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

合集下载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导言: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更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一、中国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的起源古代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618年的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皇宫、寺庙和官邸为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人工景观的布置。

2. 唐宋时期的园林发展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开始注重自然山水的布局和自然景观的营造,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艺术。

3. 明清时期的园林风格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的园林风格更加注重景观的布置和园林建筑的装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形式。

二、外国园林史1.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

这个时期的园林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强调对自然的控制和引导。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的园林以意大利为主,注重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园林的模仿和复兴,形成了意大利式花园的风格。

3. 法国巴洛克园林17世纪的法国巴洛克园林以凡尔赛宫花园为代表,强调对称的布局和庄严的氛围。

4. 英国景观花园18世纪的英国景观花园注重自然和不规则的布局,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具有浪漫主义的氛围。

结论:中外园林史展示了不同国家对园林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观念。

中国园林注重意境和自然山水的营造,而外国园林则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

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特点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园林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观,更是反映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镜子,对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外园林史,感受园林之美!。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少年时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荆浩的画派和技艺。

中年曾漫游北(自然山、(自人造山)、水的,由山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

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

计成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体。

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

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作。

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天堂园:神秘的色彩。

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长寿快乐的神仙。

封建帝王都梦想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林,号称七贤。

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简答: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1 / 14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洲园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体系之一。

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世界。

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

3、中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国园林主要风格。

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精选文档】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精选文档】

1、秦汉时期园林创新:(1)秦代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苑,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

(3)汉代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4)汉代叠山的技术和材料也有一定的创新。

(5)开创了水戏、温室、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山水苑之先例(6)汉时期私家园林的出现,和寺庙园林的暂露头角,丰富了园林的发展形式2、汉代经典园林之一东汉上林苑的造园特点:(1)上林苑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型人工组景的山水园.(2)人为的园林山水造景的出现,为以后的山水园林艺术的发展和设计开创了先例。

(3)上林苑开创了”园中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官,苑中有观(馆)的格调(4)上林苑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5)上林苑首创以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是一个珍贵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饲养珍禽异兽的动物园。

3、隋唐时期园林造景特点:(1)筑山: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用石间土的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2)理水: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于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3)植物: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众多的观赏树木和花卉可在造园中以供选择。

(4)建筑:唐代的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舍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又不拘一格。

4、我国隋唐时期园林创新:(1)中国园林诗画情趣开始形成,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已经出现互相渗透的迹象。

(2)文人园林开始兴起,文人参与造园,文人承担了造园家的部分职能,文人造园家在唐代已经出现。

(3)园林总体规划设计有所创新,在具体的设计手法和技巧上出现了许多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第一。

(4)国都长安、洛阳的规划有较大的突破。

(5)技巧有所增添:在西苑内,开创了于秋冬时以剪花装点园景,在池沼里以彩剪作为菱荷加以装饰.5、北宋著名皇家园林寿山艮岳的造园特点:(1)布局奇巧,完全抛弃了中轴对称,一切顺其自然而布置(2)掇山秀美(3)理水巧妙(4)建筑丰富,植物繁多(5)借景巧妙6、宋代园林创新点:(1)宋代造园技巧高明,出现了许多新内容。

中外造园史复习提纲

中外造园史复习提纲

中外造园史一、填空题/举例:1、西方园林的蓝本来源于基督教的伊甸园和希腊神话中的爱丽舍田园。

2、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

3、古埃及园林分为宅园、宫苑、圣苑、墓园。

4、古巴比伦园林分为猎苑、圣苑、宫苑。

5、古巴比伦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空中花园(悬苑)。

6、古巴比伦园林的特点:a向高空发展;b选当地树种;c像空中花园。

7、伊壁鸠鲁是第一个把田园风光带到城市中心的人。

8、西蒙建议,在雅典城的大街上种植了悬铃木作为行道树。

9、古罗马时代,城市成为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城的城市中心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城市各处散布着公共浴池和斗兽场。

10、古罗马园林类型:古罗马庄园、宅园(柱廊园)、宫苑、公共园林。

11、中世纪的西欧园林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寺院庭园时期,它是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后期的城堡庭园时期,它在法国和英国留下了一些实例。

12、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类型:寺院庭园、城堡庭园。

13、中世纪西欧寺院庭园的例子:瑞士的圣·高尔教堂、英国的坎特伯雷教堂、意大利的圣保罗教堂、西西里岛的蒙雷阿莱修道院以及圣迪夸德寺院。

14、中世纪西欧城堡的例子:法国的比尤里城堡和蒙塔尔吉斯城堡。

15、阿尔罕布拉宫苑是伊斯兰建筑艺术在西班牙最典型的代表作,也是格拉纳达城的象征。

1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可以相应地分为简洁、丰富、装饰过分(巴洛克)三个阶段。

17、在庭院中造出用树木围起来的草坪小区的是秘园,这种形式为意大利庭园所沿用。

阿尔伯蒂主张把庭园与建筑物处理成密切相关的整体。

阿尔伯蒂还一反古人所偏爱的厚重感,除背景外,他极少在庭园中采用灰暗的浓荫,从而使庭园获得一种明快感。

秘园是第一个实现其主张的庭园。

18、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的代表性园林:卡雷吉奥庄园、卡法鸠罗别墅、费索勒的美第奇别墅、波吉奥·阿·卡亚诺别墅、萨尔维亚提别墅、卡斯特洛别墅园。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中外园林史-总复习

中外园林史-总复习

疏朗(园内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园林整体性强不流 于琐碎。 )
雅致(栽植竹、梅、菊等具有象征的植物;单块特 置园林用石;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示其不 同流合污;景题“诗化” )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 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 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 意的园林,称为写意山水园。
《西京杂记》记述了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 园(袁广汉园),类似于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
袁广汉园: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一方面反映了民间堆筑 石山的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3章 2.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庄园、别墅
东汉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到魏晋时已经完全成熟。
①模拟江南风景的意趣,有的甚至直接仿写某些著名的山水名胜; ②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 ③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而加以变异,有些小园林甚至直接以江南某 园为创作蓝本; ④再现道家传说中仙园琼阁、佛经所描绘的梵天乐土形象。
⑤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
⑥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内容,或者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
• 第3节 宋代的皇家园林
特征
规模远不如唐代大,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艮岳全貌与布局
宋徽宗亲自撰写《艮岳记》,介绍艮岳的全貌与布局
的大致状况
沧浪亭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
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创作方法趋向写 意的表征。景题的“诗化”创造了更深远的意境)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及其表达、意境的 获取方式?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极重要的内容。创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在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 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是人类世界中最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一种环境艺术形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园林都扮演着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外园林史,介绍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古代中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与文化息息相关。

汉朝时期,园林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些园林多以景观、建筑、水池和植物为主要特点,结合了人工和自然元素。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精心设计的景观而闻名,如留园、拙政园等。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一步发展。

唐代的《萧何新泽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宋代的乌衣巷、沈园、留园等园林也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古希腊罗马园林古希腊的园林主要用于宗教场所和公共广场。

在古罗马,园林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其中著名的园林有卡普里岛上的提伊布利的别墅和尼日尔维安大厦的花园。

二、近现代中外园林史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师之一的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对园林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设计了一系列以几何形状为基础的园林,如威尼斯的凡尔赛宫和费拉拉的达尔沃勒城堡。

2. 中国清代园林清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设计追求自然、柔和和恬静的氛围。

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和瘦西湖都是清代园林的代表作。

3. 现代园林设计现代园林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它将自然元素、现代建筑和人工景观相结合。

同样,日本的日本庭园也以其简约、精致的设计而闻名。

三、中外园林史的影响中外园林史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中园林史中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而外园林史则加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外园林史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现代,园林在中外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表达人类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手段,也是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

中外园林史综合复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外园林史复习题■名词解释一1、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包括庭院、宅院、公园等。

2、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3、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4、大内御苑——建造在皇城或宫城之内,紧贴着宫殿,在皇家园林中相当于私家园林中的“总园”。

5、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家避暑,游憩居住的皇家园林。

6、行宫御苑——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7、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8、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名词解释二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3、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嬴洲、方丈三山为开始,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面建造殿堂屋宇。

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

5、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名词解释三1、驰道——是秦代的交通干线,在秦代的道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2、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

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显示皇家气派与皇权的至尊,反应了一个朝代的盛衰与国力的强弱。

2.私家园林:为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邸,大多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3.寺观园林:指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皇城或宫城以内。

(宅院)行宫御苑:近郊风景地带。

(短期)离宫御苑:远郊风景地带。

(长期)5.一池三山: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

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6.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7.岭南四大名园:佛山顺德清晖园、佛山禅城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8.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中,最为宏大壮丽的五座园林)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9.枯山水: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10.园林: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景观艺术作品。

11.台地园: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利于俯视,有层次感、立体感,容易形成气势。

12.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13.框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14.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

15.点景:利用其它形式如对联、石刻等增加诗情画意,点出景的主体,给人以联想,还具有宣传和装饰等作用,这种方法称点景。

16.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

17.榭: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园林中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后逐渐发展成为名山大川。

18.影响中国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19.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囿、台、园圃。

20.唐长安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21.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2.中国古典园林按照基址选择方式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划分的类型,可以分为哪几种及其特点:类型:人工山水园林、天然山水园林。

特点:人工山水园林:在平地上开凿水体,人为创建山水地貌,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城镇居多,人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天然山水园林: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

包括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

23.古埃及园林园林类型: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贵族花园。

24.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25.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寺院园林、城堡庭院。

26.“罗布林卡”是藏语的译音,意思是“有如珍珠宝贝一般的园林”。

罗布林卡中用植物来围合景域划分景区。

27.英国风景式园林和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差异:①中国风景式园林擅长小中见大、师法自然,还要本于自然而又高出自然。

英国风景式园林虽能本于自然但因为没有明确的意境营造未能达到高于自然的境界。

②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

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以理性、客观的写实,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③英国风景式园林对于现代城市的影响比中国古典园林对城市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它所崇尚的疏林草地至今依然是现代城市公园的基本语汇。

④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习性的不同, 差异较大。

英国园林从总体而言面积都较中国古典园林大, 并以天然的真山真水为造园基址。

而中国古典园林, 特别是私家园林则面积较小, 景物摹效于自然, 即以精炼概括的手法, 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天然的景色, 以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成”意境。

28.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

2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①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裁剪,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典型化的自然。

能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天人谐和。

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园林相比,体现出全然不同的审美观念。

③浓郁的诗情画意充盈其中。

运用了各种艺术之间触类旁通的技巧,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中,表现诗一般的严谨和精炼。

④园林意境深邃高雅。

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的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蕴涵大体上有三种不同情况:A: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人工山水园)。

B: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意境的信息(皇家园林)。

C: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作文字的点题——运用景题、匾、联、刻石等。

30.文艺复兴中期意大利庄园特征:16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的庄园大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在庄园内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

意大利的台地园具有以下特点:①园林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

②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③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

④建筑有时作为全园主景位于最高处。

⑤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与背景在明暗色彩方面的对比,有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

⑥植物造景日趋复杂,将密植的常绿植物修剪成高低不一的绿篱、绿墙、绿荫,剧场的舞台背景、侧幕,绿色的壁龛、洞府等。

⑦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

31.宋代文人园林特点:①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②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建筑相对独立,感官疏朗;山多平缓;水面面积较大,形成开朗气氛;植物利用较多,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为主,留出林间隙地,虚实相衬。

③雅致,文人文化的精髓。

④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使园内外两相结合浑然一体; 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借助于“林”的形式来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景观。

32.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主要成就: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它作为这种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

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其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唐人已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

③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

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④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⑤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有所提高并跨人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做法已经比较普遍。

⑥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33.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各有什么特点?①江南园林叠岩料品种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用石量大,假山石多于土,手法多样,技艺高超。

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景色,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及其色、香、形的象征寓意,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从中吸取精华,园林空间多样而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鲁、柜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总的来说,江南园林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足以代表这个时期民间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②北方园林,建筑形象稳重、结实,再加上封闭感,具有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因而水池面积较小。

叠山形象偏于凝重,与北方建筑风格十分协调,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置观赏树种比江南少。

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园内空间划分较少,整体性较强,不如江南私园曲折多变了。

③岭南园林的规模较小,多数是宅园,建筑比重较大。

庭院和庭园形式多样,建筑物比江南更趋开放通透,外观形象也更富有轻快、活泼的意趣,建筑局部多有运用西方样式,叠山常用英石包镶,山体可塑性强,姿态丰富。

理水手法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建筑意味较浓,但不少园林由于建筑体量偏大,楼房较多而略显壅塞,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34.圆明园的造园手法和艺术成就:①造园手法:圆明园全部由人工平地起造;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山水地貌骨架;园中经管多以水为主题,水体占全园面积的一半。

水面有宽有窄。

筑山以及叠石景观与水体构成了山重水复、层次多边的园林空间;圆明园内人工创造的山水景观,既是天然景观的缩影,又是江南风光的再现,建筑都呈院落的格局。

②艺术成就: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5.意大利台地园的特点:意大利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是台地园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一些几何形体构成。

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变化统一、比例协调、尺度适宜,反映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36.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点:①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宫殿位于放射状道路的焦点上,宫苑中延伸数千米的中轴线,强烈地表现出惟我独尊、皇权浩荡的思想。

②构图中,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的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

花园在规模、尺度和形式上都服从于建筑。

③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

最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都集中布置在中轴上。

④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

追求空间的无限性,表现广袤旷远,具有外向性等,是园林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的最大特点。

⑤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需要很大的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整体上平缓而舒展,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

⑥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主要展现静态水景,除了形色各异的喷泉外,动水较少,只在缓坡上做一些跌水景观。

⑦植物种植,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能明显体现出季节变化。

常见的树种有椴树、欧洲七叶树、山毛榉、鹅耳枥等,一般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

⑧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

创造出以花卉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以追求鲜艳、明快、富丽的效果。

⑨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