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昆虫识别与鉴定同翅目

球蚜总科
蚜总科
Ⅶ、球蚜总科 Adelgoidea
孤雌蚜与性蚜均卵生;前翅只有3个斜脉,无翅蚜及若 蚜复眼仅3个小眼面,触角3节或退化;头部与胸部之和大
于腹部;尾片半月形,缺腹管。2科。
12、球蚜科 Adelgidae
中胸盾片分为左右两片;无翅蚜和幼蚜触角上有2个感觉圈,有翅型后
翅有1条斜脉,静止时翅呈屋脊状;性蚜有喙,活泼;多营异寄主全周期;
体小到大型;触角着生在头两侧复眼下方,梗节膨大 成球形或卵形;多具两对翅,少数短翅或无翅,前翅前缘
基部有肩板,翅膜质或皮革质;后足胫节有2-7个大的侧 刺和一列端刺。 卵产在植物组织内或表面,常有蜡保护。有的种类分 泌蜜露。全世界已知1500属9000多种,分18-21科。中国 记录有16科。
1、蜡蝉科 Fulgoridae
为松、杉类重要害虫,如红松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
13、根瘤蚜科 Phylloxeridae
中胸盾片不分为左右
两片;无翅蚜和幼蚜触角 上幼1个感觉圈,有翅型 后翅无斜脉,静止时翅平 叠于背面;性蚜有无,不 活泼;多营同寄主全周期; 寄主为阔叶植物,如葡萄
根瘤蚜Viteus vitifolii
分类概括和系统发育
同翅亚目昆虫已知约45000多种,我国已知 3000多种。现在我们一般采用5次目13总科62科的 系统。
触角着生在复眼间下方
蜡蝉总科
同 翅 亚 目
蝉总科
前胸背板长
沫蝉总科
蝉 次 目
触角着生 在复眼间 产卵器 发达 前胸背 板短 产卵器 萎缩 出现 拟蛹 渐变态 跗节 2节 跗节 1节
9、叶蝉科 Cicadellidae
Ⅴ、角蝉总科 Membracoidea
昆虫的分类

(1)鳃金龟亚科Melolonthinae
• 后足跗节一对爪大小相等, 均 2 分叉;
•
金龟 幼虫叫蛴螬grubs
• 成虫常夜间活动,危害作物、果树、林 木的叶、花或果实;幼虫取食幼根。 • 全世界已记载9000种,我国已知约500种, 有很多重要害虫。
•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
1、蝽科Pentatomidae :
体中-大型 触角多5节,少数4节,喙
4节;
单眼一对。中胸小盾片发
达,三角形。
前翅膜区上有多数纵脉,
从一基横脉上伸出。
菜蝽
岱蝽 Dalpada oculata
斑须蝽 Dolycoris baccarum
浩蝽 Okeanos quelpartensis
5、长蝽科 Lygaeoidea 小至中形,体狭长。
大多数种类植食性。
6、黾蝽科
体小型至大型,长形或椭圆形。背面多为暗色而无光泽。头 平伸,单眼无。触角4节,明显伸出。喙4节,粗壮,直,但 不紧贴于头部腹面。前胸背板极为发达,向后延伸,将中胸 背板全部遮盖,外观不能看见;在无翅类型中尤其如此。前 胸背板前端不具领圈。中胸小盾片不发达。中、后足极细长 向侧方伸开,腿节与胫节约等长
• 7.吉丁甲科Buprestidae
•
• 体形与叩头甲相似,但前胸后侧角 无刺,前胸与鞘翅相接处不凹入, 前胸腹板突扁平状,嵌入中胸腹板, 不能活动。体常有鲜艳的金属光泽。 触角锯齿状。
7、锹甲科(Lucanidae)
体多为黑色或褐色的大形甲虫,有光泽,体壁坚硬,头 大而强。触角膝状,11节,末端3节呈叶状。雄虫上颚特别 发达,而突出成鹿角状。跗节5节。以第5节最长。一般生 活在朽木或腐植质中。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分类-同翅目

特点:全部为植食性,种类多,数量大,繁 殖力强,传播植物病毒病,危害农作物相当严重 。
生产上难防治的“微小害虫”如蚜虫、飞虱 、粉虱、叶蝉、介壳虫均属此目。但该目也包括 许多重要资源昆虫,如白蜡虫、紫胶虫、五倍子 蚜等。
一、目特征
1、口器刺吸式,从头部后方伸出(喙基部与前 足基节相接近)。
(1)体小而弱,体及翅上常有白色蜡粉。 (2)触角丝状,7节。
(3) 前后翅大小相似,前翅翅脉简单,2-3根,由R 、M、Cu基部愈合成1条较短的主干,后翅仅1条纵 脉。 (4)跗节2节。
该科昆虫常危害蔬菜、花卉等,如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表种: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4、蚜虫科Aphididae
(1)触角4~6节,末节中部起突然变细,分基部、 鞭部。
(2)腹6节,腹管1对,腹末有尾片1个。 (3)有或无翅,前翅4条斜脉(R、M、 Cu1-2),
后翅2条斜脉。 代表种:烟蚜、尼古丁蚜、麦蚜等。
蚜虫腹管和尾片
5、粉虱科Aleyrodidae
象(飞虱具长短翅型、蚜虫有翅和无翅)。 5、产卵方式:植物组织中(叶蝉、蝉)、植物表
面(蚜虫)。粉虱产在气孔中。蚧卵产在卵囊里 、介壳下。 7、生殖力强,繁殖速度快。
8、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
三、分类 1、蝉科 Cicadidae
(1)体中至大型。 (2)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刺,为半开掘足。 (3)单眼3个(排成3角形)。 (4)雄腹部第1节具发音器(音盖);雌具听器。
2、前翅质地均一,膜翅或革质。 3、触角刚毛状、丝状等。 4、多数具蜡腺,分泌蜡粉、蚧壳(防治困难)
,无臭腺。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昆虫主要科鉴别—同翅目及主要科

同翅目及主要科
同翅目Homoptera 为小型或中型昆虫, 头后口式, 刺吸式口器, 喙3 节, 其基部
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 似出自前足基节之 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皮质, 静止时呈 屋脊状覆于体背。也有无翅种类, 以雌介壳 虫和蚜虫最为常见。
1. 蝉科Cicadidae
2. 叶蝉科 Cicadellidae
3. 蜡蝉科Fulgoridae
中型至大型昆虫, 善跳 跃一般体色美丽如蝶蛾。 有些种类额延长如象鼻, 还有的种类可分泌绵状的 白蜡。
触角短, 末端具1 刚毛, 位于复眼的下方。
前后翅端区翅脉呈网状, 多分叉和横脉。
4. 木虱科psylli dae
5. 粉虱科Aleyrodidae
蚧总科
实训 同翅目主要科识别
实训目的 能鉴别同翅目主要科 实训材料 同翅目常见科标本 实训用具 实体显微镜、扩大镜
实训 同翅目主要科识别
实训内容 蝉科特征观察 叶蝉科特征观察 蜡蝉科特征观察 木虱科特征观察 粉虱科特征观察 蚜虫类特征观察 蚧虫类特征观察 实蚜科Aphididae
体细小, 柔软。
触角长, 通常6 节, 很 少5 节, 末节中部突然 变细, 故又分为基部和 鞭部两部分; 第3 ~6 节基部常有圆形或椭圆形 的感觉圈, 它的数目和 分布可作为分种的依据。
多数蚜虫的腹部第六节背 面生有一对“腹管”, 腹部末端的突起称为尾片, 腹管及尾片的形状为分类 上的重要特征。
7. 介壳虫总科Coccoidea
形态非常特化。
一般为小型昆虫, 体长0.5 ~7 m m 。
大多数介壳虫以固定不动地吸食植物汁液的方式 进行危害, 同时体表常盖有介壳或各种粉状、 绵状等蜡质分泌物。
昆虫学重点及答案

一、昆虫纲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1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二、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的位置和方向,可分为3种头式: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几乎成直角。
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于一直线。
3.后口式:口器从头的腹面伸向身体后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
三、昆虫的口器:一般分为咀嚼式口器和吸收式口器两类。
吸收式口器又可分为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等常见类型。
四、昆虫口器与药剂防治的关系:咀嚼式口器害虫为害造成作物破损,如啃食、咬断、钻蛀等,对暴露的虫子可使用触杀剂、胃毒剂,对钻蛀的虫子要掌握在钻蛀之前防治,对地下害虫可将药剂喷洒在植物上或制成毒饵防治。
一些口腔入侵的微生物农药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效果较好。
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保持植物完整,为害作物一方面由于吸取植物营养液,使植物营养受损,发育不良;同时由于唾液酶的作用,破坏叶绿素,形成变色斑点,或使植物枝叶卷缩,形成瘿瘤,甚至枯萎而死。
另一方面还能传播植物病害。
防治时可使用触杀剂、内吸剂,对造成卷叶的要掌握在卷叶前防治,或使用内吸剂,对传播病毒病的要掌握在发生初期防治。
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昆虫吸食暴露在外的液体,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诱饵诱杀。
五、昆虫的体壁: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基底膜3部分所组成。
基底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
皮细胞层是一层活细胞,虫体上的刚毛、鳞片、各种分泌腺体,都由皮细胞特化而来。
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物质层。
体壁的特性和功能,主要与表皮层有关。
六、昆虫呼吸方式的类型:(1)体壁呼吸:无气管系统或气管系统不完全,气体交换经体壁直接进行。
同翅目蚜虫科分科检索表

同翅目蚜虫科分科检索表摘要:一、前言二、同翅目蚜虫科概述1.科属分类2.生活习性3.形态特征三、分科检索表1.检索表使用方法2.常见蚜虫科分类四、结语正文:一、前言在我国昆虫分类学的研究中,同翅目蚜虫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方便识别和研究,本文将介绍一种同翅目蚜虫科分科检索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类昆虫的特征。
二、同翅目蚜虫科概述同翅目蚜虫科(Aphididae)是半翅目(Hemiptera)的一科,全球约有4000 种。
蚜虫生活在植物上,以植物汁液为食,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1.科属分类同翅目蚜虫科包括多个亚科和属,如:Aphidinae、Pterocommatinae、Greenideinae 等。
各亚科和属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形态差异。
2.生活习性蚜虫生活在植物上,部分种类具有寄主专一性,也有许多广布的种类。
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繁殖力强,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形态特征蚜虫体型微小,通常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体色多样,有绿色、黄色、红色等。
体表有蜡质覆盖,可抵御干旱。
头部和胸部有刺状突起,称为“气门”。
腹端有肛管,用于排泄。
三、分科检索表为了方便识别同翅目蚜虫科昆虫,这里提供一种分科检索表。
1.检索表使用方法在鉴定同翅目蚜虫科昆虫时,可按照检索表的顺序,依次检查昆虫的形态特征,找到对应的亚科或属。
2.常见蚜虫科分类根据分科检索表,以下是同翅目蚜虫科的一些常见分类:- 绿蚜亚科(Aphidinae)- 棉蚜(Aphis gossypii)- 麦蚜(Aphis pomi)- 灰蚜亚科(Pterocommatinae)- 甘蔗蚜(Pterocomma 楠i)- 球蚜亚科(Greenideinae)- 菠菜蚜(Macrosiphonia apiifoliae)四、结语通过使用同翅目蚜虫科分科检索表,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鉴定这一类昆虫。
这对于农业生产、昆虫学研究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翅目各科介绍

角蝉
苹果红脊角蝉
7、木虱科 Psylloidea
触角9-10节,末端有两支刚毛;单眼3枚, 跗节2节;雌虫有3枚产卵瓣。成虫前R、M和Cu1 在基部愈合,近中部3分支,近端部6分支。 常见昆虫 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为害梨树)、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害柑 桔和香料植物)。
同翅目分类系统及重要科的介绍
学 生:严 斌 指导教师:戴仁怀 教授 2013年11月19日
同翅目Homoptera
Homo-是指“同、均一”的意思, 而-ptera(翅)指的是前翅质地均 一。同翅目由此而来。其前翅从 基部到端部质地一样,代表昆虫 有蝉类、叶蝉、飞虱、蚜虫、白 背飞虱等;口器均为刺吸式,全 为植食性昆虫,很多还传播植物 的病毒病。因此同翅目在农业昆 虫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喙着生在前足基节之间
蜡蝉科(蜡蝉亚科、飞虱亚科) 蝉科 (蝉亚科) 沫蝉科(沫蝉亚科) 蝉亚目Cicadomorpha 叶蝉科(叶蝉亚科) 角蝉科 (角蝉亚科)
同 翅 目
木虱亚目Psyllomorpha
木虱科(木虱亚科)
球蚜科
蚜亚目Aphidomorpha
蚜科 蚜亚科
粉虱亚目Aleyrodomorpha
中国梨木虱
柑桔木虱
8、蚜科 Aphididae
触角6节,极少有5节或4节,感觉孔圆形,罕见椭 圆形;复眼多小眼面;前胸及腹部常有缘瘤;翅痣大, 中脉分叉1-2次,爪间毛毛状;尾片形状多样,但不呈瘤 状,尾板末端圆。如: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 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
昆虫识别

大蚊科
a. b. c. d. 体细长似蚊,中或大形。 头大,无单眼,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 栉齿状或锯齿状。 主要特征是中胸背板有一“V”形沟。 足细长,转节与腿节处常易折断。
蚊科
a. b. c. d. e.
食蚜蝇科
a. b. c. d. 体中型,有黄色斑纹似蜜蜂 头大复眼发达 前翅R与M间有一段游离的伪脉 多捕食性,食蚜虫。
寄蝇科
a. 体小至中型,粗壮多毛。 b. 中胸后盾片发达,露在小盾片外成移圆形突起。 c. 幼虫寄生性,对象为鳞翅目幼虫、蛹及其他虫体上。
花蝇科
a. 体小至中型,外形与蝇科相似,细长多毛,活泼。 b. 中胸背板有 一条完整的横缝,将背板分为前后2块,连同小盾片共3块。 c. 腋瓣大。 d. 幼虫白色至黄色。多腐食,少数植食,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实蝇科
a. 小至中型,常有黄、棕、橙、黑色。
b.
c. d.
头圆,球形。
复眼大,常有绿色光泽。 翅面常有褐色云雾状斑纹,Sc呈直角弯 向前缘,中室2个,臀室三角形,末端 呈锐角。 雌虫腹末产卵器细长。
e.
f.
幼虫植食性,危害果实、种子。
潜蝇科
a. b. c. d. e. 体微小至小型,黑色或黄色。 触角短,第3节呈球型。 前缘脉在Sc脉末端处常有缺刻。 中脉间有2个闭室(基室、中室),基室下方有1小臀室。 美洲斑潜蝇
3. 经济意义
在植食性类群中,有许多种类为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或检疫害虫,如 小麦吸浆虫、稻瘿蚊、地中海实蝇和美洲斑潜蝇等。
重要检疫害虫
3. 经济意义
在腐食性或尸食性类群中,有些是重要的医学昆虫,能传播多种疾病, 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传播的疾病有病毒类的脊髓灰质炎、传染性肝炎、 天花和红眼病等,衣原体的沙眼,螺旋体的雅司病,细菌类的伤寒、痢 疾、霍乱和肺结核等,原虫类的阿米巴痢疾和鞭毛虫的蛔虫和绦虫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同翅目昆虫是昆虫纲中的一大类,它们的主要特征包括外骨骼、复眼、复合型口器、同翅和有机会发出声音等。
1. 外骨骼:同翅目昆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坚硬的外骨骼,这一特征是昆虫纲的共有特征。
外骨骼不仅提供了结构支持,还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伤害。
同时,外骨骼还通过蜡质覆盖物起到防水和防蒸发的作用。
2. 复眼:同翅目昆虫具有一对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的光敏单元组成。
这些小单元能够感知光线的变化和方向,帮助昆虫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找到食物和避免危险。
3. 复合型口器:同翅目昆虫的口器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复合型结构,包括上颚、下颚、上唇和下唇等。
这些部分可以独立运动,使昆虫能够吸食、咀嚼和切割食物。
不同种类的同翅目昆虫的口器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适应了它们不同的食性。
4. 同翅:同翅目昆虫的前后翅膀相似,形状和纹理相同,这是它们得名的主要原因。
同翅可以使昆虫稳定地飞行,同时也提供了保护翅膀的功能。
同翅目昆虫的翅膀通常有透明区域,可通过这些区域看到翅膀下方的纹路。
5. 发声器官:同翅目昆虫中的一些物种具有发声器官,它们可以通
过振动翅膀或其他身体部位发出声音。
这些声音可以用于求偶、警告、领地宣示等目的,是同翅目昆虫的独特特征之一。
同翅目昆虫作为昆虫纲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主要特征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作为食物链的一环,被其他生物捕食,也可以作为花粉传播者,帮助植物进行繁殖。
同翅目昆虫的多样性非常丰富,不同种类的同翅目昆虫在形态、行为和生活习性上都有所差异,这也为我们研究昆虫的进化、生态和分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同时,同翅目昆虫中的一些物种还对人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蚕蛾可以为人类提供丝绸,而蜜蜂则可以为人类提供蜂蜜和蜂蜡等产品。
同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外骨骼、复眼、复合型口器、同翅和有机会发出声音等。
这些特征使它们在昆虫纲中独具特色,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作用。
通过对同翅目昆虫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