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种族分布
世界的人种

2 人种和民族有优劣之分,种族歧视可以理解.
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2、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分析人种分布规律 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3、树立各个种族一律平等的正确观念
导读试题 (阅读P45~P46)
1、人种是根据 人类体质 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2、 肤色
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
3、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 黄色人种、 白色 人种和 黑色 人种。 4、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 东 部,美洲的 印第安 人 和北冰洋沿岸的 印纽特 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 5、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 6、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中部和南部 。
我们都是平等的!!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因纽特人属于(
B)
C 黑种人 D混血种人
A 白种人
2
B 黄种人
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 A 美洲 B 亚洲
A
) C非洲 D欧洲
3
划分人种的依据是(
C)
A、生活习惯 仰 二 、判断题
B、 语言文字 C、人类体质 D、 宗教信
1 同一个人种一定居住在一个国家.
错 错
一.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人种的划分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人种的划分链接视频
三大人种体质特征的比较:
肤色
黄色 黄棕色 白色 浅棕色
眼睛
头发
面部
脸型宽平 鼻梁中等
身材
黄色人种
棕色
黑、直
中等
白色人种
浅色
波浪状
鼻梁细高 比较高 嘴唇较薄 嘴唇厚 向外翻
黑色人种
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
世界民族概况

赫哲族和那乃族:
沿黑龙江两岸而居的中国的赫哲族和俄罗斯联邦的 那乃族是同一民族。中国的赫哲族有4000多人,俄 罗斯联邦的那乃族有12000人。尽管族称不同,但 同源于隋唐时期的“黑水么赫”和先秦的“肃慎” 族群,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语言基本相 同,相互间可以交谈,至今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 联系。
《卡门》:生性无拘无束的吉普赛女郎卡门 《巴黎圣母院》中美丽善良、命运凄惨的艾丝梅拉达 《叶塞尼亚》中能歌善舞、聪明勇敢的叶塞尼亚
沉睡的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的发祥地在印度北部。有的研究者认为,他 们由于遭到突厥人的入侵,吉普塞人公元10-11世纪 时踏上了向西迁徙的旅途。
吉普赛人自流浪以来,备受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底 层。
如果有人听到犹太人受到迫害,会感受到痛苦, 并发出呼喊的话,那个人就是犹太人;如果不会 呼喊,就不是犹太人! 这个设问只是一则誉喻,实质上是要在现实生活 中检验出犹太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吉普赛人:
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于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人口约为 200∼300万,大部分住在欧洲。 英语系人士一般称呼吉普赛人为Gypsy,中文“吉普赛” 即是该名称的音译。 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 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 为埃弗吉特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 吉普赛人称自己为罗姆(Rom),在吉普赛语言中, “罗姆”的原意是“人”。
除了中国,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汉族 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新加坡的標志與象征——魚尾獅塑像
新加坡華人歡歡喜喜過春節
马来西亚有近500种中文报章 马来西亚华人过春节
不同的人种

美洲的奴隶种植园制度是极其残酷的。奴 隶种植园主奉行的信条是从黑奴流汗得到 的钱能抵上买他们的钱,就不怕把他们累 死。所以,美洲黑奴的死亡率很高,例如 圣多明各岛每年要死3万人。如果不从非洲 每年运进大批黑人加以补充的话,不但奴 隶种植园不能扩大,即使已有的种植园也 不能继续存在下去。贩卖黑人的暴行,几 个世纪盛行不衰,原因就在于此。
黑人为什么不逃跑呢?
对于敢于反抗或不听从他们摆布的奴隶,奴隶贩 子会施加他们能够采取的任何处罚,轻者以皮鞭 抽打,重者被砍头、挖心、断其手足、以绳索活 活勒死以及扔到一望无际的海水之中等。这些手 段残忍、毒辣,令人触目惊心。不少奴隶不堪忍 受这种非人待遇,一有机会他们就奋然反抗奴隶 主,殴打奴隶贩子,或者是逃亡,有些奴隶则宁 愿跳海自杀!奴隶们在用种种方式方法表示着他 们对这种残忍的贩奴制度的反抗。
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 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非、西亚、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大洋洲(集中于澳大利亚东南部)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西北部
想一想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那些影响?
(请同学们读课文72页“阅读材 料”)
结
论
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等因素影
响着人种的特征。人的肤色大致 从赤道到极地逐变浅,与太阳 辐射有关,毛发和鼻子的特点也 与气候有关。
人人平等
人种的区分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 没有优劣和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形式的 种族歧视和压迫行为都是错误的,不 少被白人称为劣等的人种也做出了伟 大的成就。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 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黑种人种人有何体质特征?
黄种人即将超过白种人成为世界上人种数量最多的种族

黄种人即将超过白种人成为世界上人种数量最多的种族展开全文编者·山南圣北地球上的人类,根据体质上可遗传的性状而分成了黄种人(蒙古利亚人中),白种人(高加索人种),黑种人(尼格罗人种),棕种人(澳大利亚人种)。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目前四大人种的比例为黄种人41%,白种人43%,黑种人和棕种人占比16%。
但几十年前白种人占比超过54%,最近几十年黄种人,人口数量增速较快,未来几年将超过白种人成为世界人口数量的最多的人种。
人种特征黄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较为硬直的头发,眼有内眦褶,体毛中等,肤色中等,鼻宽、鼻孔宽大。
主要包括分布:亚洲东南部的东南亚人、亚洲东部的东亚人、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
黑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卷曲状的毛发,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两个类型,南非类型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鼻矮,通常为圆颅型,肤色相对较深;北非类型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区,鼻高唇薄,总体肤色较深。
白种人主要特征是呈大波浪状细软的毛发,毛发颜色主要有:白、金、红、棕、黑等主要的五种大色调,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较浅,体毛多。
白色人种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后的北非土著,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定居,扩散到北非、西亚、中亚、南亚、欧洲以及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至整个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棕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小波浪状且较为粗糙的毛发,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中等、体毛发达。
主要分布在位于远东大洋洲上的岛屿上,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例如新西兰北岛上的毛利人等。
在文明上主要是继承了隶属于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不同人种的特征·环境之因早期人种特征的形成与环境状况有很大关系。
不同人种在肤色、鼻形等体质特征上区别明显。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对气候的适应而产生的。
肤色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是皮肤位置种血管的分布和皮肤中黑色素的数量。
黑色素多的皮肤显黑色,中等的显黄色,很少的显浅色(白色)。
黑色素有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的能力;生活在赤道的附近的非洲黑种人和西太平洋的棕种人皮肤中黑色素数量较多肤色较深,可使皮肤不至因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而受损害。
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

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
黄色人种(也叫蒙古人种)、
白色人种(也叫欧罗巴人种)、
黑色人种(也叫尼格罗人种)
棕色人种(也叫澳大利亚人种)。
白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4%左右。
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有的呈黑褐色;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地。
近几百年来,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又逐渐分布于美洲、南非和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数居第二位的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7%左右。
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鼻子高低、宽窄适中;体毛和胡须稀疏。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蒙古、苏联的西伯利亚、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马扎尔人、芬兰人也属黄种人。
黑色人种是世界上第三大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他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曲卷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美拉尼西亚、加里曼丹等地。
世界人种、宗教和国家

• 国界和领土 • 国界类型:自然国界;山脉、河流、湖泊等; 经纬线为界; • 以历史、语言、宗教划分国界 • 领土:国界范围经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 称 • 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 • 按水陆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 • 按热量、水分和植被的分布分为若干个自然带 • 按领土主权分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按自然、人文要素分为若干区域 • 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为13个 地区
泰国佛塔
少林寺山门
喇嘛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出 生在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一个没落贵 族家庭,大约在公元610年前后, 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教 义,以伊斯兰教为号召,把阿拉伯半 岛的各个部落统一了起来,成为一个 强大的民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 立法依据。“古兰”是阿拉伯语的音 译,意思是“诵读”。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经济差异
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有兲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 题的商谈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南合作
五项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本)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平等互助
世界区域的划分
世界各大洲概况
位置:东半球 东北部,亚欧 大陆东部,经 纬度跨度大 26E,169E 10S,80N
1、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缓和 2、地形为南北 三个纵列带, 东部为山地, 中部为平原西 部为高地
河流:墨累河
1、干旱区面积广 2、降水呈半环状 3、普遍暖热
例题:
全世界共有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其中: 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俄、加、中、美、巴、印; 发达国家20多个,分布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日本); 发展中国家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世界的人种

料
混血种人的产生,是不同人 种之间通婚的结果.现在从 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拉丁 美洲地区,混血种人的比重 已经占美洲的58%
讨论思考
• 地理环境对各人种的身
体特征是否有影响?请 举一两个方面的例子来 说明.
P55页“阅读”
一选择题 1 因纽特人属于 ( B)
练习与反馈
B 黄种人 C 黑种人
(A) C非洲 D欧洲
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 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黑人来到了美洲。 现在美洲的黑人就是原来黑人奴隶的后代。
考一考:他们属于哪个人种?
印第安人
印度人 爱斯基摩人
脑筋转起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世界上还 有没有不具备以上三大人 种特征的其他人种?是什么 人种?他们是怎么产生的?
有,是混血人种。
资
A 白种人Dຫໍສະໝຸດ 血种人2 印地安人主要分布在 A 美洲 B 亚洲
3 划分人种的依据是 A生活习惯 二 判断题
(C) C外表体质 D 宗教信仰
B 语言文字
1 同一个人种一定居住在一个国家.
(错)
2 人种和民族有优劣之分,种族歧视可以理解. (错)
巩固练习:
1、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A ) A.亚洲东部 B.亚洲南部 C.亚洲西部 D.拉丁美洲
2、黑色人种的特征是( C
)
A.肤色、眼色、发色较浅 B.头发黑直、面庞扁平
C.嘴唇厚、体毛少
3、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A.欧洲、大洋州 C.大洋州和拉丁美洲
D.肤色红、黑眼珠
( A.B )
B.非洲北部和西亚 D.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鼻子高 嘴唇薄
嘴唇厚 扁平
体毛
多 少 中等
黑种人 黄种人
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

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
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
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
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
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
俗称:白种人、黄种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黑种人和棕种人。
没有把棕色人种并入其他人种!
《四色种人的相貌特征》
白色人种肤色较白或是浅褐色,颧骨较高,鼻梁高而窄,胡子和体毛发达。眼睛及头发颜色不属于白色人种特征,事实上除了雅利安人拥有浅色的眼睛及头发颜色外,其他闪含语系民族及高加索人皆黑色头发及深褐色的眼睛,而浅色的眼睛及头发颜色属于隐性基因,南欧及伊朗人多与闪含族人混血,所以今天这两地之白人多属黑色头发及深褐色的眼睛。白人的种族主要有雅利安人、闪含人等。高加索山也有不被列入上述的种族,称为高加索人
《种类的分布》
白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及南部、非洲北部、南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及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人种外貌差异
还有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
黑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及美洲。
棕色种、主要分布在澳洲及南亚、东亚部分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种族分布
种族主要指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人的群体。
这种人的群体具有区域性特点。
世界上种族比较复杂,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被公认的分类系统。
过去,对种族的划分,一般以人的皮肤颜色为主要标志(当然也考虑到生理特征),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现在人类学家则按皮肤颜色、头型、眼脸、脸盘、眼睛的颜色以及眼、鼻、唇的结构和大小、身高及其比例等进行划分。
此外,血型、指纹、掌纹、体毛、牙等对人类种族划分也有一定意义。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种族这个群体也在发生变异,形成一些过渡或混合的类型和区域性的变种。
现划为四大人种:①蒙古人种,皮肤呈黄白、黄褐色,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的高度和宽度均属于中等,头部为黑色直发、眼睛的颜色较深。
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支分布于亚洲大陆,是蒙古人种的主要部分;另一支是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②欧罗巴人种,皮肤颜色浅淡,头发为柔软的波状发或直发,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嘴唇薄、鼻梁高、鼻子大、鼻尖突出。
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北部。
是世界上最大的种族;③尼格罗人种,肤色黑或深棕色,发黑而卷曲,鼻宽扁、唇厚。
主要分布在非洲撤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④澳大利亚人种,与尼格罗人种相似,肤色黑、发黑,鼻宽唇阔。
主要分布在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种族。
早期的学者注重于总结及描述“人类的自然类别”,这即是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于1775年出版的人类五分法的文章的标题。
但随着19世纪时人类学的形成,欧美学者开始试图解释各个群体在行为上和文化上的不同特征(Stanton 1960)。
他们开始测量颅骨的大小及形状,试图解释智力或者其他方面的不同特征(Lieberman 2001)。
与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同时,欧洲人对于不同种族到底起源相同,还是各自进化,或各自被上帝创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Wolpoff and Caspari 1997)。
17世纪至19世纪期间,民间对于民族之间的区别的普遍认知,和科学家对于这些区别的解释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后来一名学者所说的“种族的意识形态”(Smedley 1999)。
这种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旨是:种族是远古的,自然的,一成不变的,各不相同的。
虽然一些群体是多个群体的混合体,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仍然可以辨别形成该混合群体的祖先民族。
19世纪时,有多位自然科学家在种族的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如Georges Cuvier、James Cowles Pritchard、Louis Agassiz、Charles Pickering、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
其中Cuvier将人类三分,Pritchard七分,Agassiz八分,Pickering十一分。
Blumenbach 的五分法则是19世纪时比较常见的: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等地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中亚、东亚等地
埃塞俄比亚人种,即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等地
美洲人种,即红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美洲
马来人种,即棕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注意:和20世纪时所说的棕色人种不同)在Blumenbach之后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渐渐将美洲、马来两个人种归并于蒙古人种,结果进入20世纪初剩下三个主要的人种:尼格罗人种,即黑色人种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
20世纪最常见的分法是由美国人类学家Carleton S. Coon提出的:刚果人种,即黑色人种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
澳大利亚人种,即棕色人种
开普人种(居于非洲南部,因在特征上和传统的“黑色人种”有别,而分列出来)
人种(race),亦称种族,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性的人群。
根据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生物学家以本质主义方式(即以体质特征为标准)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俗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
人种的分类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过去全世界人种大致上分为3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
有人还主张再分出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来。
在这些主要人种之间还有若干过渡人种,如介于尼格罗人
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的有埃塞俄比亚人种和南印度人种,介于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之间的有南西伯利亚人种和乌拉尔人种,介于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的有波利尼西亚人种和千岛人种。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能力的提高,控制自然能力的增强,社会因素逐渐加强而自然选择因素逐渐削弱,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各人类集团间不断发生混杂,混杂现象越来越广泛,几乎扩展到了世界上每个角落,因此,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绝对的纯种。
人种的其他划分
除外表形态特征外,在生物化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过去以纯形态学为标准的三分或四分的人种划分方案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了。
至于完全以肤色为标准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甚至还有“红种人”的名称也并不十分恰当,应该摒弃。
基于科学的发展,在外表形态特征基础上,加上血型、遗传病等的差异,再考虑地理阻障等因素,把世界人种划分为9个地理人种(geographical race)。
印度地理人种的外表特征虽与高加索人种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肤色较深,身材细长,有些属骨瘦如柴类型。
此外,骨密度低;B型血型出现率高,Rh阴性血型出现率低。
显示其血型特征上与蒙古地理人种相似。
高加索地理人种的Rh阴性血型出现率高,并有A2型血型的人,与印度地理人种不同。
其肤色浅、体毛浓密。
鼻大而窄和男子秃顶者多也是其显著特征。
印第安地理人种或称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过去曾依外表特征而归于蒙古人种,如直黑发、铲形门齿出现率高、体毛稀疏、男子秃顶者少等。
但其肤色较蒙古人种更浓重,且具偏红色调。
其血型特征也与蒙古人种不同,如无B型及Rh阴性血型的人,N型血型的人也很少,而Diego阳性血型出现率高。
蒙古地理人种在血型特征上是B型血型出现率高,Duffy血型及Diego阳性血型出现率不稳定或偏高。
尼格罗地理人种从外形特征上有时可以划分为具典型特征的刚果人种和肤色微黄,身材矮细、具螺旋状丛生发的开普人种(包括科伊桑人)。
二者在血型上无明显差异。
一般R0型血型出现率高,U-阴性血型略少,Fy型和V型血型很罕见。
血红蛋白异常。
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肤色浓黑,发波状至卷曲状,身材细长、体毛中等至浓密、男子秃顶率高、并伴有小腿无毛现象。
牙齿大、眉嵴高、下颌突出。
B型血型出现率很低,N型血型出现率极高,无S型血型。
无异常血红蛋白,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与尼格罗人种相反。
大洋洲诸岛上的人种曾与澳洲人种共称澳洲大洋洲人种。
美拉尼西亚地理人种外貌上近似澳大利亚人种,但铲形门齿出现率高,B型和S型血型出现率高。
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基因。
可能澳大利亚人种与之关系更密切些。
密克罗尼西亚地理人种曾被认为可能是东南亚蒙古人种、美拉尼西亚人种和波利尼西亚人种的混血后裔。
但其B型血型出现率稍高、N型较M型血型多、Duffy-阳性和Diego-
阴性血型出现率很高。
表明他们是独立的地理人种。
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肤色较浅、体毛少。
B型血型出现率低、N型血型出现率较高,无Rh-阴性和A2型血型,B型、M型和Duffy-阳性血型出现率也不高。
虽然面部特征近似蒙古人种;但肤色浅,波状发和浓密络腮胡又与高加索人种近似。
其血型与蒙古人种及高加索人种均有较大差异。
在地理人种范围内,基于生物学的或其他如地理阻障、社会、民俗等因素,甚至历史和政治因素等而形成一些稍小的居群集团,可以称之为地域人种(locol race)。
他们往往只在本群内通婚,极少与其他集团交往。
一个地域人种内的各成员间,生物学特征极相似。
往往许多在遗传特征上相似的地域人种可以在一个大陆或某一较大区域构成地理人种。
处于边缘地区、地理阻隔严重、人口很少的地域人种常常构成在遗传性质上稳定的特殊的居群。
在人口稠密或地理阻限不严重的经济发达地区,则诸多地域人种间生物学上的差异较少,而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起作用较大。
例如高加索人种中就有阿尔卑斯、地中海、东北欧、西北欧等地域人种。
日本的阿伊努人、非洲的俾格米人、夏威夷群岛的夏威夷人都属于特定的地域人种。
在人数较多,人口密度较大而又少流动的地方常有小的居群集团;他们常表现为具单独的遗传因素,目前名之为少数人种(microrace)。
斯堪的纳维亚的拉普人可作为少数人种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