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高中地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讲义

学科:地理专题: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主讲教师:田佩淮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主要考点梳理及例题讲解(二)经度地带性需要关注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重在变化规律,自然带形状不是判断依据★单一自然带无法谈分异规律题一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名称:A_____;B______;C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特征,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__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基础上进行的。
从全球来看,这种特征在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C自然带的野生动物具有_______特点。
(4)B自然带在农业部门结构上应以______业为主。
(5)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______区,农业特色发展是_______农业。
题二读图回答:(1)图中A、B、C三处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2)A处的典型土壤是______,B处的代表植被是_______,C处自然带分布在________。
(3)A处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B处气候的特点是______,C处气候类型是______,该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三)垂直地带性题三图1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回答1~3题。
(1)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图2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丙、甲、乙(2)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A.30°S,118°E B.23.5°N,130°E C.44°S,173°E D.30°N,118°E(3)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D.温带草原带题四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高中二年级地理自然带(五)

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一、差异性知识点一自然带------名称与分布规律(据图说出:世界上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带谱:①山体所在纬度②山体海拔③山体相对高度(林、草、漠、雪)★注意特例(天山)(二)基带:基带取决于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当地的气候条件。
(三)坡向: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北两侧分布的高度不同,向阳坡分布的高度要比阴坡高,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引起的。
可据此来判断山地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
例如:下图所示A图为南半球,B图为北半球。
(四)雪线: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
(与“温度”成正比,与“降水”成反比)知识点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基础自测一、读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F→G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____规律,I→K→L的更替以____条件的变化为基础。
(2)D自然带名称是____ ____,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 ___,这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中有两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种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_____。
(4)F自然带在西岸分布的纬度比东岸稍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______(5)F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南半球缺失该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上图,回答1—3题。
1.①地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2.决定沿直线①—②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 B.温度 C.高度D.光照3.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三、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4题。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带性的特点,但是地表自然带并不是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 地中海气候 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和海洋性 气候 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带 冰原带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陆地自然带特征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 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 林 苔原 冰雪裸地 典型动物 猩猩,河马 猩猩, 象,孔雀 长颈鹿,羚羊 长颈鹿, 袋鼠,沙漠狐 袋鼠, 阿尔卑斯山羊 猕猴,灵猫 猕猴, 松鼠,黑熊 松鼠, 黄羊,旱獭 黄羊, 双峰驼,子午沙鼠 双峰驼, 驼鹿,紫貂 驼鹿, 驯鹿,北极狐 驯鹿, 北极熊,海豹 北极熊, 典型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性红 壤 燥红土 荒漠土 褐土 红壤 棕壤,褐土 棕壤, 黑钙土 荒漠土 灰化土 冰沼土 未发育
如何正确地理解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如何正确地理解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自然带的形成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但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的影响。
地带性因素通常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方向展开分布而按纬度方向递变的现象,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而中学地理教材中提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广义上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即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而非地带性通常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因受海陆差异、地势起伏、水分变化、大地构造和岩性组成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形成与地带性规律相异的各种地域分异现象。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提到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狭义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即指因大地构造、地势地貌分异引起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的非带状分布或分异的现象。
1、地带性分布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包括三种分布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的。
其分布规律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原因是以水分..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造成的。
其分布规律是东西更替,南北延伸。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在山地不同的海拔高度其水热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2、非地带性分布规律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是由于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水分变化、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自然带

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见世界植被图)1. 热带雨林2. 热带稀树草原2a.热带荒漠草原3. 热带、亚热带荒漠4. 亚热带地中海硬叶常绿林5. 东岸亚热带常绿林6. 温带阔叶落叶林7. 温带草原7a.温带荒漠8. 亚寒带针叶林9. 苔原10.高山垂直植被带1. 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
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最为活跃。
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2. 热带稀树草原带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
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
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由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
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明显,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很丰富,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 热带荒漠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
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缺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4.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
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和干旱引起强烈的蒸发,因此本带仍是一个缺水地区。
自然带类型[资料]
![自然带类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7c623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46.png)
自然带类型然带2006-12-08 15:14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
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不同自然带环境特征差异较大。
3世界自然带的类型与分布规律(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沙漠狐、单峰驼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黇鹿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驯鹿、紫貂灰化土苔原带极地气候苔原驯鹿、紫貂灰化土冰原带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一、主干知识解析:
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
①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
②热带草原带带又叫萨瓦纳带;
③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两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
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这两种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同一自然带指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
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一个是常绿阔叶林、一个是常绿硬叶林;
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
5.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中低纬的高山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有关。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该地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6.地理环境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①某些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例如:南半球大陆上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是因为,南半球同一纬度(56°S~65°S)的地方是海洋(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
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成为温带荒漠带(影响因素是地形起伏)。
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例如:南北美洲西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例如,荒漠中呈现斑块状分布的绿洲,这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
我国天山麓地带众多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形成了与周围温带荒漠截然不同的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二、高考考查方式
1.对世界陆地自然带进行空间识别,根据其分布特点说明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以自然带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类型、土壤及植被的有关知识;
3.通过自然带特征进行空间定位,考查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4.考查自然带的影响因素,对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进行成因分析;
5.结合气温、降水因素考查其雪线的影响;
6.考查自然带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