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物质运输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生物必修1第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8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生物必修1第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8张)-PPT优秀课件

O2、CO2等
合成的脂双层
实验分析:
O2、CO2等
葡萄糖
思考:①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是不是扩散? ②与水的扩散有什么异同?
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思考与讨论:
1、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 2、为什么称之为“被动运输”?
丽藻细胞液所 含的离子浓度远远 高于丽藻所生长的 池水,为什么丽藻 还能从周围环境吸 收离子呢?
自由扩散 被动运输
小分子物质
协助扩散
物质(跨膜运输)
的进
主动运输
出细
胞的

方式
胞吞


大分子物质

胞吐
顺浓度 不耗能
载体蛋白
人 教 生 物 必 修1第4 章第第 3节 物 质 跨 膜 运 输的 方式( 共28张 PPT)
人 教 生 物 必 修1第4 章第第 3节 物 质 跨 膜 运 输的 方式( 共28张 PPT)
基础训练 1. 如图是某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请 据图回答:
(1)这是哪种运输方式? ___主__动__运_输_____。 (2)B代表的物质是___载__体____。 (3)你认为A可能代表下列哪种物质?___K_+_、__N_a_+__。 (供选答案:O2、甘油、Na+、K+)
人 教 生 物 必 修1第4 章第第 3节 物 质 跨 膜 运 输的 方式( 共28张 PPT)
➢载体蛋白有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只 能运输一类分子或离子。
【例题】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性起主要作
用的物质是( C )
A、胆固醇
B、多糖
C、蛋白质
D、磷脂
人 教 生 物 必 修1第4 章第第 3节 物 质 跨 膜 运 输的 方式( 共28张 PPT)

(推荐)《生物膜与物质运输》PPT课件

(推荐)《生物膜与物质运输》PPT课件
30
根据运输物质的大小,物质运输分为小分 子的运输和大分子的运输。
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
由于生物膜的脂双层结构含有疏水区,它对被运送 物质具有高度的选择通透性。一般来说,分子越小且 疏水性或非极性较强,通过膜较易。不带电荷的极性 小分子也能迅速地经扩散通过膜。图21-1表示脂双 层对不同类型分子的透性.小分子的跨膜运送大都是 通过专一性运送蛋白的作用实现的。如果只是运输送 一种分子由膜的一侧到另一侧,称为单向运输;如果 一种物质的运输与另一种物质的运输相关而且方向 相同,称为同向运输。方向相反则称为反向运输,这 二者又统称为协同运输。
31
图21-2
图21-3
32
(一)Na+、K+-泵
▪ 生物细胞一般是细胞内高K+ 低Na+ ,细胞外则相反。
▪ Na+、K+-泵实际是分布在膜 上的Na+、K+-ATP酶。通过
水解ATP提供的能量主动向 外运输Na+,而向内运输K+ 。
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
组成, 其中α亚基跨膜, β
提问:脂类在细胞膜中的功能是什么?
答案: 屏 障(保持细胞内环境稳定);
阻止膜两侧物质间的自由往来,脂溶性的物质可在浓度梯度下 自由扩散如膜内;
提问:为什么以液态的磷脂居多而不是固醇 呢?
使膜具有流动性,有利于蛋白质的运动;
使膜具有韧性,细胞自由变形。
4
提问:膜流动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脂的种类;温度;
胆固醇的比例愈小、温度高,流动性强。
提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什么功能? 选择透过物质运输通道(“海关检查”) 信息识别受体(“通信员”)
5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入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 渗出而死亡
半透膜:
能够让小分子物质通过,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
一类多孔性薄膜的总称。
back
小结:
1、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 2、渗入吸水是成熟植物细胞吸水的重要方式。 3、在渗入作用中,
水分是从溶液浓度__高___的一侧 向溶液浓度__低____的一侧运输。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
四、其它物质的跨膜运输
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取 有差别吗?
水稻培养液中里的Ca2+和 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 • 植物 • 细胞
原生质层:相称于半透膜 细胞液:含有一定的浓度 细胞壁:全透性
思考:
1、质壁分离时,
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着什 么液体?
三、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应用 (1)证明原生质层相称于一层半透膜 (2)证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大于原生 质层的伸缩性 (3)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 (4)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5)食品防腐解决(高浓度的盐、糖、
渗分入系析统实装验置(现半象透膜)
21、若漏用斗纱 管布 内替 液代 面玻为璃什纸么,会漏升斗高管?内液面会升高吗?
3、若将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 漏斗管内液面还会升高吗? .
渗入作用
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 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入作用
条件
半透膜 膜两侧的溶液含有浓度差
C
a bc
D
3、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
黄,俗称“烧苗”。其因素是(B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取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优秀教学课件推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优秀教学课件推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钠离子的浓度只有血 浆的1/6;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 20—25倍。 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些物质是逆浓度 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细胞
为什么这些物质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细胞呢?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 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人工合成 的脂双层
问题探讨参考答案:
1.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 (脂溶性的)等小分子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 酸、葡萄糖等较小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 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2.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 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 推测:小肠上皮细胞上有能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
2.丽藻细胞吸收各种离子的比例差别很大,这说明其 对离子的吸收具有__选__择__性____,起选择作用的物质 是__载_体__蛋__白_____,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说明选择 的过程是主__动__吸__收_(__主_ 动运输)
3.主动运输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载体和能量
4.主动运输对生物有什么生理意义?
会。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的速率,影响化学反应 的速率,组成细胞膜的的分子的流动性也会降低,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也会因有关酶的活性降 低而受到抑制,这些都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 率。
例3、下图代表某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
图回答:
主动运输
(1)这是何种运输方式?
,作出此判断
的理由是 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A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 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

第21章生物膜与物质运送ppt课件

第21章生物膜与物质运送ppt课件
Chapter21 生物膜与物质运送
Membrane & Transportation
生物膜的功能
生物膜具有保护、转运、能量转换、信 息传递、运动和免疫等生物功能。
转运功能
细胞或细胞器需要经常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以 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细胞或细胞器通过生物膜,从膜外选择性地吸 收所需要的养料,同时也要排出不需要的物质。
囊泡的 形成
与细胞 膜融tosis)
摄入大 分子物 质
细胞膜 内陷
囊泡的 形成
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又称膜泡运输或
批量运输(bulk transport)。属于主动运输。
质膜代谢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蛋白质的跨膜运送
1、分泌蛋白质通过内质网膜的运送——信号肽假说 2、线粒体蛋白的跨膜运送——导肽的功能
(三)阴离子的运送、糖和氨基酸的运送、基团 运送(自学53页)
(四)ATP/ADP交换体(线粒体膜上) 是一个分子量为30000的多肽,在膜上是以二
聚体的形式存在——“两态闸门—孔道机制假说”
ATP/ADP交换体易 于向外运输ATP, 向内运输ADP。
三、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送(55页)
(一)胞吐作用(endocytosis)
不需供能,自发进行(自由能减少,熵增加)。
(二)主动运送(active transport)
即逆浓度梯度(或电荷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方向跨膜运 送的过程。特点是(1)专一性(膜转运蛋白);(2)运送速度可 以达到饱和状态;(3)方向性;(4)选择性抑制。
需要供给能量,不能自发进行(自由能增加,熵减少) 。
转运通道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二、小分子物质的运送
运送蛋白;单向运送和协同运送(同向运送和反向运送) 小分子运送主要通过运送蛋白体系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膜两侧的环境往往维持着不对称性,从而建立一 定浓度梯度,这对于细胞有其生理意义。被动运输过程都 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其结果使这种不对称性的消除。故 而需要一种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来将其平衡,从而不对称性 得以维持。这种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主动运输。
如同易化扩散,主动运输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与易 化扩散不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渗透: 水通过半透膜的现象叫作渗透。
水从溶质浓度低的一侧向溶质浓度高的 一侧渗透,水的净流动直到膜两侧溶质浓度相 等时才停止。
水的净流动是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存在 差别引起的。 渗透压:半透膜隔开的纯水和含有溶质溶液
之间的压强差。 膜两侧溶液渗透压不同时,水从低渗一 侧向高渗一侧净流动。
Van’t Hoff定律 计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透 压
特点:
需载体蛋白帮助 驱动力为电化学梯度 无饱和现象 非常快
离子通道的分类
按转运的离子分类:
Na+通道, K+通道, Ca2+通道,Cl- 通道, 阳离子通道,阴通道
按门控机制来分类:
电压门控通道 配体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五.生物膜对水的通透性
半透膜: 水分子能迅速透过生物膜,而极性的 溶质分子几乎不透过生物膜,所以可把生物膜 看作半透膜(溶剂可透膜而溶质不透膜)。
△G = 5.9J/mol×log10[Ci]/[Co]
[Ci]/[Co]<1.0,△G<0,热力学上有利于该 溶质的内流。
例:膜外侧是膜内侧浓度的10倍,
△G = -5.9J/mol
维持10倍差的浓度梯度就意味着储存5.9J/mol 的自由能。
当溶质内流,其浓度梯度减少,△G降低,直 至平衡,△G=0。
扩散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 动的自发过程,它倾向于消除该物质在两区域 的浓度差。
扩散是熵增加驱动的放能过程。
当物质分子跨膜扩散时,其自由能的改变 是依赖膜两侧该物质分子的浓度梯度。
•当非电解质溶质进入细胞时其自由能改变为: △G =RTln[Ci]/[Co] = 2.303RTlog10[Ci]/[Co]
极性小分子:单糖,氨基酸,碱基等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调控
所有的动物细胞均利用血液中 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葡萄糖顺浓 度梯度运输是典型的易化扩散。哺 乳动物至少有五种不同形式的葡萄 糖转运蛋白。
红细胞:GLUT1 小肠上皮细胞:GLUT2 平滑肌、心肌和脂肪细胞:GLUT4
胰岛素的调节: 胰岛素促进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
Fick第一定律:
JDc
J 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溶质的量 D:扩散系数 对于一维情况:
Jx
D dc dx
简单扩散的几个特征 :
•没有饱和性 •没有特异性 •对抑制剂不敏感 •生物膜对溶质分子的简单扩散速率与人工膜一致

co
cm1 cm2 J ci
水油分配系数
d 膜厚度
k cm1 cm2 c1 c2
J
D
dc dx
D
cm1
cm2 d
Dk d
co
ci
Pco ci
P Dk d
通透系数
三. 易化(促进)扩散
极性分子,如葡萄糖的简单扩散通透系数很小, 难以透过生物膜,而实际通透性很大,这需要膜上 载体蛋白的协助,称为易化扩散/促进扩散。
载体是蛋白质成分,由于易化扩散很多方面很 象酶促反应,因而载体也称为通透酶。和简单扩散 一样,易化扩散也是顺着浓度梯度扩散。
细胞内
细胞外
K+ Na+ Cl人红细胞 136 13 83
K+ Na+ Cl5 164 154
胃肠平滑肌细胞 162 22 40 5.9 137 134
生物膜物质运输
第一节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内外各种化学物质是不均匀的,有一 定浓度梯度。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和机 制,可以将其分为:
被动运输(顺着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 1 穿过脂双层的简单扩散 2 易化扩散 3 通过蛋白质构成的水溶形通道的简单扩散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 )
一.溶质能力学
易化扩散的过程:
结合
变构
释放
Jmax Jmax/2
0
km
易化扩散 简单扩散
Co
易化扩散的特点:
1 饱和性 2 快于简单扩散 3 对底物的特异性 4 对抑制剂敏感
竞争性抑制剂,Jmax 不变,K变大 非竞争性抑制剂,如蛋白变性剂,Jmax 变小,K不变 5 能够被调节
进行易化扩散运输的小分子物质:
摄取葡萄糖
四. 离子的跨膜扩散---离子通道
脂双层构成生物膜的核心,由于其高疏 水性,对于离子是不通透的,但是这些离子 的跨膜运动和传导,对许多细胞生理功能起 关键作用,如神经冲动、细胞分泌、肌肉收 缩等。
至今,科学家已鉴定出各种离子通道,它们是由膜 内在蛋白围成的具有被动转运功能的水溶性通道。多数 离子通道是搞选择性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特定类 型的离子自由扩散,这种蛋白质称为离子通道蛋白。
Π=CRT
Π:渗透压,Pa C: 浓度, mol/L T: 绝对温度
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0.15 mol/L NaCl 红细胞, 不同细胞不同
水的渗透作用:
J
πi
J = dv/dt = kA( π)
n
πout
J为水的通量,A为膜表面积,dV/dt 细胞体积的膨胀速率
K:渗透系数
六. 主动运输
•当带电荷的电解质跨膜内流时,自由能的变化就 不仅依赖于膜两侧溶质的化学浓度梯度,而且还 依赖于膜两侧带电荷状况的差别造成的膜两侧的 电势梯度。
两种跨膜梯度总称电化学梯度。
当电解质跨膜进入细胞,其自由能的 变化为:
△G =RTln[Ci]/[Co]+ZF△Em
跨膜的化学浓度梯度和膜电位之间 共同作用决定着电解质溶质跨膜扩散的 方向和能力。
扩散:
Co
Ci
浓度梯度:
就生物膜而言,溶质能否自发进行扩 散还取决于生物膜对某一溶质是否可以通 透以及通透能力的大小。所以决定生物膜 对物质通透能力的因素为:
1. 驱动力来源:膜两侧电化学梯度差。 2. 生物膜对某一溶质的通透能力
二.经过脂双层的简单扩散
对于一些小的非极性疏水性气体分子,如O2、N2及 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CO2、H2O、乙醇、乙二醇、 尿素等可以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双层脂分子形成的 膜,这些物质从膜高浓度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是一种 放能过程,不需要消耗代谢能量,自由能在扩散中降低, 此过程符合Fick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