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化美文千古黄鹤楼
黄鹤楼作文400字

黄鹤楼作文400字•相关推荐黄鹤楼作文400字(通用2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黄鹤楼作文400字篇1黄鹤楼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是武汉的标志。
它座落在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处,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黄鹤楼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
它己经破坏后又重建了,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鹤楼,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
它主层高五层,红瓦,黄瓦。
黄色凡人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壁辉煌。
每层楼檐的四角都挂着金色的铜铃,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黄鹤楼的变迁。
黄鹤楼的大门是两只站立的黄鹤,它是民间传说中黄鹤楼故事的象征。
走进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壁画。
上面画着一只展翅高飞的黄鹤,还有各个时期的著名诗人为黄鹤楼提的诗词,最著名的是崔颖写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这首诗至今还被人们广为呤诵。
黄鹤楼是旅游的好景点,也是武汉的骄傲!黄鹤楼作文400字篇2以前我经常听到大人提到黄鹤楼,真想开开眼界,知道黄鹤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终于来到黄鹤楼。
哇!黄鹤楼真高,黄色的琉璃瓦非常漂亮。
黄鹤楼前面有一个大水池,水池中央有一只巨大的乌龟,乌龟背上还盘着一条蛇,上面还站着两只美丽的仙鹤。
黄鹤楼一共有五层,上面写着“气吞云梦”几个大字。
一进大门就看见了一幅很美的图画,我坐电梯上到五楼参观,看到了雄伟的长江大桥,大桥上的车子像蚂蚁那么小、那么多。
还看到一列火车快速地向前方跑去。
下楼往后走,我和爸爸一起撞响了一只千年古钟,声音非常雄厚,隔老远就能听见。
我和爸爸、妈妈坐游览车来到黄鹤楼后面的岳飞广场,有一个岳飞牵着马的巨大塑像。
爸爸说:“岳飞是民族英雄,他妈妈在他背上用针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我非常敬佩他,就在旁边照了一张像。
八年级语文黄鹤楼原文

八年级语文黄鹤楼原文《黄鹤楼》原文及注释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作者】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二年(723)进士。
天宝中,官司勋员外郎。
《唐才子传》卷一说他“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
其边塞诗慷慨豪迈;《长干行》等小诗清新婉丽,类六朝民歌。
《全唐诗》存诗一卷。
【注释】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背依蛇山,俯瞰长江,与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②鹦武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全诗意思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诗文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作文(精选25篇)800字

黄鹤楼作文(精选25篇)800字黄鹤楼作文篇1我去过北京、南京、杭州……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武汉的黄鹤楼。
我们来到黄鹤楼公园,远望黄鹤楼,它整体像一座塔,四周有许多角,像鸟儿的翅膀一样,两旁各有一个亭子。
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爸爸说:“时间还多着,我们把所有的地方都玩一下。
”我们走上了一条僻静的小路。
只见那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风景很好。
花的颜色非常丰富,红的、白的、紫的……花的种类也很多,有杜鹃、月季、茉莉……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
路旁有好多亭子,名字很好听,它们有的用大理石做成,有的是木头结构的,还有的是普通的石块堆成的。
柱子上刻着许多古代名人的诗句,一边走,一边欣赏,感觉自己也立刻有了文人的气质。
绕过一段,我们来到了岳飞广场。
岳飞在武昌带兵的时间最长,有七年,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在此给他塑了一个石像。
旁边还立了石碑,上面刻着“还我河山”几个大字,意思就是还我河北、北京……被金人占领的地方。
后面还有他的作品《满江红》,这也是他在武汉写的。
走着走着,耳边传来了一阵水声,我想前面可能有瀑布,我急忙朝着声音赶过去。
果然,一条小瀑布从山间飞流而下,犹如一条白色的丝带从天飘落,水声清脆悦耳,旁边亭子里的音箱里传出一首古典音乐,古筝悠悠,水声淙淙,真是太美妙了。
我们在这里休息了片刻,就继续向目的地黄鹤楼进发。
终于到达了黄鹤楼,楼前栩栩如生地塑着一只白鹤、一只乌龟和一条蛇。
黄鹤楼历史古老,据了解,它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目前我们所见的黄鹤楼是近代修葺而成的。
我们一步一步爬上了楼梯,一层一层观赏黄鹤楼,发现历代有许多文人曾登上过黄鹤楼,他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也因这首诗名扬天下。
过了第五层,我终于登上了黄鹤楼的顶楼。
站在顶楼遥望长江,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在江面上,江上一片灰蒙蒙的,但是隐约可见几只小船正向江心驶去。
名胜古迹作文黄鹤楼

名胜古迹作文黄鹤楼《黄鹤楼》篇一黄鹤楼,那可是响当当的名胜古迹,就像一位屹立在历史长河中的巨人,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我第一次去黄鹤楼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蹦跶个不停。
远远地就看见黄鹤楼那雄伟的身姿,嘿,真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站在那儿。
我当时就想,这楼可真够气派的,简直酷毙了。
走近了看,黄鹤楼的建筑风格那是相当独特。
飞檐翘角的,就像鸟儿展翅欲飞一样。
那层层叠叠的楼阁,感觉就像一个神秘的迷宫。
我在想,古代的人是怎么建造出这么宏伟的建筑的呢?也许是有神仙帮忙吧,哈哈,当然这只是我瞎想的。
走进黄鹤楼里面,墙上有很多诗词。
我虽然读书不算多,但也知道崔颢的那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站在那儿,看着这些诗词,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
那些文人墨客,在这儿喝酒作诗,那场面,肯定特别热闹。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出口成章就好了。
可是我这脑子,有时候连作文都写不好呢,哎,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我顺着楼梯往上爬,每一层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
从上面望下去,哇,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小了。
那长江就像一条长长的丝带,蜿蜒在大地上。
来来往往的船只就像小蚂蚁似的,在丝带上慢慢移动。
这时候我又在想,当年那些在黄鹤楼上送别友人的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心里肯定是又难过又感慨吧。
不过呢,现在的黄鹤楼和古代的肯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有人可能会说,这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黄鹤楼了。
但我觉得吧,它虽然经过了重建,但依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就像一个老人,虽然容颜有了变化,但他的故事还在,他的灵魂还在。
可是,我又有点矛盾。
因为我也能理解那些追求纯粹历史的人的想法。
毕竟,现在的黄鹤楼看起来多了一些现代的气息。
但不管怎么说,黄鹤楼在我心中的地位那是不可动摇的。
它就像一本活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只要你愿意去读,就能读出很多很多东西来。
我在黄鹤楼上待了好久,直到夕阳西下。
那夕阳的余晖洒在黄鹤楼上,黄鹤楼就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美得不像话。
描写黄鹤楼的作文

描写黄鹤楼的作文描写黄鹤楼的作文(通用31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黄鹤楼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黄鹤楼的作文篇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十·一长假,我在老爸老妈的陪同下,游览了滚滚长江边立着的那座千古名楼——黄鹤楼。
黄鹤楼依着蛇山,傍着长江,点缀着祖国这只大公鸡的心脏。
楼高五层,每层高十米,整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楼檐上翘,像黄鹤展翅,楼顶的圆柱像黄鹤昂头,戟指蓝天,楼前两只黄鹤分立于龟蛇之上,正面高悬的匾额上写“楚天极目”四个苍劲的大字。
缓缓移步楼前,民族风格浓郁的牌楼挺拔兀立,气势非凡。
那错落有致的亭台轩树,古色古香,精巧玲珑。
每根红柱,每角飞檐,每块石砖,无不展示着它是我国亭台楼阁的一块瑰宝。
出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莱来眼底;登斯楼说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好一座雄伟霸气的楼!一楼高悬的六方巨型宫灯,二楼大厅的卷卷书法绘画,三楼四楼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都无法阻挡我前进的步伐。
充满好奇的我,直奔顶楼而去。
站在五楼的走廊上,阵阵凉风扑面而来,烟波浩渺的长江尽收眼底。
当初:多少人凭栏四顾,怀古感今,发出声声赞叹;多少人举目远眺,心驰神往,激起阵阵豪情。
眼前:长江大桥的雄姿,龟山电视塔的倩影,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流。
好一座美妙绝伦的楼!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看着此情此景,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也不禁吟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描写黄鹤楼的作文篇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还没上学,我就在古诗里认识了黄鹤楼。
再长大,我又在电视上听说了它的赫赫名声: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是我们湖北人的骄傲。
黄鹤楼说明文800字

黄鹤楼说明文800字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之滨。
它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黄鹤楼是一座建于公元223年的楼阁,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黄鹤楼位于一座山峰之巅,楼高五层,全楼以木结构搭建,以黄色琉璃瓦为覆盖,因此得名黄鹤楼。
楼内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殿内供奉着黄鹤神像。
楼檐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墙壁上挂着各种古代书画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黄鹤楼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楼内供奉的是一只黄鹤,因此得名黄鹤楼。
据说,黄鹤是传说中的灵兽,拥有神奇的力量。
在楼内,人们可以祈求黄鹤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独特,从楼顶可以俯瞰整个武汉市区和东湖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尤其是在黄昏时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湖面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金色光带,让人流连忘返。
黄鹤楼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灿烂。
在楼内,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古代文化艺术品,如古代书画作品、古代音乐乐器等。
此外,黄鹤楼还是中国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人学士都曾在此留下过诗词和文章。
因此,黄鹤楼也被誉为“诗仙争鸣之地”。
黄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外来文化的特点。
楼内的雕刻、彩绘和装饰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黄鹤楼的建造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木材和人力。
它的修建历经多次重修,在历史上曾多次毁于战火,但每次都得到了修复和保护。
如今,黄鹤楼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热爱和关注。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楼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见证。
黄鹤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观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无论是作为一座古建筑,还是作为一座文化景点,黄鹤楼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
关于描写湖北黄鹤楼的作文

关于描写湖北黄鹤楼的作文
黄鹤楼坐落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楼。
它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今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去参观黄鹤楼。
我们来到了黄鹤楼入口,只见黄鹤楼门前有两只神气活现的石狮,像在守卫着黄鹤楼。
进入黄鹤楼内,我看到了一幅壁画:画上有一只大船和一个人在划船,那人是李白,他正在写诗呢!画上还有李白的诗句:“黄
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一幅画把黄鹤楼描绘得惟
妙惟肖。
接着我们来到了三楼,在三楼我看到了许多的名人字画和名篇佳作。
我最喜欢的是杜甫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我还喜
欢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接下来我们去了黄鹤楼内最有名的景点—黄鹤楼上的三层栏杆。
从楼下看,黄鹤楼雄伟壮观。
—— 1 —1 —。
描写《黄鹤楼》的800字作文

标题:黄鹤楼——武汉的地标和文化符号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黄鹤楼曾经多次毁损重建,现在的黄鹤楼是在1985年按照明朝样式重建的。
黄鹤楼共有五层,高约51.4米,外观雄伟壮观,内部装修豪华典雅。
站在楼上,可以俯瞰长江大桥和武汉市区的全景,视野开阔,景色优美。
黄鹤楼不仅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文章,赞美黄鹤楼的美景和文化价值。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唐朝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孟浩然离去的不舍之情和对黄鹤楼美景的赞美之情。
黄鹤楼所在的黄鹤楼公园内还有其他许多景点,如白云阁、龟山电视塔等。
白云阁是一座仿古建筑,内置有许多关于黄鹤楼历史文化的展览。
龟山电视塔则是武汉的另一个地标性建筑,可以乘坐电梯到达顶部,俯瞰武汉市区的全景。
黄鹤楼的四季景色各异。
春天,万物复苏,桃花盛开;夏天,炎热高温,晚霞灿烂;秋天,气候宜人,秋叶飘零;冬天,寒冷干燥,雪景迷人。
无论何时何季,黄鹤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黄鹤楼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它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代表着中国建筑艺术的高水平。
每一位来到黄鹤楼的人都会被它的雄伟壮观和文化底蕴所深深吸引,留下难忘的记忆。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黄鹤楼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和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黄鹤楼
武汉的黄鹤楼,位于蛇山的黃鶴磯頭。
地处华夏要冲,凌黄鹄之巅,控龟蛇对峙,扼江汉合流,渊临鹦鹉,俯瞰晴川,巍然矗立,气势恢宏。
是最让武汉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其实黄鹤楼最初不过是座哨楼。
据唐代李吉甫编写的《元和郡县志》载:“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
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建于公元223年的黄鹤楼,只是东吴军事上用的守望楼,专门用于观察放哨,餐风露宿的黄鹤楼,无趣莺歌燕舞,无心春花秋月,无力蓝天白云,看的是来来往往瘦弱的军人,听的是喋喋不休怨战的哀鸣,闻的是连绵不断伤感的硝烟。
可惜,小小黄鹤楼,挡不住北方的战舰、铁蹄。
国破家亡,吴国早已烟消云散,烟灰飞灭。
独黄鹤楼免遭劫难,只是人去楼空,变得空空荡荡,过着与江水为伴的清淡日子,倒也落得一时寂寞清闲,闲云野鹤般。
可惜这种日子并不长久,黄鹤楼注定不寂寞。
饱受战乱后的人们一旦风平浪静,便会忘却战乱之苦,不经意发现黄鹤楼原来背靠花香鸟语的小山,面临波涛澎湃的大河,有苍茫原野,有野渡鱼帆,可以煮酒论诗,可以踏青休闲,实在是踏破铁屑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好去处。
从此黄鹤楼人气旺盛,后来又有辛氏开设的酒店,一时间文人政客会友赏景、休闲赋诗、临江抒怀,不亦乐乎。
是一个诗人成全了黄鹤楼。
当时的黄鹤楼虽说人丁兴旺,也不过在当地小有名气而已,谈不上名闻遐尔。
千百年前的一个深秋时节,薄暮时分,一位风尘仆仆的旅者,在奔腾的江水之畔停住了脚步,登上江边这座雕梁画栋富丽的黄鹤楼。
秋风乍寒,只见江面烟雾迷离,在萧索的韵味中,漂浮着一丝苍凉的壮美。
他伫立良久,注视良久,是高处不胜寒的寂寞,还是宦海浮沉终不得志的悲苦,还是乡关何处的迷惑?这位少年得志,却历经坎坷的落魄诗人,只觉百感交集,激情喷涌,挥笔如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诗叫《黄鹤楼》。
此诗传出,一时洛阳纸贵,广为传颂;黄鹤楼更是名声大振,广为人知,来黄鹤楼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诗人就是崔颢。
是他成全了一个黄鹤楼,赋予它一段不毁的生命;黄鹤楼也成就了他,仕途无功,却诗运不朽。
一首《黄鹤楼》,让他名垂青史,这或许是一种补偿吧。
只是黄鹤楼没能留着他的脚步,他随手扔下那首诗,飘然而去……
一个黄鹤楼成就了一个诗人,一首诗更引来了无数风流人物,这是黄鹤楼的幸运。
正是这些骚人墨客铸就了黄鹤楼的永恒,铸就了诗人崔颢的永恒。
黄鹤楼盖过了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虽然有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勃《腾王阁序》的支撑。
黄鹤楼自唐以来,准确的说,自崔颢以后,登临的人士不记其数,许多人直奔黄鹤楼,不如说是奔崔颢而来。
登临即席挥毫者有之,登临而归后咏诵者有之,梦游登临者有之,长忆登临者有之。
李白来了、白居易来了、陆游来了、张居正也来了,到黄鹤楼成了一种愿望,一种欣慰,一种寄托。
那位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的爱国将领岳飞在黄鹤楼,抚剑请缨,感慨万千,壮怀激烈:“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漏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其心日月可鉴,江水可戚。
毛泽东,这位浪漫诗人在1927年的血雨腥风前夕,来到黄鹤楼,站在蛇山之巅,面对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心潮难平:“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
”忧国忧民可感苍天。
当然,不得不说李诗仙。
据说兴致勃勃的大诗人李白到了黄鹤楼,景色不错,心情很好,可能又喝了不少酒,那个诗瘾就上来了,这么有名的黄鹤楼没有他的题诗留名那是遗憾,那是欠缺;何况还有一帮好友的怂恿,李白飘飘然,那就写吧。
不巧看见了崔灏的诗,崔诗如一盆冷水,从头到脚,一时李白灵感不现,兴趣全无。
他是万人敬仰的大师呀,只得故作轻松。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上头!”。
既生瑜,何生亮,可见他当时的笑可能比哭还难看,他尴尬呀。
不过大师李白的“一锤定音”,让崔颢和《黄鹤楼》在诗史中的地位牢不可破,也算在恨愤中做了件好事。
李白当时一笑了之,未免言不由衷,终难以释怀,他惦记这个事呢,这个崔灏难堪了李白一回,让他颜面全无,他心里那个恨呀,总希望有一天可以报一诗之仇。
后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自然在黄鹤楼送别,朋友情深,依依不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信手拈来,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成为千古绝唱,也算回敬了崔灏一拳,一解心头之恨。
这还不算,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的时候,还特地仿效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两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样的七律,一样的借古讽今,而且用的也是同一个韵,分明是挑衅。
诗是好诗,只是李白一代诗宗,诗才无纵,磊落磅礴,偏要学步邯郸、东施效颦,未免小鸡心肠,足见李白的小气,耿耿于怀。
如今,厮人已去,黄鹤楼尤在。
千余年来的黄鹤楼命运多舛,风雨里她倒下了许多次,但她每次都坚毅地站了起来,一次比一次挺拔,一次比一次壮丽,在浪花淘尽英雄的长江边,注视着这片古老大地的兴与衰、成与败。
黄鹤楼不仅仅是一幢高楼,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处文化的堆积,一种化灵魂的触动。
如今黄鹤楼早已不在旧址,而搬迁在蛇山之上。
蛇山不过是一个小土丘,只因从平原中突兀而起,如一条游龙,自北方逶迤南下,首枕万里长江,尾隐于远方迷茫云雾之中,与对面的龟山遥相呼应,在平原显得十分珍贵。
今天,登临黄鹤楼,不用斗诗,不用吟诗。
从鹅池旁人声鼎沸的小道,走入落梅轩后的竹林,从喧闹到宁静,只一步之遥。
一路往上走,欣赏着树木的碧绿苍翠,思绪跟着天马行空起来,很快到了山顶的一片空阔之地,心境也平静而简洁起来。
只见楼更高了,黄鹤楼巍然屹立,气吞云梦,势连衡岳;楼更靓了,黄鹤楼璀璨夺目,溢彩流金,雄奇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也不用爬楼,现代工具把我们变成懒人和庸人。
还没念完崔颢的诗,电梯已把我们送上黄鹤楼顶。
好一个居高临下,极目远眺,楚地风光尽在眼底。
眼前的长江,依旧是古人诗中奔腾不息的浩浩长江;眼前的黄鹤楼,依旧是洋溢着大家气势和深邃文化气韵的文化名楼。
我看见了,滚滚长江,破三峡而出,携洞庭之水,在荆楚大地九曲回肠。
迢迢汉水西来,在黄鹤楼前与长江汇合,使长江更加波澜壮阔。
滔滔江水,生生不息,直向天边流去,看不到它奔赴的尽头,只有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秋阳漂浮的鹦鹉故洲,凝结着三国狂士祢衡的故事,在惊涛拍岸的大江东逝水中讲述着永不褐色的故事传说;大桥如带,如飞虹横跨长江,演绎着现代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城市经典。
忘了一切,尽情陶醉,黄鹤楼上,放飞我心!
凭栏许久,不舍得走。
目光缥缈处,那个苦命的诗人呢?千百年前的那个薄暮时分,长衣飘飘的崔颢,来到黄鹤楼,极目八方、凭栏远望自己的家乡,他看到了什么?他想起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他究竟领悟了什么。
千百年后,浩瀚的江风吹过我的脸,吹来吹去的是难以割舍的权势利益、尔虞我诈、名利浮华。
面对脚下雄伟壮丽的黄鹤楼,眼前共长天一色的江水湖水,心中亘古千年的史韵气息,究竟我要魂归何处?我精神的家园在哪里?我有些茫然。
那些远去的故事突如其来,夹带着湿气的空气,历史的沉韵,在我眼前穿梭不停。
无须刻意远眺,眼光完全是自然的落在遥远甚至更遥远的地方:周公谨之雄姿英发,李太白之远眺极目,岳武穆之凭栏咏志,毛润之之中流击水,八方胜景竟似活了般向胸中涌来,忧国,忧民,历史,天地,古人,浊酒,明月,相思……也许,登高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开阔,人世的种种繁杂种种浮华,终会成过眼烟云。
只有这千古名楼独伫于这危崖之上,笑看日月星辰,见证兴胜衰落,饱偿人间冷暖,却激情依旧,真诚依旧,灿烂依旧。
我还看到了那些骚人墨客想看又没看到的东西,文人的理想社会一点点变成眼前的真相。
昔日茫茫平原已是纷纭繁华、气象万千。
只见高楼如林,大桥如虹,电视塔高耸入云。
远点,白墙灰瓦,小楼处处,风送桔香,莲叶接天;近点,市面繁荣、街道宽阔、人流如潮,车水
马龙。
来来往往的人们洋溢着欢笑,交流着憧憬,流淌着和谐。
我不知道,那些圣贤煮酒论诗,赏长江风光,看黎民沧桑,是否在设想今日模样?徜若诗仙今安好,焉能两字即回头! 我的黄鹤楼,无需穿越山径疏林,你就立在都市之中,现在是,曾经也是。
你是鹤仙的馈赠,是旅者的驿站,是诗者的闹肆,是市民的花园,是和谐的象征。
你凝结了千百年来荆楚大地的历史、文化、以及代代踌躇满志的文人墨客的心情故事,你早已和荆楚大地血脉相连,苦难相伴,生死相依。
我如崔颢一样走了,但没有惆怅,我只用一颗虔诚的心把黄鹤楼带走了!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