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3《周亚夫军细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上《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字________,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________学家。
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完成史学著作《________》,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三千余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______本纪、______世家、______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
被______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________________(2)改容式.车: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1)诏:①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入:①匈奴大入.边( )②直驰入.( )(3)持:①彀弓弩,持.满(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之:①已而之.细柳军( )②介胄之.士( )③称善者久之.( )(5)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②天子为.动( )(6)军:①吾欲入劳军.( )②军.细柳( )(7)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使.人称谢( )3.词类活用(1)介胄..之士不拜:( )(2)改容式.车:( )(3)军.细柳( )4.古今异义(1)持节.诏将军:(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2)居.无何(古义:经过,____________;今义:居住)(3)请.以军礼见(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墙壁)5.重点词语(1)上自劳.军劳:____________(2)天子且.至且:____________(3)居无何..无何:____________(4)将军约.约:____________(5)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徐:____________(6)天子为动.动:____________(7)天子先驱..至先驱:____________6.句子翻译(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3《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3《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鉴赏文彩与日俱增B . 书藉明艳政通人和C . 健壮伶仃峰回路转D . 粗犷磅礴消声匿迹2. (2分)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A . 扶:沿着B . 志:标记C . 诣:拜见D . 向:先前3. (2分)(2018·衢州)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 . 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C . 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 . 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4. (2分)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A . 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高兴或悲伤。
B . 不认为环境好坏就高兴,不认为个人的得失就悲伤。
C .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D . 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
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5. (16分)(2016·夷陵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地震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逾④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3周亚夫军细柳

23周亚夫军细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诏将军(zhO).军士更被甲(pi).都尉(dou).B.棘门(j%.可得而犯邪(ya.驱驰(qil).C.按辔(p互).曩者(n(ng).介胄(zh(u).D.彀弓驽⑺口).持兵揖(yi).嗟乎(jie).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匈奴大入边(大规模) .B .军霸上(驻军、驻扎) .C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D .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3.下列句中加点词都表示时间的一项是( )①天子且至②居无何...③按辔徐行④旦日,客从外来...⑤于是入朝见威王⑥成礼而去....A .②③④B .①③⑥C .①③⑤D .①②④4.判断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否相同,并分别写出含义。
(1①至霸上及棘门军.②军中闻将军令.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②天子为动.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至霸上及棘门军.②天子先驱至.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匈奴大入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八大山人(清·陈鼎)八大山人①,号人屋。
“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
性孤介②,颖异绝伦。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
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
其颠如此。
(节选自《八大山人传》有删改)【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②介:耿直。
③攘臂搦(nuò)管:伸长胳膊,执笔为文。
④镒:二十两。
1 .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如清风徐来()(2)亦必大叫惊走也()(3)盈纸肮脏,不可以目()(4)数十幅立就()3 .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或洒以敝帚A.扶苏以数谏故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5 . 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八大山人是个怎样的人?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力就转向哪里。
D.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二、字词书写2 .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绝美的天籁(______),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______)求索中变得深邃。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
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
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
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节选自《晋书山涛传》)(注释)①:山海,弦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之一②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的合称③():待变令:两县,:赠送,推检:审问查3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散之票故故患有所不避也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军霸上军细柳,以备胡D.不欲异于时达于汉阴4 . 文面流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涛乃取丝付烹/积年全印/封如初B.乃取丝付/积年/印封如初C.涛乃取丝/付积年/块印如初D.乃取/付积年尘/印封如初5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划线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B.她的遗物、遗言无不渗透了对中国的深情C.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吗?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二、字词书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chá)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绿色的大屏(zhàng)。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甲),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节选自丰子恺《梧桐树》,有删改)2 . 依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zù查zhuō嶂B.cù查chù障C.cù察zhuō障D.zù察chù嶂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部署)均匀而带幼稚气。
B.有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题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被.甲()彀.弓弩.()()天子之诏.()按辔.()持兵揖.()介胄.()曩.者()棘.门军()邪.()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已而..()(2)被.甲()(3)持.满()(4)先驱..()(5)开壁.门()(6)介胄..()(7)为.动()(8)称.谢()(9)曩.者()(10)固.可袭而虏()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拉提草原已经开发得比较完整,有表演和各种娱乐项目,如果想玩得比较轻松,来这里就非常适合!(删去“表演和”)B.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分析并收集了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万人的智能手机数据。
(将“分析”和“收集”对调)C.在安徽黄山发现这种珍稀昆虫反映出当地的生态环境十分优异。
(“在安徽黄山发现这种珍稀昆虫”改为“这种珍稀昆虫在安徽黄山被发现”)D.引发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正是人类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尾气所造成的。
(将“引发”改为“造成”)4.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
苦难是一笔财富。
对于天才它是一块基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积极地面对苦难,人生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5.文学常识填空。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历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体通史,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课内精读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2.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长寿。
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1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无论魏晋(______)(2)便扶向路(______)(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_____)(4)或至百二三十岁(______)2 . 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辍耕之垄上B.无丝竹之乱耳C.奉命于危难之间D.属予作文以记之3 . 翻译下列句子。
(1)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通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周亚夫军细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诏.将军(zhào)军士吏被.甲(pī)都.尉(dōu)B.棘.门(jí) 可得而犯邪.(yé) 驱.驰(qū)C.按辔.(pèi) 曩.者(nánɡ) 介胄.(zhòu)D.彀弓驽.(nǔ) 持兵揖.(yī) 嗟.乎(ji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匈奴大.入边(大规模)B.军.霸上(驻军、驻扎)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D.已而之.细柳军(到,往)3.下列句中加点词都表示时间的一项是()①天子且.至②居无何..③按辔徐.行④旦日..,客从外来⑤于是..入朝见威王⑥成礼..而去A.②③④B.①③⑥C.①③⑤D.①②④4.判断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否相同,并分别写出含义。
(1)①至霸上及棘门军.②军.中闻将军令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②天子为.动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至.霸上及棘门军②天子先驱至.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大入边。
译文: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
B.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译文:军中将士披着铠甲,拿着锋利的兵器。
C.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拿兵器说道。
D.介胄之士不拜。
译文: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
6.填空。
(1)本文共三段,第一段,交代________________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第二段,写______________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前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扬。
全文赞扬了周亚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是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结合,借助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史记》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夏阳人,西汉的________家。
7.综合性学习。
课文中,周亚夫“请以军礼见”,文帝“成礼而去”。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
学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学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学生校园礼仪规范”。
请你分条列举《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
(写出三条即可)(2)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
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100~120字)(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军士吏被.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人称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将士注坡跳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10.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上说,都属于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乙文后,你认为岳飞是怎样一个人?12.班级开展“我喜爱的古代将军”评选活动,以上两位将军你喜欢哪一位?请你帮他写一段推荐语。
(二)2017·江西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官周忱[明] 焦竑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
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达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
举朝仓皇无措。
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⑥也。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踵接于道。
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
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注] 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欲活之/无路B.举朝/仓皇无措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D.说/田里间事甚悉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16.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3分)17.“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出是对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
清代刘熙载指出:“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这是教我们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
请展开联想,在下面对人物描写的描写中,加进对外面的大雨和车上的肥胖乘客的侧面描写,来表现人力车夫劳作的艰辛和和内心的酸楚。
可选“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以人衬人、以物衬物”中的两种。
三轮车夫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
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
提示:①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地过多运用侧面描写。
②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③介入其他写作技巧,如修辞、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等详解详析1.[解析] B A项,“都”应读“dū”;C项,“曩”应读“nǎnɡ”;D项,“驽”应为“弩”。
2.[解析] C“使”解释为“派遣”。
3.D4.(1)判断:不同。
含义:①军营;②军队。
(2)判断:不同。
含义:①作为;②被。
(3)判断:相同。
含义:到。
5.[解析] C本题重在考查文言文翻译。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应翻译为“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
6.(1)边境的紧张形势汉文帝劳军周亚夫治军之严忠于职守、治军严谨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衬托(3)司马迁子长历史学7.(1)[解析] 本题考查对综合性学习材料的理解拓展能力。
根据活动的主题,只要属于“礼仪规范”方面的就可以,比如“在校园遇到师长,要有礼貌地问好”“上下楼梯,要右行礼让”“上课发言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言”等。
[答案] 略。
(提示:可以从课堂学习、课间休息、课外活动等方面拟写。
)(2)[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
既然主题已经明确为“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就要扣住“知书达理”并结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从校园礼仪的角度来谈一谈怎样做到知书达理,知书达理的意义和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