射本底:指原有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宇宙射线,环境中的放射性,体内放射性。

核素发生器:用特定的洗液将母体长半衰期核素洗脱后获得短半衰期子体核素的一种装置,称为母牛。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性结合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异性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最高结合率:又叫零标准管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要求在30~50%GFR:肾小球滤过率。

核医学名解,选择,大题总结

核医学名解,选择,大题总结

名词解释1.放射性衰变:当原子核质子数过多或过少,或者中子数过多或过少,原子核便不稳定,这是原子核会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成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核衰变。

2.α衰变: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个核素的过程。

3.β-衰变:放射性核素的核内放射出β-粒子的衰变称为β-衰变。

4.γ衰变:α、β-、β+和电子俘获衰变的子核可能先处于激发态,在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回到基态并以γ光子的形式释出多余的能量,叫做γ衰变。

5.正电子衰变:6.湮没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的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相等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

7.电子俘获衰变:EC发生在中子相对不足的核素。

原子核先从核外较内层的电子轨道俘获一个电子,使之与一个质子结合转化为中子,同时发射出一个中微子。

故原子质量数不变而原子序数减少1。

随后较外层的轨道上有一个电子跃入内层填补空缺。

由于外层电子的能量比内层高,多余的能量就以X线的形式释出,或者将多余的能量传给另一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出。

8.放射性活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

9.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数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10.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1.光电效应:γ光子和原子中内层壳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称为自由的光电子的过程。

12.PET:是一种探测体内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的仪器,注入人体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物随血液循环分布于组织或器官。

13.SPECT:是在γ照相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仪器,分为探头、旋转支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

14.电离与激发: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核医学大题总结.

核医学大题总结.

核医学常考试题一、名解1.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2.核衰变:不稳定的核素通过发射粒子和光子,放出核能成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3.韧致辐射:高速带电粒子通过核电磁场使受到突然阻滞,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4.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在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影响下数量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半衰期(T1/2):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和活性减少到原来一半的所需要的时间。

6.放射性活度:一定范围内某种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Bq,1Bq = 一次衰变;旧单位是Ci,1Ci = 3.7*1010次核衰变。

7.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8.放射性核素纯度: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数9.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占样品总活度的百分数10.201Tl的再分布现象:由于缺血心肌摄取慢、清除慢,201Tl注射后早期显像(10min内)出现缺血心肌部位灌注缺损,延迟显像(2-4h)灌注缺损恢复,接近正常心肌。

这种现象成为“再分布”。

11.心肌显像反向再分布:负荷MPI(心肌灌注显像)无灌注缺损,静息MPI反而有灌注缺损,或负荷MPI的出现的灌注缺损在静息MPI更为严重。

意义不清,常见于AMI后的溶栓治疗或急诊PCI后的患者。

12.大小脑交叉失联络: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少或缺损,同时对侧小脑放射性分布亦见明显减低,这种现象称为大小脑交叉失联络,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病。

13."炸面圈"样改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因局部血供减少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减少的“冷区”,当血管再生和骨骼修复开始后,股骨头周边血供增加,成骨代谢活跃,骨显像时表现为显像剂明显增加,呈现“炸面圈”样改变,即冷区周边为热区改变。

14.肿瘤阳性显像:又称为亲肿瘤显像,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血供丰富,肿瘤病灶的显像剂分布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呈现高放射性的“热区”,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疗效监测。

核医学名解和大题重点

核医学名解和大题重点

核医学1反向再分布:是指负荷显像为正常分布,而静息或延迟显像出现放射性缺损区;或者负荷显像出现的放射性缺损区,静息或延迟显像时其缺损区更为严重。

2.冬眠心肌:由于长期冠状动脉低灌注状态,局部心肌通过自身调节反应减低细胞代谢和收缩功能,减少能量消耗,以保持心肌细胞的存活,当血运重建治疗后,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

3顿抑心肌:指短时间内血流灌注障碍(2-20分钟)引起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恢复血流灌注后,心脏功能延迟恢复,恢复时间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长短和冠脉血流的储备功能。

4前哨淋巴结:是指首先直接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回流和转移的第一个或第一站淋巴结。

若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区域内其他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非常小。

5.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

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患者。

6“炸面圈”样改变: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呈明显“冷区”改变,而环绕冷区的周围则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异常浓聚的“热区”改变,即呈现“冷区”和“热区”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图像,称为“炸面圈”样改变。

7闪烁现象:是骨转移患者治疗中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现象。

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的几个月内,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病灶可呈一过性放射性摄取增加的显像,即“闪烁现象”,并不代表患者病情恶化,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体外分析:泛指以离体组织,血液或体液等作为生物样本,在人体外进行的,分析样本中成分或其含量的检测技术。

具体在核医学中,它是指有别于体内进行的放射性核素核素显像和核素治疗,在体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或反应杯中进行的检测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8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医学大题总结2.0版

核医学大题总结2.0版

核医学常考试题2.0版版本说明:本核医学常考试题于原“核医学大题总结”基础上,参照“核医学连夜总结”“历届大题”修改部分错漏,以《核医学》、《简明核医学教程》两教材为准增添少部分内容并按章节排序。

By 09Yy lzh总论核医学: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

核素: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改变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会放出射线。

核衰变:不稳定的核素通过发射粒子和光子,放出核能成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韧致辐射:高速带电粒子通过核电磁场使受到突然阻滞,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在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影响下数量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T1/2;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和活性减少到原来一半的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核素的活度:一定范围内某种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Bq,1Bq = 一次衰变;旧单位是Ci,1Ci = 3.7*1010次核衰变。

放射性核素纯度: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数放射化学纯度: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化学品的放射性占制剂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1.辐射防护目的与原则目的:1. 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常考试题一、名解1.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2.核衰变:不稳定的核素通过发射粒子和光子,放出核能成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3.韧致辐射:高速带电粒子通过核电磁场使受到突然阻滞,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4.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在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影响下数量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半衰期(T1/2):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和活性减少到原来一半的所需要的时间。

6.放射性活度:一定范围内某种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Bq,1Bq = 一次衰变;旧单位是Ci,1Ci = 3.7*1010次核衰变。

7.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8.放射性核素纯度: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数9.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占样品总活度的百分数10.201Tl的再分布现象:由于缺血心肌摄取慢、清除慢,201Tl注射后早期显像(10min内)出现缺血心肌部位灌注缺损,延迟显像(2-4h)灌注缺损恢复,接近正常心肌。

这种现象成为“再分布”。

11.心肌显像反向再分布:负荷MPI(心肌灌注显像)无灌注缺损,静息MPI反而有灌注缺损,或负荷MPI的出现的灌注缺损在静息MPI更为严重。

意义不清,常见于AMI后的溶栓治疗或急诊PCI后的患者。

12.大小脑交叉失联络: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少或缺损,同时对侧小脑放射性分布亦见明显减低,这种现象称为大小脑交叉失联络,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病。

13."炸面圈"样改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因局部血供减少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减少的“冷区”,当血管再生和骨骼修复开始后,股骨头周边血供增加,成骨代谢活跃,骨显像时表现为显像剂明显增加,呈现“炸面圈”样改变,即冷区周边为热区改变。

14.肿瘤阳性显像:又称为亲肿瘤显像,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血供丰富,肿瘤病灶的显像剂分布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呈现高放射性的“热区”,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疗效监测。

15.骨显像闪耀现象: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中,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反应,出现病灶部位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的现象,而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浓聚影会消退,这种现象成为“闪耀现象”,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16.超级骨显像:为显像剂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近端骨呈均匀、对称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组织本底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

常见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17.肝血池显像过度填充: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血池显像时,病灶区的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邻近或周围正常肝组织,常见于肝血管瘤。

18.甲状腺“冷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甲状腺结节的放射性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称为“冷结节”,常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出血、钙化及局灶性亚急性甲状腺炎。

19.甲状腺热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甲状腺结节的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称为“热结节”,常见于自主功能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

20.利尿肾图:肾盂、输尿管结构异常或尿路感染等非梗阻性因素引起上尿路扩张,肾图显示C段不下降,应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排出淤积于扩张尿路中的显像剂,C段下降加速。

机械性梗阻时,无这些改变,常用于鉴别机械性或功能性尿路梗阻21.肝胆动态显像: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它们被肝多角细胞选择性地摄取,继而分泌到毛细胆管,经胆道系统排至肠道,应用SPECT或γ照相机进行动态显像,可以观察到被肝摄取、分泌、排至胆道和肠道的全过程,获得系列肝胆动态显像,了解肝胆系统的的形态及功能改变,称之为肝胆动态显像。

22.v/q 不匹配:指肺灌注影像出现显像剂分布缺损,而通气影像正常,或灌注影像的显像剂分布缺损范围大于通气影像的缺损范围,常见于肺血栓栓塞症,栓子堵塞了肺动脉而相应部位的气道是通畅的。

二、问答题(重点:甲状腺、骨、肾,心、脑、肝、肿瘤)1.131I治疗甲亢原理、适应症及用量估算方法原理甲状腺组织高度特异性摄取131I,后者浓聚在甲状腺内,使病变组织受到β射线的集中照射,通过电离辐射作用使甲状腺组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适应症(1)Grave’s甲亢患者(2)抗甲状腺药物过敏/疗效差/复发(3)Grave’s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4)Grave’s甲亢伴房颤(5)Grave’s甲亢并桥本病,摄碘率高者估算方法:131I治疗量=计划量(Bq或μCi/g)×甲状腺质量(g)/甲状腺最高(或24h) 131I摄取率(%)(MBq或μCi)每克甲状腺组织一般给予70-120uCi。

2.试述甲状腺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评价原理:利用甲状腺组织能摄取碘、99m Tc-过锝酸盐,通过显像观察甲状腺内显像剂分布,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功能状况。

临床应用评价:1)、甲状腺显像最大价值在于能够反映甲状腺整体或病变局部的功能,也能了解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对于异位甲状腺组织的判断、甲状腺结节功能的显示、甲状腺癌功能性转移灶的发现及131I治疗后随诊等具有独特的价值;甲状腺显像由于分辨率的限制,主要局限在于较难发现直径少于0.5-1.0cm的结节;4)鉴别良恶性,一方面应结合物理检查及超声影像特点,还可进行甲状腺血流显像或亲肿瘤显像检查。

3.正常典型肾图分段及意义示踪剂出现段:(a段)示踪剂到肾和肾周围组织血管,60%肾外血管床,10%初期肾血管床,30%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聚集段:(b段)肾内聚集数量和速度,与肾功能密切相关排泄段:(c段)经肾盂、输尿管入膀胱,C段与尿路通畅和尿量有关; 在尿路通畅时反映肾功能4.试述异常肾图的几种常见类型及临床价值答:肾图本身异常1)、持续上升型:急性上尿路梗阻2)、高水平延长线型:上尿路梗阻并肾功能轻度损害、肾盂积水3)、抛物线型:各种原因致肾功能中度损害、脱水、肾缺血4)、低水平延长线型:各种原因致肾功能严重损害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5)、低水平递降型:无功能、肾切除、先天性肾缺损6)、阶梯状下降型:机械性尿路梗阻、疼痛、紧张、尿路感染输尿管痉挛7)、单侧小肾图:单侧肾动脉狭窄5.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原理及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原理: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静脉注入体内,当显像剂在骨骼内充分摄取,骨外显像剂明显清除后,在体外用SPECT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γ射线,通过静态全身、局部、断层、融合等显像方式从而使骨骼显像。

影响显像剂在骨骼中聚积的因素:局部血流量骨代谢交感神经兴奋性。

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骨转移瘤致骨钙脱失脱失50%以上时,X线显像方可发现骨骼的异常,而核素骨显像在钙脱失1%时,或病变骨/正常骨的放射性摄取比值有5%—10%的变化便可显示疾病的改变。

因此放射性骨显像已成为早期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早期、灵敏地探查到全身骨转移病灶,比X线检查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的发现骨转移。

6.为什么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性病灶骨转移瘤致骨钙脱失脱失50%以上时,X线显像方可发现骨骼的异常,而核素骨显像在钙脱失1%时,或病变骨/正常骨的放射性摄取比值有5%—10%的变化便可显示疾病的改变。

因此放射性骨显像已成为早期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早期、灵敏地探查到全身骨转移病灶,比X线检查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的发现骨转移7.心肌灌注显象的原理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显像原理:进行MPI检查时,静脉注射的显像剂随血流到达心肌各区域并被心肌细胞摄取,由于显像剂已被放射性核素标记,摄取显像剂的心肌就会放出γ光子,局不心肌对显像剂色摄取量与该区域的血流量呈正相关,也与心肌细胞功能状况相关;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或坏死心肌不显影(缺损)或影像变淡(稀疏)。

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1、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2、急性胸痛的评估;3、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度分级;4、评价心肌细胞活力;5、冠状动脉病变疗效判断;6、PTCA术后再狭窄的判断7、心肌炎与心肌病的辅助诊断。

8.试述201TI心肌灌注显像如何鉴别心梗和心肌缺血201T进入心肌细胞,与钠泵的活性有关,心肌对201T的摄取是心肌细胞有活性和细胞膜完整的标志,所以201T是鉴别存活心肌和坏死心肌的常用方法。

201T MPI从早期显像出现灌注缺损到延迟显像灌注缺损恢复是诊断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而坏死心肌早期和延迟现象的灌注缺损固定而无变化。

9.心肌灌注显像的异常影像表现异常影像: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显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为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

固定性或不可逆性缺损:静息和负荷显像相比较,灌注缺损在部位、面积和程度上无变化,见于心肌梗死。

混合型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与静息影像呈部分填充,多见于非透壁的MI,严重冠脉狭窄。

花斑型异常:心肌弥漫性缺损,见于心肌病、心肌炎等。

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正常而静息影像显示放射性缺损区,或负荷显像的灌注缺损在静息显像时更严重,其意义不明,易见于AMI溶栓治疗或急诊PCI。

10.心肌代谢显像原理、图像分析及临床意义原理:脂肪酸和葡萄糖都是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底物,正常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缺血心肌→脂肪酸代谢↓,葡萄糖代谢↑(心肌缺氧)坏死心肌→无代谢葡萄糖负荷后:正常和缺血心肌葡萄糖代谢都↑,坏死心肌不摄取葡萄糖。

在不同条件下,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代谢底物显像,可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心肌细胞存活的判断图像分析:正常摄取:血流与代谢显像放射性分布均匀→正常代谢-灌注不匹配:血流灌注减低,葡萄糖摄取正常或相对增加→心肌缺血但仍存活代谢-灌注匹配:血流灌注与葡萄糖摄取一致性减低→心肌坏死临床意义:1、18F-FDG被公认为最准确的非创伤性评价心肌存活的检查方法2、预测心肌功能改善。

心梗存在活力心肌者,预测冠脉血运再通术后心脏功能可改善。

3、辅助临床决策。

11.18F-FDG PET/CT显像在肿瘤临床中的意义肿瘤细胞,特别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具有高代谢特点,能量消耗和葡萄糖利用相应增加。

18F-FDG可反映体内葡萄糖的利用状况,18F-FDG引入体内可被肿瘤细胞摄取,但与葡萄糖不同,可导致糖代谢的停滞,从而使18F-FDG大量滞留于肿瘤细胞内,经PET/CT显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以及肿瘤内的放射性分布,清晰地显示与定位葡萄糖代谢增高的肿瘤病灶和葡萄糖代谢减低的其他病灶。

临床应用:寻找原发灶,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肿瘤的临床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转移;肿瘤残余和治疗后纤维组织形成或坏死的鉴别;12.卡托普利介入试验的原理?单侧肾动脉狭窄的基础肾动态显像与卡托普利介入显像的表现答:卡托普利实验原理: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肾血流灌注下降,肾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在ACE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T Ⅱ),出球小动脉收缩,GFR正常,常规肾动态显像可表现正常;卡托普利可通过抑制ACEI使AT Ⅱ生成减少,阻断正常的代偿机制,解除了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和GFR下降,而正常肾血管对卡托普利则无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