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卵巢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及经期保健护理_图文

育仍为幼稚型。
3.8岁以后
卵巢有少量卵泡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但不成熟 、不排卵。乳房和内外生殖器开始发育,女性特 征开始出现。
(三)青春期(adolescence or puberty)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 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 春期为10~19岁。
妇产科护理学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及经期保健护理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 的6个阶段
(一) 新生儿期
(六)绝经后期 (五)围绝经期
(二)儿童期 (三)青春期
(四)性成熟期
(一)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出生后5-7天:乳房略大 、少量阴道出血
(二)儿童期(childhood)
增加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 增生;腺体分泌;降低子
性。
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促进输卵管节律性收缩。
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增 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加阴道酸性,使抗菌能力增加。
促进乳腺腺管增生。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其
对下丘脑、腺垂体有正负反馈 对下丘脑、腺垂体有负反
他
作用;微弱水、钠潴留;降低 血中胆固醇;促进骨钙沉积,
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椭圆体
4、基础体温
5、乳腺
6、子宫
7、输卵管
宫 颈
子 宫
输卵 管
阴 道
乳腺
雌激素、孕激素生理功能
雌激素
孕激素
变软泌黏稠液体, 量少,涂片羊齿状结晶消 失,呈现椭圆体形结晶。
内膜增生;血管、腺体增生; 内膜、血管、腺体进一步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ppt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 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有利胚胎发育 ② 使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为着床作准备 ③ 使宫颈闭合,粘液减少 ④ 抑制输卵管收缩 ⑤ 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⑥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⑦ 对下丘脑和腺垂体有负反馈作用 ⑧ 有升温作用,是排卵的重要指标 ⑨ 促进水、钠排泄
3.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 1 )雌激素拮抗物:减缓子宫及内膜的生长及增殖,抑 制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发育。长期 使用可男性化。 ( 2 )对机体的代谢功能影响:促进蛋白合成,使基础代 谢率增加,刺激骨髓红细胞增生,促进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 的保留,促进水、钠重吸收而致水肿。
4.多肽激素和生长因子的生理作用 ( 1 )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制素: 其对垂体
谢
谢
⑴生殖系统 ⑶体形 ⑸免疫力降低 ⑺泌尿系统 ⑼消化系统
第二节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为女子的性腺,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分泌性 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生育年龄的妇女,除妊娠期和哺 乳期外,卵巢每个月都有一次周期性变化,即卵泡发育 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黄体萎缩
始基卵泡 白 体 窦前卵泡
黄 体
窦状卵泡
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第四节 卵巢的其他内分泌功能
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 促使子宫发育,增加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③ 使宫颈口松弛,粘液分泌增加 ⑤ 使阴道上皮增生、角化 ⑦ 促进卵泡发育 ⑨ 促进钠、水潴留 ② 使子宫内膜增生 ④ 促进输卵管发育 ⑥ 使乳腺管增生 ⑧ 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⑩ 促进骨钙沉积
雌激素含18个碳原子:如雌二醇、雌酮及雌三醇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每个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
2.排卵:排卵的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
3.黄体形成和退化:卵子未受精,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
4.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
(1)雌激素
①促进卵泡发育。
②促进子宫发育;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对子宫内膜有增生作用;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多,变稀薄,易拉成丝状。
③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利于
受精卵的运行。
④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⑤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降低总胆固醇。
⑥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⑦促进钠、水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2)孕激素
①使子宫肌肉松弛;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抑制宫颈内膜的黏液分泌,性状变黏稠。
②减低输卵管的收缩;抑制内膜上皮的生成;减少
黏液分泌,调节孕卵运行。
③使阴道上皮脱落加快。
④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⑤使乳腺腺泡和乳腺小叶增生发育。
⑥促进水、钠的排泄。
⑦使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0.3~0.5℃。
(3)雄激素:合成雌激素的前体,维持第二性征,促进阴毛和腋毛生长。
妇产科护理学期末常考知识点

妇产科护理学期末常考知识点1.性成熟期是卵巢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最旺盛的时期。
2.孕酮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
3.卵巢周期使女性生殖器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尤以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为显著。
4.子宫内膜间质水肿在增殖中期最为明显。
5.在月经周期中,阴道粘膜呈现周期性改变,这种改变在阴道上段最明显。
6.排卵前,阴道上皮表层细胞出现角化,其程度在排卵期最明显。
7.将宫颈黏液作涂片检查,干燥后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为清晰和典型。
8.hCG在受精后10日可自母亲血清中测出,为诊断早孕最敏感的方法。
9.子宫是妊娠期及分娩后变化最大的器官。
10.心排出量增加为孕期循环系统最重要的改变。
11.停经是妊娠最早的症状,但不是妊娠的特有症状。
12.正常情况下,子宫高度在妊娠36周时最高。
13.纵产式占足月妊娠分娩总数的99.75%。
14.胚胎着床后31%发生自然流产,其中80%为早期流产,在早期流产中,约2/3为隐性流产。
15.胚胎或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
16.流产时胚胎发育异常,一类是全胚发育异常,另一类是特殊发育缺陷,以神经管畸形、肢体发育缺陷最常见。
17..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95%左右,其中壶腹部妊娠最常见,约占78%。
18.早产中自发性早产是最常见的类型。
19.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母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0.硫酸镁是治疗子痫及预防复发的首选药物。
21.脑血管意外是子痫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22.血清胆汁酸升高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最主要实验室证据。
23.糖尿病孕妇中9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
24.妊娠合并心脏病在我国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首位。
25.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26.从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对心脏的影响来看,妊娠32~34周后、分娩期(第一产程末、第二产程)、产后3日内心脏负担最重是心脏病孕妇的危险时期,极易发生心脏衰竭。
妇产科护理学-课件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四)直肠
长约15~20cm,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 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直肠上中段被覆 腹膜,于中断处折向前上方覆盖宫颈及子宫后 壁,形成直肠子宫陷凹。肛管长2~3cm,妇 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直 肠。
(五)阑尾
上端连接盲肠,通常位于右髂窝内。其位置、 粗细、长短变化较大,下端有时可达右侧输卵 管及卵巢部位,而妊娠期阑尾位置又可随妊娠 月份增加而逐渐向外上方移位。因此,妇女患 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应注意鉴别诊 断。
输卵管的蠕动和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分泌及 纤毛摆动均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四)卵巢(ovary)
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具有产生卵细胞 和分泌性激素功能。
成年妇女的卵巢约4cm×3cm×lcm大小,重 5~6g,呈灰白色;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变硬。 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 表面逐渐凹凸不平。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 女性各阶段生理特点
根据女性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 为7个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 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但 各阶段并无截然界限。
(一)胎儿期(fetal period)
(三)淋巴
1. 外生殖器淋巴 (1)腹股沟浅淋巴结 (2)腹股沟深淋巴结
(三)淋巴
2. 盆腔淋巴 分为3组:①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
结组成;②骶前淋巴组位于骶骨前面;③腰淋 巴组位于腹主动脉旁。
(四)神经
1. 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 主要由阴部神经支 配。
2. 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 主要由交感神经与 副交感神经支配。
(二)子宫
2. 组织结构 (1)宫体: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
医学卵巢的功能及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

Ⅵ. 乳腺: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根底上,促进乳腺腺泡的 发育。大剂量孕激素对乳汁的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
Ⅶ. 丘脑下部和垂体:对丘脑下部呈负反响,抑制垂体促 性腺激素的分泌,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小量孕激素有 增强垂体对LH-RH的敏感性,有利LH、FSH的分泌。
♣ 前言
卵巢的功能是周期性排卵和分泌女性
激素。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 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妇女的生殖功能早 在胎儿期奠定根底,全部的卵母细胞都是 在胎儿期增殖生成,以后不断进行卵泡闭 锁而丧失。胎儿约在妊娠20周左右,卵泡 数最多,约为600~700万个,以后不再有 新卵泡形成。新生儿期约有70~200万 个卵泡,青春期约有40万个,37.5岁约剩 2.5万个。妇女在生育期内排卵约400~
B. 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
相当于窦前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增大,直径 为原来的2倍,透明带形成,并出现适应卵泡 继续发育所必备的五种重要改变,即胞膜 出现FSH、雌激素、睾丸酮受体、细胞间 缝隙连接和出现卵泡内膜层。
C.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 相 当于窦状卵泡。随着初级卵泡的发育, 颗粒细胞增多,卵泡腔和卵泡液形成,透 明带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次级卵泡。 此期FSH诱发颗粒细胞芳香化酶的产 生,同时FSH和雌激素协同作用下,诱发 胞膜LH、前列腺素,催乳素受体的产生 和数量的逐渐增加。
雄激素:是19个碳原子雄烷的衍生物。
雌激素:是18个碳原子雌烷的衍生物。
(2) 性激素的代谢:
体内雌激素有3种:雌二醇(E2)、雌酮 (E1)和雌三醇(E3),其中E2的活性最强 (17β-E2活性高,而17α-E2无活性),E3 是E2和E1的不可逆的代谢产物。E1的 活性为E2的1/10,E3为E2的1﹪。卵泡 期E1/E2=1,围排卵期和黄体期E1/E2 约为1:2。
妇产科护理第一章 妇产科护理学基础知识

图 1-1 女性外生殖器
1. 阴阜 阴阜是位于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该部皮肤 开始生长阴毛,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分布,为女性的第二性征 之一。 2. 大阴唇 大阴唇为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 止于会阴。大阴唇外侧面为皮肤,皮层内含皮脂腺和汗腺,青 春期开始有阴毛生长;内侧面皮肤湿润似黏膜。大阴唇皮下含 大量脂肪组织和丰富的血管、淋巴、神经,局部损伤后易形成 血肿。
前庭大腺囊肿 病名。系因前庭大腺管阻塞,分泌液不能排出而潴留所致。常 见于前庭大腺炎症后,会阴侧切时损伤腺管,分娩和外伤所造成的 阴道、会阴外侧部裂伤而形成的严重瘢痕或先天性腺管狭窄等。其 临床主要表现为囊性包块,位于大阴唇部下方,向大阴唇外侧方向 突出。多为单侧,大小不等,生长缓慢。囊肿小者可无症状,囊肿 较大者可感到外阴坠胀及性交不适。检查发现囊性肿块占据整个大 阴唇中下1/3,皮色不变,无触痛。囊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 治疗:较小的囊肿可定期观察;较大及反复急性发作的囊肿,应作 囊肿造口术。
3. 小阴唇 小阴唇是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襞,表面湿润、 无阴毛、神经末梢丰富,极为敏感。两侧小阴唇前端相互融合 包绕阴蒂;后端与大阴唇后端在正中线汇合形成阴唇系带,经 产妇的阴唇系带可因分娩损伤而消失。 4. 阴蒂 阴蒂是位于小阴唇顶端、类似于男性阴茎海绵体的组织, 有勃起性,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极为敏感。
知识链接
子宫炎 盆腔的生殖器官的炎症之一,妇女比较常见,而且它的炎症会 局限在一个部位,而也可以几个部位的同时的发病。而且在临床会 以后一种的情况为多见的,而对于急性的炎症的还会有可能会导致 一些弥漫性的腹膜炎以及败血症和导致感染性的休克等一些严重的 后果的。
知识链接
宫颈糜烂 子宫颈分内口和外口。内口上皮是一种纤细且会分泌黏液的红 色柱状细胞,外口由粉红色的鳞状上皮覆盖并衬垫着阴道。纤柔的 柱状上皮很容易受到感染,当发生长期慢性炎症时,子宫颈外口的 鳞状上皮就会被柱状上皮所覆盖。柱状上皮非常薄,如果见到下面 的毛细血管及红色间质,呈现出红色区,并与周围的鳞状上皮有明 显的界限,这就是宫颈糜烂。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突出实践部分)

系统
知识点内容
参考学时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理论
实践
机动
累计
掌握
理解
认识
简单应用
熟练应用
绪论
1.妇产科护理学的范围
2.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3.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
4.近年妇产科护理学的主要成就
0.5
0.5
√
√
√
√
女
性
生
殖
系
统
解
剖
和
生
理
1.骨盆的组成和三个平面
3.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概述和处理要点及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4. .滋养细胞疾病的概要和处理要点以及对葡萄胎患者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要和护理处理要点
6.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的疾病概要处理要点和对以上各种病人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1.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
2.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3.诊断性刮宫
4.子宫颈黏液检查
5.基础体温测定
6.输卵管通常试验
7.阴道后穹隆穿刺手术
8.B超检查
2
2
5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妇
科
病
人
的
护
理
1.女性生殖器官的防御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新生儿——200万个;一生排卵——400~500个,每一个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达到成熟程度,称成熟卵泡。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分泌雌激素
↓
排卵--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
黄体形成--分泌雌、孕激素
↓
黄体退化白体
黄体形成及退化
黄体寿命——平均14天。
卵巢的功能
卵巢的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及分泌女性激素;即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
雌激素(准备)孕激素(保护)
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
乳房乳腺管增生乳腺泡增生
子宫收缩力增强降低
阴道上皮增生、角化脱落加快
输卵管蠕动增强抑制
水钠代谢水钠潴留水钠排泄
电解质促进骨中钙质沉着
基础体温上升0.3~0.5℃
雄激素:①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②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
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基础体温
月经周期的调节及临床表现
月经
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
在内分泌系统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
如不发生受精和受精卵着床,子宫内膜则萎缩脱落并伴有出血;周而复始发生的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称为月经。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
>>月经初潮:多数为13~14岁。
>>月经周期:21~35日,提前或延后3天左右仍属正常。
>>经期及经量:多为2~8天,正常30~50ml。
>>月经血特征:不凝固。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日,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
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日,雌激素的作用。
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日,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
子宫颈、输卵管、阴道黏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