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课程标准(2015)

合集下载

《设施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设施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设施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XXXXXX适用专业:都市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 B 课程性质:考试课学分:8 总学时:128理论学时:60 实践学时:68开设学期:第四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设施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关于农业设施结构类型与应用、农业设施附属设备的结构、操作与维护、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装备的应用等核心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在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融合了农业设施结构类型与应用、农业设施附属设备结构与应用、农业生产装备应用与维护、无土栽培工程技术及设备、设施农业新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技能锻炼:1.农业设施装备的结构与应用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农业设施与常用生产装备的主要类型。

主要教学手段采用PPT介绍、实际温室的测量观察以及学生网上资料搜集自学等方式。

2.农业设施附属机构与设备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农业设施的主体结构、覆盖材料、常用的环境调控设备等。

主要教学手段采用PPT介绍、实际温室结构观察维护、温室附属设备模型制作安装、学生网上资料搜集自学等方式。

3.设施农业生产装备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设施农业常用的几种生产装备的结构、操作使用、日常维护等,包括:多功能田园耕耘机、播种育苗机、嫁接机、灌溉施肥机、收获机械、果蔬分选机等。

主要教学手段采用PPT介绍、各种生产装备的实际操作与维护实践锻炼等方式。

4.无土栽培工程技术及设备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无土栽培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实际应用。

主要包括:基质栽培(基质的混合、栽培系统的构建)、营养液栽培(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水培系统的构建)。

主要教学手段采用PPT介绍、学生网上资料搜集自学、无土栽培系统的设计制作实践等方式。

5.设施农业工程新技术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设施农业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植物工厂等。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代码: 010100(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 3 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立足于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面向新型现代化农业生产、应用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在农业保护设施中从事蔬菜、花卉、果树、食用菌生产及其病虫害防治和设施的建造与维护等工作,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生产、规范操作、绿色环保意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人才规格1 .知识结构及要求(1)具备中等职业学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知识。

(2)了解植物体的基本构造及生长发育规律等基本知识。

(3)熟悉保护设施内气候环境特点,了解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建造与维护方法。

( 4)熟悉蔬菜、花卉、果树、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设施适宜品种,掌握其设施栽培技术。

(5)了解植物病害基本知识,掌握蔬菜、花卉、果树、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6)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基本原理和园艺产品、食用菌贮藏保鲜方法。

(7)了解现代农业园区基本知识,熟悉其经营管理方法。

身心素质。

2 .能力结构与要求( 1)能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和环境特点,设计和建造结构合理、坚固耐用、经济适用的温室、大棚等生产保护设施,并能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维护。

( 2)能正确选用蔬菜、花卉、果树、食用菌设施适宜的新优品种。

( 3)具备在设施内进行科学合理的园艺作物播种育苗、定植、土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环境调控等能力。

( 4)具备食用菌菌种生产和主要种类的栽培管理能力。

( 5)能正确识别园艺植物和食用菌常见病虫害,并能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无公害综合防治。

( 6)能正确安全操作常见设施机械。

( 7)具备园艺产品和食用菌贮藏的初加工能力,具备现代农业园区基本经营管理能力。

015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docx

015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docx

《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对象:水利工程专业 / 设施农业(农业水利方向)第四学期前导课程:“水利水电工程制图与识图、水力学、工程水文学、建筑材料、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工程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利工程测量”学分:计划学时: 51 学时实践学时:后续课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及造价” 、“水利工程管理”等。

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水工建筑物》课程是一门水利类专业岗位能力(工程施工、监理、管理及中小型工程设计)核心课程。

该门课程是以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质检和监理等工作为背景,系统研究工程布置、结构形式、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知识要点:本课程的功能是以水利水电工程各类水工建筑物为对象,依其各自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特征,使学生掌握常见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构造及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设计、计算问题,为学生毕业后顶岗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及单体水工建筑物的初步设计、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监理、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技能要点:依据现行设计规范与标准,设计中小型单体水工建筑物的能力;设计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能力;各类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力;初步绘图、识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加强该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方面着手,以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引入职业岗位和行业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以真实的工程为实例,用职业规范和程序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教学“强技、专能”为目标,引入行业职业标准,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设施农业教案

设施农业教案

设施农业教案【文本内容】一、教案简介设施农业教案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设施(如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等)进行种植、养殖或其他农业生产活动的教学计划。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设施农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设施农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技能与能力:能够设计和操作设施农业生产系统,如温室种植、水肥一体化等;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兴趣,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设施农业的概念和分类1.1 设施农业的定义和特点1.2 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农业的分类和功能2. 设施农业的原理和技术2.1 光合作用和温室效应2.2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技术2.3 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设施农业自动化技术3. 设施农业实践活动3.1 温室种植实验a)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b) 确定种植时间和种植密度c) 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d) 管理水肥一体化系统3.2 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操作a) 设计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布局和组成b) 调节水肥供给比例和浓度c) 监测和调节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状态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设施农业生产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2.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设施农业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设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知识讲解:介绍设施农业的分类、原理和技术,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温室种植实验和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操作。

4) 总结归纳: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成果,总结设施农业的优势和挑战。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设施农业相关的调研或小研究,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015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详]

015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详]

《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水工建筑物》课程是一门水利类专业岗位能力(工程施工、监理、管理及中小型工程设计)核心课程。

该门课程是以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质检和监理等工作为背景,系统研究工程布置、结构形式、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知识要点:本课程的功能是以水利水电工程各类水工建筑物为对象,依其各自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特征,使学生掌握常见水工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构造及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设计、计算问题,为学生毕业后顶岗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及单体水工建筑物的初步设计、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监理、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技能要点:依据现行设计规与标准,设计中小型单体水工建筑物的能力;设计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能力;各类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力;初步绘图、识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加强该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从教学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方面着手,以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引入职业岗位和行业标准,重构课程容;以真实的工程为实例,用职业规和程序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教学“强技、专能”为目标,引入行业职业标准,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施工单位的设计员,并可从事施工单位的监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预决算、资料管理等工作。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能力四个方面。

2、知识目标(1)能述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的概念;(2)能述水利工程分等,水工建筑物分级的目的意义;(3)能够准确判断作用于水工建筑物的常见荷载类型;(4)能够述重力坝、土石坝工作原理和特点;(5)能够分析作用于重力坝、土石坝的常见荷载;(6)能够述重力坝、土石坝的剖面设计要点及细部构造。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

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施人畜 粪尿除增加肥料外还可增加CO2的浓度,提高光合效率。
答案
ABCD
6. 设施栽培的基质不用 A.人工配制的“营养土” C.营养液加无营养的固定物 解析 答案 D B.液体栽培 D.蒸馏水
(
)。
设施栽培的农业常用A、B、C作基质。
7. 设施农业的发达程度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设施农业具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投资大、科技
科目一考试 / 2016年科目一模 拟考试题
科目二考试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 、考试内容、考试视频
阳 畦 塑 料 大 棚 设 施 农 业
挡风秸秆塑料 薄膜
提高温度,延长生长期
需要一定的投资
钢管(或其他材 料)、塑料薄膜
日 光 钢制骨架用玻 温 璃采光 室 现 代 化 温 室 在日光温室的 基础上增加排 灌、施肥、光 控、温控、湿 控、植保等系 统
设 施 农 业
变放养、圈养 设 工厂化、规范化、 投资大;疫病易 为舍养,增加 施 自动化管理;集约 大规模发生;污 保温、光照、 养 化的生产,极大地 水、粪便等处理 食料供给、环 殖 提高了生产效率 量大 境净化等设施
提示 不能。智能化农业的实现,除了需要生物科学和农业 的发展外,还需要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 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专家系统等信息技 术,以及土壤快速分析、自动灌溉、自动施药、自动耕作、
自动收获、自动采后处理和自动贮藏等智能化农机技术。
智能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传统农业 经济投入 产出 较少 一般 智能农业 高 高
课堂小结
设施栽培的概念 设施栽培经历的阶段 设施栽培 设施栽培的设施 设施栽培的基质 设施栽培的管理 设施养殖 智能农业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二、专业对课程要求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设施作物生产、管理、经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设施作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面向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及示范、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和推广等岗位(群)“会生产、能经营、懂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产、加工类专业的主要专业选修课之一,从农业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两大应用领域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应用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授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总体目标《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植物保护、食品加工、食品检验、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明确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性质和任务,较好的掌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其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重视讲练结合,适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向学生讲授生态学的概念、产生及发展、学科体系,让学生认识、理解农业生态学能广泛指导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农业生态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农业环境管理。

实训内容力争深入浅出,强调应用性,突出操作性,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以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设施蔬菜、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设施蔬菜、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1 -《设施蔬菜、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蔬菜、花卉生产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课。

本课程所设置的职业岗位为:蔬菜、花卉种苗的繁殖、蔬菜、花卉产品生产。

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岗位群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地区重点发展蔬菜、花卉、果树、食用菌产业及周边地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就业应面向基层、面向企业、步入中小城市。

主要在城乡农技站、园艺站、园艺场、花木公司、园林公司、公园、植物园、花圃、苗圃、果园、茶园、药材基地、农业开发公司、农资公司等单位和部门从事栽培养护、技术指导、种苗繁育、贮藏加工、检测收购、盆景插花制作及经营、组织培养、绿色产品开发利用、检测和发酵、市场管理、项目开发实施等相关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

岗位能力顺应新品种引进应用、新技术革新、服务产业化需求,蔬菜、花卉品种识别鉴定、蔬菜、花卉种苗繁育技术、蔬菜、花卉无公害栽培技术、有害生物预报防控技术、农业资源调查技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与营销技术、是核心技术;生产开发推广、设施生产与快繁技术、产品质量检测、种子管理技术、农业行政执法技术等为拓展技术。

该专业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及较强的工作主动性,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并具有敬业精神;在教学上,要求强化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求有大农业意识,能够胜任多工种技术的指导工作,同时能服务政府、服务农民,接受其他临时性任务。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2 -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协作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环境适应和心理调控能力;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阅读、应用写作与技术资料编写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设施农业》课程标准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设施农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四、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设施农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而设定,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五、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设施农艺的基础知识、环境调控的原理和技术措施,能够掌握主要的农艺设施的类型和结构,不同农业设施的特点,环境调控的技术措施。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园艺植物设施栽培技术的掌握。

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 理论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立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始终以技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用,管用”为准,突出核心能力。

⑴农艺设施类型的基础知识;
⑵农艺设施建造及常用的覆盖材料的特性;
⑶园艺植物环境控制的原理和技术措施;
⑷园艺植物主要设施栽培技术。

2.实践教学目标
本课程实践教学坚持为行业服务的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具体工作过程。

⑴正确识别应用基本农艺设施的类型;
⑵正确识别应用农艺设施常用的覆盖材料;
⑶不同设施内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因子的调控;
⑷掌握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设施农艺的基础知识、环境调控的原理和技术措施,能够掌握主要的农艺设施的类型和结构,不同农艺设施的特点,环境调控的技术措施。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园艺植物设施栽培技术的掌握。

2.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辩证思维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2.具备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稳定的专业思想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5.分析、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科学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6.团队协作共事能力,对“三农”有初步认识。

六、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就业岗位为目标,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的综合考核体系,与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校企共建精品课程,这是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国际劳动组织大力推广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解决学生态度层面的问题,再解决技能层面的问题,首先学生要对课程要有兴趣,才会去学习课程的专业技能。

2.实行“双证制”培养模式,该课程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及培训,
可直接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花卉工、蔬菜工、农艺工、庄稼医生等)。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
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课程总体设计
课程总体设计表1:课程项目表
(根据《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的指导意见,校内生产性实
训界定为: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

(三)项目具体设计
备注:教学方式:学做一体、产学一体、理实一体、理论、理论+实践、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备注:教学方式:学做一体、产学一体、理实一体、理论、理论+实践、实践教学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课程综合评价方式
在考核方法上从一张考卷定成绩,到考核方法的多样化。

既注意学生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掌握。

除理论考试按要求统一规范命题、进行考试外(采用闭卷考试),还采用实验室现场技能操作和应用知识点口试。

使学生不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的训练。

1.理论考核内容与方法:理论知识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作业、提问等占总成绩百分比10﹪)和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百分比50﹪)。

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教学设计中的知识点,同时也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考核内容与方法:实践考核包括实验技能考核、平时考核和应用知识点口试三部分组成。

实验技能考核和应用知识点口试考核可同步进行,要求安排在课程理论考试前1周完成。

①实验技能考核根据现场操作质量按照评分标准评定。

(占总成绩百分比20﹪);②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习纪律和实习态度、实习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

(占总成绩百分比5﹪);③应用知识点口试考核由专业教师对实践结果进行评定。

(占总成绩百分比15﹪)。

八、实施意见
1.教学团队组成及分工
构建一个由课程负责人、专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专兼结合,形成一支知识水平高、学历高、业务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的教师队伍。

课程负责人主要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按照“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课程教学内涵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同时,按照“双素质、双结构”的要求,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授课和校内实训。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定期深入企业参与生产管理和顶岗实践,与企业一起进行市场调研,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并充实到教学
内容中去;不断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加大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方式和内容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及配置
特种经济作物栽培的实验部分主要是在农业综合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内进行。

九、教学资源
设施农艺学(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谢小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十、参考资料
[1]设施园艺学,李式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园艺设施学,邹志荣,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设施园艺,张彦平,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设施园艺学-资源共享课/course_2739.html
《设施农业》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李春龙
制定时间:2015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