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合集下载

生理学-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生理学-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四)黄体退化: 1、原因: LH 2、激素: 雌、孕激素下降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三、性激素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雌激素 1、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卵泡发育: 第一高峰
黄体形成: 第二高峰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三、性激素
(一)雌激素 2、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内外生殖器发育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子宫肌松弛
降低妊娠子 宫对缩宫 素的敏感性
对生殖系 统的作用
宫颈口闭粘液栓 宫颈粘液结晶呈卵圆型
内膜由增生期转为分泌期
为孕卵着床 作好准备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结晶呈卵圆型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三、性激素
基础体温(BBT):升高0.3-0.5℃
为诊断是否 排卵的手段
37度 36.5
三、月经期(1-4天): 1、卵巢:黄体萎缩,E、P水平低下,
2、内膜:坏死剥脱。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增生期内膜
分泌期内膜

谢!
• 1、时间:经前14天左右,两侧卵 巢交替排卵。
• 2、条件: LH/FSH峰(黄体生成激 素)
• 3、激素:雌激素下降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二) 排卵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三)黄体形成
1、过程: 血体 LH
7-8D发育达 高峰,直径
黄体 1-2cm
2、激素:大量孕激素、中量雌激素。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二)排卵 (三)黄体的形成 (四)黄体退化 三、性激素 (一)雌激素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 卵泡发育

怎么判断自己卵巢有没有问题 三个方面检测卵巢好坏

怎么判断自己卵巢有没有问题 三个方面检测卵巢好坏

怎么判断自己卵巢有没有问题三个方面检测卵巢好坏卵巢健康对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异常就可能会导致女性的妇科方面的健康受到影响。

想要判断自己的卵巢健康有没有问题,可以通过生育能力、肌肤状态以及月经表现来进行综合判断。

具体方法如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卵巢有没有问题1、生育能力生育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不生育,但不能不能够生育。

如果女性的卵巢出现了异常,那么生育能力一定会受到影响。

因为当卵巢功能异常的时候,就会导致激素分泌的减少,这个时候卵泡的发育也是不正常的,所以如果当女性长时间的备孕都没有成功怀上孩子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积极治疗改善。

2、肌肤状态肌肤状态是最能够反应女性卵巢是否健康的一个表现,当卵巢绝对正常的时候,肌肤一定是润泽白皙且细腻的,如果卵巢出现了问题,那么肌肤就会出现松弛的情况,且会变得粗糙且干燥,面色也会变得格外的枯黄,甚至出现黄褐斑、皱纹等多种不好的现象。

有些女性还会出现乳房下垂的情况,整个的表现是非常不好的。

3、月经情况女性卵巢健康那么月经就会很正常,十分的规律。

但是如果月经出现了异常,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月经出现异常的情况,比如说月经量少、月经周期不对,甚至,有些女性可能会出现提前绝经的情况,这都是卵巢健康异常导致的。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能够很好的去判断自己的卵巢是否健康,如果觉得有问题,尤其是月经方面出现了异常,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改善,最好是能够去医院接受治疗。

在平时保养呵护卵巢可以吃思妍金巢安,它里面含有多种植物精粹,能够绝对保护女性的卵巢健康,呵护身体健康。

那么卵巢要怎么保养才好呢?一、保养卵巢要顺应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卵巢在一个月经周期中有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中医认为月经周期不同的阶段体内阴阳气血处于不同的状态,如月经期过后的时期是阴长为主就不能过分温阳,而应静养阴血,食物上宜吃清淡滋养的食物,如豆类食品,块茎类食品;月经来潮前的阶段是阳长的时期,可以适当吃一些温养的食物或药物,并增加运动以使气血流畅,月经按时来潮等等。

卵巢周期

卵巢周期

四、卵巢分泌的多肽激素、细胞因 子、生长因子
1、多肽激素:来源于颗粒细胞,也产生于垂体促性腺细胞,形
成调节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的激活素-抑制素-卵泡刺激素系统。
多肽
抑制素
激活素 卵泡抑制 素
生理作用
选择性地抑制垂体FSH的产生,包括FSH的合成和分泌, 增强LH的活性 在垂体局部作用,增加垂体细胞GnRH受体数量,提 高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从而刺激FSH的产生
始基卵泡 窦前卵泡
大于9个月 65天
窦卵泡
募集(经天
黄体形成及退化14天
窦前卵泡 窦卵泡 成熟卵泡
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 1、甾体激素的基本结构及代谢 • 2、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 • 3、卵巢性激素的作用 • 4、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
3、卵巢E、P的作用
E
P
子宫肌 子宫内膜
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使肌层增厚 增进血运,促进和维持子宫发育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修复
宫颈
粘液分泌,颈管开放
输卵管
阴道 第二性征
促进输卵管肌层的发育及上皮的分泌,增加输卵管肌 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细胞内糖元合成
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 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卵泡壁的卵泡 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入侵,周围由 结蹄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
黄体的退化
黄体
卵子受精 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末退
hCG

卵子未受精 在排卵后9-10日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日。 黄体退化时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小,周围的结 蹄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侵入黄体,逐渐由结蹄组 织所代替,组织纤维化,外观白色,称为白体。 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开始新的周期。

医学卵巢的功能及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

医学卵巢的功能及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
Ⅴ. 阴道: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使阴道上皮糖元 增加,PH降低,增加局部防御功能。
Ⅵ. 乳腺: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根底上,促进乳腺腺泡的 发育。大剂量孕激素对乳汁的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
Ⅶ. 丘脑下部和垂体:对丘脑下部呈负反响,抑制垂体促 性腺激素的分泌,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小量孕激素有 增强垂体对LH-RH的敏感性,有利LH、FSH的分泌。
♣ 前言
卵巢的功能是周期性排卵和分泌女性
激素。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 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妇女的生殖功能早 在胎儿期奠定根底,全部的卵母细胞都是 在胎儿期增殖生成,以后不断进行卵泡闭 锁而丧失。胎儿约在妊娠20周左右,卵泡 数最多,约为600~700万个,以后不再有 新卵泡形成。新生儿期约有70~200万 个卵泡,青春期约有40万个,37.5岁约剩 2.5万个。妇女在生育期内排卵约400~
B. 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
相当于窦前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增大,直径 为原来的2倍,透明带形成,并出现适应卵泡 继续发育所必备的五种重要改变,即胞膜 出现FSH、雌激素、睾丸酮受体、细胞间 缝隙连接和出现卵泡内膜层。
C.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 相 当于窦状卵泡。随着初级卵泡的发育, 颗粒细胞增多,卵泡腔和卵泡液形成,透 明带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次级卵泡。 此期FSH诱发颗粒细胞芳香化酶的产 生,同时FSH和雌激素协同作用下,诱发 胞膜LH、前列腺素,催乳素受体的产生 和数量的逐渐增加。
雄激素:是19个碳原子雄烷的衍生物。
雌激素:是18个碳原子雌烷的衍生物。
(2) 性激素的代谢:
体内雌激素有3种:雌二醇(E2)、雌酮 (E1)和雌三醇(E3),其中E2的活性最强 (17β-E2活性高,而17α-E2无活性),E3 是E2和E1的不可逆的代谢产物。E1的 活性为E2的1/10,E3为E2的1﹪。卵泡 期E1/E2=1,围排卵期和黄体期E1/E2 约为1:2。

女性性器官的周期性变化ppt课件

女性性器官的周期性变化ppt课件
7
性的变化,输卵管上皮有两种细胞即纤毛细胞及无纤毛细胞,它们均有相应的变化。
(五)上皮细胞的周期性变化
8
在月经周期中,上皮也发生周期性改变。
排卵前以角化前细胞为主,排卵期角化细胞可达 60%,排卵后出现中层细胞,,通过细胞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来测定卵巢功能。
9
4
膜。当雌、孕激素同时降低时,子宫内膜坏死脱落,表现为月经来潮。
(三)子宫颈
5
Hale Waihona Puke 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宫颈内膜细胞分泌的粘液,其量和物理、化学性质都有周期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排卵期不但有利于精子的游动,还可保证精子的营养,这一点在受孕机制中
6
极为重要。
(四)输卵管
在性周期中,输卵管肌肉节律性收缩有周期
1
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女性各性器官呈现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
2
在性成熟期中,卵巢周期性排卵,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保持女性的生育功能及女性的特征,也保证了孕卵的着床和妊娠的维持。
(二)子宫内膜
3
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排卵前,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生;排卵后,黄体产生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呈现分泌现象,称分泌期子宫内

卵巢周期描述

卵巢周期描述

数十年
LH峰
次级卵母细胞(卵子)
受精后
完成第一次减数分 裂
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受精卵
时期 胚胎6-8w 胚胎11-12w 胚胎16-20w 胚胎16w-出生 后6m 出生时 青春期 排卵
生殖细胞的发育 原始生殖细胞不断有丝分裂,细胞数↑,体 积↑,称为卵原细胞 卵原细胞开始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并静止 于双线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1/3卵原细胞+2/3初级卵母细胞 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静止于停留于减数 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始基卵泡
卵巢周期
一、卵巢功能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四、卵巢分泌的多肽激素
一、卵巢的功能
卵巢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分泌激素 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到围绝经期前,卵 巢的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孕6周开始 原始生殖细胞
有丝分裂
卵原细胞
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 孕12周开始 初级卵母细胞(始基卵泡)
生殖细胞数量 (个) 60万
高峰 600-700万
200万 30万 是卵细胞储存 的唯一形式 300-400
1、卵泡发育和成熟
卵泡发育阶 段 始基卵泡
定义及分类 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静止于停留于 减数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 初级卵泡: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分化为 单层立方形细胞 次级卵泡:初级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使 细胞层数增至6-8层(600个细胞以下)
特点
窦前卵泡
透明带 颗粒细胞内出现FSH、E、 A受体 卵泡内外膜,内膜出现 LH受体
窦卵泡
募集、选择 在E和FSH的协同作用下,颗粒细胞间隙 月经11-13日,优势卵泡 增大至18mm(E≥300)。 聚集的卵泡液增多,最后融合成卵泡腔, 此时在FSH的刺激下,颗 卵泡增大直径达500um 粒细胞内出现LH、PRL受 体,形成排卵前卵泡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ppt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ppt

01 始基卵泡 03 窦状卵泡 05 排 卵 07 白 体
02 窦前卵泡 04 排卵前卵泡 06 黄 体
卵泡外膜
1 6
发育成熟的卵泡
○ 卵泡内膜 ● 颗粒细胞
○卵 丘
卵细胞
2 5
放射冠
透明带
3 4
卵泡液
排卵受精过 程
01
02
排卵
受精
03
04
着床
卵泡发育
第三节 卵巢 性激素的合成
与分泌
甾体激素的周 期性变化:
第五节 子宫 Βιβλιοθήκη 膜的周期性 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③第使四宫节颈口松卵弛巢,粘液分泌增加1.雌激素的生理作④用 促进输卵管发育 的其他内分泌
⑤ 使阴功道上能皮增生、角化
⑥ 使乳腺管增生
⑦ 促进卵泡发育
⑧ 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分

⑨ 促进钠、水潴留
⑩ 促进骨钙沉积
2.孕激素的生 理作用:
3.雄激素的生 理作用
雌激素拮抗物:减缓子宫及 内膜的生长及增殖,抑制阴 道上皮增生和角化,促使阴 蒂、阴唇和阴阜发育。长期 使用可男性化。
第一节 卵 巢的功能
➢ 卵巢两种主要功能: 1.排卵
2. 分泌性激素,如雌激
素、孕激素、雄激素等20多种激素和生长因子
功能衰退就会导致
⑴生殖系统
⑵植物神经系统
⑶体形
⑷皮肤、毛发
⑸免疫力降低
⑹心血管系统 :
⑺泌尿系统
⑻骨骼
⑼消化系统
第二节 卵巢 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为女子的性腺,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分泌性激素。在 正常情况下,生育年龄的妇女,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 月都有一次周期性变化,即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黄 体萎缩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复习笔记重点(10)性周期的调控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复习笔记重点(10)性周期的调控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复习笔记重点(10)性周期的调控第五节性周期的调控一、卵巢的发育、结构与功能卵巢具有排卵与产生激素两种功能。

青春期——垂体产生FSH的作用——卵巢内每个月有原始卵泡逐渐发育。

生育年龄妇女一般每个月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

卵巢周期性变化可分为卵泡成熟期、排卵期及黄体期。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发生周期性变化。

大量雌激素→下丘脑分泌FSH-RH(负反馈);同时雌激素→下丘脑分泌LH-RH(正反馈)。

大量孕激素→LH-RH呈抑制作用(负反馈)。

下丘脑→卵巢释放激素↓→垂体的促性腺激素(GTH)↓,黄体失去GTH的支持而萎缩,产生的两种卵巢激素↓。

内膜失去卵巢性激素的支持→萎缩、坏死、出血、剥脱→月经来潮。

二、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下丘脑: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通过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的门静脉系统进入脑垂体前叶,脑垂体在其作用下,释放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激素(LH)。

三、垂体前叶对卵巢功能的调节1.垂体分泌FSH与LH。

FSH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都有产生。

排卵前1~2日水平最高,形成高峰,刺激卵泡排卵,促使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并产生孕激素与雌激素。

2.腺垂体分泌催乳激素(PRL),与刺激泌乳有关激素。

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孕激素子宫肌子宫收缩力增强松弛催产素敏感增高降低子宫内膜增生转化分泌期宫颈口松弛闭合粘液分泌增加减少质稀薄变稠易拉丝拉丝减少输卵管加强输卵管收缩抑制输卵管收缩振幅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细胞脱落加快乳腺管增生乳腺腺泡发育乳头、乳晕着色卵泡发育必需卵巢积储胆固醇下丘脑正负反馈调节负反馈钠、水潴留排泄钙促骨钙沉积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1)雌激素:两个高峰A.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分泌减少。

B.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第二高峰。

峰值低于第一高峰,较平坦。

(2)孕激素: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恢复排卵前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为女子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排卵及分泌女性激素,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随着卵泡在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卵泡不断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

当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时,该处表层细胞变薄,最后破裂,出现排卵。

卵细胞的排出,不是一个驱逐过程,而是在大部分卵泡液流出之后,卵细胞才排出。

排卵大多数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端的捡拾、输卵管壁的蠕动以及输卵管内膜纤毛活动等协同作用下,进入输卵管,并循管腔向子宫侧运行。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称为血体。

卵泡壁的破口很快由纤维蛋白封闭,留下的颗粒细胞变大,胞浆内含黄色颗粒状的类脂质,称为颗粒黄体细胞,此时血体变成黄体。

与此同时,由于颗粒细胞与卵泡内膜之间基底膜的去聚合作用,有利于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伸入黄体中心,形成间隔,使黄体呈花瓣状,卵泡内膜细胞也伸入黄体皱襞之间,并呈相似的变化,称为卵泡膜黄体细胞。

排卵后7~8天(也即月经周期第2 2天左右),黄体发育到最高峰,
称为成熟黄体。

其大小差异很大,直径一般为1~2cm,程度不等地突出于卵巢表面,外观色黄。

目前认为卵泡内膜细胞为排卵前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排卵后,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及雌激素。

如卵子未受精,在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

一般黄体寿命为12~16天,平均14天。

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前一个周期的黄体需经过8~10 周才能完成其退化的全过程,最后细胞被吸收,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称为白体。

在性成熟期,除妊娠及哺乳外,卵巢经常不断地重复上述周期性变化。

但在妇女一生中,能完成这样完整周期的最多只有400~500个卵泡,其余绝大多数均在发育过程的半途退化,成为闭锁卵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