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建筑流派
关于极简主义的著名建筑

关于极简主义的著名建筑一、极简主义建筑极简主义建筑是在建筑界影响最大的一种风格,以简单干净的形式和秩序来表达建筑的基调。
它的简洁设计将功能性与形式性有机结合,使建筑物的实际功能与华丽外表不失叙事性。
极简主义建筑强调傲慢的结构、材料与类型,它有一种高雅冷静的气质,能够实现空间内景外景间的变化。
它通常会有一个特别的特色,它从现代主义早期启示中演变而来,即在节能与功能之外,重视室内外景观的和谐一致性。
1、德国埃森大教堂:由德国建筑师维尔姆·桑贝尔(Werner Sobek)于2000年设计的埃森大教堂,是一座采用传统的矩形设计,充分利用色彩和光来突出建筑外表的样式。
钢结构和外墙是一体的,大面积的落地窗和落地扇可以让室内充分享受温馨的光照,并且用素朴的材料完整再现了其简洁的设计理念。
2、英国必和必拓国际展览中心:必和必拓国际展览中心由英国建筑师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于1997年设计,该建筑体量巨大,但外观简洁而优雅,色彩柔和。
它具有一个井字形的外墙,以及一座节约能源的圆形穹顶,以体现出节能、功能和环保的主题。
此外,它利用太阳能恰当地调节室内温度,实现环保意识的全面提升。
3、新加坡后海旅馆:新加坡后海旅馆由新加坡建筑师乔治·摩尔(George Moore)于1995年设计,这是一座以人的一致设计理念建成的住宿酒店,它以其有趣的中式建筑形式受到了巨大的关注。
在细节上,它使用了许多金属材料,包括铝、钢和铁,以极简的手法,完美地完成了室内外的整体融合。
同时,改建的穹顶也是该建筑的结构特点,创造出一个有趣的空间体验。
4、奥地利萨尔茨堡城堡:萨尔茨堡城堡由奥地利建筑师拉斐尔·萨伯里(Rafael Salber)于1909年设计,它是一座极富有个性的城堡式建筑,以水平和垂直的方式,将温和的洞穴变成一个庄严宏伟的空间。
其外观平静简洁,银灰色墙壁和灰绿色共同点缀,使得它成为当地山景的主要元素;此外,穹顶、窗户、庭院和宽大的道路也极具特色。
举例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一、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简约、纯净和简洁。
在极简主义设计中,颜色、形状、线条和材质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组合,以达到简洁、清晰和有力的视觉效果。
极简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二、装饰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装饰和细节。
在装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富有装饰性的设计,如金属、玻璃、陶瓷等。
装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领域。
三、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融合和混合。
在折衷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和风格来创造独特的设计。
折衷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室内设计等领域。
四、高技派高技派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风格,强调技术和未来感。
在高技派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来创造具有未来感的设计。
高技派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五、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大众化和流行文化。
在波普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大众化的图像和色彩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波普艺术设计常常用于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六、环保主义环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环保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可持续性的设计。
环保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七、乡土风格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地域文化和传统元素。
在乡土风格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地域性的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乡土风格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八、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抽象和自由表达。
在抽象表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抽象的形状和线条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抽象表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绘画、雕塑等领域。
九、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创新和未来性。
极简主义风格分析

情感的表达;而有些人则认为它追
求内在的真实和美,能够触动人的
内心
B
无论如何,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响已
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对现代艺术和
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
结论
1
总的来说,极简主义风格是一种追求简洁、朴 素和自然的艺术风格
2
它通过最少的元素来表达最深刻的意义,强调
内在的真实和美
3
在绘画、设计、建筑、音乐和文学等领域,极 简主义风格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的表现
起源与背景
起源与背景
01
极简主义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的美国,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消费主 义和物质主义的热潮中,人们开始
对复杂和繁琐的装饰产生反感
02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探索一种 新的表达方式,他们追求简洁、朴 素和自然,试图通过简化形式和去 掉多余的装饰来体现作品的本真
特点与元素
特点与元素
音乐与文学
在音乐和文学中,极 简主义风格追求简洁 、朴素和自然的表达 方式。音乐中的旋律 和节奏以简单为主, 文学中的语言也强调 简洁、精炼和深刻。 这些作品通过最少的 元素来表达最深刻的 意义,追求内在的真 实和美
表现形式
评价与影响
评价与影响
A
极简主义风格的评价因人而异,有
些人认为它过于简单和单调,缺乏
极简主义风格 分析
xxxxxx
目录
01 起源与背景 02 特点与元素 03 表现形式 04 评价与影响 05 结论
极简主义风格分析
A
极简主义是 一种追求极 度简洁和精 炼的艺术风
格
B
这种风格在视 觉上强调简洁、 流畅和朴素, 通过最少的元 素来表达最深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

在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西扎并没有系统地从事过建
筑理论的研究,但他却在实践中写下很多饶有趣味的 短文,这些短文将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了 记录与总结,他说:‚除了反思每次设计的心路历程 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加精确和深刻的理论分析 可做。‛
乡土情结
这是西扎的主要思想与理念, 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葡萄牙 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西扎 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 ‚ 地方 ‛与‚ 乡土 ‛的形式敏 锐,通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 绎葡萄牙传统,西扎发展了他独 特的空间技巧和建筑语言,为他 随后的建筑创作积淀了原型性的 力量。
专业: 12 土木 姓名:王孜浩 路景顺 尤炳 焜
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 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 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 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 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 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筑语言和思考方式回应现实世界的种种变革和矛盾,实现 了建筑的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完美结合。西扎对建筑本质的 不懈追求,其近乎完美的设计造诣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 非常值得学习。
教育简历 1979-1984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建筑系。 1989-1991城市设计硕士,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荷兰 1991-1993建筑学博士,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及安德毫芬大学建筑系。荷兰
教堂一层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文化的趋同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
相互融合。当代世界建筑文化在多元化的总体趋势中蕴含 着新的主体文化,尤其是结合现代性(主要指发挥现代主义 建筑的本质精神)与地域性(主要指发扬本土传统建筑文化 和地域精神的建筑思潮)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
极简之美:现代建筑中的艺术审美

现代建筑作为城市的面貌和文化的象征,不仅仅是功能性的载体,更注重其艺术性及审美价值。
其中,极简主义在现代建筑中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魅力。
极简主义追求简约、纯粹和精确的设计风格,不经过多余的修饰和装饰,凸显建筑本身的功能和形式美。
现代建筑中的极简之美,以其简洁的线条、规整的几何形状和干净的色彩,以及对材料的精细处理,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平静而又独特的审美体验。
首先,极简主义的建筑注重线条的简洁和优雅。
通过精确而富有力量感的线条,极简主义建筑的设计师能够创造出一种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空间效果。
例如,世界知名建筑师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尔·马克图姆的设计作品《迪拜塔》就是一种典型的极简主义建筑。
这座塔楼采用了深色玻璃幕墙和悬挑设计,整体线条流畅、简洁,给人一种优雅、动感的视觉效果。
其次,极简主义建筑强调几何形状的规整和秩序感。
通过运用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状,极简主义建筑创造了一种简明利落和谐统一的外观。
例如,荷兰建筑师皮特·兹姆托在设计京都博物馆时,采用了大量的直线和矩形模块,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平衡而又神秘的氛围。
这种简约的几何形状,不仅仅满足了功能需求,也展示了艺术的审美价值。
此外,极简主义建筑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也力求简洁和纯粹。
它追求真实和透明,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感。
丹麦建筑师贝奇·英格斯在设计比拉姆图书馆时,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和白色砖墙,使建筑充满了明亮和通透的感觉。
这种简单而纯粹的材料选择,营造了一种轻盈、现代的氛围,给人一种简洁而又舒适的感受。
总而言之,极简之美在现代建筑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
通过简洁的线条、规整的几何形状和干净的色彩,极简主义建筑所呈现出的清晰和谐的空间效果,使其在城市中成为了一道极具吸引力的景观。
这种简约而又充满力量感的设计风格,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平静而又独特的审美体验。
极简之美,成为现代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将继续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灵感。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是一种注重简洁、清晰和功能性的建筑风格。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简化和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追求简单而优雅的外观,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
在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中,方形被视为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它代表着稳定和坚固,符合极简主义的原则。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是简约。
建筑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将建筑物简化为最基本的形状和结构,去除繁复的装饰和多余的细节,从而创造出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建筑作品。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单而不失美感的外观,体现了“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界备受推崇。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以简洁、清晰的视觉效果,更强调了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的建筑作品往往在空间利用和功能布局上做到精准而合理,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实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以其简约、清晰和实用的特点,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中备受关注的一种风格。
它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以简洁、现代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实用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极简主义方形建筑设计理念将会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极简主义设计代表

极简主义设计代表1.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
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
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
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
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建筑极少主义又称简约主义或极简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艺术流派。
一般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摒弃了作品中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创作手法极为简约,采取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现。
该流派以其简洁明了的特征迅速渗透并影响了各个艺术领域,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建筑上,极少主义建筑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去繁从简,从而获得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再生以及简洁明快的空间,而在简洁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
最早在建筑中表现这种简洁倾向并走向极端的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1929年一举震动了整个建筑学界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到范斯沃斯别墅,密斯逐渐在事实上彻底取消了外部表皮的合法性,并进而建构起以他的理念为至高无上准则的话语体系。
他认为,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密斯天生有着对空间把握的敏感性,他执著于一种极其普通的砖块砌成的墙体围合出的空间形态,它是质朴的,也是深邃和复杂的。
他的“少即是多”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至理名言”,而后又有路斯金“装饰即罪恶”,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极少主义思潮的萌芽。
20世纪60年代末起,现代主义过于求同、缺乏人情味的国际主义风格受到后现代主义及解构主义的挑战,现代主义开始了对自身的反思。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及解构主义繁杂多变的手法演绎到了一个极致,人们开始厌烦了复杂的形体,堆砌的装饰,建筑审美价值观又重新向简洁靠拢,极少主义风格如同一股清泉让人们眼为一亮,因而极少主义风格建筑从1990年风靡至今,在建筑的空间氛围、光与影的运用、建筑表皮材料以及是地方性文化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当代建筑中这种简化倾向的重现主要是出自技术和需求方面的原因,即产品的简约性满足了降低成本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于是复杂的方式被淘汰;而80~90年代以来的极少主义倾向由于顺应时代和技术的要求,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进步,并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极少主义艺术的影响,而上升为一种艺术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尊重环境
西扎十分尊重建筑所处环境的 本身特性,即所谓“ 场所精神 ” 。他认为,新的建筑应该归属或 融入该地区的传统。他曾写道: “新因素的加入通常会与现有状 况产生尖锐对立和剧烈碰撞…… 我们努力使‘新 ’ 与‘ 旧 ’ 发生千丝 万缕的联系,使它们和谐地共处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1992 获普利兹克奖 * 1993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国家奖 * 1998 获“高松宫殿下”世界文化奖 * 2000- 法国波尔多大学教授,瑞士洛桑理工大学和美国宾西法
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东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美国 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和美国建筑师 协会(AIA)荣誉会员,欧洲艺术与科学院名誉会员 *2011 5月 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2011 9月 获UIA国际建协建筑杰出贡献奖(国际建协金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个人简历 作品言论 西扎的背景 主要设计特征与贡献 主要作品分析
心得体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1933 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Matosinhos) * 1949-1955 就读于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 * 1955-1958 在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费尔南多·塔沃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场所精神
西扎反对忽视场地性格与建造过程 的做法,反对忽视场所建筑所应根本 尊重并延续的社会文化要义的理念。 他认为,建筑师的工作不是进行发明 创造,而是通过建筑对社会文化进行 诠释、延续和发展。
如果脱离城市环境来看西扎的建筑 ,将难以理解那些平面的奇特与多变 ,但是当把平面重叠在基地上时,你 就会发现,这些建筑仿佛早就存在于 那个地方了,并与周围每件东西都发 生着关联。西扎将他的主题与技巧应 用在100 多个建筑作品上,把传统方 式与现代特征巧妙结合在建筑里,简 单性和复杂性、时代性和历史性,不 断交织渗透在视觉和功能的领域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葡萄牙人在被异族不断侵 略的同时也致力于海外扩 张而在这种侵略与扩张的 交替,权利与疆土不断更 迭变换。葡萄牙人的生活 算不上安逸。
• 多样化建筑风格 • 本土建筑与异域建筑的融
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里斯本城市鸟瞰
“处于对新旧不同价值的尊重,不是将 新的要素强加于事物,而是通过理解与 领悟,保证了建筑的一致性和独立性。 注重交流与融合永不停止的变化以适应 新的环境。”
路漫Adolf Loos)等世 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影响 ,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 的倾向。他曾说:“最使不安的 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 材还是用光。”所以,他力图用 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 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 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 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
“新因素的加入通常会与现有状况产生 尖锐的对立和剧烈的碰撞······我们努力 使“新”与“旧”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使 他们和谐的共处。” ——西扎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西扎的作品遍及欧洲各地,获得过欧洲建筑奖,普利 兹克奖,哈佛城市设计奖等一系列建筑界重要奖项。 90年代以来,西扎更是完成了西班牙圣地亚哥加里西 亚当代艺术中心,波儿图大学建筑系馆、福尔诺斯教 区中心教堂,以及波儿图当代艺术中心等重要工程。 他在“加里西亚当代艺术博物馆”获得普利茨凯奖后说 :“我有权力说它参照了城市的整个历史,而不仅仅是 现在,这样的结果不是来源于历史参照的消除,而是 尝试创造一种现代与历史的共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西扎并没有系统地从事过建 筑理论的研究,但他却在实践中写下很多饶有趣味的 短文,这些短文将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了 记录与总结,他说:“除了反思每次设计的心路历程之 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加精确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可 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包括三座两层的 建筑:圣玛利亚圣堂和殡仪礼拜堂 、礼堂和主日学校、牧师住宅;教 堂大门前形成一个礼仪性的空间。 建筑群体以一种貌似偶然的角度嵌 入场地之中,与地形的结合自然而 紧密,形成与原有的环境相适应。 主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体量 之间,高达10m的超人尺度的木门 使得身临其下的人感到了教堂的庄 严与肃穆,暗示着它即将开启的是 一个神性的世界,彰显出宗教建筑 的应有的神秘性和仪式性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
中国著名青年建筑师李晓东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著名建 筑师,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 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在 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 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 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 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 承认
极简主义建筑流派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
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 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 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 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 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 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 乡土情结
这是西扎的主要思想与理念 ,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葡萄 牙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西 扎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 地方 ”与“ 乡土 ”的形式敏锐,通 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 牙传统,西扎发展了他独特的空 间技巧和建筑语言,为他随后的 建筑创作积淀了原型性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Fernando tavora)的事务所工作 * 1976 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1987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奖 * 1988 获西班牙建筑师协金奖、阿尔瓦·阿尔托(Aalva·Alato) * 1989 基金会金奖、哈佛大学“威尔士五子奖”(Prince of Wales
)、欧洲建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