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片工艺设备知识

合集下载

太阳能电池板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板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板工艺流程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设备,其制造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工艺流程。

首先是硅片的制备。

硅片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部分,其制备需要从硅矿石中提取纯净的多晶硅。

首先,将硅矿石破碎成小块,并经过化学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将纯净的硅溶液通过高温炉熔炼成硅棒,再通过拉棒机拉制成细长的硅棒。

接着,将硅棒切割成薄片,形成多个硅片。

接下来是硅片的清洗和退火。

由于硅片表面可能存在一些污染物和残留的应力,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退火处理。

清洗过程通常采用酸碱洗涤剂和超声波清洗器进行,以去除表面污染物。

而退火则是将硅片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晶体结构重新排列,消除残留应力,提高硅片的电性能。

然后是硅片的刻蚀和沉积。

刻蚀是通过腐蚀剂将硅片表面部分材料去除,形成PN结构。

这一步需要在洁净室环境下进行,以避免杂质的污染。

而沉积是在硅片表面沉积硅氧化物或者其他材料,形成隔离层和保护层,以提高电池板的性能和稳定性。

紧接着是电极的制备。

电极是将硅片上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部分。

首先,将导电膜沉积在硅片表面,形成电极。

常用的导电膜材料包括铝和银。

然后,在导电膜上加上反射层,以提高太阳能的吸收效率。

最后是组装和封装。

将硅片、电极和其他组件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太阳能电池板。

通常使用硅胶或者特殊的薄膜将电池板封装在透明的玻璃或者塑料材料中,以保护电池板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除了上述工艺流程,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性能测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长久使用。

同时,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和稳定性,还需要进行持续的研发和改进。

总之,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硅片的制备、清洗和退火、刻蚀和沉积、电极的制备、组装和封装等步骤。

这一系列工艺的完成将确保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和可靠性,促进太阳能的广泛应用。

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以太阳能电池片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

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硅片生产、晶体生长、切片、清洗、扩散、腐蚀、金属化、测试等环节。

硅片生产是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第一步,它是将硅矿石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

硅片生产的主要工艺包括矿石选矿、冶炼、精炼、晶体生长等环节。

其中,晶体生长是硅片生产的核心环节,它是将高纯度硅熔体通过晶体生长炉中的晶体种子生长成大晶体的过程。

晶体生长完成后,需要将大晶体切割成薄片,这个过程称为切片。

切片的目的是将大晶体切割成薄片,以便后续的加工。

切片完成后,需要对硅片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清洗完成后,需要对硅片进行扩散。

扩散是将掺杂物(如磷、硼等)通过高温处理,将其扩散到硅片表面的过程。

扩散完成后,需要对硅片进行腐蚀,以去除扩散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和杂质。

腐蚀完成后,需要对硅片进行金属化。

金属化是将金属电极(如铝、银等)通过高温处理,将其与硅片表面结合的过程。

金属化完成后,需要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
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电池片工艺的经验总结

电池片工艺的经验总结

电池片工艺的经验总结一、引言电池片工艺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从工艺步骤、材料选择、设备调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电池片工艺的经验。

二、工艺步骤1. 切割硅片: 在电池片工艺中,硅片是基础材料,首先需要将硅块切割成薄片。

切割时要注意切割机的调试和操作技巧,确保切割的薄片质量良好。

2. 清洗硅片: 清洗硅片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以提高电池片的光吸收能力。

清洗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清洗液和清洗方法,注意控制清洗时间和温度。

3. 制备抗反射膜: 抗反射膜的制备是为了减少光的反射,提高光的吸收率。

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涂覆的均匀性和薄膜的厚度,以及烘烤的温度和时间。

4. 沉积P型和N型层: P型和N型层的沉积是为了形成PN结,实现电荷分离和电流产生。

沉积过程要控制沉积速度和温度,确保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5. 金属电极的制备: 金属电极是将电流引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备时要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制备方法,确保与硅片的接触良好。

6. 背面的抗反射膜和保护层: 背面的抗反射膜和保护层的制备是为了减少背面反射和保护电池片。

制备时要注意控制膜的厚度和烘烤的温度,以及涂覆的均匀性。

三、材料选择1. 硅片: 选择高纯度、低杂质的硅片,以提高电池片的光吸收能力和电导率。

2. 抗反射膜: 选择光吸收率高、反射率低的材料制备抗反射膜,如氧化锌、氮化硅等。

3. 金属电极: 选择电导率高、与硅片接触良好的金属材料,如银、铝等。

四、设备调试1. 各设备参数的调试: 不同设备在电池片制备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工艺要求调整设备的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2. 设备操作的技巧: 操作设备时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避免对材料和设备造成损害,同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质量控制1. 过程控制: 在整个制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每一步的质量。

电池片全工序基础工艺培训资料

电池片全工序基础工艺培训资料

电池片全工序基础工艺培训资料一、引言电池片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和效益。

为了提高电池片的生产质量和工艺水平,本培训资料旨在介绍电池片全工序基础工艺,包括材料准备、切割、清洗、扩散、沉积、腐蚀、电极印刷、烧结、检测等环节。

二、材料准备1. 硅片选择:硅片是制造电池片的基础材料,应选择高纯度、低杂质的硅片。

2. 硅片切割:使用切割机将硅片切割成适当大小的方片,以适应后续工艺的要求。

3. 硅片清洗:将切割好的硅片放入清洗槽中,使用超纯水和清洗剂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污染物。

三、扩散工艺1. 扩散介质制备:将扩散介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扩散浆料。

2. 扩散工艺参数设定:根据硅片的要求和产品规格,设定合适的扩散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浓度等。

3. 扩散过程控制:将硅片放入扩散炉中,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扩散介质中的掺杂元素能够渗透到硅片中。

四、沉积工艺1. 沉积介质制备:将沉积介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沉积浆料。

2. 沉积工艺参数设定:根据电池片的要求和产品规格,设定合适的沉积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浓度等。

3. 沉积过程控制:将硅片放入沉积槽中,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沉积介质中的材料能够均匀地覆盖在硅片表面。

五、腐蚀工艺1. 腐蚀介质制备:将腐蚀介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腐蚀浆料。

2. 腐蚀工艺参数设定:根据电池片的要求和产品规格,设定合适的腐蚀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浓度等。

3. 腐蚀过程控制:将硅片放入腐蚀槽中,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腐蚀介质能够去除硅片表面的不需要部分。

六、电极印刷工艺1. 电极浆料制备:将电极浆料中的材料粉末与适当的溶剂混合,制备成电极浆料。

2. 电极印刷工艺参数设定:根据电池片的要求和产品规格,设定合适的电极印刷工艺参数,如压力、速度、温度等。

3. 电极印刷过程控制:将电极浆料均匀地印刷在硅片表面,控制好印刷的厚度和均匀性。

七、烧结工艺1. 烧结装置准备:将印刷好电极的硅片放入烧结装置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太阳能电池片工艺流程及原理

太阳能电池片工艺流程及原理

太阳能电池片工艺流程及原理一、简介太阳能电池片,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能。

其工艺流程涉及多个复杂步骤,每个步骤都对最终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太阳能电池片的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二、太阳能电池片工艺流程1.硅片准备:首先,通过切割硅锭得到硅片,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尘埃。

硅片的品质和厚度对电池片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磷掺杂:在硅片上施加磷元素,通过扩散技术将磷元素掺入硅片中,形成n型半导体。

磷的掺杂浓度决定了电池片的导电性能。

3.镀膜:在硅片表面镀上一层减反射膜,以减少表面反射,提高光吸收效率。

常用的减反射膜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氮化硅。

4.印刷电极: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在硅片背面印刷电极,并烘干。

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影响电池片的电流收集能力。

5.烧结:通过高温烧结使电极材料与硅片紧密结合,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能。

6.测试和分选:对电池片进行电性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选。

合格的电池片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则进行回收处理。

7.包装:将合格的电池片进行包装,以保护其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性能。

包装材料一般选用防潮、防震的材料。

三、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片的工作原理基于光伏效应,即光子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光子能量使电子从束缚状态进入自由状态,从而产生电流。

具体来说,当太阳光照射到硅片上时,光子能量激发硅中的电子,使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在价带和导带之间产生电子-空穴对。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向电池片的负极和正极移动,形成光生电流。

此时,如果将电池片的正负极短路,则会有电流流过电路,从而实现光电转换。

四、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太阳能电池片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新型材料和优化电池结构,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制造工艺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制造工艺

太阳能电池(硅片)的生产工艺原理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硅片检测——表面制绒——扩散制结——去磷硅玻璃——等离子刻蚀——镀减反射膜——丝网印刷——快速烧结等。

具体介绍如下:一、硅片检测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片的载体,硅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的高低,因此需要对来料硅片进行检测。

该工序主要用来对硅片的一些技术参数进行在线测量,这些参数主要包括硅片表面不平整度、少子寿命、电阻率、P/N型和微裂纹等。

该组设备分自动上下料、硅片传输、系统整合部分和四个检测模块。

其中,光伏硅片检测仪对硅片表面不平整度进行检测,同时检测硅片的尺寸和对角线等外观参数;微裂纹检测模块用来检测硅片的内部微裂纹;另外还有两个检测模组,其中一个在线测试模组主要测试硅片体电阻率和硅片类型,另一个模块用于检测硅片的少子寿命。

在进行少子寿命和电阻率检测之前,需要先对硅片的对角线、微裂纹进行检测,并自动剔除破损硅片。

硅片检测设备能够自动装片和卸片,并且能够将不合格品放到固定位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二、表面制绒单晶硅绒面的制备是利用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在每平方厘米硅表面形成几百万个四面方锥体也即金字塔结构。

由于入射光在表面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增加了光的吸收,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

硅的各向异性腐蚀液通常用热的碱性溶液,可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和乙二胺等。

大多使用廉价的浓度约为1%的氢氧化钠稀溶液来制备绒面硅,腐蚀温度为70-85℃。

为了获得均匀的绒面,还应在溶液中酌量添加醇类如乙醇和异丙醇等作为络合剂,以加快硅的腐蚀。

制备绒面前,硅片须先进行初步表面腐蚀,用碱性或酸性腐蚀液蚀去约20~25μm,在腐蚀绒面后,进行一般的化学清洗。

经过表面准备的硅片都不宜在水中久存,以防沾污,应尽快扩散制结。

三、扩散制结太阳能电池需要一个大面积的PN结以实现光能到电能的转换,而扩散炉即为制造太阳能电池PN结的专用设备。

管式扩散炉主要由石英舟的上下载部分、废气室、炉体部分和气柜部分等四大部分组成。

光伏电池片工艺流程

光伏电池片工艺流程

光伏电池片工艺流程
《光伏电池片工艺流程》
光伏电池片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的制造工艺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光伏电池片的工艺流程。

1. 切割硅片:首先是从硅锭中切割出薄片,这需要用到切片机。

硅片的质量和厚度将直接影响光伏电池片的性能。

2. 清洗和去污:切割出的硅片需要经过清洗和去污工序,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3. 扩散和磷化:在高温下,硅片表面会进行扩散过程,将磷等元素渗入硅片中,形成N型或P型结构。

4. 沉积反射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沉积一层反射层,提高硅片对光的吸收效率。

5. 光刻:利用光刻胶形成光刻胶膜后,透过掩膜在硅片上进行曝光和显影,形成期望的图形。

6. 微观雕刻:使用化学溶液对光刻后的硅片进行雕刻,形成电极和金属导线。

7. 输送和测试:将制造好的光伏电池片进行输送和测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光伏电池片的制造工艺流程十分复杂,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流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电池片的工艺流程也在不断改进,以提高光伏电池片的能量转化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中国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技术

中国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技术

中国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技术引言太阳能电池片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目前,太阳能电池片在中国的生产工艺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中国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工艺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进展。

1. 制备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的主要材料是硅片,制备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第一步。

制备硅片的主要工艺技术有下列几种:1.1 气相生长法气相生长法是一种制备单晶硅片的常用方法。

通过将硅杂质气体加热,将其分解为硅原子,在衬底上生长出单晶硅片。

气相生长法生产的硅片具有较高的晶格质量和电子迁移率。

1.2 半导体扩散法半导体扩散法通过将具有所需杂质浓度的杂质气体在硅片表面进行扩散,从而形成具有特定电性的硅片。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并且成本相对较低。

1.3 绕线法绕线法是指将细丝或金属线包裹在硅棒上,通过加热将硅棒熔化,然后再将其冷却成硅片。

这种方法生产的硅片质量较低,适用于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

2. 制备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制备硅片,可以进一步制备太阳能电池片。

太阳能电池片的主要工艺技术如下:2.1 涂覆抛光工艺涂覆抛光工艺是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

通过将硅片表面覆盖一层能够吸收光能的材料,如硅或碲化镉等,然后通过抛光将其平整,形成光电活性层。

2.2 金属化工艺金属化工艺是将电极材料覆盖在太阳能电池片的正反两面,用于收集电流。

常用的电极材料有银和铝。

2.3 封装工艺封装工艺是将太阳能电池片和其他组件(如玻璃和背板)封装在一起,以保护太阳能电池片免受环境的影响。

封装工艺需要保证太阳能电池片与外界之间的良好的密封性和光透过率。

3.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相关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进展:3.1 双面太阳能电池片双面太阳能电池片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片正反两面都能吸收光能的特性,从而提高其发电效率。

近年来,中国在双面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绒面受光面积
金字塔形角锥体的表面积S0等于 四个边长为a正三角形S之和
S0
4
1 2
a
3a 2
3 a2
由此可见有绒面的受光面积比光 面提高了倍即1.732倍。
绒面反射率
当一束强度为E0的光投射到图中的A点,产生反射光Φ1和进入 硅中的折射光Φ2。反射光Φ1可以继续投射到另一方锥的B点, 产生二次反射光Φ3和进入半导体的折射光Φ4;而对光面电池就 不产生这第二次的入射。经计算可知还有11%的二次反射光可能 进行第三次反射和折射,由此可算得绒面的反射率为9.04%。
PECVD淀积SiN时,不光是生长SiN作为减反射膜, 同时生成了大量的原子氢,这些氢原子能对多晶硅 片具有表面钝化和体钝化的双重作用,可用于大批 量生产高效多晶硅太阳电池,为上世纪末多晶硅太 阳电池的产量超过单晶硅太阳电池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PECVD在多晶硅太阳电池成功,引起人们 将PECVD用于单晶硅太阳电池作表面钝化的愿望 。
四、生产工艺介绍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艺流程如下:
生产工艺---清洗和表面腐蚀
生产工艺---制绒
表面绒面化
由于硅片用P型(100)硅 片,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对单 晶硅片进行各向异性腐蚀的特 点来制备绒面。当各向异性因 子>10时(所谓各向异性因子 就是(100)面与(111)面 单晶硅腐蚀速率之比),可以 得到整齐均匀的金字塔形的角 锥体组成的绒面。绒面具有受 光面积大,反射率低的特点。 可提高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短路 电流,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 电转换效率。
生产工艺---扩散
生产工艺---表面成膜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PEVCD)
▪ PEVCD被使用来在硅片上沉积氮化硅材料,是在 300-900℃的温度下通过化学反应产生Si3N4的过 程。典型的化学反应为:
▪ SiH4 + NH3 → Si3N4 + NH3 + N2 ▪ 多晶硅太阳电池广泛使用PECVD淀积SiN ,由于
扩散前清洗区 扩散间 扩散后清洗区 刻蚀区 PECVD区 丝网印刷区
温度
相对湿 度
净化级别

23±2 23±2 23±2 23±2 23±2 23±2

ISO标准 (美联邦标准)
45~70
10万
45~70
1万
45~70
10万
45~70
10万
45~70
10万
45~70
10万
六、主要原材料
太阳能电池生产最主要的材料是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 其它辅料包括: 化学液( NaOH 、IPA、乙醇、铭酸、HF) 特气(CF4、SiH4、NH3) 大宗气体(CDA、N2、O2) 水(PCW、DI)
单晶硅的制绒工艺:是通过NaOH和乙醇反应,在硅片上形成减反 织构,增强电池对光线的吸收能力。
多晶硅的制绒工艺:是加入铬酸和氢氟酸,利用铬酸的强氧化性将 切割后硅片上的污物清除,并产生SiO2和C2O3,达到在硅片上形 成减反织构的目的。
丝网印刷:银浆或银铝浆等导电材料印刷在硅片上,作为太阳能电 池电子导通的主要通道。
生产工艺---制备电极(1)
生产工艺---制背电极(2)
生产工艺---背表面钝化
五、生产设备—清洗设备
生产设备—扩散炉
生产设备—刻蚀
生产设备—PECVD
生产设备—测试仪
生产设备—烘干炉
生产设备—快烧炉
五、生产环境及其它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A201-1 A202-1 A203-1 A204-1 A205-1 A2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