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鉴赏
《九日闲居》诗词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九日闲居》诗词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九日闲居》是由陶渊明所创作的,此诗结语的含蓄,似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因而历来解此诗者就以为陶渊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对晋宋易代的悲愤,借此表示了对前朝的留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日闲居》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九日闲居》晋朝:陶渊明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闲居》古诗简介《九日闲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诗。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赏菊无酒的境况,抒发了诗人惆怅感伤之情。
开头写出了自然给人间带来的温馨,接着写了重阳节的美好气候和物候;下面点出酒与菊,有菊而无酒,依然是以诗赋深情。
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语言遒劲新巧,词简意丰,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
《九日闲居》翻译/译文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个节名。
秋菊满园,想喝酒但没有酒可喝,独自空对着秋菊丛,因写下此诗以寄托怀抱。
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
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
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
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
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
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无一事成!《九日闲居》注释⑴爱重九之名: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故重九又称重阳。
“九”和“久”谐音,有活得长久之意,所以说“爱重九之名。
”⑵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醪糟。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古诗鉴赏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古诗鉴赏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除了前两句有点模糊,余下都会背。
王摩诘的诗有时让我觉得有点困扰,真是非常的精美,但又看不出什么精雕细琢的痕迹。
而且该飘逸时飘逸,该婉转时婉转,该大气时大气,无可指摘得让人气闷。
有时觉得他冷寂,但句中读来却总有生机流转;有时觉得壮阔雄浑,但总忍不住想是不是装的。
孟浩然夫子时常有点野人气,王摩诘却是相当的贵公子——像古龙笔下的游侠一样,也会在陋巷、集市、面摊等地游走,和各种环境都会非常搭——可还是有那么一种骨子里的清华之气,让人一眼认出来。
又扯远了。
《红楼梦》里对这首诗的好处和出典说得很清楚。
香菱跟林老师学诗的时候叹息道:“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
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
”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
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五柳先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望去有种水墨般的美感,林潇湘“淡而现成”说得极妙。
而且很暖,很烟火,“暧暧”虽然隐而不见,“依依”却又无限流连缱绻。
望着那个画面会觉得亲切不忍离开。
而“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却是一笔宕开,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说“自然流转,而气象又极阔大”,读来的确如此,但总觉得有种萧索的,过客般的感觉。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最后一句又拉回到人间来——裴迪你又发飙了,在我跟前发飙就对了。
《溪居》原文及赏析

《溪居》原文及赏析《溪居》原文及赏析朝代:唐代作者:佚名原文: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译文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
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韵译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
束:约束,束缚。
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
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②夜榜:夜里行船。
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
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③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④束:束缚。
⑤南夷:这里指永州。
⑥谪:贬官流放。
⑦农圃:田园。
⑧偶似:有时好像。
⑨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⑩榜:划船。
⑾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⑿长歌:放歌。
鉴赏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是地,并改名为愚溪。
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
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
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
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
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
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
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
“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
唐诗三百首之《清平乐·村居》鉴赏

这篇关于唐诗三百⾸之《清平乐·村居》鉴赏,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清平乐·村居①》 作者:⾟弃疾 茅檐②低⼩, 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 ⽩发谁家翁媪。
⼤⼉锄⾖⑥溪东, 中⼉正织⑦鸡笼; 最喜⼩⼉⑧⽆赖, 溪头卧⑨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词的题⽬,意为乡村⽣活。
“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
③吴⾳: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带古时是吴国的领⼟,所以称这⼀带的⽅⾔为吴⾳。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年夫妇。
⑥锄⾖:锄掉⾖⽥⾥的草。
⑦织:编织。
⑧⽆赖:这⾥指顽⽪、淘⽓。
⑨卧:趴。
【翻译】 ⼀所低⼩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条流⽔淙淙,清澈照⼈的⼩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
⼀对满头⽩发的⽼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起悠闲⾃得地聊天。
⼤⼉⼦在溪东⾖地锄草,⼆⼉⼦在家门⼝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他是那么调⽪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赏析 在这⾸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点评】 由于作者长期过着闲居的⽣活,使他有机会接近农村,了解农民的⽣活。
他所写的⼀些反映农村⽣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农村⽣活的喜爱和对农民的关切。
这⾸《村居》⽤⽩描的⼿法,刻画了⼀个⽼少五⼝农民之家的鲜明形象。
上⽚主要写这家⽼夫妻俩,喝了点酒后,带着酒意,互相亲切地叙谈家常的情景。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是说这家⼈家,住在低矮的茅草房屋⾥,房屋外有⼀条⼩溪,周围长满了嫩绿的青草。
三、四两句说:头上长满⽩发的⼀对⽼夫妻俩,他们坐在⼀起,操着南⽅⼝⾳,边喝酒,边拉着家常。
在他们略带醉意的时候,谈得更加兴致勃勃,也显得更加亲切了。
“吴⾳”,指江浙⼀带的地⽅⼝⾳。
⾟弃疾居住的上饶地区,三国时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吴⾳”。
“相媚好”,是说两个⽼⼈讲着柔媚的地⽅话,谈笑逗乐。
《溪居》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溪居》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溪居》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溪居》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原文溪居⑴久为簪组⑵累⑶,幸此南夷⑷谪。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歌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他晚年隐居辋川时与友人裴迪的赠答之作。
这首诗充满了自然与人文气息,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和对于友人的真挚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先,诗中描绘了辋川附近的深秋景色。
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中,诗人用“转苍翠”和“日潺湲”这两个富有动态感的词语,描绘了山中秋景的色彩和声音。
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随着天色向晚,山色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潺潺,声音不绝于耳,构建出自然美景深陷于时光中的飘忽感。
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辋川的自然美景,也暗示了诗人与裴迪共享的闲适生活。
其次,诗人通过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于美学方面的自然审美和对于自然环境的友好感。
“倚杖柴门外”一句,描绘了诗人在自己小屋外倚门杖,享受着淅沥的秋风和幽幽的虫鸣,感受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这种生活状态既表现了诗人的悠闲心情,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喜爱。
再次,诗人通过对于友人裴迪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的追求。
“渡头馀落日”一句,诗人用“馀落日”这一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裴迪在渡头欣赏夕阳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的理解。
“墟里上孤烟”一句,诗人用“上孤烟”这一生动的词语,描绘了裴迪在墟里欣赏炊烟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最后,诗人通过对于饮酒狂欢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友情的珍视。
“复值接舆醉”一句,诗人用“接舆醉”这一历史典故,描绘了他与裴迪一起饮酒狂欢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友情的珍视。
这种生活状态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性格,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追求和理解。
总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充满自然与人文气息的诗歌,既表现了诗人王维的闲适生活状态和对于友人的真挚情感,也表达了他对于美学方面的自然审美和对于自然环境的友好感,以及他对于人生的追求和理解。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我们了解唐代文化和诗人心态的重要资料。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歌鉴赏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歌鉴赏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首联写山中秋景。
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
“转”和“日”用得巧妙。
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就是日日潺,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里上孤烟。
”颈联写原野暮色。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
渡头在水,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
“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
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
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
“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
“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100题(唐诗)

古诗鉴赏(唐诗)100首目录1.罗邺《早发》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3.王绩《野望》4.包佶《再过金陵》刘翰《石头城》5.贾至《春思》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8.姚合《闲居》9.严武《军城早秋》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12.杜甫《曲江对酒》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14钱珝《未展芭蕉》15.刘眘虚《阙题》16.李商隐《霜月》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8.薛逢《长安夜雨》19.卢纶《逢病军人》张乔《河潢旧卒》20. 雍陶《天津桥春望》21.薛涛《送友人》22.柳中庸《听筝》23.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24.杜荀鹤《自叙》25.孟云卿《寒食》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26.郑谷《题杭州樟亭》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8.李商隐《风雨》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30.张蠙(pín)《登单于台》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32.刘方平《梅花落》33.陆龟蒙《吴宫怀古》34.许浑《旅夜怀远客》35.栖一《武昌怀古》36.李白《清溪行》37.韦应物《春游南亭》38.贾岛《寄韩潮州愈》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40.雍陶《塞路初晴》41.杜甫《孤雁》42.杜甫《叹庭前甘菊花》43.韦庄《忆昔》44.戎昱《塞下曲》45.王勃《咏风》46.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47.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48.窦巩《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49.吴融《子规》50.杜甫《九日》51.陈子昂《感遇》52.李商隐《落花》宋祁《落花》53.赵嘏《长安秋望》54.崔湜《边愁》55.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雍陶《送蜀客》56.曹松《南海旅次》57.白居易《琴茶》58.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59.裴磷《裴给事宅白牡丹》白居易《惜白牡丹》60.元稹《高荷》61.李中《舟次彭泽》62.高骈《风筝》63.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64.杜荀鹤《闽中秋思》65.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66.温庭筠《赠少年》67.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68.崔道融《梅花》69.崔道融《溪居即事》70.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71.张仲素《秋闺思》施肩吾《望夫词》72.李中《舟次彭泽》73.寒山《杳杳寒山道》74.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75.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76.刘沧《江楼月夜闻笛》77.万楚《骢马》78.李嘉祐《晚登江楼有怀》79.徐通《春日闲居》80.陆龟蒙《离别》81.张乔书边事①82.李澄之《秋庭夜月有怀》83.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84.李涉《题鹤林寺僧舍》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85.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听晓角》86.顾况《听角思归》87.戎昱《耒阳溪夜行》88.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89.元稹《送孙胜》沈宇《武阳送别》90.张仲素《秋夜曲》91.薛媛《写真寄外》92.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93.孟郊《秋怀(其二)》94.崔涂《除夜有怀》95.王勃《别薛华》96.韩偓《春尽》97.马戴《楚江怀古》98.吴融《华清宫》李约《过华清宫》99.李益《汴河曲》皮日休《汴河怀古》100.卢照邻《雨雪曲》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闲居》
1、“满院是蝉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由前两联 所表现的意境可以想到陶渊明《饮酒》中哪两个句子?
答: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诗词鉴赏——《闲居》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词鉴赏——《闲居》
3、姚合写诗,追求一种“静趣”。请分析本诗是 如何体现这一追求的。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颈联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 “休官”后梦境也感到清闲、清静。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尾联自问何时能够摒弃一切俗务,求 佛学禅,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
拓展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 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诗人虽 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 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休官不任,无 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 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
课后积累: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 地僻门深少送迎,披衣闲坐养幽情。 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踏梧桐黄叶行。——白居易 无事门多闭,偏知夏日长。 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 闲对临书案,看移晒药床。 自怜归未得,犹寄在班行。 ——张籍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高适
诗词鉴赏——《闲居》
闲居
[唐]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诗词鉴赏——《闲居》
姚合(776~842)中国唐代杰出诗 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出 自大名鼎鼎的吴兴姚氏,唐代名相姚崇 曾侄孙。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 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 史、刑部郎中等职。世称姚武功,姚合 在当时诗名很盛,与贾岛友善,诗亦相 近,然较贾略平浅,世称姚贾。擅长五 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 物及萧条官况,时有佳句。
诗词鉴赏——《闲居》
1、“满院是蝉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由前两联 所表现的意境可以想到陶渊明《饮酒》中哪两个句子?
答: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词鉴赏——《闲居》
补充:由前两联所表现的意境可以想到刘禹锡 《陋室铭》中哪两个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直劳形!
诗词鉴赏——《闲居》
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闲居”之情?请简
要分析。
①、对清静生活的喜爱。
②、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③、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
和厌恶之情。
诗词鉴赏——《闲居》
3、姚合写诗,追求一种“静趣”。请分析本诗是 如何体现这一追求的。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疏鄙:性格疏懒,习于野性。
首联写身处县城,透露了"疏鄙"心地的静趣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颔联所处环境的清闲、清静,于有声处见 无声,“静”意笼罩,突显“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