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PPT课件

▪ 考试点拨: ▪ ①考查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的方式或单独或综合考查弘
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 ②考查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常常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某一具体表现考查弘
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 [2015·浙江高考]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 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 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 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项,动词,践行;介词,对。
难点: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三“、调▪意 ”义就(是2调整)。有无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
在国外,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像一个巨大的圆屋顶,或者是个从无底深渊中升起的空心山。
▪ ①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观众的精神力量 ▪ ②影片蕴含了强大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③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影片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 ④给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增强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18年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第15个年头。载人航 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 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伟 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 大的事业。载人航天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的重要表现。这告诉我们( )
▪ 二是忽视民族精神的作用,如认为经济建设是 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所以民族精神是可有可 无的;
▪ 三是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与经济、政治的关 系,如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决定我国的经济、政 治。
▪ 【知识延伸】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增强综合国 力的关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示范课件)-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

典例引领
3.2021年10月18日,“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江苏徐州睢宁县“信义老爹”杜长胜病逝。他曾5
年替子还债330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诺千金”。在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
赶来,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鞠躬、默哀,眼含泪水,神情凝重,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材料表明
() ①爱国主义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
知识拓展·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典例引领
4.面前是漫天山火,身后是万家灯火。2022年8月,重庆部分地区突发山火,志愿者一呼百应、勇
往直前,赶赴一线支援。2023年1月,共青团重庆市北碚区委发放“山火志愿者纪念章”,以此弘扬
英雄的精神,赞颂人民的伟大。材料表明( )
B
①文化可以引领风尚,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民族 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 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具有 巨大作用。
(二)伟大的民族精神
1.形成: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基本 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根本 途径
主体
立足于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
(三)弘扬中国精神
1.含义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重要性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 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 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民族精神(1)含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2)地位: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判断题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2.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提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二、选择题4.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 )①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②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的体现③时代精神的核心④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塞罕坝精神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①不选;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③不选;②④正确,入选。
5.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时代呼唤奋斗精神是因为( )①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④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正是因为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时代呼唤奋斗精神,故①④正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但不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故②错误;③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C (老子)
勤劳勇敢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
D
团结统一
在逆民心(管子)
解析 A 项意思是发愤用功,以至于把吃饭都忘了,快 乐地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这体现 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 项意思是失意落魄时修养自身, 得志通达时造福天下,与爱好和平无关;C 项意思是最高境 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与勤劳 勇敢无关;D 项意思是政权要稳定长久,就必须推行顺乎民 心的政策,与团结统一无关。
(4)途径
途径
内容
最重要的是发 挥“主心骨” 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 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 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途径
内容
必须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 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 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 形成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以五公祠的一副对联为载体,考查中华民族 精神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副对联歌颂了五 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歌颂了五公身处逆境而不坠青 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精神。由此不难看 出①④正确,应选 C,②③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
考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知识精讲 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 原 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 因 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
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 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井冈山精神、长征 表 精神、抗战精神等 现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 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 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料精品PPT课件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7。
知识 拓展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最基本要求; 处理民族内部问题
处理本民族与外来民 族关系
吃苦耐劳,中华民 族的立业根基
为国家繁荣富强而锐 意进取、不懈奋斗
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
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
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 神( )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14
• 5.“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 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 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 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 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 根》表明( )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必要性 (2)提高全民族综合 素质
(3)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
(1)发挥“主心骨”作用
怎样弘扬 (2)继承发扬优良传统
应成为民族精神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的传播者、弘扬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者和建设者
4
根
一.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 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社会主 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 雷锋精神、“两弹 义革命 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 一星”精神、大庆 和建设 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 精神、抗洪精神和 时期 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载人航天精神等9。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解析
本题以五公祠的一副对联为载体, 考查中华民族
精神方面的知识,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副对联歌颂了五 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 歌颂了五公身处逆境而不坠青 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精神。由此不难看 出①④正确,应选 C,②③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人民奋 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 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07 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位大学生, 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 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 5 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 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 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 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 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特别提醒
不要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
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 展过程。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 和发展强基固本。 (2)地位: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3)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 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第七课第二课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新人教必修3

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
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
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
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
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
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
成果二者具有一致性,统一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参与讨论
•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
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
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
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
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
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
•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地位: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
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地位:
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系
列崇高精神;正是依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
神等精神的强大支撑,中国人民才推翻了三
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正是依靠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
精神的强大支撑,中国人民才战胜各种艰难
险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
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 10.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过程,也 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
()
•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支撑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 A.① B.①②
• C.①②③
• 7.2014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香港特 别行政区2017年行政长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问题在深
圳举办三场座谈会。会议指出,行政长官必须由爱国爱港人士
担任,这是中央的一贯立场,必须始终坚持。广大香港居民要
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团结起来,坚决地反对“占领中环”等危害
香港繁荣稳定的违法活动,为实现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的目标 而共同努力。这是因为( )
• 5.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即以修身为本,通过格 物、致知、正心、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通过齐家、治国、 平天下,以施行王道。下列选项中符合“内圣外王”思想的是( )
• 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②风声、雨声、读 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为一 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①爱国情怀是香港人民对祖国的最深厚最普遍的感情
• 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香港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 ③爱国主义是香港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 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 A.①②
B.②③
• C.①③
D.②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和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
下列与“风雨同舟,威武不屈”的精神实质一致的是导学号 92972293( C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风雨同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团结统一,“威武不屈”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自强不息精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体现了团结统一精神,故①③入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爱国主义,②排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体现的是勤劳勇敢,④排除。
2.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
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感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材料说明( C )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
④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 题中事例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①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错误;弘扬民族精神要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并不是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④错误。
3.冀鲁豫精神是冀鲁豫边区的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
它内涵丰富,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冀鲁豫精神( D )
①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②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冀鲁豫精神是冀鲁豫边区的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表明冀鲁豫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①不选;②中“拓展”的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材料表明冀鲁豫精神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③④符合题意。
4.袁隆平许诺到90岁时,将使超级水稻亩产超过1吨。
这完全可以实现,因为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
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 92972294( D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C.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D.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B、C三项说法正确,不选。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
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庄子·达生》梓庆篇仅146字,朴实无华地描述了2000多年前一位中国匠人的精神境界与风骨,让我们来细细品味。
梓庆削木为鐻(jù,古代的一种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
必齐(zhāi,通“斋”)以静心。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通“肢”)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通“滑”)消。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
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从梓庆看中国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专注走心、追求极致,每一件作品,若想达到精致和完美,都必须把工作的每个环节做细、做到位;“工匠精神”是宠辱不惊、忘名忘利,与今天许多人做事希望快速得到利益回报相比,梓庆的做法体现出中国古代匠人的更高境界;“工匠精神”是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术到极致,几近于道。
梓庆作为一名杰出的匠人,在选材前全然地净化自己,带着对树木和自然生命的极大尊重去选材。
我们坚信,在互联网时代,重提“工匠精神”并不落伍。
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
它能让中华文明走得更久远。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对“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它能让中华文明走得更久远”的理解。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积极创新。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仍
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继承“工匠精神”。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对于自古就有的“工匠精神”,我们不仅要继承,更应不断为其融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让这一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④“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传承“工匠精神”体现了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定信念,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解析]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本题设问指向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作答时要注意从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一般作用等多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