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40073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4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任务西方哲学史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基础上,系统教授西方哲学史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本质、当代走向等问题上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的超越性发展的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能够正确地评价西方哲学思想和当代社会思潮的价值及其当代作用。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

了解哲学在西方文明中的核心地位,熟悉西方哲学产生的土壤,发展变迁的规律及当代的走向,掌握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哲学学说以及这些哲学学说对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甚至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影响。

2.专业能力方面。

增进学生对于西方哲学的了解,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文明理解的深度。

认识西方哲学在西方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哲学对于当代中国所产生的作用。

在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比较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3.综合能力方面。

能够把所学的西方哲学方面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当代西方思潮时能够正确判断、合理取舍。

三、教学内容(一)西方哲学史导论1.教学内容:哲学与哲学史的涵义;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异同;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西方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2.教学要求:掌握哲学的内涵与哲学史的内涵,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何种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熟悉当代社会思潮在何种意义上源自于西方哲学的发展,了解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编写的《西方哲学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哲学的理解,也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西方哲学史中一些重要的哲学流派及其思想脉络,了解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进一步学习现代西方其他理论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总共约为54课时。

1导论教学要求掌握:哲学、哲学史等概念。

熟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意义。

了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现代西方各种思潮的关系。

一、哲学史是什么(一)哲学的问题(二)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二、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史(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二)学习的方法三、西方哲学史的覆盖范围(一)西方的含义(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复习思考题:1、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试讨论什么是哲学。

3、西方哲学指的就是欧洲哲学吗?第一章前苏格拉底哲学教学要求掌握:赫拉克利特的动变哲学、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思想。

熟悉:早期希腊各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早期希腊各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古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2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一)希腊神话世界观(二)希腊哲学的背景(三)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诧异与思辨的关系第二节伊奥尼亚学派一、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及这一命题的意义二、阿拉克西曼德的“无定性是世界的本原”三、阿拉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四、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火本原说(二)逻各斯学说(三)生成辩证法第三节毕达哥拉丝学派一、灵魂说:灵魂不死和永恒轮回二、数本原说:数是万物的本原第四节爱利亚学派一、克塞诺芬尼的理神论:神是唯一、不动的最高的主宰二、巴门尼德的“存在”的意义辨析(一)存在的特性(二)其存在论对后世的影响三、芝诺悖论:运动和多是虚幻不实的四、麦里梭的正面论证存在的地位第五节元素派3一、恩培多克勒的六根说:四根和爱恨二、阿拉克萨哥拉的种子和努斯说第六节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一、本原说:原子与虚空二、原子的性质:数量、形状、顺序、位置三、认识论:影像说复习思考题:1、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有何意义?2、如何理解“无物常住,一切皆流”?3、巴门尼德的“存在”有何特性?4、芝诺是如何反对运动和多的?5、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爱恨和鲁斯有何区别和联系?第二章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教学要求掌握: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和“是什么”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在西方哲学史上,我们将重点放在古希腊罗马哲学,重点突出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世纪哲学,重点突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近代哲学,把重点放在启蒙运动的两种倾向——经验论和理性主义的复兴即康德哲学上。

希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西方哲学中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关于世界本体的追问与思考导论:哲学与西方哲学史本章主要讲授古代本体论哲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熟悉、了解早期哲学家的思想观点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章重点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难点在于古希腊罗马哲学由自然本体论向本质本体论转向的原因,以及如何转向的。

第一节早期自然哲学与智者学派第二节柏拉图的本体论与伦理学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与伦理学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信仰与理性的争论本章主要讲授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了解基督教哲学产生、发展的原因过程,从而能正确地对待宗教哲学,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宗教观。

本章重点是奥古斯丁、托马司阿奎那的哲学。

难点是古代本体论哲学是如何在中世纪演绎的。

导论:基督教哲学的诞生第一节早期经院哲学第二节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第三节晚期经院哲学第三章近代哲学——经验论与唯理论本章主要讲授近代认识论哲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了解近代哲学的两种思想倾向——经验论和唯理论,掌握哲学家们论证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理性思考的方法解决人生当中最重要问题的能力。

本章重点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交锋以及康德、黑格尔哲学。

难点是康德是如何打破独断论的迷梦,完成“哥白尼式革命的”。

导论:近代哲学的精神与问题第一节英国经验论第二节大陆唯理论第三节经验论的发展第四节启蒙运动第五节康德的先验哲学第六节康德以后的哲学二、课外习题及自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一、名词解释1、始基2、奴斯3、无限4、原子与虚空5、数6、逻各斯7、理念8、存在(巴门尼德)9、回忆说 10、实体 11、四根说 12、四因说 13、种子说二、简答题1、简述赫拉克利特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阐释。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西方文化中关于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的两千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西方哲学史教学的大纲,以及为什么这门学科在现代教育中如此重要。

第一部分: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起点,它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开始提出一系列关于宇宙、人类和道德的问题。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早期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等早期哲学家的思想和贡献。

2.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苏格拉底的探究式哲学方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3. 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他的政治哲学。

4.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第二部分:中世纪哲学的发展中世纪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之间兴盛起来。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试图将基督教信仰与古希腊哲学相结合。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和他的神学哲学。

2. 伊本·西那哲学:阿维森纳和阿奎那的思想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

3. 斯科拉哲学:斯科拉哲学家如奥卡姆的威廉和邓斯·斯科特的思想。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哲学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时期,它在15世纪至18世纪之间发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进行质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文艺复兴哲学: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和托马斯·莫尔等人的政治哲学。

2. 笛卡尔的怀疑主义:笛卡尔的哲学方法和他的理性主义。

3. 英国经验主义:洛克和休谟等人的经验主义哲学。

4. 康德的启蒙哲学:康德的自由意志和他的道德哲学。

第四部分:现代哲学的发展现代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中的最后一个时期,它从18世纪末至现代延续至今。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对现代社会和科学的思考。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时数:54 学分数: 3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西方哲学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西欧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也就是研究哲学自古以来基本派别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研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发展,以及围绕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交织展开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矛盾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教学目的通过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掌握西方哲学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特别是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史,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哲学思维的整体眼光、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更广泛形态的哲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西方哲学史课程,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借鉴西方哲学中的先进思想,还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宝贵的精华。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西方哲学史,学习它对于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的能力,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能够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条件;第二,它能够使我们掌握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唯物的辩证的科学世界观;第三,它有助于提高我们识别、分析和评价各种哲学思潮的能;第四,它有助于批判地继承人类哲学优秀遗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教学内容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上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内容:'1.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2.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3.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4.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西方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关键思想家及其主要作品,以促使学生对西方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影响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探讨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以及审视世界的观察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西方哲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2. 掌握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重要思潮3.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西方哲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5.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三、教学内容1. 古希腊哲学1.1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思想1.2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3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2. 中世纪哲学2.1 基督教哲学与信仰哲学2.2 圣奥古斯丁哲学思想2.3 大宗教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纳斯的思想3.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3.1 文艺复兴哲学的特点与思想家3.2 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哲学3.3 经验主义哲学与大众启蒙4. 现代哲学4.1 康德的哲学体系4.2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4.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5. 当代哲学5.1 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5.2 存在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5.3 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术讨论,向学生介绍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思想和理论体系。

2. 学生演讲:鼓励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分享对特定哲学思想家或学派的研究和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4.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学术写作:指导学生进行学术写作,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学术报告等形式。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哲学思想家或学派进行独立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89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8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2是以下课程基础: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05年第一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课程代码:暂空缺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总学时:16 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0选修课程:适用年级:2011级开课院部:基础教学部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人文社科类基础选修课。

包括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哲学的教学,力求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西方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特别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变革。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展示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揭示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和一般规律。

通过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哲学是什么?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是爱智之学;2、如何进行哲学修炼;【教学内容】1、“爱智”的哲学;2、哲学是问题之学;3、哲学是意义之学;4、哲学的研究领域5、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6、哲学的修炼7、如何去读哲学著作【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哲学与哲学史;2、哲学与形而上学;难点:如何进行哲学修炼,如何读哲学原著。

第二章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源流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希腊哲学的来源2.熟练掌握希腊神话世界观【教学内容】1、神话世界与希腊人;2、古希腊文明;3、荷马史诗;4、城邦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神的谱系对希腊人的影响;2、正确理解城邦制度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难点:1、神的谱系,神与人的关系;2、雅典城邦与斯巴达城邦,两种不同的城邦制度。

第三章前苏格拉底时期 4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内涵;2、准确理解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教学内容】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思想;2、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3、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及其意义;4、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爱恨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奴斯说、异类相知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影象论【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本体论,本原的含义;2、埃利亚学派与米利都学派的代表及其思想;难点:1、本原与存在的概念;2、正确理解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灵魂观念;第四章苏格拉底及人文主义的形成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为什么苏格拉底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2、美德即知识;【教学内容】1、“认识你自己”、2、自知自己无知是最高的智慧;3、美德即知识;4、无人故意作恶;5、“是什么”的探求方式、辩证法或精神接生术;6、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德性与知识的关系;2、无人有意作恶的哲学命题的意义;3、理解精神接生术;难点:1、德性是否可教;2、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第五章柏拉图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2、掌握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之间思想的转变;3、政治学中正义的城邦的形式;【教学内容】1、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2、柏拉图的“洞穴喻”;3、知识等级说;4、哲学与修辞学和诗5、何为正义的城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念论;2、知识理论,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如何认识“相”,如何得到知识;难点:1、柏拉图的洞穴喻的哲学含义第六章亚里士多德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德性与幸福的关系2、正确理解形而上学的含义;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89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8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2是以下课程基础: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05年第一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2国内教材参考书:(1)《西方哲学史(上下册)》,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1983年第一版;(2)《欧洲哲学通史(上下册)》,冒从虎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3)《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4)《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国外教材参考书:(1)《西方哲学史》罗素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一版;(2)《哲学的故事》威尔·杜兰特著,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3)《后楼梯——大哲学家的生活和思考》威廉·魏施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版;(4)《西方哲学史》斯通普夫著,中华书局,2005第一版。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西方哲学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学习西方哲学的意义;2掌握学习的原则与方法;3明确内容与目标。

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理解西方哲学的重要性和掌握学习西方哲学的方法;2难点是领会真正的哲学问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哲学与西方哲学一哲学课、哲学理论和哲学问题二学习西方哲学的必要性(一)西方哲学与哲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二)西方哲学与现代知识体系(三)西方哲学与现代社会(四)西方哲学与现代人生第二节方法与主要内容一学习原则与方法二西方哲学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二)具体要求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按以下设问组织教学,1为什么学习西方哲学?2如何学习哲学?3学什么?4达到何种要求?思考题:1你思考过哪些哲学问题?2学习西方哲学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才能学好西方哲学?第二章希腊世界与希腊哲学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希腊哲学问题提出的各种条件;2了解希腊哲学的主要对象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1 希腊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资源:神话对希腊人的意义;2 希腊人的生活和问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希腊罗马文明史分期与哲学史分期一希腊罗马文明史分期(一)史前时期1人类产生2石器时代3青铜时代(二)希腊民族1荷马时代2形成时期3古典时期(三)异族统治1希腊化时代2罗马帝国二希腊语世界的历史分期三哲学史分期四轴心时代(BC800-200)第二节希腊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资源:神话对希腊人的意义一资料: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神谱》《工作和日子》;希腊悲剧二反思进程三思想体系(一)神的谱系(二)造人神话与神人关系(三)人的谱系(四)早期文明的反思四神话与哲学第三节希腊人的生活和问题一自然地理条件(一)三种类型文明1游牧(草原)文明2农耕(平原)文明3商业(海洋)文明(二)地理条件及其具体影响1自然地理条件2具体影响二城邦作为希腊人的生存方式(一)地点和时间的界定1 雅典城邦2 两次战争(二)城邦生活与哲学1生活方式2言说与哲学三希腊人的苦恼和问题(一)问题及其原始形态:安提戈涅的故事(二)黑格尔的分析第四节希腊哲学的对象、方法和材料一希腊哲学的对象(一)自然哲学1“自然”概念2“宇宙”概念(二)理智(灵魂)1奴斯(mind)2灵魂(soul)3普纽玛(spirit)(三)实践(do,act)二希腊哲学方法(一)诧异:surprise(二)静观,看的优先性:理念(idea)概念(三)言说与哲学1逻各斯(logos)2辩证法(对话与讨论)三希腊哲学的材料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按以下问题组织教学,一希腊罗马文明历史分期与哲学史分期二希腊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资源:神话对希腊人的意义三希腊人生活和问题四希腊哲学的对象和方法及材料思考题:1希腊神话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2希腊哲学与自然地理条件及其生活方式的关系是什么?3希腊哲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第三章希腊哲学的奠基:从世界本原学说到本体论的开创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从世界本原学说到本体论的开创的逻辑进程。

重点和难点:1本原学说的提出;2本原学说的终结;3本体论的提出。

主要内容:第一节本原学说的开创一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一)泰勒斯的五个身份(二)哲学命题及其解释:水是万物本原1 何谓本原2 为什么水是本原3 为什么是哲学命题4 为什么追问本原二阿那克西曼德(一)生平(二)哲学命题及解释1无限者:阿派朗(apeiron)2为什么是本原3命运与必然性4海德格尔的解释三阿那克西美尼第二节新的努力:毕达哥拉斯一毕达哥拉斯及其盟会二灵魂学说(一)灵魂不朽1主要观点2意义(二)灵魂的教化1医学2音乐3数学(三)灵魂观念的渊源与传播1渊源:奥尔弗斯教派2传播三数学与哲学(一)数是万物本原1万物与数相似2数与万物生成(二)天体和谐1音乐的本质2宇宙的本质3科斯摩斯(cosmos)(三)对立是本原1一与多2有限与无限第三节世界本原学说的终结:赫拉克利特一生平著述二思想起点(一)人生的幸福(二)幸福与智慧(三)智慧与灵魂1灵魂与身体2感性和理性三哲学命题(一)火是本原1分寸尺度2黄金与尺度(二)万物皆流1火与水2本原论的终结(三)逻各斯1逻各斯与言说2逻各斯与道(四)辩证法的奠基1凡物有两面2相反者相承(统一和谐和转化)3对立面的斗争四学说意义第四节本体论的奠基:巴门尼德一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一)神话批评(二)理神论二巴门尼德(一)两个道路:真理与意见1一个比喻2两条道路3二者关系(二)两个途径:1两个途径2逻辑的两个规律(三)两个对象:1存在2非存在(四)存在概念的地位作用1本原论到本体论2本体论的变革(五)思想、存在与真理1思想2思想与语言3思想与真理4存在与真理三芝诺:(一)否定运动的论证(二)否定多的论证四麦里梭:向结构自然观的过渡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按本原的追溯到现实的态度(本体论开创)的逻辑线索组织教学。

思考题:1为什么水是本原?2火是本原包含哪些重要哲学思想?3数是本原思想的提出、内容和意义?4存在概念的提出及意义?第四章希腊学的繁荣:原子论哲学、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原子论哲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2理解智者派的兴起与哲学问题的转变;3分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体系性。

重点和难点:1元素思想;2原因概念;3认识问题的提出;4人是万物的尺度;5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元素论哲学一万物的构成元素:四根、种子到原子(一)万物构成1四根说2种子说3原子论(二)元素概念与西方科学的关系1本原与元素2元素与科学二对运动原因的最初解释(一)运动原因的解释1爱恨说2奴斯说3自动说(二)原因解释的意义1亚里士多德对原因的解释2现代自然科学“力”的概念3因果观念与近代思维的准则三从自然哲学向社会哲学转变的进程(一)认识问题的提出1流射说2阿那克萨戈拉的理论3影像论(二)从自然哲学向社会哲学转变的进程1为什么提出认识问题2认识论问题提出的意义第二节自然哲学到社会哲学的转向一智者学派(一)智者总论1智者的含义2起源(二)主要代表1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尺度2高尔吉亚(三)智者的影响和后果1正面影响2负面影响3最终结果二苏格拉底:智者运动中的反对派(一)其人其事:1资料2时代背景3生平事故4苏格拉底的审判(二)苏格拉底主要思想1神学目的论2美德即知识3认识你自己4归纳推理与普遍定义三小苏格拉底学派(一)麦加拉(二)昔勒尼(三)昔尼克(犬儒学派)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按以下两条逻辑线索组织教学,1 元素论哲学解决的问题:多和一的问题;变和不变的问题;2 自然哲学到社会哲学的转向。

思考题:1原子论与柏拉图哲学体系的对立?2认识论与近代哲学原则的关系?3分析苏格拉底之死。

4苏格拉底哲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第五章希腊哲学的鼎盛:柏拉图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柏拉图的哲学问题、思想体系及其历史现实意义。

重点和难点:1理念论2灵魂学说主要内容:第一节生平著述(一)生平(二)柏拉图时代的主题(三)著述第二节辩证法和理念论一辩证法dialectic(一)词源及解释1词源2思想来源(二)柏拉图辩证法的规定性1问答的技术2获得定义的方法3辩证法的对象4辩证法的对立面:比喻、神话和直觉体验二理念论(相论theory of ideas/forms)(一)词源和理论来源1词源2理论来源3基本规定(二)三个比喻(《理想国》)1由感官世界探索理念世界:日喻2何以肯定理念世界的存在:线喻3人在两个世界中的位置:洞喻(三)理念论的三个问题1早期问题(理念和事物的关系):分有说;模仿说2后期问题(理念之间的关系):通种论;两分法3人和理念的关系:回忆说;习死术(四)理念论的三重性质:本体论、目的论和逻辑学1理念论的逻辑性质2本体论:自然观宇宙生成论(神创说)3目的论:为知识、伦理和政治奠基第三节人是什么:柏拉图的人学,伦理学和国家学说一“人”的观念与灵魂学说1中文观念2灵魂到意识和自我意识3人与主体二柏拉图的灵魂学说(肉体和灵魂)1思想渊源2肉体和灵魂和分离:《斐多篇》中的灵魂学说3灵魂不死的根据4灵魂的组成和教化:灵魂的比喻(《理想国》和《会饮篇》)5灵魂与爱三伦理学(价值理论)和国家学说1价值论2理想的国家与现实的国家:《理想国》;《法律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