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天相关的歌曲
拔萝卜 儿歌 儿歌春天在哪里歌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拔萝卜儿歌儿歌春天在哪里歌词《春天在哪里》又名《嘀哩嘀哩》是一首中国儿歌,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由望安作词,潘振声作曲。
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儿歌《春天在哪里》歌词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儿歌《春天在哪里》歌词:一、儿歌《春天在哪里》作者简介望安,原名李望安,湖南长沙人。
中共党员。
196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历任北京市第一五七中学教师,高级教师。
中国音乐家协会代表大会第四届代表。
潘振声,1933年1月18日出生于上海青浦县,1950年毕业于上海现代影剧演员学校,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复员至上海市漕溪路小学任音乐教师,1957年调至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58年支边调至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8年起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区音协主席,1991调任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1995年退休。
潘振声一生创作儿歌千余首,主要作品有《小鸭子》、《一分钱》、《好妈妈》、《春天在哪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等。
其中《一分钱》手稿已赠予上海公安博物馆,并被评为“一级现代革命文物”。
他创作的《春天在哪里》,已成为世界儿童乐坛中的“世界名曲”。
二、儿歌《春天在哪里》歌曲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三、儿歌《春天在哪里》歌词歌曲鉴赏歌曲为大调式,采用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苏少版音乐五下《致春天》教案

苏少版音乐五下《致春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少版音乐五下教材第六单元《春天的故事》,具体内容为歌曲《致春天》。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致春天》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增进学生对春天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致春天》的旋律、歌词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音高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论春天的美好,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的变化。
播放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新课学习(10分钟)(1)教唱歌曲《致春天》(2)讲解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3)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讲解难点(2)示范演唱,让学生模仿(3)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错误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演唱,相互评价(2)挑选学生代表进行演唱展示(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喜爱,鼓励他们创作关于春天的诗句或故事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致春天2. 歌曲旋律、歌词3. 节奏变化、音高标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致春天》,并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句或故事。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盛开,鸟儿欢呼;我们携手,共赴春的盛宴;感受生活,珍惜时光。
2. 作业要求:诗句或故事要富有创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此部分是教学难点,教师应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节奏变化。
(花城版)音乐一上第8课歌曲《布谷叫,春天到》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一上第8课歌曲《布谷叫,春天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布谷叫,春天到》是一首富有生动描绘自然景象的歌曲,歌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能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歌曲属于花城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八课,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春天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春天的美好景象和自然界的变化可能还不够全面。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通过歌词和旋律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此外,学生可能对布谷鸟的叫声和春天的相关习俗感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布谷叫,春天到》,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布谷叫,春天到》的歌词和旋律,了解春天的相关习俗,认识布谷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布谷叫,春天到》的歌词和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以及对于春天景象的理解和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歌曲演唱,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相关习俗和布谷鸟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自然景象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新课教学:介绍歌曲《布谷叫,春天到》,让学生初步聆听,感受旋律和节奏。
接着,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
3.歌曲练习:分小组进行歌曲练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4.拓展环节:讲解春天的相关习俗和布谷鸟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春天的知识。
渴望春天

音乐教案《渴望春天》王承赋教学内容分析《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也是整个单元中惟一一首要求学生演唱的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1—8小节,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
歌曲的第二乐段:9—16小节,由于第三乐句的音调出现了变化,旋律音程出现大跳和向属调的离调,给人以清晰、明朗的感觉;第四乐句再现了第一乐句的属材,并略作变化,使全曲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完满的结束。
为了使歌曲留给人们的感觉更完美,作者在尾声的钢琴伴奏中加用了高音区的装饰音,像是模拟小鸟儿的歌唱,使歌曲更富于诗情画意,意境深远。
本节课除了唱好歌曲《渴望春天》而外,还有两项教学内容: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和欣赏配乐散文《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能力目标:唱好歌曲《渴望春天》,鼓励学生大胆的为歌曲《渴望春天》创编打击乐的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与难点: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电子琴、CD机(盘)、音响设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窗外春天的景色。
渴望春天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渴望春天》枣庄七中冯伟教学年级:七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深受儿童的喜爱。
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学情分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音乐的一些知识比较熟悉。
如速度、力度、节奏,唱歌的方法、表演等等有一定的基础,但他们正处于“正在成大的阶段”,既有小孩子的活泼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又有大孩子的小成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动静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演唱《渴望春天》。
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并能够从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教学活动。
知识与技能: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和临时变化音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春来了》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春来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春来了》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春天气息的儿歌。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春天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歌曲和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天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春来了》的歌词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培养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高音部分的演唱。
2.学生对春天概念的理解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春天的特点。
3.通过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春来了》的歌谱和歌词。
2.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热爱。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春来了》的歌词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对于高音部分,可以分组演唱,让学生相互鼓励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加强他们对歌曲的熟练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大班歌唱《春天和我捉迷藏》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学习《春天和我捉迷藏》这首歌曲,了解春天的特征和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春天和我捉迷藏》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春天捉迷藏的意境,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频设备、投影仪、图片、春天相关物品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春天的歌曲,引发幼儿对春天的关注。
2. 歌曲学习:教师播放《春天和我捉迷藏》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歌词解析: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中春天的景象。
4. 歌曲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音准、节奏的练习,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5.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幼儿的合唱能力。
6. 总结与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歌曲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进行歌曲展示。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歌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音准、节奏感等方面。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歌曲的演唱情况,以及对春天的认识。
3. 幼儿自我评价:让幼儿评价自己在歌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于春天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春天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春天的景象。
2. 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春天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变化。
3. 举办春天歌曲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歌唱才艺。
七、家园共育建议1. 家长可以在家中播放《春天和我捉迷藏》歌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春天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对春天的认识。
3. 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春天主题的绘画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歌曲学习中得到提高。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优秀12篇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优秀12篇渴望春天教案1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目标: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透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3、透过创编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勇于创意的意识。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完美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变化音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一)、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学生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明白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对,这是我国作曲家潘振生写的一首儿童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来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奥地利的作曲家莫扎特也写了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让我们一齐来倾听莫扎特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貌的?(播放课件,范唱)师:《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装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欢的歌曲。
二、学习新歌《渴望春天》:1、聆听了整首歌曲以后你能回答出春姑娘的问题吗?(多媒体课件出示)A、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抒情愉快;3、低沉忧伤。
B、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2、介绍6/8拍子。
师:这是一首6/8拍子的歌曲。
你明白6/8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强弱弱次强弱弱)?如果用拍手和拍腿来表示强和弱,谁更适合强拍?让我们一齐来演示一下。
(二)节奏练习1、让我们随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春天的节奏:(播放第一句音乐出示节奏型)(1)X|XXXX|X。
XXX|XXXXX|X。
0|(2)X|XXXXX|XXX0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