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故事历史集读后感7篇

林汉达中国故事历史集读后感7篇林汉达中国故事历史集读后感篇1在9,10月份,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它是历史知识普及读物的经典。
它是一套祖孙几代人爱读的书。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
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套书之所以长销四十多年不衰,在于它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对于向少年儿童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林汉达先生所著《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五种美绘本,《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
林先生写的这部历史故事书,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获得了几代人的好评。
近年来,虽然市场上新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但是林汉达的历史故事仍然留在人们视线和记忆中。
有些读者认为,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历史故事书,当年自己看这部书长大,现在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继续看这部书。
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不会对这种说法感到惊奇。
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写起来是个难事。
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
还有那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读者们大都以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实际上林先生是满嘴浙江话的南方人。
他高超的组织艺术和语言技巧,完全是出于他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对祖国语言的精确把握。
可以说,没有真功夫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没有务实心态,像现在有些那样浮躁和粗糙,也是绝对不会精耕细作的。
林汉达中国故事历史集读后感篇2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林汉达编写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共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中国历史小故事读后感

中国历史小故事读后感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包括许多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或许只是历史中的一小细节,却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对中国历史的丰富与博大感到由衷的敬佩。
二、小故事一:《屈原投江》《屈原投江》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但由于各种原因,他被谗言所害,失去了宠爱,最终在大夫巫山投江自杀。
这个小故事虽然描述了一位忠臣投江殉国的悲壮场面,但其中蕴含的更多是对正直品德的讴歌。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忠诚和正直的珍贵。
屈原的忠诚让我想起今天的公务员,他们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而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正直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立于社会之根本,只有秉持正直,我们才能够保持自己的良知,并且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小故事二:《孔子访卫国》《孔子访卫国》是一则讲述孔子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访问卫国时遭到了国君的冷遇,只能以直言劝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尽管卫国国君没有接纳孔子的劝言,但孔子的坚持和胸怀大局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为一个领导者,需要有胸怀全局的智慧和能力。
即使遇到困难或者冷遇,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立场,而应该保持坚持并继续为正义和真理奋斗。
同时,这个故事还启发我,做为一个平民大众,应该有机会以直言劝谏的方式向权贵阶层表达自己的意见,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美好。
四、小故事三:《韩信点兵》《韩信点兵》是一则关于战略智慧的小故事。
韩信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应付敌人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了兵员的心理特点,通过点兵的方式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军队。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韩信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需要能够灵活应变,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故事还告诉我们,对战争中的动态变化要保持敏感,以便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精选6篇)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精选6篇)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精选6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篇1期间,我读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
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韩信拜将。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很有军事才能)。
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
”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
”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
”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
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
读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实用16篇)

读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实用16篇)历史上,借用一句。
名言。
的祖先:寻找海市蜃楼的基础,这种无知的行为吗?历史作为一个过去的过去的事情,挥之不去的瞬间跟踪辩论基调追索权逐渐流光掩饰留下的痕迹从痕迹,历史遗址的发掘其现代意义,可以说是不可忽视的。
历史的车轮永远是一个国王,一个党,一个国家保持国王多么伟大的成就,如何文成武德;党是卓越的系统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国家如何如何好,灿烂的文明,历史是公证,如无私,并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宽容和庇护。
因此,不断地思考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性的命题和议题值得探讨和解决所有已知的人。
唐代魏征直谏太宗说。
罗曾说。
当然,历史的意义不仅是为了避免和学习,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我今天是司空见惯的重复这个论点,在基准建立的历史意义在我们心中。
从历史中寻找意义,无论什么样的角度看历史,什么样的结论,即使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和遗漏记录本结论不能阻止我们的初衷。
宽视角-把握历史层面的人作为一种社会责任。
今天,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读了一本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读物,看完后真令人回味无穷啊!《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由林汉达爷爷编写,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形象:有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也有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还有力大无穷的西楚霸王项羽,以及三顾茅庐的刘备。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
周幽王整天吃喝玩乐,并且不管诸候的感受点燃烽火,千金买一笑,他才惹来了杀身之祸。
郑国的公孙子都内心狠毒,竟放暗箭杀害了颖考叔,大家千万不能学他啊。
还有那卫国国君卫懿公,为了养仙鹤对老百姓的生死不管不问,最后亡了国。
楚庄王看起来对朝政不管不问,实际上在暗中观察,机会到了的时候来了个一鸣惊人。
齐国大夫晏子思维敏捷,能言善答,楚灵王三次想侮辱他,结果他全部驳了回去,还反将一军让楚灵王很难堪。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仅
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历史故事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豪杰的事迹,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智慧
和勇气。
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
伟大和勇敢,也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本故事集中,我读到了许多关于古代英雄的故事。
比如
《岳飞抗金》、《吴三桂反清》等等。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
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畏强敌,勇往直前。
他们用自己的勇气
和智慧,为中国的历史增添了许多光辉的篇章。
他们的事迹让我深
受感动,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也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智者和英雄,他们用自己的
智慧和勇气,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如《孔子传》、《岳飞传》等等,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无论是在智慧还是
在勇气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事迹让我深深地感受
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中国历史故事集,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会更加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故事集,作者林汉达通过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一些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关于战争的故事,也有关于文化的故事,还有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是关于岳飞的。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岳飞的英勇形象,让人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岳飞的故事,我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军事思想,这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除了战争故事,书中还有许多关于文化的故事,比如关于诗词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更是其中的瑰宝。
通过书中的故事,我了解到了一些古代诗人的传奇故事,也领略到了他们的诗词之美。
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除了历史人物和文化故事,书中还有一些关于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更加贴近历史,也让我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
通过这些故事,我看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也更加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悠久。
总的来说,读完《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一些历史人物和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让我在知识上受益匪浅,也让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滋养。
我相信,这些历史故事将会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更加热爱中国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感谢作者林汉达,让我们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了中国历史,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中国历史故事集林汉达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一本专为中国孩子撰写的历史启蒙读物,由国民历史学家林汉达精心编撰。
这本书通过96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将我们带入了从春秋战国到东西两汉的990年历史长河。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
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与那些历史人物共同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例如“烽火戏诸侯”、“晏子使楚”、“卧薪尝胆”等故事,都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各个方面。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陈迹余音,更是我们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工具。
正如宋神宗所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热爱历史、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中国历史故事的读后感200字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中国历史故事的读后感200字《中国历史故事》,是由汪小川所著,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书籍。
中国历史太长,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经常被轻描淡写。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中国历史故事篇一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
公元17年,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
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
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
处在这种灾难之中的人民,他们日夜思念曾给他们带来幸福的高祖刘邦的西汉王朝。
就在这时,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兄弟打出“复高祖之业”的旗帜,组织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春陵军举兵反莽。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
刘秀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在叔叔刘良的照顾下生活,直到他长大。
年轻时的刘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
他为人讲究诚信,处世谨慎,性情温和善良。
他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依靠地主阶级的“功臣”、“良将”们,抗击群雄。
各地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
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
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于公元23年在宛城南面的洧水拥立刘玄为皇帝。
刘玄是春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
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封刘演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严重威胁着王莽,王莽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讨伐起义军。
公元17年6月,王莽军队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中。
中国历史故事篇二西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
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善良、好学、诚实的品格,让我钦佩。
她家境贫穷,父母养不活她,就把她卖给别人当童养媳。
黄道婆整天都要干活,还要被公婆打骂,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因为她的勇敢,她终于逃出了公婆家,到处去流浪。
有一天,黄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条船,跟着船一起来到了海口市。
她和当地居民一起学纺织。
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过了三十多年,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泥泾镇。
她把自己学到的纺织技术传给了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出了大批的“乌泥泾被”。
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
从书中,我知道了黄道婆,了解了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
她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编著的,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组成,内容很丰富,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千金一笑。
千金一笑的故事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讲的是周幽王的荒唐事儿。
这个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还到处找美人儿。
他为了让他最喜欢的美女褒姒高兴,竟然同意了虢石父点烽火台的馊主意。
众所周知,烽火台的烽火是兵家的信号,不能随意乱点。
但周幽王不顾郑国友的劝告,一意孤行,结果让看见烽火赶来救援的诸侯们大呼上当又愤愤离去。
后来真的发生了战事,点了烽火,也没有诸侯来救援了,周幽王因此丧命。
不知那个褒姒的娘娘是不是真的把烽火当烟花看,是不是真的笑了,这千金一笑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一个不关心国事的君王如何能够治理好国家,如何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恐怕这故事留下来的“笑”,更多是对周幽王的讽刺吧。
大到治理国家,小到为人处事,诚信是基本的要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国家的.历史有了更多的理解,以史为鉴,不断用知识和智慧武装头脑,长大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当我看到这本5厘米厚、跟字典没多少区别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时,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兴趣。
但为了完成暑假作业,我被迫翻开了这本"字典",突然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乏味,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
一下子,我的劲头上来了。
我开始认真读这本书,日日夜夜,每天都读。
终于读完了从《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到《东汉故事》、《三国故事》等120多个历史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管鲍之交》。
它主要讲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他们把对方看得比自己还重,处处替对方着想。
他们一块做买卖,一块打仗。
买卖是合伙的,管仲家里穷,于是鲍叔牙本钱出得多。
可是,他们赚了钱,鲍叔牙让管仲多拿钱,自己却没有多少;一出兵,鲍叔牙跑在管仲的前头。
退兵的时候,鲍叔牙又跑到管仲的后头。
人们都说管仲贪生怕死,可是鲍叔牙却替管仲分辨。
这个故事告诉我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待,处处讲诚信。
我想,如果我们学习上,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帮助解决,一定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中国历史故事》,其中的“孟母搬家”让我印象很深,小的时候也背过“昔孟母,择邻处”但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今天终于懂了。
书中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调皮,他妈妈(孟母)对他非常严格,为了他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几次家,慢慢地,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和喜欢读书了;还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做事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还教育孟子要做人诚实。
孟子长大后,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师。
人们都说,这是他母亲(孟母)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也为了我,放弃了很好的工作,专门在家培育我、教导我;为了我进好的学校,也搬到学校附近租房住,妈妈还说,我读初中的时候,呀要在学校附近买房或者租房,为的是我可以多点时间休息,别把时间浪费在上下学的路上------我现在渐渐大了,也懂事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用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亲爱的妈妈。
最近我读了《中国历史故事集之得陇望蜀》,它讲的是东汉时期汉光武平定天下的事。
公元30年,公孙述是蜀地的统治者,隗嚣是陇右的王。
汉光武为了平定天下,写信请公孙述和隗嚣归附汉朝求和。
公孙述不但不答应,反而还来攻打汉光武。
汉光武派兵攻打成都,暗地里防着隗嚣。
隗嚣沉不住气,先发兵攻打汉光武。
汉光武亲自征伐隗嚣,轻而易举地把隗嚣打败。
汉光武在回京的路上给围困西城和上邽的将军说:“那两个城打下来后,你们立即去攻打蜀地。
我的毛病在于平定了陇右,又希望平定蜀地。
每次发兵,我的胡须总白一点。
如果不这样,怎么平定天下!”公元36年,蜀地被汉光武的部队攻破,最终平定了天下。
我觉得汉光武先礼后兵,得陇望蜀,志向远大,所以平定天下。
而且他善于发兵,有赏有罚,将自己的国家整顿的很好,在和其他国家打仗就可以轻易胜利。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做事不要得到一点点收获就满足,要求应该更高,志向应该更远大,才能有更大的成就和收获。
你可别看不起落榜生,他有可能让一个国家灭亡!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樊若水的故事。
樊若水本想在南唐科举考试中当上官报效国家,结果没有考取。
他就去投靠赵匡胤。
(因为长江天险才暂时保住了南唐的国家性命。
)他精确测量出长江的宽度,凭这个投靠了赵匡胤。
宋朝军队一夜之间在长江上修起了一座浮桥,把南唐攻破了。
你看完绝对很惊讶,这个落榜生真厉害!是啊,他的确很厉害。
他原本有一颗报效国家的新,结果昏君皇帝选不中他,他只好去投靠别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你,考试没考上就不一定没有才能,考上了不一定有才能。
要是在古代,你可千万别瞧不起落榜生,要是在现代,你可千万不能瞧不起各种人,他们有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读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故事①》后,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有15个小故事,我最喜欢的小故事是《女娲造人补天》,它主要讲的是女娲先用昆仑山的黄泥,捏了许多跟自己一样的泥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女娲捏了一会儿,感到了太累了,可还有很多黄泥,女娲便随地捡起了一根野藤,对准黄泥使劲一抡,黄泥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活人,这些被女娲造出来的活人,大人们在一块儿干活,孩子们一块儿玩耍,后来有男女结成夫妻。
这个故事里还讲到了共工和颛顼大战,弄倒了撑天的大柱子,天露出了一个的大洞,野兽也从森林里跑出来了,人民过的非常痛苦,女娲想拯救人民,就历尽千辛万苦练好了五色石,准备修补天,女娲一点一点的修补天,过了一段时间天终于补好了就剩洪水没有止住,女娲带领人们烧毁芦苇,填平了陆地。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很多道理。
在寒假里,我看了《中国历史故事》,其中使我受益最深的是《大禹治水》这篇文章,它发生在上古时代,讲了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他艰苦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经历13个年头,改变了自己的父亲鲧只用筑堤堵水,不开渠引水的错误方法,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他还教大家利用水土资源,指导群众种庄稼,收到了大家的好评和爱戴,人们都叫他“大禹”。
在上古时代,人们凭借一些简陋的工具,就能战胜强大的洪水,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想: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例子在社会上有很多,多少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昼夜苦干着,忘记自己的小家庭;多少人民教师为孩子们彻夜批着作业和试卷,顾不得自己的孩子;多少家庭为了国家,送儿女去边疆参加现代化建设。
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不值得学习吗?大禹第一次过家门的时候,正逢小儿子出生,难道她的心不是肉长的?难道他就没有一点父子之情?不!他为百姓早日免受洪水灾难,把自己放在第二位。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大禹的精神,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最近我读了《中国历史故事集——唇亡齿寒》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虞国的国君和宫之奇的故事。
有一年,临近的晋国给虞君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玉璧,请求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
虞君看看玉璧、摸摸千里马,马上同意。
宫之奇阻拦道:“不行!俗话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咱们和虢国联合,还不至于亡国;虢国要是给灭了,咱们就会亡国了!”但虞君坚持自己的意见,宫之奇还想再说几句,被百里奚阻拦,就只好带着家小偷偷的跑了。
晋国灭了虢国,一回头把虞国顺便灭了,虞君和百里奚当了俘虏。
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我觉得虞国和虢国都是小国,两国关系密切。
亡了一国,另一国就保不住了,只有团结才能强盛,这就是“唇亡齿寒”。
我认为做事不能像虞国的国君一样,爱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大局。
应该和宫之奇一样,做事谨慎,考虑全面、周到。
就像我们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一样,保护好环境,人的身体自然健康;如果环境恶化,人类将不会避免死亡,正如同“唇亡齿寒”。
暑假我读了《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是林汉达先生编写的。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
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告诉我很多典故历史,让我学会很多成语的由来。
比如《暗箭伤人》故事讲了子都因为嫉妒颍考叔比他聪明能干,在一次战争中偷偷地向颍考叔放了一枝冷箭,结果颍考叔没死在敌人手中,却被自己人射死。
但由于内心的不安,最终子都受不了就自杀了。
还有《煮豆燃萁》讲三国时曹丕为了夺权要杀他的弟弟曹植,限曹植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决不宽容。
结果曹植刚走了两三步就随口念出一首诗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名的《七步诗》就是这样得来的。
还有《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等等,都是我喜欢看的。
这本书不但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还增加了知识,学会做人道理,让我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