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讲课讲稿
《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5、西方大哲们到底在想啥?

《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5、西方大哲们到底在想啥?《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5、西方大哲们到底在想啥?这是我学习王东岳先生《中西哲学启蒙课》的第5篇笔记,这门课精彩绝伦,但它并不直接产生实用的效用,是精神奢侈品。
我推荐给在生存之上依然有知识渴求的同学享用。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西方哲学的话题,但即便是最最简单的基础综述,对于我来说都异常的艰涩难懂。
所以本期节目只分享西方哲学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领略一下古希腊的那些大哲们在追问和思考些什么问题。
希望能帮同学们找到一些哲学感,为以后有机会自己去推开这扇大门建立一个兴趣的起点,我能为您做的仅此而已。
狭义哲学我们的讨论范围仅指狭义哲学,因为只要我们对看见的事物进行总结,就可以纳入广义哲学的范围,比如我们说马这个概念,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马,我们看见的永远是特定的黑马,黄马,公马,母马。
所以我们一说马,就算是广义哲学,但这与狭义哲学相去甚远。
人类古代至少有诞生了600种以上的文明,但是狭义哲学仅见古希腊,之前我们就说中国传统文化不产生哲学,而科学完全是哲学思维的延展产物。
所以我们并不具备基本的哲科思维。
中国文化是技艺文化,产生技术和艺术。
哲学思维是一脉很独特的思维模式,它是纯碎的务虚之学。
1840年,我们开始学习西方文化,但我们只看到了科学技术应用的浅表层面,目的是“学以致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致使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深入探究过科学的父亲——哲学。
哲学家和真正的基础科学家,他们都只关心认识世界的问题,绝不关心改造世界的问题。
虽然我们今天已经全面的科学化,但是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科学的基础是哲学,科学是哲学思脉的分科化大信息量延展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不理解哲学,就不能真正的理解科学是什么。
以至于科学对我们来说几乎变成了一种叫做“科学教”的信仰,只要说是科学的,就代表真理,我们也就不再追究。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已经全面按照科学思路推广教育,我们的孩子参加各种物理、数学竞赛都能取得非常好的名次,但是我们在科学创新和发明上的贡献却一直很小,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科学的底层思脉——哲学,缺乏深刻的钻研。
王东岳哲学学习笔记东西方文明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010

第一模块:东西方文化于文明溯源010-1.8东西方文明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现在回望西方文明,我们前面把它讲两希文明,这个讲法不好,不确切。
我们最好的叫法把它叫环地中海文明。
要想理解这个文明,你首先得看懂地中海。
地中海是夹在欧亚非大陆中间一个细狭的海道,风平浪静。
它使得环地中海周边的居民在远古时代五六千年以前,他竟然可以运用一叶扁舟而横渡地中海。
什么叫扁舟?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船。
船是中古时代以后人类才发明的,它要把木板抛得极细,把接缝做得极严,才能做成船,这是远古人根本做不到的。
古人只能把一棵大树砍倒,把两端截掉,把中间最粗的部分从中间刨开,把其中一半挖空,这叫扁舟,也叫独木舟。
这种小舟在任何有风浪的水流中立即倾覆,唯独在地中海,它像一个内湖,风平浪静。
而且大家注意,为什么地中海文明的发源集萃点在希腊?是因为希腊南面叫爱琴海,而爱琴海分布了上千座小岛。
你到那个地方旅游一下,你渡船,始终眼睛能够看见地平线,这就使得航海的那种危机感和恐惧感降低。
于是环地中海的人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可以横渡地中海,进行交流,这就使得地中海成为地球上唯一一个原始文明开放地貌。
海运或者水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最重要的运输通道,迄今仍然是最经济、量最大的运输通道。
我举一个例子,扬州。
扬州为什么是中国近千年来的经济中心?它相当于中国今天的大上海,持续了1000年以上。
是因为当年隋炀帝开发大运河,把东亚大地上最大的两个水流长江和黄河沟通,而扬州是大运河的枢纽,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风貌之地。
近代由于太平天国阻断了漕运,也就是运河运输改为海运,再加上铁路发展,扬州才开始衰弱。
我在讲什么?水运对于人类文明起到的作用何其之大。
地中海提供了一个人类远古时代,欧亚非三大陆之间的文明交流开放地貌。
我们再看希腊。
凡是你到希腊旅游过的人都知道,希腊这个地方地貌多山、土壤贫瘠。
在公元前600年以前,希腊这个地方人口很少,当地生产的粮食还足以供养当地人。
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 文字

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文字摘要:1.引言2.王东岳的背景和课程简介3.中西哲学启蒙课的主要内容4.王东岳课程的特色和亮点5.总结和评价正文:引言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是一门备受关注的课程,它涵盖了中西方哲学的历史、重要思想和核心观念。
本文将介绍王东岳的背景和课程内容,并分析其课程的特色和亮点。
王东岳的背景和课程简介王东岳,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生于1960 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他长期致力于哲学研究和教学,是中西方哲学的专家。
他的中西哲学启蒙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思想家,从而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中西哲学启蒙课的主要内容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哲学的起源,以及中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
2.中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想和核心观念:分析中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的道德伦理观念,西方的理性、自由、人权等观念。
3.中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介绍中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孔子、老子、庄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4.中西方哲学的比较:对比中西方哲学的异同,探讨中西方哲学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
王东岳课程的特色和亮点1.内容丰富: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涵盖了中西方哲学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知识量大。
2.深入浅出:王东岳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和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3.结合实际:王东岳在讲解哲学知识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和时事,使哲学知识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4.启发思考:王东岳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总结和评价总的来说,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是一门很有价值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提高哲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讲讲稿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讲讲稿《尼采》第一页哲学和哲学家以及哲学思想: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到的内容是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我想大家在这几周石老师的讲解中对于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哲学思想的演进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不知道大家对于哲学、哲学家、哲学思想这些词语有一个怎样的认识与理解。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究之前呢,我觉得我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几个词的一般概念的一个一般理解,或者说是对石老师这几周以来的一个回顾吧。
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以来,或者从苏格拉底以前的人们那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方人是如何思考和定义自然、探究自然的,然后一直到近代,人们从讨论自然现象到思考自然本质,从苏格拉底的两个世界到基督教的上帝,在到近现代的到我们自己,最有名的三个问题莫过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何处去”,当然基督教大家更接受其是一种宗教,其实宗教又何尝不是一种哲学呢?前不久我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甚至觉得政治也是一种宗教,宗教也是一种哲学了。
西方有一个传统,从苏格拉底以来,人们对于这种思考万物本质的传统是由来已久,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思想界是流派纷呈,众说纷纭啊,但是究竟谁说了算呢?似乎他们从来都渴望自成一家,让自己的思想成为别人的holy Bible,但是我们发现,真正的现实却是,他们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说服了自己或者说说服了极短的一段时期的极少部分人,或者你会认为基督教是个例外,因为他至少在中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席卷了整个欧洲,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中世纪的年代里,因为宗教问题所发生的战争和争端就会发现,其实上帝的到来并非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思想的交锋可谓从未停止过,直到马丁.路德的争论我们便清晰的看到了这种争论,之后的文艺复兴,人们的思想更是在这一时期爆炸了。
从培根、霍布斯到洛克、休谟,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再到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虽然他们的观点各异,思想纷繁复杂,但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是类似的甚至是相同的,那便是本质,一切存在的事物的本质。
王东岳哲学讲座第131课近现代文明

王东岳哲学讲座第131课近现代文明
近现代文明是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文明,它代表着现代世界各个方面的变化。
当学习近现代
文明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近现代文明从何而来以及它与以前文明的区别。
从历史角度来讲,近现代文明始于18世纪至20世纪之间,一般被认为是从工业革命开
始的。
当时,英国的革命带来了科技革命的许多革新,包括工业机械、生产技术、交通、
能源、通讯等,从而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改革,形成了一种全球性的
近现代文明。
在近现代文明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科技发展,它赋予了人们新的能力和智慧,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为人类从简单社会向复杂社会转变带来了可能。
例如,科技发展
促进了教育和医疗的进步,克服了贫穷和疾病,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概念,促成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
此外,近现代文明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更加具有大众特点的文化,比如媒体、大众传播、新闻和广告等等,它们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此外,近现代还带
来了大众娱乐,现代人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社交媒体等娱乐媒介,进行更多的社交活动,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总之,近现代文明是对传统文明的一次革新,它带来了科技、工业发展、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和大众传播、娱乐等,扩展了人类文明的深度视野和宽广博大的境界,为世界的社会发
展和文化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论美的本质王东岳

论“美”的本质王东岳关于美和美学的问题,讨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讨论美学的具体范畴,涉及美学和审美的一般问题;另一种是讨论美的本质,也就是问美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
而第二种讨论方式只能是一种哲学方式。
我今天是在哲学的意义上讨论美的本原,因此,各位同学可能会认为它和美离得比较远,然而,正因为离得比较远,于是它才可能真正把握美的本质。
一我们首先谈谈美的问题的提出。
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美的本质” 问题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以苏格拉底和他人对话的方式,讨论了这个问题,得出的唯一结论是“美是难的”。
柏拉图认为,“美”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几乎是无法说清楚的。
在此篇中,苏格拉底用归谬法的方式否定了对“美是什么”的所有回答。
换一句话说,柏拉图用这样的方式是想告诉人们,美的问题用多因素分析的方式得不出结论,必须找到它的单因素决定方向,否则这个问题就讨论不下去。
为什么说“美的本质”是一个哲学问题呢?我简单谈谈哲学的含义。
哲学不同于其他学问的地方,就在于哲学是追究终极原因的学问。
也就是说,它不在一般的或直观的浅层上追问形成事物个相的原因。
比如说,我们讨论健康,如果站在一般的因素层面上讨论,1000个因素都说不完。
哲学不这样讨论问题,而我们通常的科学或一般的学问都是多因素的讨论问题。
多因素讨论问题的方式使得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成立,因此多因素讨论问题的可成立性是大可怀疑的。
而哲学是追究终极因素,是讨论问题的单因素。
因此,罗素对哲学有个说法:哲学和神学很有相似之处,因为哲学和神学所探讨的问题都是终极问题。
哲学和神学的不同点是,哲学是用理性探讨终极问题,神学是用信仰抵达终极关怀。
从另一方面说,哲学和科学又有相似之处,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使用理性这个工具,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探讨的是终极问题,而科学探讨的是具体问题。
“美的本质”这个问题,从具体层面上是探讨不了的,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必须从哲学说起。
美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
西方哲学史讲稿

西方哲学史讲稿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讲稿“西方哲学思想”讲稿一导论1、西方哲学的源流;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希腊得名于神话:普罗米修斯生丢卡利翁和皮拉,他们是大洪水后仅剩的两人,他们的儿子希伦是希腊人的始祖。
)(中国古代哲学求之于本国的历史与典章制度,古希腊哲学则求之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知识交流,这当然有地域(海洋文明)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中国儒家是父母在,不远游,而希腊哲学家有机会就出海游学,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与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化交流,以及希波战争(前492——前449)所带来的文化交融。
)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地理环境:主要是欧亚两洲交界处的爱琴海地区,包括后来的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以及爱琴海上诸岛屿和它南部的克里特岛。
(包括现在的土耳其和意大利一些地区,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并使希腊文化向各个地区蔓延。
)(大希腊化)希腊人在此建立了十二个城邦,其中米利都、爱菲斯、萨摩斯在前六至七世纪最发达,而希腊哲学也就从这些地方开始发源。
希腊各城邦在前五世纪未受雅典和斯巴达控制前,基本各自为政,百家争鸣。
希腊航海业和工业发达,多矿产资源,但少平原,粮食需外购,因此与外界交流频繁。
文化的渊源:爱琴文明分克里特文明(前3000——前1400,有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毁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和迈锡尼文明(前1600——1125,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毁于多里斯人入侵,线形文字绝迹)。
九至八世纪形成所谓的希腊民族,有共同的语言,主要是埃俄利亚、伊奥尼亚、多里斯三个民族,孕育了后来的希腊文明。
文字:象形文字(前2000年)——线形文字(前1700——前1125)——从腓尼基(前十四世纪左右出现22个辅音字母,是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学到字母文字(前九至八世纪,卡德摩斯带来十六个字母);字母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区分及其造成的文化差异)(黑格尔,感性直观与理性思辨的不同)思想的起源:神话、史诗(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神谱》、寓言向哲学的转化(象征与思辨,感性与理性,诗性与玄学(维科))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

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
以下是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以供参考:
1.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就是人类思想史。
2.思想是对自己的反思,思考是关于思考本身的研究。
3.西方哲学关注的是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即理性。
中国哲学关注的是对世界本身的思考,即道。
4.人类的思想可以归结为“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两种模式。
5.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道”,而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
6.西方哲学的思想家们通过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但最终都归结为理性、信仰和科学三种基本形态。
7.中国哲学的思想家们通过对世界本身的思考,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但最终都归结为天道、地道和人道三种基本形态。
8.西方哲学的思想家们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得出了许多关于人类自身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中国哲学的思想家们通过直觉和感悟,得出了许多关于世界本身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10.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源,是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思考和探索。
中西哲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概念体系,但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
这些内容要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尤其麻烦的是,建国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乃至专业研究生,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正统哲学,并将其他学说斥为异端,结果造成一片荒芜。
“严格说来,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而是一个集经济学和政治学于一体的巨匠,所以把他的学术体系冠以‘政治经济学’之名实在是很恰当的。
至于用他的眼光看,由配第创立的经济学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算术’,由黑格尔创立的辩证法深藏着某种‘革命意识’,则大抵只能表白他的政治情怀,却不能证明经济学或辩证论的学术性格。
”(《物演通论·卷二》)马克思一生没有一本哲学专著,甚至没有一篇哲学论文,他只说过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意思是说,他不能成为只研究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家,而是要成为改造世界的实干家。
然后,我们又反过来崇拜科学。
殊不知,哲学乃科学之父,这就造成搞科学的人不懂科学(如某科学院院士),学科学的人也只搔着皮毛(如勤奋于数理化而不结正果的中国学子),于是呈现如此情景:一群迷信科学的人恰好是(哲学)科学盲。
真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只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正如真正的科学家只追究科学的思路,而绝不追究这个学问的用处。
把科学加以运用的人是工程师,而工程师绝不是科学家。
这里举一个例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一个纯粹的极端抽象的理论,连实验都无法在实验室里做,只能在头脑里做,叫做理想实验。
后来奥本海默等人,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发和制造,但他们并非真正的科学家。
因此,要想研究哲学,只需把认识世界的问题探究到极致,而不需要理会改造世界的问题。
其实,牛顿、爱因斯坦首先是哲人,然后才是科学家,这个话题下文会谈到。
第一讲“哲学”:智慧游戏与逻辑通道“哲学”是什么?(1)我们看西方哲学家的原话。
叔本华:“对一个人而言,假若他看见的众人和万物都不曾时时看上去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话,他就不会是一个拥有哲学才能的人。
”(《意志和表象》第三卷)叔本华:“一般说来,世世代代的聪明人都说着同样的话,而在任何时候,组成人类绝大部分的都是一些傻瓜,就行为方式来说,他们也是一模一样的,并且动辄背道而驰,这种状态将一直持续下去。
就像伏尔泰所言,正如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之时一样,我们将任凭它恶劣和愚蠢下去。
”(《生活的智慧》绪言)罗素:“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康德:“哲学家的事业正在于追究所谓自明的东西。
”(《形而上学》)赫胥黎:“不可知论是唯一可靠的哲学。
”西方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米西莱:“形而上学就是一种有条理地把自己导入云里雾中的艺术”。
赫拉克利特:“我听过许多人谈话,在这些人中间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所有的人都离智慧很远。
”“哲学”是什么?(2)哲学(philosophy)一词由希腊文phileo(爱)和sophia(智慧)的字源合成,哲学史家一般认为毕达哥拉斯首先使用了这个概念,十九世纪有日本人依据中国古文献中“哲,智也”而将其译为“哲学”,意即智慧之学云云。
也就是说,哲学不追究任何具体的对象,它只是把思想、智慧、逻辑玩弄到极致。
这就是爱智慧一词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后来将其总结为“metaphysica”,意即“物理学之后”,中文译为“形而上学”;此时尚在追究“本体论”,分“质料”与“形式”两路,故有亚氏总结的“四因论”,即他添加的“动力因”和“目的因”。
“质料”一路:以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为开端,再经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恩培多克勒的“火、水、土气”,直至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而达到成熟;“形式”一路:以毕达哥拉斯的“数”为开端,经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和芝诺的过渡,到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念”而达到成熟。
欧几里得的“形论”是它的继续表达,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是它的最后总结。
所以亚氏会认为:质料是原料,形式才是本质,此成康德范畴之伏笔。
“哲学”是什么?(3)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东临太平洋,北面是高寒地带,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西南面有横断山脉。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产生农业文明,生存关系自然极度紧张,因此人们就算再有个性,也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去张扬。
而希腊处于环地中海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十分便利,由此形成了古希腊的半商业文明。
它讲究的是个人自由,是个性伸张,同时它也就会缔造一批自由的游离分子,这就是哲人。
西方有一句话,恩格斯也说过,叫“贵族出文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剥削阶级出现以后,他们不用终日劳作,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精力全部腾出来。
大多数人沦为纨绔子弟,极少数人却去追究思想。
在古希腊这一半商业文明中特别容易造就出这一类人来,这些人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去做追究思想的事情。
同时,古希腊哲学的诞生还与其特殊的拼音文字有关。
所有人类早期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
但是因为环地中海地区文化交往十分频繁,语言不通的现象非常普遍。
于是,人们就根据发音注上音标,最后干脆把象形文字抛弃掉,于是拼音文字就出现了。
可是拼音文字没有符号化的实际意义,它们必须在语法逻辑结构中建立起意义。
如果缺乏逻辑,使用拼音文字说话往往会导致词不达意。
正所谓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符号。
于是拼音文字会派生出一种逻辑强迫症,使得他们能够进行中国人绝然不会想到的这一脉逻辑游戏。
就这样,哲学——古希腊一群“大号儿童”所玩弄的纯逻辑游戏诞生了,古希腊文明因而成为汤因比所列举的600种文明中唯一能诞生哲学的特例。
之所以把古希腊哲学家们说成是“大号儿童”,因为此时的哲学仍属幼稚思维,故见自然问题抽象之起点,是乃“自然哲学”,类似阴阳爻。
而且,他们知玩知乐不知用,更像儿童,故成哲思而非中国式的易卦。
纯逻辑游戏。
由于无用,不受实际需要的牵挂,加之逻辑化语言的牵引,遂将逻辑追问进行到底。
要注意的是,古希腊哲学尽管特例,其实是人类早期文明最大摇篮中的必然产物。
此处穿插着介绍一下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论。
培根认为,所有人都陷入在四种假象之中。
一是种族假象,人感知世界必然带有人这个物种本身的局限性,而且由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人种和不同种族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不一样,所以人必然是各自采集同自己的生存相关的信息构成知识;二是洞穴假象,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非常局限的小环境和小思境之中,即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是一只井底之蛙;三是市场假象,我们从外界得到的信息都是别人出于某种目的编造的信息,我们被这些信息左右和困扰,然后用这些信息编织我们的世界图景;四是剧场假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定型的思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把所有的信息放在这个固定的模式和轨道上加工处理,必然会得出跟自己的想法相吻合的结局,即文化的遮蔽效应。
所以,你所知道的世界永远是虚幻的,这是弗郎西斯·培根的说法。
培根最著名的书叫《新工具论》,里面其实并没有多少知识。
培根只是个经验论者,并非在纯逻辑上推演哲学的人,因此培根的“四假象论”离真正的哲学还很远。
“哲学”是什么?(4)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具有三大基本特点:追究终极(对照中学的“述而不作”)、逻辑反思(对照中学的“微言大义”)、科学前瞻(对照中学的“社稷关怀”)。
它实际上是一个无用如地基、怪诞而深奥的纯逻辑工程。
下面就具体展开来说哲学的三大基本特点。
1、追究终极我们在日常情况所追究的具体问题,包括科学问题都是多因素问题,所以有一个统计学方法叫多因素分析。
比方说,陶瓷的制作里面有成十上百的因素:选择、和泥、工匠的手艺、釉彩师傅的画工、烧制师傅的火候把握……它们都在左右着陶瓷的质量。
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回答陶瓷质量好坏的原因。
再者,感冒也有上百个因素。
它不仅因为细菌,不同的人感染了同样的细菌会导致不同的后果,这就可能是遗传因素——先天免疫性的差异在做怪,还会受最近的生理状态、精神状态和大众的接触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还只是我们表面上能看到的。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多因素问题,而所谓的科学实验,就是运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其中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可即使这样把所有因素全部研究完,我们仍然不知道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因为这些因素能够的排列组合是无穷无尽的。
古希腊人对这一点很清楚,所以他们探究问题必须找见这个事物的唯一因或第一因,亦即终极原因。
“仅拿人类思想史来看,可以这样排序:神学(含从图腾到宗教的发展全过程)是物演感应属性或感知属性进位至理性层级的初始阶段,它以‘信仰’方式作为简捷推理和达标定格的代偿实现形态;而后是哲学(含科学之胚的博物学),它主要继承了神学纵向探求终极原因的传统(兼以未分化的横向观照),却借助于典型的‘理性’方式作为逻辑推理和格物致知的代偿实现形态;再后,科学问世,‘科学’者,‘分科之学’也(亚里士多德定义),它标志着感知属性的彻底分化,同时继承哲学的‘理性’工具(兼以神学阶段所用的虽属低级却简捷有力的‘猜想’),全面展开了纵向演化轴上的求知和横向多态系上的识辨,从而实现了逻辑分化和感知结构得以最终形成的理性代偿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