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与形式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面临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了解不同银行的竞争力情况,以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

中外商业银行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在竞争中也表现出差异,因此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不仅可以为银行提供正确的战略指导,而且对于银行的客户和市场上的消费者,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参照标准。

因此,本研究就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展开深入分析和比较,以期为银行的管理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和启示。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中外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投资者信心、市场份额、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比较分析。

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 中外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银行的发展历程、规模、组织结构、业务拓展情况等。

2. 中外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比较分析,主要涉及公司的营运状况、资产负债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方面。

其中,资产负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分析财务状况的主要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3. 中外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比较分析,主要从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以及品牌形象等方面入手,比较不同银行在市场上的优势和劣势。

4. 中外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比较分析,主要涉及不同银行的产品创新策略、产品种类、利率差异等方面,以及客户对产品的反馈和满意度。

5. 中外商业银行的投资者信心比较分析,主要从投资者的情感、财务、经营等方面入手,了解各银行在投资者中的声誉和形象。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研究旨在比较和分析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定性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分析和解释银行的基本情况和竞争力相关的因素,比如对不同银行的组织结构、经营模式、市场定位等进行详细分析。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

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

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

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

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

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

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服务贸易也在逐步增长。

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仍存在一些问
题和挑战。

为了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
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的分析,探讨如何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帮助我国服务业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推动我国跨境服务贸易的发展。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概念、特征、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文献综述,了解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接着,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我国服务贸易的关键因素、优劣势评价、
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等内容,寻找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路径和方法。

3. 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得出以下预期成果:
(1)明确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义和特征,了解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找到提升我国服务贸易
竞争力的路径;
(3)提出一系列适合我国情况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为我国服务贸
易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4. 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计划在四个月内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第1个月):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制定;
第二阶段(第2-3个月):数据采集和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
第三阶段(第4个月):总结与分析,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的提出,撰写研究报告。

中美金融服务贸易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金融服务贸易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金融服务贸易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金融服务贸易(Financial Services Trade)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基金业、信托业、金融咨询等子行业。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它们在金融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同全球总资产超过3万亿美元的中国保险市场,以及美国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的中心,都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增多,但是两者之间的金融服务贸易却面临着许多障碍,例如不平等和不公平的贸易方式,限制投资和市场准入的规定等。

因此,比较研究中美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现状,可以为深化中美金融服务贸易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美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探讨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前景,并寻找可能的合作方式和机会。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中美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通过统计数据、文献综述等方式,比较中美金融服务贸易规模、结构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两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差异点和共性。

2、中美金融服务贸易的合作前景:通过对政策法规、市场机遇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中美金融服务贸易合作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并提出可能的合作领域和方式。

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同时也将结合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中美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于加深国际贸易领域中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认识和理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此外,研究结果还可以为中美双边金融服务合作的深化提供有利的借鉴,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金融自由化的加速,金融服务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服务贸易的规模呈上升趋势,加速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投资。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新技术的运用也使得金融服务贸易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亟需提升竞争力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发现其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环境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状况;2. 探讨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形成机制;3. 明确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 提出提高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内容:1. 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状;2. 贸易竞争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3. 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状况和竞争优势;4. 探讨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状况的形成机制;5. 梳理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6. 提出提高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相关报道,了解国内外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2. 统计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了解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状况;3.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贸易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进一步分析中国现状;4. 专家访谈法:针对特定问题,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和调研,获取更为详细的信息和见解。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挖掘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优势和潜力,为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提纲)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提纲)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内容摘要:关键字:引言:第一章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概念1.1服务贸易的概念1.2金融服务贸易的概念1.3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第二章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理论.2.1基于WEF和IMD指标体系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理论2.2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改进后的九要素模型理论第三章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及特点3.1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3.1.1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情况3.1.2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与他国的比较3.1.3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特征分析3.2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特点第四章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评4.1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评的指标体系4.2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评的具体指标分析4.2.1基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4.2.2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4.2.3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4.2.4基于贸易净出口指标指数4.3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评结果第五章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5.1资产和资本分析5,1.1银行业资产和资本分析5.1.2证券业资产和资本分析5.2市场结构分析5.2.1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5.2.2证券业市场结构分析5.3国家政策分析5.3.1银行业政策分析5.3.2证券业政策分析5.4支持性产业分析5.4.1银行业支持性产业分析5.4.2证券业支持性产业分析5.5产业需求分析5.5.1银行业产业需求分析5.5.2证券业产业需求分析5.5人力资源分析5.5.1银行业人力资源分析5.5.2证券业人力资源分析第六章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6.1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培养与管理机制6.2促进我国金融业务创新力度6.3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6.4加强金融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6.5稳步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本质量第七章结论和展望。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一、选题的背景、意义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部门倾斜,传统服务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而以金融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大幅提升,未来服务业的竞争焦点也将逐渐由传统服务业的竞争转向以金融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竞争。

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自由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兴起,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十分明显。

服务贸易正逐步赶上并将最终超过货物贸易居于主导地位。

在服务贸易当中,金融服务贸易又因金融业的巨大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备受世人关注。

一国如果在金融业上具有竞争优势,则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占有优势,能够在与其它国家竞争中获取更多的贸易份额,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越强。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和比重不断提升,因而引起众多研究人员和政府当局的关注;在国内尽管金融服务贸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也有一些学者开始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切入点,研究如何扩大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额度,提升中国的金融贸易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贸易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提供的任何与金融有关的服务。

金融服务贸易是金融业在国际分工的过程中的集中体现, 集中体现了各国金融业的竞争。

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对于其它贸易项目的强大促进作用和金融业对于一国经济特殊而又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备受关注。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金融服务业占优势的国家,能够在贸易竞争中获取更多的贸易份额,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强。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该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本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外研究1、传统的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817年,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比较优势论”,此后,这一理论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成为经济学家研究国际贸易的逻辑起点,也是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金融市场开放后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业的竞争和合作分析的开题报告

金融市场开放后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业的竞争和合作分析的开题报告

金融市场开放后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业的竞争和合作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向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之而来的是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紧密合作、相互学习和持续创新,是中外银行都要面对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通过对中外银行竞争和合作的研究,有利于:1.深入了解中外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在开展银行业务合作时更加明确各方优势和不足;2.分析中外银行业的竞争形势和竞争方式,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3.丰富银行业的知识体系,为金融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学界学术交流。

三、研究内容1.中外银行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包括经营规模、业务结构、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2.中外银行业竞争的形势与竞争方式的比较分析,探讨中外银行业在贷款、存款、证券、保险等领域中的竞争情况,以及竞争策略和竞争对手分析;3.中外银行业合作的比较分析,重点研究中外银行业在资本、技术、人才等领域的合作情况,剖析合作优势和难点,并从中归纳出不同层次的合作模式。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外银行业的竞争和合作情况。

具体措施如下:1.分析中外银行各自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历程,比较它们的经营管理方式及业务组成结构;2.收集中外银行业在重大项目、资本运作等合作方面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其中的合作优势和难点;3.介绍中外银行业关键领域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以及中外银行业的国际标准,以期为进一步加强中外银行业的合作提供依据。

五、研究结论1.中外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但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2.中外银行业的竞争和合作形式多样,但如何更好地实现互补和合作,是银行业的重要共识;3.在金融市场开放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外银行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资本金占比限制、公平竞争等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相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据WTO统计,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65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到14928亿美元,2008年达到37300亿美元。

2000年到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6.6%,相比之下,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较低,约为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一半。

在21世纪前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平均水平为10.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19.8%,但是整体结构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在2007年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8.3%,知识、智力或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例如信息、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速虽然比较快,但竞争力仍然较弱,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的41.7%。

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也相当迅速,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举足轻重。

2003年,金融服务业为英国经济总增加值(GrossValucAdded,相当于GDP减去税收和补贴)贡献了5.3%;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金融服务业出口在2003年为200亿英镑,占英国服务业出口的23%、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7.2%,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最大的贡献者,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英国金融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占英国就业人数的3.2%;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服务业对英国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也非常突出,从1997年到2001年,金融服务业每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6%,而同期英国经济整体只提高了2%。

相对而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比较落后。

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 5.4%,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

WTO的数据显示,金融服务贸易在我国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远远落后于世界金融服务贸易在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

中国作
为WTO的成员,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放程度将会越来越大,面对全球性的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并不明显。

2、选题意义:
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以及国家经济整理竞争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全球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作为WTO成员国,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在逐步融入这股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大潮中。

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本文将以英国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情况作对比,认真分析和评价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现状,研究其制约因素,相对应的提出增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或发展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基本内容: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金融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方面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结合相关理论,将我国与英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做比较,分析我国目前金融服务贸易现状以及运用相关指数表现国际竞争力的合理定位,同时探讨制约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发展现状,提出适合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

文章详细提纲如下:
1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回顾
1.1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1.2 我国对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2.1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
2.2英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
2.3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2.2.1竞争力评价分析指标体系及选取原则
2.2.2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具体分析
3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3.1要素状况
3.2需求要素
3.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3.4企业组织与战略要素
3.5政府政策和机遇要素
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4.2政策建议
拟解决的问题:
1、进行文献和相关数据收集
2、反映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计算,得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现状表现
3、为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给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环境的现状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与定量分析,对我国知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搜集大量文献,了解有关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内容和先行研究者的主要观点,挑选出最具代表性并有效的指标来反映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状况,对比英国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指标,评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水平及在国际上所出的地位,最后提出发展建议。

文章将选取2000--2005年我国和英国金融服务贸易数据作为分析基础,结合我国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差额和比重等各项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净出口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竞争力指数等指标按照时间序列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做出一个系统的定量分析。

最后针对具体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应对策。

2、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前期阶段(2010年12月15日前)完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等查询,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组织开
题论证和初期检查工作。

实施阶段(2011年5月8日前):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完成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毕业论文的审阅和修改完善。

五、主要参考文献:
[1]Fariorz Moshirian,Intra-industry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Finance,2005
[2]Fariorz Moshirian,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World Economy,1994
[3]Jagdish N.Bhagwati,Trade in services in growing econom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Xth Annual Geneva delivered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y ,1985
[4]Laveven L,Does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reduce financing constraints, Financial Mangement, 2003
[5]凌婕,倪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中商业存在规模的决定因素[J].国际商务研究,2009(6)
[6]赵益平.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学研究,2009(3)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邓军瑞.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研究[D].湖南大学,2006
[9]吴雪亮.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D].武汉大学,2005
[10]解俊霞.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11]黄满盈,邓晓红.金融服务贸易模式、国际竞争力与政策选择[J].财政金融2009(8)
[12]曹瑛,王耀中.内地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及启示[J].粤港澳经济2009(1)
[13]李伍荣,谢祖江,徐娜.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能力建设[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5)
[14]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15]何德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理论前沿,2008(9)
[16]王蕾.浅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商业经济,2008(11)
[17]李伍荣,禹响平.中日韩三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3)
[18]孙建娥.欧盟金融服务贸易初探[D].复旦大学,2008
[19]王静.中美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对比及启示[J].国际经贸探.2008(4)
[20]任飞.中日金融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