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恽
姓氏对联集锦_对联

姓氏对联集锦百家姓对联:鱼姓来源及鱼姓对联、鱼姓宗祠联鱼(yú)姓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以祖字为氏。
得姓始祖:子鱼,名目夷。
春秋时宋桓公的庶子,比桓公太子兹父年长而有仁德,兹父曾提出让子鱼继位,但桓公未答应。
兹父继位,是为襄公,任子鱼为司马(相)。
百家姓对联:容姓来源及容姓对联、容姓宗祠联容(róng)姓源出自虞姓,来源于舜的后裔,以祖名为氏。
舜有八个孩子,个个精明贤慧,他们都有姓氏传下来。
像商均,被禹帝封于虞,建立了虞国,他的后人便以国名虞为姓了。
他的儿子仲容(钟容),是容姓的始祖。
宗承虞姓;秀毓敦煌。
百家姓对联:向姓来源及向姓对联、向姓宗祠联向(xiàng)姓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bì音必),字向父,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以祖字姓向,成为向氏。
后人尊向父为向姓的始祖。
宗开上古;秀毓河南。
——全联典指向姓的源流和郡望。
百家姓对联:古姓来源及古姓对联、古姓宗祠联古(gǔ)姓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
得姓始祖:古公亶父,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周太王。
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深受百姓的爱戴。
百家姓对联:易姓来源及易姓对联、易姓宗祠联易(yì)姓出自1 / 11姜姓,以祖名为氏。
得姓始祖:吕尚。
吕尚,字子牙,后人称姜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
姜子牙开宗启姓;太原郡秀毓流芳。
——全联典指易姓的源流和郡望。
义门德政济阳郡;世代贤声纯孝堂。
百家姓对联:堵姓来源及堵姓对联、堵姓宗祠联堵(dǔ)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以封邑名为氏。
得姓始祖:洩寇(堵叔)。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与叔詹、师叔被称为“三良”。
因他被封于堵邑(今河南省方城一带),所以又称为洩伯、洩堵寇、堵叔。
源于姬姓;望出河南。
冉姓来源及冉姓对联、冉姓宗祠联冉(rǎn)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邑名为氏。
百家姓联(十)

百家姓联(十)百家姓联(十)(361)殴2011-4-5出源有二,首追冶子;游者数千,师拜道江。
注:上联指殴姓起源,欧、区姓源出源出有二:一是出自欧冶氏,与区氏同出于一个源流,以祖先名字为氏。
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
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
后来又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名噪一时。
二是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
春秋时勾践六世孙越王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于是无疆的支庶子孙,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下联指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362)殳2011-4-5虞舜大臣。
斨为始祖;明朝知府,政惠漳州。
注:上联指殳姓起源,殳姓出自有虞氏,以祖名为氏。
舜为部落首领时,有虞氏族人殳斨(Qiāng 音枪)为舜大臣。
殳斨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殳”命姓,遂成殳姓一支,后人奉殳斨为殳姓的得姓始祖;上古时,庆典操舞中就有殳仗队,而负责率领殳仗队的官员,他后代人以官职为姓,又形成了一支殳姓。
下联指指明代殳文,任福建漳州知府,有政绩。
(363)沃2011-4-5沃丁始祖,开源启姓;士頖知州,革弊利兴。
注:上联指沃姓起源,沃姓源出子姓,商王沃丁的后人,以祖名为氏。
得姓始祖:沃丁。
殷商的第六世帝王名沃丁,是太甲的儿子。
相传,太甲曾因不理朝政而被大臣伊尹放逐曲沃,三年后,他悔悟改过,又被接回复位,励精图治,国日强盛。
太甲死后,沃丁即位,在位19年,商朝更为强大。
下联指明代荆州知府沃士頖。
以监察御史左迁知内乡,兴革利弊,禁奸保良,公署学校,皆其所建。
积谷十余万石以备赈,。
(364)利2011-4-5贞祖后裔耳,经传道德;西汉丞相仓,堆赌马王。
注:上联指利姓起源,利姓源出春秋时期,楚国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完整)增城市志

增城市志第二节姓氏一、姓氏人口在历史上,增城多数姓氏均先后从中原辗转迁入。
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载,全县有127个姓氏.建国后,北方人迁入逐步增多,1990年姓氏为244个。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北人南迁者众,在增城定居人数日益增多,姓氏也随着大量增加。
2005年,全市有676个姓,(单姓660个,复姓16个),与1990年相比,增加432个姓。
2005年,全市各个姓氏人口概况如下:人口1万以上姓氏有:陈(6。
72万)、刘(5.76万)、黄(4.2万)、张(3.82万)、吴(3。
01万)、何(2.97万)、李(2。
83万)、姚(2。
35万)、王(2.19万)、罗(2.16万)、钟(2.08万)、赖(2。
06万)、郭(1.9万)、梁(1。
6万)、朱(1。
58万)、潘(1。
39万)、林(1.28万)、周(1.25万)、曾(1.21万)、谢(1。
14万)、温(1。
12万)、卢(1.09万)、叶(1。
07万)、单(1.04万)。
上述姓氏人口占全市人口68.95%,为增城24个大姓。
人口1万以下至1千的姓氏有:阮(0.88万)、廖(0.88万)、邓(0。
83万)、黎(0.8万)、列(0。
8万)、徐(0.79万)、杨(0。
69万)、汤(0.68万)、江(0.68万)、郑(0.66万)、石(0。
64万)、湛(0.63万)、赵(0.6万)、冯(0。
58万)、毛(0。
56万)、蒋(0.47万)、邱(0。
46万)、蔡(0.46万)、袁(0.45万)、马(0。
42万)、尹(0.4万)、胡(0.39万)、邹(0。
39)、关(0。
38万)、沈(0.34万)、伍(0。
33万)、彭(0.32万)、莫(0。
32万)、萧(0。
32)、魏(0.32)、宋(0。
26万)、苏(0.26万)、龙(0。
26万)、余(0。
26万)、谭(0.25万)、蓝(0.24万)、董(0。
23万)、顾(0.22万)、高(0。
21万)、肖(0。
21万)、曹(0.19万)、古(0。
姓氏典故联

姓氏典故联目录别姓 (1)王姓 (2)蔡姓 (3)张姓 (3)谢姓 (4)吴姓 (4)陆姓 (4)孔姓 (4)沈姓 (5)端木姓 (5)诸葛姓 (5)马姓 (6)曹姓 (6)朱姓与项姓 (6)上官姓 (7)王姓 (7)元姓 (9)支姓 (9)尤姓 (10)戈姓 (11)仇姓 (11)卞姓 (12)文姓 (12)方姓典故 (13)在姓氏对联中,一般是以先人典故入联,以缅怀祖德、标榜家声为主,期后辈能继承祖业,光耀门楣。
别姓姓启别子,望出长安。
上联指明别姓起源:姓——别姓,启——开始,别子——古代天子、诸侯嫡长子之外诸子。
上联之意为:别姓从别子开始,即别姓来源于古代天子、诸侯嫡长子之外诸子——别子之后。
下联指的是居住地点:望——高门望族,出——出自、起源之意,长安——古京城。
下联意为:别氏这一高门望族起源于京城即今陕西西安一带。
此乃一副天下别姓通用寻根联,反映别姓后辈重视本姓起源,寄寓别姓崇敬先祖,依恋故土之情思。
联仅八字,寓意深长。
宗开京兆传名远,秀毓郢州播惠长。
此堂联上联意为:别姓祖宗发源于京兆,名声流传甚远;下联意为:别姓中一位优秀人才生长在郢州,给予百姓许多恩惠,人们永远不忘。
此联乃颂扬宋朝时别姓知名人物——郢州人别之杰。
其宋时官拜参知政事,上不畏权贵,下体恤百姓,在朝颇有声威。
此联寻根与史迹结合,既表明别姓祖籍,又表彰先贤功德。
对仗工整,平仄分明。
灵钟秀毓川之北,源远根深陕以西。
此堂联乃四川巴中别姓祖先所传。
意为:别姓现居住在山川秀丽的四川北部,但须记住来源于陕西西边。
此乃一副寻根联:表明别姓现在住地方甚好,告诫后人不要忘记自己的发源地。
义除叛逆,大树声威。
署牙将可锄叛逆,任参政能树威声。
唐代讨贼牙将,宋时护国尚书。
这三副堂联颂扬的是,唐别参为牙将举兵讨贼,平安史之乱;宋别之杰拜参知政事,护国有功。
此乃三副史迹联,歌颂了别姓祖先的美德,显扬了别氏宗族的光荣历史。
王姓碧纱笼护诗人草;金带围开宰相花。
姓氏对联精选

姓氏对联精选姓氏对联精选发布时间:2019-11-18印姓对联及印姓来历、印姓宗祠联印(yìn)姓出自姬姓,郑穆公子姬睔,字子印,其孙印段以祖字为氏。
得姓始祖:印段。
春秋时郑国大夫。
字子石,即子印之孙,其后人世代沿袭为印姓。
印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
郑姬世泽;冯翊家声。
百家姓对联:宿姓对联及宿姓起源、宿姓宗祠联宿(sù)姓出自风姓,是上古伏羲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得姓始祖:伏羲氏。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前代圣王远古伏羲氏的后人于宿(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并建立宿国。
其公族后代遂以国名为姓,称宿姓,为当今宿氏的正宗。
白姓对联及白姓来历、白姓宗祠联白(bái)姓出自姬姓。
得姓始祖:白乙丙。
名丙,字白乙,孟明视之子。
(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
)春秋时秦国著名将领,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
怀姓对联及怀姓起源、怀姓宗祠联怀(huái)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邑名为氏。
得姓始祖:叔虞。
西周初,周武王封文王子叔虞于怀邑(今河南省武陟县),后又把居住在晋国的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叔虞。
叔虞的子孙,有的就以原封邑怀为姓,称怀氏。
蒲姓对联及蒲姓起源、蒲姓宗祠联蒲(pú)姓家族是虞舜的后裔。
来源于封邑名。
得姓始祖:虞舜。
舜曾建都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西蒲州一带),他的子孙后来又被封在这里,后代中就有以受封地名为姓的,而称蒲氏。
望出河东郡;名扬揖让堂。
——全联典指蒲姓的郡望和堂号。
百家姓对联:邰姓对联及邰姓来源、邰姓宗祠联邰(tái)姓始于尧舜时期,源于姜姓,是周族始祖弃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得姓始祖后稷:名弃,为姜嫄所生(姜嫄姓有邰氏,为炎帝之后,嫁给帝喾)。
从姓对联及从姓来源、从姓宗祠联从(cóng)姓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今安徽省桐城),为侯爵称枞侯。
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
容易读错用错的姓氏(上)

容易读错用错的姓氏(上)作者:伊铭来源:《当代人》2011年第08期中国人的姓氏太多,尤其是一些不太常见的稀姓,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容易读错、写错和用错,有时因为姓氏出错的缘故,往往给当事人的生活、交往和工作带来诸多麻烦。
弄清这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姓氏的来龙去脉,正确地掌握它的用法非常重要。
一般的情况下,造成姓氏读错、写错、用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字多音出错,二是字形相似出错。
如果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正确把握住了这两点,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选择了几十个在读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的姓氏,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一一剖析之,彻底地弄清这些姓氏的来龙去脉,以便了然干心,杜绝发生错误。
仇:仇字有两个读音chóu(音愁)和qiǘ(音求)。
用于姓氏时,读作qiǘ不可读作chóu(仇恨的仇),也不可读作jiǘ(九)。
仇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仇牧,子姓。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南宫万之乱”。
仇姓的祖先仇牧在这场内乱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忠君爱国精神。
当时,宋国的卿士南宫万与宋闵公在一起下棋。
因宋闵公没有下赢,恼羞成怒,就用语言羞辱南宫万。
南宫万是一介武夫,力大无穷,在十分恼怒的情况下,拿起棋盘将宋闵公拍死。
仇牧闻之,率军与南官万战于公门。
两人搏斗之中,仇牧“齿著门阖而死”。
仇牧的后人即以仇为姓氏。
明代有大画家仇英等。
费:费姓有两个读音——一个读作fèi(音肺),一个读作bì(音必)。
读音不同,来源各异。
费(fèi)姓源出姒姓,夏禹之后,是个非常古老的姓氏。
《元和姓纂》云:“系出姒姓,禹后。
夏末有费仲、费昌。
望出江夏。
”而费(bì)姓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始祖是鲁国国君庄公的弟弟季友。
鲁庄公死后,季友遵照哥哥的遗嘱,佐其子般为国君。
后来般为庆父所杀,季友逃亡到陈国。
后来庆父在鲁国倒行逆施欲自立为君,引起天怒人怨,不得已逃到莒国。
中国姓氏大全

中国姓氏大全A阿:见《希姓录》阿跌:见《中国姓氏汇篇》阿单:见《中国姓氏汇篇》阿贺:见《中国姓氏汇篇》阿会:见《中国姓氏汇篇》阿里:见《中国姓氏汇篇》阿仑:见《中国姓氏汇篇》阿罗:见《中国姓氏汇篇》阿每:见《中国姓氏汇篇》阿那:见《中国姓氏汇篇》阿热:见《中国姓氏汇篇》阿支:见《中国姓氏汇篇》阿薄干:见《中国姓氏汇篇》阿步干:见《中国姓氏汇篇》阿恩有:见《中国姓氏汇篇》阿伏干:见《中国姓氏汇篇》阿勒根:见《中国姓氏汇篇》阿鹿桓:见《中国姓氏汇篇》阿史德:见《中国姓氏汇篇》阿史那:见《中国姓氏汇篇》阿思布:见《中国姓氏汇篇》阿思没:见《中国姓氏汇篇》阿勿嘀:见《中国姓氏汇篇》阿逸多:见《中国姓氏汇篇》啊:见《新篇千家姓》云南有啊姓哀:春秋鲁哀公后代,见《风俗通义》哀骀:春秋有哀骀它,见《姓氏词典》哎:见《神州姓氏新考》埃:见《神州姓氏新考》唉:见《神州姓氏新考》霭:见《太平图话姓氏综》毐:见《姓苑》敱:源于贵敱之后,见《左传》蔼:见见《太平图话姓氏综》霭牙:见《明史》艾:见《姓氏考略》伌:见《中国姓氏汇篇》艾岁:见《路史》艾貌:见《元史》爱:见《姓氏考略》爱新觉罗:清王朝皇姓瑷: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壒:见《贵姓何来》忄盖:《华阳国志》载晋代江州有此姓安:见《姓氏考略》安平:见《元和姓纂》安其:见《中国姓氏汇篇》安期:见《姓氏英贤传》安丘:见《姓氏考略》安是:见《姓氏英贤传》安阳:见《康熙字典》安迟:见《魏书》安都:见《姓苑》安瑞:见《姓氏词典》安国:见《姓氏寻源》安金:见《元和姓纂》安陵:见《姓氏考略》安克:见《明史》安末:见《南史》山安(上下旁):an 见《姓氏词典》庵:见《新篇千家姓》俺:见《新篇千家姓》谙:见《元史》唵:见《新篇千家姓》按:见《姓苑》元有按法普按摊脱脱里: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暗:见《姓苑》元有暗普岸:见《姓氏考略》口岸:an 见《姓氏考略》犴:见《古今姓氏书辩证》豻:见《姓谱》鵰:见《中国姓氏汇篇》卬:见《希姓录》周卬叔后代昂:见《姓苑》盎:见《姓苑》敖:颛顼师大敖之后,见《风俗通义》暗:见《姓苑》元有暗普熬:见《新篇千家姓》凹:云南傣族有此姓骜:古国名,见《姓》鳌:见《中国姓氏汇篇》翱:见《姓谱》傲:见《新篇千家姓》奥:见《姓氏考略》奥敦: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奥里:见《姓》奥鲁:元有上柱国奥鲁刺,见《姓氏考略》奥屯: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澳:今浙江嵊泗县有此姓浇:jiao ao 见《姓氏考略》B八:明有礼部主事八通,见《明史》八鲁剌dai: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八思:见《元史》八忽:见《元史》八达:见《明史》捌:见《太平图话姓氏综》,明有捌思叭:见《姓》扒:见《新篇千家姓》仈:见《康熙字典》巴: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巴公:见《姓源韵谱》在川东鄂西有此姓巴林: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巴鲁达: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巴雅拉: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巴炎刂:见《希姓录》巴羽特: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巴岳忒: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巴而术:见《元史》巴都葛:见《明史》巴刺密:见《明史》芭:见《宋史》宋有芭良茇:见《姓苑》拔拔: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拔汗那:见《姓》拔列:《后魏官氏志》载拔列氏后有改梁氏者拔列兰:《后魏官氏志》载拔列兰氏后有改梁氏者拔略:《后魏官氏志》载拔略氏改苏氏者拔也:据《姓氏考略》载回纥姓以部落名为姓氏拔曳固:回纥姓,《唐书》载“回纥九姓,四曰拔曳固”拔都康里: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跋:见《希姓录》,五代后梁有此姓把:据《广韵》载“杞康避董卓难,改把氏,pa,令姓把利:据《姓氏考略》载“甘肃庆阳古代有把利氏族”把岳忒: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把汉:见《二十四史纪传索引》把塔:见《二十四史纪传索引》把罗兰:见《二十四史纪传索引》把匝刺:见《二十四史纪传索引》霸:据《路史》载“豸韦子孙不忘祖先霸业,取霸为姓”坝:见《新篇千家姓》罢:见《新篇千家姓》罢敌:见《中国姓氏汇篇》白:见《姓氏寻源》bo令姓《姓解》“楚白公胜之后,有以为氏者”白公:《姓解》“楚白公胜之后,有以为氏者”白侯:《姓氏考略》“汉有柏侯氏,白侯为柏侯声转”白郎:南北朝有白郎久同,见《北史》白龙:见《简明中国通史》白鹿:《周书》载“古有白鹿国,或以为氏”白马:《潜夫论》“白马氏,因地也”白冥:《史记·秦本纪赞》“赢姓十四姓之一”白男:《路史》载“楚公族之后有白男”白南:《路史》载“春秋楚国有此姓”白石:见《古今姓氏书辩证》白威:见《姓苑》白象:《风俗通义》载“古有白象先生,古览者”白巫:《姓氏考略》北魏有此姓白乙:《路史》春秋齐公族之后白云:见《姓氏词典》白寘:《希姓录》载“战国赵国公族后代有此姓”白巴公:见《希姓录》白苏尼:见《二十五史人物索引》白杨提:见《太平图话姓氏综》白鸾:见《中国姓氏汇篇》白苏:见《二十四史人名索引》白郁:见《二十四史人名索引》百:见《姓解》汉有百政百里:见《风俗通义》佰:见《新篇千家姓》摆:见《明史》明有摆言太柏:见《风俗通义》拜:见《万姓统谱》败:见《姓谱》晋有败崇美栢:见《姓解》宋有栢孝隆柏常:见《姓氏考略》柏高:见《姓氏考略》柏侯:见《姓氏考略》柏成:见《元和姓纂》柏霜:见《姓谱》班:见《古今姓氏书辩证》斑:见《河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今河南省有此姓班麻:明有班麻思结,见《明史》班丘:见《姓氏考略》般:见《太平图话姓氏综》阪:见《新篇千家姓》板:见《太平图话姓氏综》阪泉:见《姓氏考略》阪上:见《元和姓纂》昄:见《姓氏寻源》半:见《姓苑》伴:见《新元史》办:见《新篇千家姓》邦:见《姓苑》孔子弟子有邦远浜:见《新篇千家姓》榜:见《新篇千家姓》傍:见《姓解》棒:见《姓苑》蚌:现云南有此姓傍木:见《宋史》包:见《路史》古有包牺氏苞:见《姓氏考略》宝:汉有宝忠,见《姓苑》保:明有保春和,见《姓氏考略》报:《新元史》载报恩奴暴: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堡:见《新篇千家姓》饱:宋有饱安盈见《正字通》豹:三国魏有豹皮公,见《风俗通义》爆:见《山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山西屯留有此姓抱:《魏书》有抱嶷传鲍:见《姓苑》瀑:见《新篇千家姓》暴伯:见《姓》鲍丘:见《姓氏考略》鲍俎:见《魏书》保宝:见《元史》保脱:见《元史》杯:宋洪州知州杯承宠,见《姓苑》悲:见《山东省单县一中校友通讯录》碑:见《新篇千家姓》卑:汉北平太守卑鲁,明有卑铭盃:金有盃鲁,见《姓谱》北:见《万姓统谱》桮:汉有桮育,见《姓苑》庳:见《姓苑》倍:见《姓氏考略》蓓:见《新篇千家姓》辈:见《新篇千家姓》背:见《鼠璞》孛:《姓氏靠略》载“萧衍之后有悖氏”贝:见《姓苑》悖:见《古今姓氏书辩证》邶:见《路史》被:汉有御史大夫被通,见《姓》备:见《风俗通义》鄁: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卑梁:见《姓》春秋楚国边邑卑路斯:见《新唐书》卑弥:三国魏有卑弥弓呼,见《三国志》卑徐:见《路史》北髪:见《元和姓纂》北附:见《姓苑》北宫:见《姓氏考略》北官:见《姓解》北郭: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北海:见《姓氏英贤传》北门:见《通志》北髦:见《世本》北旄:见《姓氏考略》北丘:《淮南子》载“东海有北丘氏”北人:唐尧时有北人无择,见《通志》北山:见《中国姓氏汇篇》北唐:见《姓氏英贤传》北乡:见《姓苑》北野:见《元和姓纂》北殷:见《姓氏考略》倍利:见《太平图话姓氏综》倍俟:北魏姓,见《元和姓纂》奔:五代后晋石敬瑭有将军奔洪进,见《姓》奔水:见《路史》,古有奔水氏贲:汉有贲休,见《元和姓纂》本:见《姓氏考略》本答失蛮: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本雅失里:蒙古族姓,见《明史》夲:见《广韵》,少数民族姓崩:见《正字通》甭:见《神州姓氏新考》迸:元有迸不刺,见《元史》泵:见《神州姓氏新考》祊:见《姓苑》菶:见《希姓录》逼:见《新篇千家姓》笔:见《新篇千家姓》鼻:见《路史》彼:见《千家姓》鄙:鄙,古国名,以国为氏,见《路史》比:见《后汉书》比丘:见《魏书》比人:见《元和姓纂》妣;见《姓苑》俾:见《新篇千家姓》娝:见《元和姓纂》必:宋有必赞,见《姓氏考略》必兰:元有必兰·纳识里,见《二十五史人物索引》必力:见《明史》必禄:满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邲:见《姓氏寻源》苾:见《新篇千家姓》苾悉:突厥姓,见《新唐书》袐:见《姓氏考略》,汉有袐彭祖秘:西羌姓,宋有秘珍,见《姓氏词典》碧:见《姓苑》闭:壮族有此姓,见《希姓录》弊:见《姓》敝:见《古今姓氏书辩证》蔽:见《姓考》弼:见《新篇千家姓》弊耶伽罗:见《中国人名大词典》碧鲁:满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闭珊:见《姓氏考略》璧:见《路史》壁: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庇:见《路史》薜:见《新篇千家姓》辟:见《姓氏考略》晋有辟奚弼毳:见《梁书》毕:见《唐书》毕鲁:满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馝邦:见《后魏书》馝邗:见《魏书》馝刊:见《中文大词典》费:见《姓氏词典》fei 令姓毕也:见《元史》编:见《姓氏考略》边:见《康熙字典》扁:见《希姓录》,pian 令姓鞭:见《新篇千家姓》辩:见《姓氏寻源》辨:见《太平图话姓氏综》卞:见《元和姓纂》遍:见《新篇千家姓》变:见《姓苑》汴:见《姓苑》苄:见《姓苑》萹:见《新篇千家姓》弁:见《姓考》便:见《神州姓氏新考》鴘:见《姓苑》昌平有此姓篇:见《神州姓氏新考》标:见《新篇千家姓》飚:见《神州姓氏新考》彪:见《路史》表:见《姓苑》杓:见《姓苑》表纥:见《姓氏急就篇》表黎:见《元和姓纂》鳖:《池北偶谈》载“山东寿光有此姓》,宋有鳖弊别:唐有别傪,见《姓苑》龞:见《中华大字典》别成: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别都:见《二十五史人物索引》别哥伦:见《新元史》别速: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别里:见《元史》别儿怯:见《元史》宾:明有宾天秀,见《路史》宾牟:见《元和姓纂》滨:见《姓苑》,郑州市有此姓斌:见《新篇千家姓》彬:晋有彬宝,见《姓苑》鬓:见《中国姓氏汇篇》邠:见《元和姓纂》豳:见《姓苑》并:南朝梁有并韶,见《万姓统谱》并官:见《中国姓氏汇篇》冰:见《姓氏考略》,明有冰如鉴兵:见《新篇千家姓》槟:见《姓苑》禀:见《新篇千家姓》丙:见《姓氏考略》柄:见《姓解》炳:见《姓苑》秉:见《姓氏考略》邴:见《古今姓氏书辩证》邴意:见《元和姓纂》屏:见《姓氏急就篇》邴:见《五方元音》,春秋鲁大夫邴氵曳竝:见《姓苑》並:见《姓谱》钵:见《唐书》唐有钵阐布波:见《姓氏考略》播:见《姓苑》,元有播里蔔:见《新唐书》唐有蔔写玻:见《新篇千家姓》拨:见《新元史》,元有拨绰薄:见《姓氏考略》,汉代有薄昭亳:见《后汉书》有亳氏孛:见《姓》明有孛敏,bei 令姓播吾:见《中国姓氏汇篇》波罗摩:见《明史》波大龟:见《姓氏考略》波美税:见《宋史》波斯:见《姓氏考略》拨略:北魏姓,见《魏书》孛儿只斤:元王朝国姓孛术鲁:见《姓氏词典》孛思忽儿弘吉剌:蒙古族姓,见《姓氏词典》孛术:见《太平图话姓氏综》孛兰:见《元史》孛由补:见《元史》孛刺兰:见《明史》孛罗:见《元史》孛颜:见《元史》勃:汉有勃鞮,见《唐书》勃窣野:见《古今姓氏书辩证》渤:见《新篇千家姓》愽:见《古今姓氏书辩证》愽尔济吉特:满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愽尔济锦: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愽和里:满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愽罗忒: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愽罗特: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愽特: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薄姑:见《姓苑》薄奚:见《魏书》薄野:见《姓氏考略》伯: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帛:汉有帛敞,见《姓谱》泊:见《潜夫论》钹:见《神州姓氏新考》僰:见《姓苑》駮:见《太平图话姓氏综》駮马:见《姓氏考略》伯比:见《古今姓氏书辩证》伯常:《晏子春秋》载“齐国有伯常蹇”伯成:见《姓氏考略》伯德:《辽金元姓谱》载“金大定时,定奚族为五曰姚里,伯德,奥里,梅智,揣,皆辽姓也”伯封:见《姓氏考略》伯丰:见《姓》伯夫:见《姓解》伯高:见《姓》伯昏:见《希姓录》伯勒克:见《新元史》伯鸾:见《姓氏考略》伯夏:见《中国姓氏汇篇》伯象:见《中国姓氏汇篇》伯颜:见《元史》伯帖:见《元史》伯有:见《中国姓氏汇篇》伯州:见《中国姓氏汇篇》伯宗:见《中国姓氏汇篇》伯牙吾:见《中国姓氏汇篇》伯岳吾:见《中国姓氏汇篇》伯牙吾台: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白鸾:见《印數》白:bo 见《康熙词典》蘗:见《姓苑》捕:汉有捕巡,见《康熙字典》逋:见《宋史》卜:孔子弟子卜商,见《元和姓纂》卜咸:见《姓氏考略》卜梁:见《姓苑》卜马:见《姓氏考略》卜领勤多礼伯克:蒙古族姓,见《姓氏词典》卜颜:见《元史》卜理:见《元史》卜鲁:见《元史》卜答:见《明史》卜烟:见《明史》补:汉有补郎,见《姓苑》补禄:见《姓氏英贤传》簿:见《姓苑》部:宋有部的,见《章丘县志》不华:见《姓》不花:元有不花掌吉,见《姓》布:见《姓氏考略》布却:见《姓苑》布赛:满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布叔满:见《路史》布叔沛:见《姓氏考略》布苏克: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布鲁:见《元史》布遮:见《新唐书》佈:见《中国姓氏汇篇》步:见《潜夫论》步大汗:北魏姓,见《魏书》步六根:北魏姓,见《魏书》步六孤:北魏姓,见《魏书》步鹿根:北魏姓,见《魏书》步鹿孤:北魏姓,见《魏书》步叔:见《元和姓纂》步温:见《姓苑》步扬:见《姓苑》步鲁:见《元史》步扬:见《太平图话姓氏综》不第:见《中国姓氏汇篇》不更:见《中国姓氏汇篇》不茅:见《中国姓氏汇篇》不蒙:见《中国姓氏汇篇》不梦:见《中国姓氏汇篇》不夷:见《中国姓氏汇篇》不雨:见《中国姓氏汇篇》C:擦:见《新篇千家姓》猜:见《新篇千家姓》才:明有兵部左侍郎才宽,见《希姓录》材:见《太平图话姓氏综》财:见《太平图话姓氏综》采:汉有度辽将军采皓,见《姓考》彩:见《姓苑》菜:见《河南省革命烈士英明录》蔡:见《元和姓纂》蔡丘:见《姓解》蔡仲:见《元和姓纂》参:见《太平图话姓氏综》参烈宝毗邪:见《明史》参烈昭:见《明史》骖:见《姓苑》残:见《神州姓氏新考》蚕:见《新篇千家姓》惭:见《神州姓氏新考》粲:见《姓苑》灿:见《新篇千家姓》璨:见《姓苑》嬱:见《姓苑》潜:见《姓氏考略》燦:见《神州姓氏新考》仓:《周礼》载“仓人,以官名为姓氏”仓颉:见《元和姓纂》沧:见《新篇千家姓》苍:见《风俗通义》苍伯:见《中国姓氏汇篇》苍林:见《路史》苍舒:见《路史》苍梧:见《姓氏考略》苍吾:《淮南子》载“有苍吾绕”藏:见《姓苑》操:汉有操乘,见《姓苑》曹:见《古今姓氏书辩证》曹牟:《东莱先贤传》载“兖州刺史曹牟君卿”曹丘:汉有曹丘生,见《姓》漕:汉有漕中叔,见《姓考》槽:见《新篇千家姓》鄵:见《元和姓纂》草:《周礼·地官》载“草人,农业官吏,其后以官名为姓氏”曹叔:见《史记》策:古有策疆,见《姓氏考略》筴:系策姓分族,见《姓氏词典》侧:《路史》载“春秋楚公族有侧氏”册:《姓氏考略》载“唐有黄国公册安昌”岑:汉有岑彭,见《风俗通义》层:《宋史》载“宋有层伽尼”缯:《路史》载“汉有缯贺”鄫:见《古今姓氏书辩证》插:元有插都,见《二十五史人物索引》杈:见《新篇千家姓》查:见《新篇注音千家姓》zha令姓茶:宋有茶龙眉,见《姓氏考略》察:三国吴有将军察战,见《姓苑》察失利:见《太平寰宇记》察台: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察哈扎剌儿: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察罕:见《元史》刹:见《路史》刹帝利:见《姓氏词典》刹利:见《姓氏考略》刹利帝:见《中国人名大词典》刹利邪伽:见《姓氏考略》差:见《姓氏考略》差师:战国魏公族有差师氏,见《世本》柴:见《古今姓氏书辩证》虿:见《姓源韵谱》茝:见《中国姓氏汇篇》单于:见《姓氏寻源》禅:见《中国姓氏汇篇》缠:汉有缠子,见《姓氏词典》阐:见《姓苑》产:见《姓氏考略》蝉:汉有蝉封,见《新篇千家姓》婵:见《新篇千家姓》蟾:见《姓氏急就篇》镡:见《中国姓氏汇篇》昌:汉有昌豨,见《路史》伥:见《新篇千家姓》常:见《姓氏考略》尝:见《史记》尝羌菖:见《新篇千家姓》常丘:见《姓解》常寿:见《世本》常仪:见《姓氏考略》常庄:见《姓》长:春秋时楚国有长沮,见《路史》zhang令姓长狄:见《路史》长克:见《姓》长柳:见《汉书》长卢:见《姓解》长桑:见《姓氏考略》长沙:见《姓氏考略》长勺:见《路史》长梧:见《姓氏考略》长兴:见《姓》长渔:见《姓氏考略》长仲:见《元和姓纂》长儿:见《中国姓氏汇篇》长孙:见《中国姓氏汇篇》苌:见《姓氏考略》苌伯:见《路史》昶:见《新篇千家姓》敞:汉有敞居落,见《汉书》畅:见《风俗通义》唱:见《姓苑》黑龙江有此姓倡:见《新篇千家姓》伥:见《神州姓氏新考》偿:见《中国姓氏汇篇》抄:明永乐中有举人抄思,见《姓氏词典》超:汉有太仆超喜,见《希姓录》钞:见《姓氏考略》朝:隋有朝景焕,见《潜夫论》朝臣:见《通志》潮:见《元史》潮海晁:汉有晁错,见《汉书》巢:见《姓氏考略》炒:见《明史》鼌:见《风俗通义》车:汉有车忠,见《汉书》车成:见《潜夫论》车非:见《通志》车遽:见《世本》车焜:见《魏书》车裩:见《姓氏考略》车悃:见《姓氏考略》车门:见《世本》彻里:见《元史》扯:见《明史》扯力克撤:见《新篇千家姓》澈:见《新篇千家姓》彻:见《姓氏考略》掣:见《五代史》撦:见《明史》謵:见《姓考》彻兀台:蒙古族姓,见《中国人名大词典》沉:见《新篇千家姓》郴:见《通志》綝:见《古今姓氏书辩证》沈:见《姓苑》shen令姓沈谶:见《希姓录》沈犹:见《广韵》沈纤:见《路史》臣:见《姓氏考略》忱:见《新篇千家姓》谌:见《万姓统谱》shen令姓晨:见《新篇千家姓》辰:见《姓氏考略》茞:见《中国姓氏汇篇》辰放:见《姓氏考略》宸:见《新篇千家姓》陳:见《元和姓纂》尘:见《万姓统谱》陈哀:见《希姓录》陈方:明太祖赐镇国将军陈方亮姓陈丰:见《路史》陈锋:见《姓氏考略》陈留:见《姓氏英贤传》陈王:见《姓氏词典》陈夏:见《姓氏急就篇》陈李:见《人民日报》陈梁:见《人民日报》成:见《通志》称:见《路史》偁:见《姓氏词典》成功:见《姓苑》成公:见《路史》成王:见《通志》成纪:见《姓氏考略》成阳:见《姓氏考略》成子:见《姓考》郕:见《古今姓氏书辩证》诚:见《新篇千家姓》城:见《风俗通义》城阳:见《姓氏考略》呈:见《正字通》裎:见《五方元音》乘:见《姓氏考略》sheng令姓澄:春秋时宋有澄子,见《姓氏考略》丞:山东绎县有此姓,见《五方元音》汉有丞德,见《汉书》承:春秋时卫国大夫成叔承的后代,见《世纪》承桑:《帝王世系》载“神农娶承桑氏”逞:见《路史》枨:明句容训导枨锡,见《姓氏词典》乘马:见《中国姓氏汇篇》乘丘:见《中国姓氏汇篇》秤:见《中国姓氏汇篇》絺:周有絺邑,以邑为氏,见《姓氏词典》絺韦:见《姓氏急就篇》蚩:古代九黎族首领蚩尤的后代,见《姓》蚩尤:见《新篇注音千家姓》痴:见《新篇千家姓》持:宋有持总,见《宋史》迟:见《姓氏考略》池:见《风俗通义》,宋有状元池梦鲤赤:颛顼时有赤诵,见《姓氏考略》持黎:见《宋书》齿:见《姓氏考略》尺:见《新篇千家姓》鸱:汉有鸱靡,见《姓考》鸱夷:见《风俗通义》炽:见《姓考》炽侯hai:见《新篇注音千家姓》炽俟:回纥姓,见《姓氏考略》治:明有治国器,见《路史》耻:见《新篇千家姓》驰:见《姓苑》明有举人驰九垓弛:见《中国姓氏汇篇》褫:见《中国姓氏汇篇》蚳:见《姓》茌:山东荏平县有此姓,见《广韵》莉:安徽寿县有此姓,li令姓赤将:见《尚友录》赤龙:见《简明中国史》赤人:见《中国姓氏汇篇》赤松:见《路史》赤诵:见《姓氏考略》赤乌:见《姓氏词典》赤小豆:见《魏书》赤章:见《姓氏词典》敕:后燕有合浦公敕勃,见《姓氏词典》敕力:见《姓氏考略》敕门:见《姓苑》斥:河南汝南有此姓,见《元和姓纂》zhe令姓叱:陕西省蒲城有此姓,见《姓氏考略》叱豆:见《西秦录》叱伏列:见《姓解》叱伏卢:见《姓解》叱干:北齐有叱干苟生,见《通志》叱雷:见《姓氏词典》叱李:见《姓解》叱力:见《姓氏考略》叱利:见《姓氏考略》叱卢:见《姓氏考略》叱闾:见《姓氏考略》叱吕引:见《姓氏考略》叱罗:见《姓氏考略》叱列:见《姓氏词典》叱灵:见《姓氏词典》叱吕:见《魏书》叱茅:见《姓苑》叱门:见《魏书》叱奴:见《魏书》叱温:见《魏书》叱千:见《中国姓氏汇篇》充:见《姓谱》汉有充向,充申冲:汉有博士冲和,见《姓氏词典》崇:见《姓源韵谱》重:汉有重异,见《姓氏词典》,zhong令姓宠:三国蜀有长史宠义,见《姓苑》种:宋有种师道,见《元和姓纂》嵩:见《康熙字典》song令姓虫:汉有虫达,见《姓氏词典》重丘:见《中国姓氏汇篇》抽:元有抽丑,见《新元史》酬:金有酬贑,见《金史》筹:见《中国姓氏汇篇》疇:春秋越有大夫疇无馀,见《姓氏词典》稠:见《古今姓氏书辩证》俦:见《姓苑》雠:见《中国姓氏汇篇》紬:见《中国姓氏汇篇》丑:见《奇姓通》臭:见《新篇千家姓》裯:见《史记》初:见《姓苑》樗:明有合水训导樗木直,见《姓考》摴:见《通鉴外纪》樗里:汉有樗里牧,见《元和姓纂》貙:见《姓解》櫖:见《中国姓氏汇篇》出:福建惠安有此姓,见《姓氏寻源》出大汗:见《魏书》出就:古有出就鞠,见《汉书》出连:见《姓氏词典》出莲:见《太平图话姓氏综》厨:见《姓氏考源》厨人:见《姓解》鉏:见《姓氏考源》,xu令姓鉏从:见《路史》鉏卯:见《中国姓氏汇篇》鉏丘:见《元和姓纂》锄:见《集韵》除:见《姓氏考略》刍:见《姓氏考略》雏:见《新篇千家姓》褚:见《通志》褚师:见《春秋左氏经集解》楮:见《太平图话姓氏综》储:见《风俗通义》楚:见《姓氏考略》楚季:见《姓氏词典》楚且:见《路史》楚丘:见《姓氏考略》楚宗:见《路史》杵:见《新篇注音千家姓》杵臼:见《姓氏词典》处:春秋晋有处穆,见《风俗通义》处罗:唐有处罗拔,见《新唐书》处师:见《姓氏考略》畜:见《古今姓氏书辩证》触:见《太平图话姓氏综》矗:见《姓谱》黜:见《新篇注音千家姓》黜弗:见《魏书》黜容:见《魏书》亍:春秋楚有大夫亍衡,见《姓氏寻源》鄐:见《风俗通义》媰:见《集韵》歜:见《姓氏寻源》揣:金有举人揣本,见《金史》啜:宋有啜香,见《姓氏寻源》啜剌:唐有啜剌·右失毕,见《通志》穿:见《姓氏考略》穿封:见《姓》川:见《姓氏考略》传:见《姓苑》船:见《姓苑》yan令姓串:见《新篇千家姓》钏:见《中国姓氏汇篇》歂:《史记》载“有歂师”窗:见《新篇千家姓》床:元有床兀儿,见《姓考》闯:见《新篇千家姓》炊:见《新篇千家姓》cuan令姓吹:见《姓苑》垂:宋有垂仁,见《姓苑》锤:见《新篇千家姓》椎:唐有椎古,见《新唐书》春:见《姓氏考略》椿:见《新篇千家姓》淳:见《姓氏考略》淳于:见《姓谱》纯:见《姓谱》湻:见《中国姓氏汇篇》纯狐:见《姓苑》绰:见《中国姓氏汇篇》戳:见《新篇千家姓》绰儿加:见《明史》绰罗:见《姓氏考略》茨:汉有桂阳太守茨充,见《姓解》茨芘:见《姓氏考略》慈:汉有慈仁,见《姓苑》慈母:见《姓》慈毋:见《路史》慈无:见《姓考》磁:见《神州姓氏新考》雌:见《汉书》辞:宋有辞擀,见《姓苑》此:见《云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次:明有次益,见《路史》刺:宋有刺颖,见《姓源》赐:春秋时孔子的弟子端木赐的后代,见《姓解》佽:见《姓氏考略》朿:见《新篇注音千家姓》刾:见《姓苑》聪:见《新篇千家姓》枞:汉代有枞公,见《姓》匆:见《新篇千家姓》葱:唐朝有葱勿雅,见《唐书》从:明有怀庆知府从龙,见《新纂氏族签释》丛:明有著名诗人丛叔模,见《姓氏考略》琮:宋有隐士琮师古,见《姓氏考略》藂:见《姓解》賨:古有賨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见《路史》凑:唐朝有凑罗栋,见《新唐书》粗:见《新篇千家姓》促:见《新篇千家姓》媨:《潜夫论》载“古狄族有此姓”趣:《姓氏考略》载“趣马氏之后”趣马:《姓氏英贤传》载“趣马,周朝职官,掌握养马”篡:见《新篇千家姓》爨:《姓氏考略》载“爨为南夷著姓,以国为氏”熶:见《中国姓氏汇篇》炊cuan:见《河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崔:见《古今姓氏书辩证》催:河南确山有此姓,见《新篇千家姓》摧:见《新篇千家姓》璀:见《姓苑》萃:明有萃良翰,见《明史》毳:见《姓苑》衰:见《姓苑》村:见《新篇千家姓》存:《希姓录》载“宋有存光孙”寸:《姓氏寻源》载“明有梓潼知县寸居敬”忖:春秋时齐有忖公,见《姓解》蹉:见《中国姓氏汇篇》撮:元有撮及斑,见《元史》嵯:《姓氏考略》载“宋有嵯峨”错:今山西孝义有此姓,见《姓苑》措:见《新篇千家姓》厝:见《路史》D:答:明有答谷,见《康熙字典》。
《人名联对浅尝》给小孩取名参考

人名联对浅尝名人字号,引经据典。
千奇百怪,蔚为大观。
巧妙连缀,颇可赏玩。
举例如斯,供君一粲。
<二字联>白起班固陆游叶挺秋瑾解缙黄兴孙坚秦观岳飞夏圭谢冕邹鲁张勋启功雷锋殷夫薛岳李唐启功废名蔡锷海子严嵩黄杰孟泰师哲李杜于漪齐越项英王安范曾马列斯霞丛飞俞樾宋玉李凖蒲风芦荻乔石季承明珠胡绳杨骚柏杨柯岩<三字联>李左车雷抒雁秦大河牛金星邓小平王右军徐悲鸿范长江程长庚屈大均张思卿吴慰祖邵力子苏步青佟麟阁郑愁予王念孙张劲夫吴登云杨虎城丘成桐辛弃疾熊十力邹韬奋戚发轫竺可桢霍去病钱三强钱壮飞包起帆吴伟业陈独秀胡三省黄河浪岳鹏举李硕勋王尽美王九思戈壁舟葛云飞陈嘉庚宋嘉树徐霞客王任重王首道宋美龄韩美林李鸿宾程思远吕正操恽代英高树勋张国华范汉杰柯逢时宋世雄陈建功田家英孙殿英杨遇春于化虎王炳南叶圣陶朱怀冰张宗禹邱成龙毛泽东钱大钧贺衷寒赵忠尧张灵甫张养浩罗沧海诸葛亮西门豹陆秀夫周培源王昆仑司马光东方虬柳公权唐景崧袁隆平钱学森冯桂芬何叔衡左宗棠李鸿章季羡林华蘅芳赵南起黄宗汉郭守敬秦邦宪柯云路汪东兴徐景唐刘秉忠曾国藩杜鹏程金圣叹马君武金克木蒲松龄沈从文詹大悲宋子文黄胜白张岱年罗历戎杨载福沈曾植阎立本梅尧臣常遇春吴承恩周祖培李培根胡汉民郑正秋刘白羽孙过庭吴金印戴东原吴雁泽王丹凤林语堂刘玉章钟南山刘莲池侯外庐杨鸣玉何柱国蔡孑民王耀武易中天罗佩金叶倾城李一氓苏炳文陈长捷江腾蛟吴铁城徐凤翔林小猫黄永胜浦起龙阎锡山姬鹏飞简大狮陆文夫徐常遇王大令全祖望程门雪陈武民孙奇逢蔡中郎钟子期许地山卢明月王左挂文文山郑三宝朱衣点丁太阳于右任樊樊山李四光白云生程不识薛居正韦端己孙不二李方华徐无闻张择端陈正人王惟一钱正英栾菊杰沙千里朱柏庐武三思于省吾李莲英米万钟李木庵杨四知杨润身刘知远史东山周至柔康广厦曹雪芹马识途丁西林方永刚任小楼钱杏邨胡三省黄尊素戴安道浦江清吕凤子徐再思傅崇碧王守仁蒋海澄丁石孙唐执玉刘禹锡束约秋李辅国程思远谢奉琦李商隐梁遇春任弼时宋任穷俞文豹宋翔凤于凤至罗章龙孙飞虎周恩来<四字联>阔普通武高嵡山翁庐隐碧野綦毋怀文黄甦更生孙犁田间田间田汉陆友友仁惠施施惠杨度牛鉴巴金巴人邓牧牧心公刘刘公朱权马衡<五字联>曾望颜瞻孔谭延闿无畏陈其美英士王念孙怀祖康长素有为宋世杰俊臣范中正中立郭沫若尚武邓恩铭恩铭陶士衡士行沈岳焕从文聂荣臻荣臻公孙衍犀首江河吴浊流李白非李白顾恺之虎头琼瑶赛珍珠张继非张继<六字联>程千帆杨万里关天培曾天养傅抱石陈布雷胡三省闻一多詹天佑戴天仇刘开渠王积薪郭钟岳岳钟琪罗广文吴化文龙春舫杨秋帆顾羡季季羡林方振武王耀武颜秋月戴春风梅白杨降碧野蔡尚思艾思奇朱执信杨守仁艾青萧红绿原钱钟书魏书生牛得草马占山天南遯叟王韬客园何键芸樵川北圣人张澜雨农戴笠春风<七字联>山中宰相陶弘景口蜜腹剑李林甫诗家天子王昌龄铁齿铜牙纪晓岚冯牧秦牧牧碧野马致远天涯寄秋思艾青柳青青田间余光中海外怀乡愁郑成功功成名就秦岭云云横秦岭杨得志志得意满关山月月满关山碧野田间作田汉江南提督梁化凤绿原沙汀鸣沙鸥直隶巡抚于成龙八大山人朱雪个六小龄童章金莱<八字联>薛岳仰岳岳乃伯陵幸鸿铭汉滨读易者龙云登云云为子舟郑观应罗浮待鹤人郭忏悔吾杨守敬惺吾黄维悟我林尹民无我李宗仁傅作义大仁大义王耀武宋子文亦武亦文柏文蔚文蔚张居正居正严济慈济慈徐培根培根高攀龙李攀龙攀龙附凤沈起凤朱起凤起凤腾龙李阳冰笔虎杨维桢文妖河东君杨爱淮南王刘安关汉卿张汉卿一文一武米元章王元章如痴如狂张碧太碧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太白将船买酒白云边孔北海康南海海阔凭鱼跃武则天张闻天天高任鸟飞卢抱经臧拜经王念经引经据典袁宗道陈师道李行道乐道安贫李德生白健生傅宜生三生有幸葛云飞钱壮飞王若飞一飞冲天马南邨徐雪邨钱杏邨邨中炊烟袅袅苏东坡蔡松坡贾兰坡坡上芳草萋萋女娲补天杞人忧天天若有情天亦老嫦娥奔月貂蝉拜月月如无恨月常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氏联典恽姓氏联典遗臣祝发;东园草衣。
上联:明末江苏武进人恽日初,字仲升,号逊庵。
崇祯间副贡,以经国济世之才自负,曾应诏上《备边五策》,未被采纳,隐居天台山,又避兵乱逃往建宁,剃发为僧,讲学为生。
有《见则堂语录》、《不远堂诗文集》。
下联:清初画家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改字正叔,号南田、云溪外史、东园客、草衣生等,恽日初之子。
家贫又不应科举,以卖画为生。
初工山水,笔墨隽秀;后与王晕交往,便多作花卉,重视写生,水墨淡彩,清润明丽,自成一格,与唐于光等被看作“恽派”,又称“常州派”,后人把他与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
并精通行楷书,风格秀朗。
诗文也清丽,著有《瓯香馆集》良吏知二县;巾帼有三绝。
上联:清朝乾隆举人恽敬,阳湖人,所至以振兴文学为务,治西文得力于韩非、李斯,世称“阳湖派”,历知富阳、江山二县,有《大云山房文集》。
下联:清朝恽珠,十岁能诗,十三工铁绣,善绘事,闺中有“绝”之目画旨留宏论;栎存有遗香。
上联:明朝画家恽本初,有《画旨》四卷。
下联:清朝道光进士恽世临,官湖南巡抚,有《栎存草堂文集》决意却敌,阻遏英舰;出粟赈灾,旌表义民。
上联:清朝恽祖翼,曾任浙江巡抚,练兵以保境。
下联:清朝恽昶画仿南田,辟推毛妇;文宗西汉,独著阳湖。
上联:清朝恽冰,为恽寿平族曾孙女,善写生,甚得南田(恽寿平)笔法,嫁同县毛鸿调。
下联:恽敬起源: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芈姓,春秋楚成王熊恽之后,以祖名为氏。
据张澍撰《姓氏寻源》载,春秋时楚国楚成王熊恽的后人,有的以祖名恽为姓,称为恽氏。
②出自杨姓,西汉大臣杨恽之后,以祖名为氏。
据《姓考》载,西汉大臣杨恽,官中郎将,封平通侯,因得罪宣帝被腰斩,其子为避难,以恽为氏,世代相传。
③出自郓姓所改。
据《姓考》载,恽氏本姓郓,后改为恽姓,形成另一支恽氏。
始祖:楚成王。
迁徙:恽姓早期生活在湖北一带,后逐渐向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汉唐之间在江西和江苏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武进县和鄱阳郡为郡望。
唐宋以后恽姓主要在江南地区扩展,尤以江苏常州一带为主要聚居区。
目前恽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武进县春秋吴延陵邑,汉置昆陵县,晋分置武进县,梁废,故城在今江苏武进西北七十里。
唐复置,即今治。
清与阳湖并为江苏常州府治。
鄱阳郡三国吴置,治鄱阳,即今江西鄱阳一带。
堂号:①郡望堂号:武进、鄱阳。
②自立堂号:光裕等。
名人:恽日初(1582-1659),明末臣。
字仲升,号逊庵。
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崇祯副榜贡生,曾应诏上《备边五策》,未被采纳。
明末,隐居天台山,拒绝召荐。
逃亡浙江、福州、广州,削发为浮图,名明昙,以讲学为生。
后助金坛王祈聚众抗清。
兵败后归居常州。
先后与杨廷枢、刘宗周交游。
学识广博。
著有《见则堂语录》、《不远堂诗文集》等。
恽向(1586-1655),明画家。
原名本初,字道生,号香山翁。
江苏武进人。
初为诸生,崇祯年间举贤良方正,拜中书舍人,不就。
自幼爱好诗文,博学多才。
擅长画山水,早年学董源、巨然,以悬肘中锋作画,骨力圆劲,浓墨润湿,纵横淋漓,自成一派。
晚年敛笔于倪瓒、黄公望风格,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妙合自然。
往来于齐鲁之间,常登临泰山,故笔下山水得自然雄浑之气。
曾为周亮公画山水,自题云:“逸品之画,笔似近而远愈甚,似无而有愈甚;其嫩处如金,秀处如铁,所以可贵,未易为俗人道也。
”侄恽寿平曾以师事之。
传世作品有《春雨迷离图》、《仿北苑山水》、《秋亭嘉树图》等。
恽寿平(1633-1690),清画家。
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晚年号白云外史、瓯香散人。
毗陵(今江苏常州)人。
明亡后曾参加过抗清斗争,终生不与清朝合作,以书画为生,工诗文书法。
擅花卉、山水,其花鸟师法沈周、陆治、孙隆,转益多师,“酌论古今,参之造化”,创没骨花卉画法。
其画直接用笔蘸颜色在纸绢上敷染成画,在形似的基础上饶有潇洒秀逸的韵致,具有文人画的情调。
早年学画山水,先随伯父恽向学习,后师承王蒙、黄公望、倪瓒、董源、巨然,颇有画名,后遇王翚,声称耻为天下第二手而改画花卉,但仍未间断山水画创作。
其山水笔墨秀逸疏灵,意境清幽,颇为时人所重。
清人对其花卉评价甚高,追随者也多,遂形成常州派。
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四王吴恽。
有《红梅山茶图》、《玉堂富贵图》、《桃花图》、《三友图》等传世。
著《南田画跋》、《瓯香馆集》。
恽源浚,清画家。
字哲长,号铁箫,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寿平族裔。
官天津县丞。
行楷极雅趣,花卉款字俱仿寿平,颇能神肖。
水墨写生,尤得神韵。
恽兰溪,清画家。
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画家恽源浚之妹,邹一桂(1686-1772)之妻。
善画山水,人赞其“山水平远,风韵天然”。
亦善花卉。
夫妇曾合画《蟠桃图》,约长丈余。
二人在夜间秉烛作画,匍匐地上,画大小桃三百枚,天未明而成。
恽敬(1757-1817),清散文家。
字子居,号简堂,江苏武进人。
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
以教习官京师,与庄述祖、庄献可、张惠言等友善,切磋学问。
历知富阳、江山二县,任内以振兴文学为务,以廉洁奉公、执法严格、善于治狱著称。
以卓异擢南昌府同知,改署吴城。
为人负气,矜尚名节。
为忌者诬劾,以失察去官。
早年从事考据、骈丽之学,后因受“桐城派”影响,乃改治散文,其主张与“桐城派”不同;与其同里张惠言、李兆洛为同道,世称其文为“阳湖派”古文。
桐城派专宗唐宋诸大家之散文,阳湖派则兼取骈文之长。
他嫌桐城派文内容薄弱,主张“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
”著有《大云山房稿》、《诗集》、《历代冠服图说》、《子居决事》等。
恽冰,清女画家。
字清於,号浩如,一号兰陵女史,亦署南兰女子。
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恽寿平后裔,毛鸿调妻。
身受家庭熏陶,擅画能诗。
喜绘花鸟草虫,芊绵蕴藉,用粉精绝,作品辄题小诗,以没骨名著吴中,与常熟马荃的钩染,并誉为“江南双绝”。
乾隆初尹继善曾以其画进呈高宗。
她传承家艺,后代子孙皆受她画意濡染。
有《仿王若冰花鸟图》、《花蝶图》、《牡丹玉阑图》等传世。
恽珠(1771-1833),清画家、文学家。
字珍浦,号星联,晚号蓉湖道人,江苏阳湖(今常州)人。
恽冰侄女,知府完颜廷璐妻。
自幼聪敏过人,十岁能诗,十三岁善绣。
从姑母恽冰学画,深得其法,工画花卉。
著有《红香馆诗词草》二卷;编有《闺秀正始集》二十卷,共选入历代女诗人九百三十三人的一千七百余首诗;后又编《闺秀正始续集》十卷,共选入历代女诗人五百九十三人的一千二百余首诗;著有《兰闺宝录》,分为孝、贤、慈、烈、智、才六个部分。
恽怀英,清书画家。
号兰陵女史。
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恽寿平族孙女,画家恽源璿女,户部郎吕光亨妻。
幼承家学,工书善画,所写花鸟,明净雅秀,尤工墨兰。
早寡抚孤,以卖画自给。
年五十余岁卒。
恽怀娥,清画家。
号纫兰。
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恽寿平族孙女,画家恽源璿女,知县曹恒妻。
夫任江浦县令,时民饿馑,怀娥出私资以济灾民。
与妹怀英并传家学,雅好绘画,其写花卉,精雅鲜润。
恽光宸(?-1860),清臣。
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字浚生。
道光进士。
道光十二年(1832)任湖南岳州知府,调长沙知府。
十九年任广东督粮道,旋擢江西按察使。
咸丰三年(1853)先后在南昌、九江等地与太平军作战,并为湘军筹措饷需。
后累升江西巡抚。
恽世临(1817-1871),清臣。
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季咸,号次山。
道光进士。
累迁长沙知府、岳常沣道、湖南巡抚。
在任督率兵勇团练攻打太平军,并为曾国藩湘军筹措饷需。
未几,被劾,裭职。
恽祖翼(1835-1900),晚清臣。
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
字叔谋,又字崧耘。
举人出身。
以知县累官至武昌(今武汉)道。
镇压王觉一教民起义。
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后历任湖北督粮道,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
1895年晋湖北按察使。
次年迁浙江布政使,任内开挖嘉兴(今嘉兴)泖河,疏港建闸,以资蓄泄;疏浚杭州上塘河,灌溉临平、乔司等处农田三十余万亩;改上虞南塘土圩为石坝,免为水患。
1900年代表巡抚加入张之洞、刘坤一发起的“东南互保”。
寻授浙江巡抚,镇压衢州(今衢州市)反洋教斗争。
后病死。
恽祖祁,清臣。
字心耘,江苏阳湖(今属武进)人。
办理湖北唐心口筑堤工程得法,被提升为厦门道道员。
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厦门人民的爱国热情所激励,挫败日本在虎头山强索划专管租界的企图,由此被清廷调往延平府撤职议处。
恽毓鼎(1863-1917),清臣。
江苏常州人。
表字薇孙,室号澄斋。
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1892年任国史馆协修。
1897年任日讲起居注官,次年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戊戌变法时反对变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受奕劻的委托办理北京南城绥缉事宜。
1907年被袁世凯买通,两次上奏诬陷两广总督岑春煊与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瞿鸿禨。
对清末的立宪运动,也持反对态度。
著有《崇陵传信录》、《澄斋日记》等。
恽铁樵(1878-1935),近代医学家。
名树钰。
江苏武进人。
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幼时父母双亡,由族人抚养,励志读书,考入南洋公学,曾入商务印书馆为编译员。
1912年主编《小说月报》,风靡一时。
后因长子病故,发愤学医,曾就学于名医汪莲石。
当余云岫《灵素商兑》以西医理论攻击中医时,作《群经见智录》予以驳斥。
1925年创办铁樵中医函授学校,1933年办铁樵函授医学事业所,受业者千余人。
医学著述很多,著作有二十二种,编成《药盦医学丛书》。
其他恽姓名人有清学者恽鹤生,诗人恽元箴、恽淑湘、恽淑留、恽幼晖,画家恽源景、恽源成、恽源桂、恽湘、恽玉、恽璠、恽周、恽恒、恽元复,刺绣艺人恽冰娥等。
近当代恽姓名人有革命家恽代英、恽雨棠,化学家恽子强,爆炸专家恽寿榕,电工专家恽震,力学专家恽伟君,船舶工程专家恽良,医学家恽敏、恽慧庄,经济学家恽希良,教育学家恽昭世,新闻学家恽逸群,目录学家恽楚材,画家恽震霖、恽圻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