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说课稿

合集下载

十送红军教案初中

十送红军教案初中

十送红军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十送红军》的背景和历史,理解其深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 通过学习《十送红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教学重点:1. 了解《十送红军》的背景和历史。

2. 学会演唱《十送红军》。

教学难点:1. 理解《十送红军》的深刻意义。

2. 掌握《十送红军》的唱腔和节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十送红军》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教师准备《十送红军》的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十送红军》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十送红军》的背景和历史,引导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

二、学习歌词(10分钟)1. 教师发放《十送红军》的歌词,让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2.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三、学唱歌曲(10分钟)1. 教师教唱《十送红军》,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唱腔和节奏。

2. 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四、深入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十送红军》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深刻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十送红军》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十送红军》的合唱表演。

2. 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十送红军》,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深刻意义,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到歌曲的美感和力量。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十送红军教案

十送红军教案

十送红军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欣赏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的革命民歌《十送红军》,通过这首歌曲了解当地的民歌及民间音乐特点,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

(二)能够感受《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学会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二、教材分析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

如:《送郎当红军》等。

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

现在,我们听到的《十送红军》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后的作品。

它保留了原民歌的素材基础,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

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十送红军》的旋律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 的结构形态。

应该说,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

与此同时,每段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

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外,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

尽管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然而从整体上,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

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所表达的情绪。

2、歌曲演唱的正确性及流畅性,注意旋律中连音与顿音,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四、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聆听故事激发情趣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师:讲述一个中年记者的一段回忆,引人歌曲《十送红军》的教学。

(背景音乐《十送红军》)(二)、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探索音乐艺术美《十送红军》是一首江西民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教师作小结:背景知识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长征之路,在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就是其中的一首民歌.歌曲由来 :江西革命根据地战斗非常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村的老百姓到村头,大道,河边送别红军,边唱边送,其中流传着一首送别红军的民歌,曲调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方言,唱半句歇半句,旋律优美,如泣如诉.我们今天听到的《十送红军》就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保留原来流传的民歌的基本素材,搜集,整理,艺术的加工创作的音乐作品,他艺术的再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画面.江西民歌特点 : 曲调委婉悠扬,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感情真挚.歌词特点:以叙事为基础,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情真意切,难舍难分.(三)欣赏歌曲初步感知体会情绪思考回答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女声独唱)2、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抽噎压抑沉重)3、歌曲的音乐情感怎样的?(深情祝福期盼留恋依依不舍)(四)复听歌曲探究理解听赏结合感知风格从音乐要素入手,讨论分析歌曲的拍子、速度、节奏、旋律以及歌曲的结构,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绪,准确的把握歌曲,理解歌曲。

十送红军教案

十送红军教案

十送红军教案教案标题:十送红军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十送红军》是一首流传于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歌,它歌颂了红军壮丽的革命事业和丰功伟绩。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对红军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情怀,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十送红军》的背景和含义,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红军抗战时期的敬仰之情和爱国主义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十送红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学习《十送红军》的背景知识和含义。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3. 分组合唱《十送红军》。

4. 合唱比赛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十送红军》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视听教学法:播放《十送红军》的音频录音和视频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等方式回顾学生对红军抗战时期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十送红军》的兴趣。

2. 介绍《十送红军》的背景知识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故事。

3.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唱起来,并重点讲解歌词的含义。

4.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口头表演。

5. 进行合唱比赛,评选出最佳合唱团体,并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红军精神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歌曲和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教学评价和反思: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合唱表演评价:评价每个小组的合唱表演质量、合作程度和准确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欣赏十送红军教案

欣赏十送红军教案

欣赏十送红军教案教案标题:欣赏《十送红军》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十送红军》的背景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红军精神的欣赏和理解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十送红军》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3. 感受并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红军精神。

教学准备:1. 诗歌《十送红军》的文本;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红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4.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红军的兴趣;2. 提问:你了解红军吗?你对红军有什么印象?二、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红军的印象和了解;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红军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的重要性;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红军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影响。

三、诗歌欣赏(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十送红军》的背景和作者;2. 教师朗读《十送红军》,学生跟读;3. 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四、诗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十送红军》的结构和表达手法;2.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诗歌表达(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十送红军》的理解和感受,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论;2. 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3. 部分学生进行现场朗读和分享。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强调红军精神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与红军相关的文学作品,并进行分享;2. 学生自行寻找与红军相关的图片、音乐、影片等素材,进行创作或展示。

评估方式: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的写作成果和分享内容;3. 学生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十送红军》

幼儿园大班教案《十送红军》

幼儿园大班教案《十送红军》一、教学背景《十送红军》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歌曲,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行军北上抗日、保卫革命的精神和意志。

作为一首经典的红色歌曲,教育幼儿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十送红军》的背景、故事和歌词。

2.正确演唱《十送红军》。

3.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和对英雄的尊敬。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唱《我们爱祖国》和《我的中国心》等歌曲,激发孩子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

2. 导入1.向孩子们介绍《十送红军》的背景和故事,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首表达热爱革命的歌曲。

2.播放《十送红军》的音乐,让孩子们聆听歌曲,跟着音乐感受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3. 正式教学活动一:学歌词教师将《十送红军》的歌词写在黑板上,分段讲解并合唱。

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活动二:拍手跟唱教师边拍手边演唱《十送红军》,让孩子们跟着节奏一起唱。

同时,让孩子们模仿教师的姿势,更好地体验歌曲的情感。

活动三:讲解歌曲含义让孩子们分组,每组表演歌曲中的一段故事,讲解歌曲的含义。

通过小组表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4. 巩固练习让孩子们分成小组,互相合唱《十送红军》,检查孩子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5. 结束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演唱《十送红军》,让孩子们领会歌曲的深刻意义和精神。

四、课后延伸1.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与《十送红军》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进一步了解红军征战的历史故事和伟大精神。

2.指导孩子们写寄语红军的信件,表达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

3.讲解《十送红军》的历史背景,让孩子了解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五、教学效果评估了解《十送红军》的背景、故事和歌词,并且准确流畅地演唱《十送红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活动的顺序,以确保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知识。

同时,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活跃起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十送红军教案

十送红军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十送红军》教案大兴中学:李敏一、教材分析背景知识: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

如:《送郎当红军》等。

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五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

现在,我们听到的《十送红军》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后的作品。

它保留了原民歌的素材基础,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

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十送红军》的旋律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 的结构形态。

应该说,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从而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

与此同时,每段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

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外,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

尽管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然而从整体上,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

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歌曲由来 :江西革命根据地战斗非常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村的老百姓到村头,大道,河边送别红军,边唱边送,其中流传着一首送别红军的民歌,曲调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方言,唱半句歇半句,旋律优美,如泣如诉.我们今天听到的《十送红军》就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保留原来流传的民歌的基本素材,搜集,整理,艺术的加工创作的音乐作品,他艺术的再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画面.江西民歌特点 : 曲调委婉悠扬,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感情真挚.二、教学目标(一)欣赏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的革命民歌《十送红军》,通过这首歌曲了解当地的民歌及民间音乐特点,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

(二)能够感受《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学会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 教案.doc

十送红军 教案.doc

《十送红军》教案・评论:2・浏览:217・ RSS: 0文章类型:原创发表于:2011/10/17 21:44:57课题: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年级: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歌曲《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民歌之一。

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歌曲旋律中有一个主体(A )和两个复体(B和C ),从而构成了A-B-A-B-C-A 的结构形态。

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虽然在短句间歇时有间奏穿插其中,但从整体来看,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抒发了苏区人民送别亲人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感情。

全歌给人的情绪感觉是融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

装饰音及赣南方言:“里格”、“介支个”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江西地方特色。

“里格”相当于“那个”, “介支个”相当于“这个”。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十送红军》,学生通过听、议、唱、赏等形式感受歌曲、体验歌曲、理解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以及音色上的变化所表达的基本情绪。

3、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了解中国革命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音程九度大跳的演唱技能1 12 23 2・ 3 5 3 5树树(里格)梧桐2、处理歌曲旋律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唱好连音和顿音。

教学重点:了解江西红色历史,感受体验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江西井冈山1、组织教学,播放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MTV,以音乐的形式走进江西,感受江西的人文美景,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多媒体创设意境,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江西)。

2、教师导入课题:学习红色经典《十送红军》师:通过欣赏江西的风景片段,我们看到了江西的确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风景迷人。

也正是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一一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一一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一一南昌等,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如《送郎当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请茶歌》、《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

十送红军教案模板

十送红军教案模板

十送红军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十送红军教案模板教案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红军长征的十次送别;3.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红军长征的故事。

教学重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2. 十次送别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红军长征的十次送别的细节;2. 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2. 红军长征的相关文章和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红军长征的十次送别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每次送别的具体情况和故事。

2. 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十次送别的情景。

三、讨论与交流(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红军长征的十次送别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文献,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考。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十次送别的内容和意义。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红军长征相关地点的实地考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红军长征的相关研究和写作,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2. 学生能够描述红军长征的十次送别的细节和意义;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歌曲《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民歌之一。

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歌曲旋律中有一个主体(α)和两个复体(b和c)从而构成αbαbcα的结构形态。

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虽然在短句间歇时有间奏穿插其中,但从整体来看,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现象。

全歌给人的情绪感觉是融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

装饰音及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江西地方特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十送红军》,学生通过听、议、唱、赏、游戏等形式感受歌曲、体验歌曲、理解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红土地、热爱家乡江西、热爱江西民歌的情感。

3、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朴素、不怕困难、坚韧顽强。

教学难点:
? ? ? ? ?
1 1
2 2
3 2? 3 5 3 5
树树(里格) 梧桐
音程九度大跳的演唱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江西红色历史,感受体验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江西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以音乐的形式走进江西,感受江西的人文美景,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多媒体创设意境,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江西)。

3、请学生介绍江西的红色历史。

4、教师导入课题:学习红色经典《十送红军》
师: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

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这些伟大的红色历史是形成和产生江西民歌和江西革命民歌的源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来自红土地的红色经典:《十送红军》,通过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感受红土地的红色经典。

二、学唱江西民歌,感受红色经典
1、听、议(歌曲感受)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反映什么场面?表现了什么情绪?(通过欣赏讨论交流)
红军要离开根据地,即将踏上长征路,在几年的土地革命中红军早已和广大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这首歌曲反映就是革命根据的的广大群众对红军依依不舍的心情。

?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旋律、歌词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更具江西地方特色?(交流)
旋律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给人伤心、难过、抽噎的感觉,军民鱼水情深。

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装饰音的运用,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更具江西赣南地方特色。

2、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感受根据地的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情意,感受江西赣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随音乐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唱)
提示:先突破最容易的地方,教师倾听,发现学生演唱难点。

?解决演唱难点(通过听唱、相互学习及教师指导的方式解决)
? ? ? ? ?
1 1
2 2
3 2? 3 5 3 5
树树(里格) 梧桐
?分小组、男女生、师生歌曲接龙等形式完整学唱歌曲。

3、悟(感悟、体验情感)
师:歌曲《十送红军》是一首表现送别之情的歌曲,古往今来有很多表现这一情感的诗和歌曲,谁能吟诵或演唱,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歌曲:《送别》齐唱,体会情感。

?将这一情感融入歌曲中,有感情的演唱《十送红军》
4、歌曲演绎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表演形式或创新,并进行展示
三、拓展延伸
《十送红军》是一首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江西民歌
?红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你知道的江西民歌有哪些?说说歌名或唱上一小段(使学生了解江西民歌,进而激发对江西、江西民歌的热爱之情)如:送郎当红军、请茶歌、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
?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军不畏强敌不怕艰险艰苦奋战,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你能说出几首歌颂红军长征的歌名或诗歌并朗诵吗?如:七律·长征、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等
四、小结
师:江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歌,更孕育了勤劳纯朴的人民。

今天,我们唱响了红土地的歌曲,唱热了我们的心扉。

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最后,让我们唱着《十送红军》结束这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