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4.1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剂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学之清热剂教学PPT

方剂学之清热剂教学PPT

05 清热剂-清营凉血-清营汤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 元参三钱(9g)竹叶心一钱(3g)
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 煎,后下余药)。
功用: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主治:温热暑疫,邪人营血证。高热昏谵,斑疹色紫,
口咽糜烂,目赤烦躁,舌紫绛等。
化斑汤(《温病条辨》)
石膏一两(30g) 知母四钱(12g) 生甘草三钱(10g) 玄参三钱 (10g) 犀角(水牛角代)(60g) 白粳米一合(9g) 水八杯,煮 取三杯,日三服。滓再煮一盅,夜一服。 功用:清气凉血。 主治: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热,或身热夜甚,外 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脉数等。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炙(6g) 石 膏一斤(50g) 苍术 粳米各三两(各9g) 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 ,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 汁,温服。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 ,舌红苔白腻,以及风湿热痹, 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05 清热剂-清气分热-竹叶石膏汤 组成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方解
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方用犀角为君,臣以生地,凉血滋阴生津。赤
运用
芍与丹皮共为佐药。四药相配,共成清热解毒, 1.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
Hale Waihona Puke 凉血散瘀之剂。本方配伍特点是凉血与活血散 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功用与主治

清热剂ppt课件

清热剂ppt课件

导赤散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渴欲 冷饮,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溲 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病证解析
心经热盛 下移小肠
心经热盛,灼伤津液 ― 心胸烦热, 口渴面赤 心火上炎 ― 口舌生疮 心热下移小肠 ― 小便赤涩刺痛
组方分析 木通 — 清心火,利小便 生地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竹叶 — 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甘草梢 — 止淋痛,和诸药 君 臣 佐使
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的性质。 2、辨明"热证"的真假。 3、寒凉之品易伤脾胃阳气,注意保护脾胃。 4、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姜汁,或采取凉药 热服方法。 5、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 寒,是无水也“之缘故,宜用滋阴壮水的 方法,待阴复其热自退。
白虎汤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 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病证解析: 阳明气 分热盛
君 臣 佐 使
配伍要点 (1)清营凉血中养阴清热。 (2)清营解毒“透热转气”。 (3)凉血活血相配,止血而不留瘀
犀角地黄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 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 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舌红绛, 脉数。
附方 1. 白虎加人参汤: 功效: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白虎汤证兼气津两伤者。 2. 白虎加桂枝汤: 功效: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白虎汤证兼风湿热痹;温疟。
3. 白虎加苍术汤: 功效: 清热祛湿; 主治: 白虎汤证兼风湿热痹;湿温病。
竹叶石膏汤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 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 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 脉虚数 病证解析: 热病后 热扰心神 ― 心胸烦闷或虚烦不寐 余热未清 余热内扰,胃气不和 ― 气逆欲呕 气津两伤 ― 舌红苔少,脉虚数

方剂学清热剂.课件

方剂学清热剂.课件

配伍特点
清心与利水并用,以导心热下行; 利水与养阴并用,使利水而不伤阴。
功用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口舌生疮、淋证、心神失宁等
属心经热盛者。
失眠案
李某,男,62岁。因其孙儿突遭车祸, 致其失眠5个月,伴易哭烦躁,多梦健忘, 口渴口苦,口腔粘膜常出现溃疡,大便秘 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服用安定、刺五加冲剂、谷维素等多种药 物无效,转求中医诊治。处方:生地30g, 木通15g,竹叶30g,甘草梢10g,制大黄 8g。水煎服,日1剂。 服4剂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代表方: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石膏 知母 粳米
炙甘草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四大”
病机?
大 热 大 汗 大 渴 脉洪大
治法?
[配伍意义]
石膏——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滋阴
粳米、炙甘草——益胃护津
防大寒伤中
(君) (臣) (佐使)
兼调和药性
[功用]清热生津(方名含义)
用方要点
•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 是主因,大热烦躁兼错语,疮痈疔疖服之 宁。
普济消毒 饮
(《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 黄连 牛蒡子 连翘 薄
荷 僵蚕 马勃 玄参 桔梗 甘草 陈 皮 升麻 柴胡 板蓝根
[主治]大头瘟。头面肿盛,恶寒发热,
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
[制方原理]
病机 风热 疫毒,壅于上焦,发于头面。 疫毒 病在上部 药 力 上 行
桔梗、马勃、板蓝根、陈皮、僵蚕各10g, 金银花、连翘各15g,升麻、柴胡各3g, 生甘草、薄荷各6g。3剂,每日1剂。胖大 海30g(单包)代茶饮。 二诊:服3剂后,咽痛减轻,略有不适, 扁桃体稍大,继守前方,连服3剂而愈。

清热剂方剂学PPT课件

清热剂方剂学PPT课件

Long Dan Xie Gang Decoction
组成
胆草 黄芩 栀子
木通 车前 泽泻
柴胡
当归 生地
甘草
主治 肝胆实火湿热证
1、症广—三焦皆有见症—肝胆经循行部位症
在上: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聋耳肿、口苦咽痛 在中:胸胁胃脘热痛 在下:阴痒阴肿 、尿淋、带下、遗精、便结。
2、性质—症状必具实火,湿热特征。
汗多脉浮大 无力
关节红肿热 痛
头重如裹苔 腻
发热口渴恶 风寒
发热口渴便 结
Qing Ying Decoction
一、组成: 关于犀角—现以水牛角代之,多开浓缩粉。
二、主治—营分热证
1、含义
2、病机:邪热传营、耗伤营阴、扰及心神。
3、主症:身热夜甚、斑疹隐隐、舌绛而 干、脉象细数。
4、关于口渴与否。
4、特效病症 急性中耳炎、带状疱疹、高血压、眼科
疾患、遗精、阳强(肝火)、外阴瘙痒、 阴肿、黄带。
5、使用注意 ①饭后服药 ②不宜久服
《小儿药证直诀》
Xie Bai Powder 清脏腑热
一、组成: 二、作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三、主治:肺热喘咳证。
1、病机:火热犯肺,气逆阴伤。 2、主症:喘咳气急,皮肤蒸热,午后尤
第四章 Heat Clearing Prescriptions
黄连 犀角 清 解毒 地黄 营
汤汤 汤
白 虎 汤
概 述
清 泻 龙胆 导 普济 胃 白 泻肝 赤 消毒 散散 汤散饮
青蒿 鳖甲

葛根 芩连

白头 翁汤
芍 药 汤
玉 女 煎
概述
含义 (清热药,清解里热,里热证)
立法依据 《内经》:“热者寒之。”

清热剂ppt课件

清热剂ppt课件
暑热甚,石膏,金银花,连翘; 津气损伤较重,黄连酌减,加重西洋参、 石斛、麦冬。
3、现代应用:
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 暑热气津两伤证,均可用之。
54
第六节
清虚热剂
55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56
主治 病机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 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 温病后期,阴液耗伤,余热深伏阴分
22
清 热 泻 火 凉 血 解 毒
石膏、知母、甘草 —取白虎汤之意清热保津 黄连、黄芩、栀子—仿黄连解毒汤之意 清泻三焦之火 犀角、生地 清热解毒 赤芍、丹皮 凉血散瘀 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 桔梗—载药上行 竹叶—利尿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23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24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25
木通 生地
29
功用 主治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 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 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痒, 阴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 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有力。
30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31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各一两(15g) 炙甘草一钱(3g)

清热泻火
20

牛蒡子 连翘
薄荷 玄参 僵蚕
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马勃 板兰根 甘草

桔梗
清利咽喉
陈皮:理气,疏散壅滞
使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火郁发之
甘草(兼):调和诸药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1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气 大热烦渴,头痛如劈 热毒化火 热 血 干呕狂躁,谵语神昏 火毒充斥阳明 毒 两 脉浮大而数 (气分) 充 燔 四肢抽搐—热盛津伤,筋脉肌肉失养 斥 之 或厥逆—邪热郁遏,阳气不达,热深厥亦深 证 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 热迫血燔 舌降唇焦或脉沉细数 血热妄行(血分)

方剂与中成药——清热剂.ppt

方剂与中成药——清热剂.ppt


辨证要点

以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 黄,脉浮数为要点。
大头瘟以头面肿大为特征,常见于春秋两 季,发病较急,有传染性,是儿科常见病种 之一。
普济消毒饮
加减变化
兼大便秘结者,加酒军; 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加川楝子、龙胆
草以清肝经湿热。 肿胀明显,加青黛、丹皮、赤芍,并用
青黛外敷
现代运用
君 :黄芩、黄连 ★重用,清上焦头面风热(酒制)
臣 :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
散热
板蓝根、马勃、玄参
解毒

桔梗 陈皮
利咽;宣肺 行气
升麻、柴胡 ★火郁发之火郁发之;引药上行 使 :甘草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
配伍特点
● 集苦寒解毒药于一方相得益彰; ● 清疏并用; ● 升降并用,相反相成。
普济消毒饮
(表) (里)
❖脏腑(经络)
❖热(邪)——阴(正)

概述·分类


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清营凉血剂 清热解毒剂 清脏腑热剂 清热祛暑剂 清虚热剂

概述·使用原则


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而且 是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 用清热剂

概述·使用注意


(1)辨清热证的虚实、病位和真假;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普济消毒饮
用法
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 拌为丸,噙化。 现代用法:水煎 服。
普济消毒饮
主治
【病证】大头瘟
普济消毒饮
主症:—头面红肿,
焮痛
兼症—- 恶寒发热
大 头 瘟
目不能开 咽喉不利 舌燥口渴
发壅风 于于热 头上疫 面焦毒

清热剂 清分析课件

清热剂 清分析课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病证解析】
心胸烦热、面赤

心火循经上炎

经 口舌生疮



热 口渴,意欲冷饮―火热内灼,阴液被耗 证
盛 ,

小便赤涩刺痛―心热下移小肠


舌红,脉数―均为内热之象

【配伍意义】
清利 心水
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
生地―凉血滋阴以制心火


养阴 通 竹叶―清心除烦,淡渗利窍,
【病证解析】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
肝 胆
耳聋、耳肿
肝胆实火上炎
实 火
阴肿、阴痒、阴汗
湿 热
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
肝胆湿热下注
证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火盛及湿热之象
【配伍意义】
龙胆草―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 君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 臣
清 清 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
泻利
肝 肝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
【功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病证解析】
温病热毒灼伤津液----大热烦渴,舌绛唇焦;

疫热 热扰清窍----可见头痛如劈,谵语神昏;
毒 ,
热陷血分,迫血妄行----发斑、吐衄;
气 热陷厥阴,引动肝风----抽搐;

两 热深厥亦深----肢厥。
燔 证
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
----分别示病情重、中、轻之不同。
第四章 清热剂
【概念】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立法依据: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适应范围】 里热证。

方剂学第十章-清热剂PPT课件

方剂学第十章-清热剂PPT课件
龙胆草 — 上清肝胆实火 下清下焦湿热
·龙胆泻肝汤 ·
臣 君
木通、车前子、泽泻 — 清热利湿 生地、当归 — 益阴养血
以防肝火苦燥伤阴 柴胡—引诸药入肝胆 甘草—调和诸药
-

使
49
【运用】
·龙胆泻肝汤 ·
1.辨证要点: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或阴肿痒等。
2.临证加减:
若肝胆火甚去木通、车前子+黄连
3.现代运用:
33
普济消毒饮 《东恒试效方》
-
34
·普济消毒饮 ·
【组成】
黄芩15g 柴胡6g 僵蚕3g
黄连15g 桔梗6g 升麻3g
陈皮6g
甘草6g
连翘3g
马勃3g
板蓝根3g 牛蒡子3g
玄参6g 薄荷3g
【用法】
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密拌为丸,噙化。
【功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35
-
牛板蒡升蓝子僵麻根薄蚕荷马勃桔柴梗玄胡参甘草陈黄皮连黄芩 36
-
40
【组成】
生地黄10g 木通10g 生甘草10g
【用法】上药为末,竹叶煎水服
·导赤散 ·
【功用】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生地
木通
甘草
-
41
【主治】
心胸烦热

口渴面赤
经 火
渴欲冷饮

口舌生疮

小便赤涩
刺痛
·导赤散 ·
心经热盛 心火循经
上炎 热移小肠
-
42
【方解】
君:生 地 木通
臣: 竹 叶
使:生 甘 草梢
-
12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止痛(执)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黃,脉数有力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 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佳。(执)
迎风只要背朝天,没乳当甲叫陈酒
(银风芷药贝草天,没乳当甲角陈酒)
9
趣记
5.清虚热剂 5.1 青蒿鳖甲汤۞
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趣记
二弟骑白龟练琴(生熟地 芪柏归连芩)
11
第四章 清热剂
凡外无表证,内未成实,皆当使用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1.白虎汤 2.竹叶石膏汤 清营凉血剂:1.清营汤 2.犀角地黄汤 清热解毒剂:1.黄连解毒汤 2. 凉膈散 3.普济消毒饮 4.仙方活命饮 清虚热剂:1.青蒿鳖甲汤 2.当归六黄汤
1
1.清气分热剂
主治
1.1白虎汤
۞
气分热盛证
方歌
趣记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躁实服之消。
(凉阁)竹竿支帘,黄秘(书)拨琴。 (执)
(竹甘栀 连翘,大黄 蜜 薄 芩)
7
3.3 普济消毒饮۞
主治
功用 证治 方歌 趣记
大头瘟。
升麻、柴胡,既助疏风清热之效,又寓“火郁发之” 之义,兼可引诸药上达头面,功兼佐使(执)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执)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养阴透热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执) 青蒿鳖甲地知丹,热由阴来仔细看, 夜热早凉无汗出,滋阴透热病自康
趣记
母鳖好生蛋(母鳖蒿生丹)
10
5.2 当归六黄汤۞
主治 阴虚火旺之盗汗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 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执) 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 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泻火敛汗强。
泻火解毒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黃,脉数有力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烦躁火热呕不眠,疮痈疔疖服之宁。
趣记
百子练琴(黄柏
栀子 黄连 黄芩)
6
3.2 凉膈散۞
主治
功用 证治 要点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烦躁口渴,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 痛,吐衄,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身热谵语; 斑色紫黑,吐血、便血、衄血; 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 舌绛,脉细数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 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趣记
单脚扫地(丹皮 犀角 芍药 生地)
5
3.清热解毒剂 3.1 黄连解毒汤 ★
主治 三焦火毒证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3
2.清营凉血剂 2.1清营汤★
主治 热入营分证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执)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 脉细数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 犀角丹玄连地麦,银翘竹叶卷心藏
趣记
俏银莲选升丹麦主席(翘银连玄生 丹参 麦竹犀)
4
2.2 犀角地黄汤۞
主治 1、热入血分证 2、热伤血络证 3、蓄血证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 舌红苔黃,脉数有力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陈胜将牛马草巧拦截,秦连才言和(陈皮 升麻 僵蚕 牛蒡子 马勃 甘草 连翘 板蓝根 桔梗,黄芩 黄连 柴胡 元参 薄荷)
8
3.4 仙方活命饮۞
主治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清热生津
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阳明大汗兼烦渴,气虚加参最相宜。
趣记
师母干净
2
1.2 竹叶石膏汤 ☺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趣记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气短神疲, 舌红苔少,脉虚数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 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草人半夜卖米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