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古诗词默写与各课文言文阅读专项达标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与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满分:120分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古诗词默写(20分)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5.崔颢的《黄鹤楼》中把惆怅的情怀自然地转化为无尽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长江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诗人闲适自由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8. 引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要誓死效忠朝廷,报效国家的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9.借品评历史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10.以类比手法表现诗人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揭示“美好事物易逝,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之古文阅读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之古
文阅读练习
导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之古文阅读练。
通过完成这些练,学生们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练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古文阅读的练题目:
1. "何者为真子之言,上栗邪?" 这句古文出自于哪个作品?请
简要解释它的含义。
2. "不以山水依傍,而以文如人立。
" 这句古文出自于哪个作品?请解释它的意思,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3. "不恃其君而行,不依人言而说。
" 请简述这句古文的内涵,
并分析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夫子何为焉?曰:忠恕而已矣。
" 请解释这句古文的含义,
并谈谈它对当代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5. "非礼不动,非礼不动。
" 这句古文是用来形容哪个历史人物?请分析它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6.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 请解释这句古文的意思,并分析它对人生和职业发展的启示。
总结
通过完成上述古文阅读练,学生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培养自己的修养和人文素养。
祝
愿各位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文阅读》考点专项课件

阅读
四、【2021·包河区三模】阅读短文和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甲】三峡(节选) 郦道元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阅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 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②,
•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子房:即张良。②馈:粮饷。
阅读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使千里之外的军队获得 胜利,我不如张良。
阅读
【提示】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尽量保
•
诚:___真__正__,__确__实_____ 女:__同__“__汝__”__,__你____ 正:______常__法________ 辞:___推__辞__,__推__托_____
阅读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定下来,就会 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阅读
三、【2021·黄冈】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详解【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第10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1课《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①戒.之曰①与民由.之①富贵不能淫.(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乙】刘安世,字器之。
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且立至。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
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思。
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光教之以诚./岂不诚.大丈夫哉B.初举.谏官/傅说举.于版筑之间C.正色.立朝/征于色.D.或.帝盛怒/或.王命急宣(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同为言官,公孙衍、张仪之流和刘安世进言的原则是否相同?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6)刘安世能成“殿上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行冠礼;①告诫;①遵从;①惑乱,迷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11-13题。
(10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掌禹锡、唐慎徽①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②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③卒。
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时珍官是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②芟:删除。
③遽:突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3)或.一物而析为二三__________(4)稿三易.而成书__________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迹,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阅读-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初二语文古诗词阅读(一)诗歌内容方面题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再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题型二:概括诗歌描绘的景物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恰如其分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二)诗歌语言方面题型一:赏析词语(1)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或分析该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妙处)(2)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抒发、蕴含)了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释含义/修辞+析效果(点情境)题型二:赏析句子: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诗句如何具体的体现)。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意用具体地词语表达出来,如依依惜别、惆怅伤怀、慷慨激昂、孤苦冷寂、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手法(即修辞/表现手法),具体体现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对比、借代、反复等。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
(三)诗歌情感方面题型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孤独,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或者对“什么”而“哀伤”。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秋日夜游(节选)[清]沈复中秋日,余病初愈。
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①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
叠石成山②,林木葱翠。
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
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
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忆及七月十五夜之惊③,相扶下亭而归。
吴俗④,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
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注释】①芸:此处指沈复的妻子。
①叠石成山:石头相叠而成为假山。
①七月十五夜之惊:沈复曾与妻子同游时听到不明之物堕水,两人也于此后大病一场,选文开头说的病愈便是此病。
①吴俗:指吴越一带的风俗。
1.有关文章描述中秋节夜游的经历,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文章内容()A.派老仆人守在沧浪亭,不让闲杂人等打扰B.游玩的有我和妻子、小妹、老仆、丫鬟等人C.拿毯子铺在亭中央,一群人围坐着喝茶D.我们驾着一叶扁舟在湖上飘荡,十分舒畅2.“爽然顿释”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是()A.可能因身处水光月色之中,我心情舒畅B.可能陪伴妻子出来游玩,我感觉很满足C.可能因之前受到惊吓,至今仍感到害怕D.可能因风吹进袖底,内心因此清爽舒适3.《记承天寺夜游》和选文的作者在赏月时心境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两文作者的心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于将.晚时将.以下骑送迎(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B.周望.极目可数里潭西南而望.(柳宗元《小石潭记》)C.席地环.坐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D.结队而.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按照原文将横线上所缺的句子填上。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管夷吾举.于士举: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先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人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
联系作品的意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泛指水草,在此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表现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背景。
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
被贬黄州,近于流放。
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周亚夫军细柳》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天子且.至且:______________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______________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_________描写为主。
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有洞东.向__________________ (2)无逾.此者__________________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