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赏析

合集下载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翻译赏析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下面小编带来杜甫《秋兴》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翻译赏析篇1《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前言】《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注释】35.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6.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

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7.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

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

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38.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

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

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39.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

黄鹄:鸟名,即天鹅。

《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

”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40.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缆,彩丝做的船索。

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

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41.歌舞地:指曲江池苑。

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42.秦中:此处借指长安。

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翻译】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赏析

杜甫《秋兴》诗歌赏析杜甫《秋兴八首》诗歌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

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

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

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杜甫《秋兴八首》诗词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诗词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诗词赏析秋兴八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诗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以“玉露”和“枫树林”为喻,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暗示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以“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为喻,描绘了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景象,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以“丛菊”和“孤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以“寒衣”和“暮砧”为喻,描绘了人们忙碌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国家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

第二首写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

诗中“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两句,以“夔府孤城”和“北斗”为喻,描绘了作者身处夔州的孤独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两句,以“听猿”和“奉使”为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两句,以“画省香炉”和“山楼粉堞”为喻,描绘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凄凉和寂寞。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两句,以“藤萝月”和“芦荻花”为喻,描绘了夔州的自然景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诗中“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两句,以“千家山郭”和“江楼”为喻,描绘了夔州的宁静和美丽。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两句,以“信宿渔人”和“清秋燕子”为喻,描绘了夔州的生活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两句,以“匡衡抗疏”和“刘向传经”为喻,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和理想的感慨。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秋兴八首》意思-赏析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秋兴八首》意思-赏析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秋兴八首》意思|赏析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

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

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

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

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

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

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

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

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对长安想望的种种心情。

而以第一首为全诗纲领。

它的开头四句:“玉露彫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4。

【注释】1玉露:即白露。

凋伤:衰败零落。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流经的山下称为巫峡。

气萧森:气象萧瑟阴森。

2江间:指巫峡。

塞上:边关,指夔州一带的山,因其险峻而称塞上。

兼天:连天。

波浪连天,因此说「兼天」;风云盖地,因此说「接地阴」。

这两句极写萧森阴晦的景象,内含一种勃郁不平之气。

3这两句落到自身,感叹身世之萧条。

丛菊两开,诗人去年秋天离开成都,到此时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了。

4催刀尺:催人裁剪新衣。

白帝城:在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急暮砧:指傍晚的捣衣声显得更加急促。

【译文】白露使枫树林凋零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

巫峡波浪滔天,巫山阴云密布。

我已是第二次看到菊花盛开,往日流过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的一叶孤舟系在了夔州,我急于归乡的心也被紧紧地系住了。

天气寒冷催人裁剪寒衣,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从白帝城高处传来。

【赏析】本诗是组诗《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寓居夔州期间。

当时安史之乱已基本平息,但国家局势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

内有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外有吐蕃、回纥虎视眈眈,骚扰进犯,就连偏远的蜀地也暗藏着战乱的危机。

成都尹严武奉召回京后,杜甫失去了依靠,于是顺江东下,漂泊到夔州,那年他已五十五岁了。

体弱多病,加上壮志难酬、内心孤寂,使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倍感凄凉,故触景生情,写下了八首七言律诗,题名《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既描写了夔州萧条凄清的秋色,又抒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苦和悲愁,以及他在年迈多病之时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整组诗情调悲凉,意境深幽。

此诗为组诗的第一首。

诗人通过描写悲凉萧瑟的秋景,将自己思念故土、期盼早日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赏析内容分析完整,句句有交代15 语句通顺10
艺术手法分析10
情感内涵分析25
主题思想分析25
独特的见解15
这首诗是杜甫坐在江边借景抒发感情的诗。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首联通过“朝晖”、“翠微”、“静”、“坐”等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静寂冷漠的清秋朝晨美景。

颔联,诗人日日坐在江边看这片景,看到渔舟仍旧泛泛,燕子仍旧在故意飞飞,“日日”、“泛泛”、“飞飞”,通过三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但也生动强烈地透出诗人此时无聊却又无奈之情。

颈联,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

运用典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杜甫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尾联,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诗人使用反衬与对比,“同学少年”农马轻肥的得意,凸显诗人功业无成的不得意。

此时国破家亡,但“少年同学”仍农马轻肥穿轻裘,诗人不由得更愤懑,在这个愤懑中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