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之鉴赏短文

合集下载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翻译赏析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下面小编带来杜甫《秋兴》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翻译赏析篇1《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前言】《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注释】35.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6.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

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7.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

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

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38.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

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

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39.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

黄鹄:鸟名,即天鹅。

《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

”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40.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缆,彩丝做的船索。

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

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41.歌舞地:指曲江池苑。

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42.秦中:此处借指长安。

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翻译】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标签秋天、思念、写景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写下这组诗。

原文:秋兴八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翻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寒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的波浪连天涌起,塞上的风云接地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度开放忆往昔感伤落泪,孤舟系在江岸像系在我思念故园之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赶制寒衣家家在动用刀尺,白帝城高处听到夜晚捣衣的砧音。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诗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以“玉露”和“枫树林”为喻,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暗示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以“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为喻,描绘了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景象,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以“丛菊”和“孤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以“寒衣”和“暮砧”为喻,描绘了人们忙碌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国家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

第二首写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

诗中“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两句,以“夔府孤城”和“北斗”为喻,描绘了作者身处夔州的孤独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两句,以“听猿”和“奉使”为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两句,以“画省香炉”和“山楼粉堞”为喻,描绘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凄凉和寂寞。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两句,以“藤萝月”和“芦荻花”为喻,描绘了夔州的自然景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诗中“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两句,以“千家山郭”和“江楼”为喻,描绘了夔州的宁静和美丽。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两句,以“信宿渔人”和“清秋燕子”为喻,描绘了夔州的生活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两句,以“匡衡抗疏”和“刘向传经”为喻,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和理想的感慨。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二)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名《秋兴八首》,“秋兴”:【感秋寄兴;秋日的情怀和兴会。

】《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夔州写的关于秋天的组诗,好,我们来看其一原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字词典故“玉露”:【如玉一般的霜露。

南北朝江淹《卧疾怨别刘长史诗》“四时煎日夜。

玉露催紫荣。

始怀走及叹。

春意秋方惊。

”】“凋伤”:【草木零落枯萎。

南北朝沈约《四城门诗》“衰龄难慎辅。

暮质易凋伤。

”】“萧森”:【阴森;草木茂密貌。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qie2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赏析杜甫说,如玉一般的霜露,凋零冻伤了原本火红的枫树林。

巫山与巫峡,处处弥漫着萧瑟阴森的寒气。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字词典故“兼”:【并也~《说文》。

“兼天”即连天。

】赏析杜甫说,眼前,长江间的波浪汹涌澎湃,一直连到了天上。

极目远眺,塞上的风云下接地上的阴影。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赏析杜甫说,又到了丛菊盛开的季节,在我的心中,却有两处的菊花在开放,一处在眼前,一处在故乡。

我曾望着故园的丛菊,感伤岁月的流逝。

如今,我却已是在他日他方,落泪悲伤。

江水中的那一叶孤舟啊,飘摇起伏,牵系着我,一颗欲归故园的心。

关于“两开”,究竟是两度开,还是两地开呢?老杜来到夔州两年了,作为两度开,似乎很合理。

不过如何解释“他日泪”呢?而如果理解为两地开,就有了他乡与故乡的区别,如此也就能够理解今时的“他日泪”了。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字词典故“刀尺”:【剪刀和尺。

裁剪工具。

】“砧zhen1”:【捣衣石。

】赏析杜甫说,妻子裁剪着归家的寒衣,处处都有一旁的我,催促着她手中的刀尺。

站在高高的白帝城上,眺望北方,暮色中传来急切的捣砧声。

如何理解“处处”?究竟是夔州这里的处处,还是说寒衣上的处处?显然,如果我们要把寒衣和老杜的归乡心理联系起来,那就是在寒衣上,老杜的妻子这处,那处都需要用尺子量,用剪刀剪,而老杜呢,却在一旁催促着不停。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

杜甫《秋兴》诗歌分析杜甫《秋兴八首》诗歌分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

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

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

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对长安想望的种种心情。

而以第一首为全诗纲领。

它的开头四句:“玉露彫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秋兴八首之鉴赏短文杜甫秋兴八首之鉴赏短文《秋兴八首》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

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

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

“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充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

“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

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

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

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

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

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

砧即捣衣之石。

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

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

首联承上首末联,由薄暮入笔。

每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时,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长安。

“每依北斗望京华”句,是组诗八章的纲领和眼目,钱注云:“依斗望京,此句为八章之骨。

”长安在北,故“依北斗”,“每依”,无夕不然也。

京华亦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焉能不悲?以下抒发个中深悲。

颔联,把怀念京华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

《水经注》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往日知道在巫峡听猿声使人哀伤落泪,那是他山之石,间接知识,现在身在夔州,亲自听到猿声而不禁泪下,故云“实下”,“实”,实实在在,真的。

即“听猿三声实下泪。

”诗人入川后,来到严武墓下,曾因严武推荐,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并拟随严武回到朝廷,不幸严武去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又落空了。

故云:“奉使虚随八月槎。

”“八月槎”化用典故,古书民间传说,天河与海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即水上木排)来去,于是准备许多干粮,乘槎而去,以为到时又可乘槎回来。

此传说后来附会到张骞身上,说张奉汉武帝命,寻黄河之源,因乘槎至天河,牵牛宿旁。

此处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回长安如同乘槎在天,茫茫不可达也。

与“孤舟一系”句相照应。

与“听猿”句因果承接紧凑。

颈联承“每依北斗望京华”、“奉使虚随八月槎”来。

画省,即尚书省,杜甫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

香炉,尚书省上朝时,有侍女二人捧炉焚香从入。

伏枕,表自身病体现状。

堞,城上的矮墙,即城垛。

画省香炉,心中所念,为虚;伏枕山楼,眼前现状,是实。

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卧听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兵乱未平。

以上由夔府想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情极凄切缠绵。

尾联写京华望而不见,回到眼前景物。

月亮从照着藤罗移到照映着洲前芦荻花上,既暗示时间的推移,又用藤罗、芦荻展现萧瑟的秋光,有无限悲凄之感。

至此,一位由黄昏日落到中夜深宵,卧病山城,翘首北望,徘徊流连,夜不成眠的抒情主人、诗人形象,已塑造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了。

由景物时序推移暗向第三首过渡。

《秋兴八首》·其三千家山郭尽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汛汛,清江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第三首紧接山首“洲前芦荻花”的夜色转摹夔州秋日朝景。

前四句写明净的秋色与烦扰的心情。

每当千家万户还沉静在山郭朝晖中,自己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捉留宿江中的渔船,燕子总是在上下翻飞。

“汛汛”、“飞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

颈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

汉元帝初,日蚀地震,匡衡上疏,帝悦其言,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建议亦常被采纳,而诗人曾为“近臣”,几次上疏,却犯忌被斥,其遇与不遇与匡衡形成鲜明的对照,东汉刘向,在朝历宣元成三世,诏颂校中五经,秘书等职成帝时,诏与其子刘歆同领秘书,哀帝时,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对儒学传播起很大的作用。

诗人想象匡、刘自比,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

尾联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拓,不得志。

“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马代指权贵。

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诉如泣。

引出第四首。

朱鹤麟云:“前三章,俱主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井然。

”可见前三章重在写实,身在夔州,后五章重在写虚,心系故园故国,开合跌宕,虚实相生。

《秋兴八首》·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弛。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第四首一安史之乱为中心,写长安近况,是八首的枢纽。

首联因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比喻贴切而形象。

“百年”此处既指自己一辈子,也指唐代社会。

“不胜悲”是指国运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

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

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自己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

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患。

“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正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

“直北”、“征西”互文,“金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寇,党项、羌又犯同州,浑奴刺寇周至,故云。

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

尾联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第七句“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

”写秋江即诗人当前身在蘷州之处境。

第八句结到“思”字,领起下面洋洋洒洒四首律诗,写故国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国思与前面的故园心一脉相承,承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

《秋兴八首》·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锁点朝班。

后四首紧接上句“有所思”,写对故国长安的回忆。

第五首写长安宫阙之盛,回忆帝居的巍峨壮丽,早朝的肃穆庄严,回忆自己曾在中央政权中任右拾遗职“识圣颜”的辉煌经历。

极写玄宗在位的太平景象,气象万千,豪情万丈,以衬托现在的国危民困、穷途落拓、暮年飘泊的忧伤和抑郁。

前四句写殿前景物。

后四句追溯当年上朝之事。

仙境般的宫阙遥遥对着终南山托承露盘的金人铜柱高入云霄;贵妃娘娘华清沐浴,俨然王母降临瑶池。

玄宗信奉道教,传言李耳西游,函关一带一派祥和的紫气东来。

前四句用赋的铺陈手法展现盛唐时代宫殿嵬峨,祥和气象。

颈联进一步追索开元盛世,一派升平。

回顾诗人当年早朝,面见玄宗的盛况。

皇帝每月朔望,受朝于宣政殿,上座前,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众人见得,待坐定后始开扇,定为朝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