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接线规范
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仪表接地分类、接地方法、接地系统、接地连接方法、接地系统接线、接地电阻等内容。
本规范规定的仪表及控制系统接地种类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本质安全系统接地(以下简称:本安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
本规范合用于企业新建及扩建项目的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的仪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IPC)、安全仪表系统(SIS)、火灾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系统(FGS)、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PCCS)等的接地系统设计。
改造设计可参照执行。
2.1.1 保护接地(也称为安全接地)是为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外露导电部份,正常时不带电,在故障、损坏或者非正常情况时可能带危(wei)险电压,对这样的设备,均应实施保护接地。
2.1.2 低于 36V 供电的现场仪表,可不做保护接地,但有可能与高于 36V 电压设备接触的除外。
2.1.3 当安装在金属仪表盘、箱、柜、框架上的仪表,与已接地的金属仪表盘、箱、柜、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2.2.1 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包括:仪表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
本规定中的工作接地,均指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
2.2.2 隔离信号可以不接地。
这里的“隔离”是指每一输入信号(或者输出信号)的电路与其它输入信号(或者输出信号)的电路是绝缘的、对地是绝缘的,其电源是独立的、相互隔离的。
2.2.3 非隔离信号通常以直流电源负极其参考点,并接地。
信号分配均以此为参考点。
2.2.4 仪表工作接地的原则为单点接地,信号回路中应避免产生接地回路,如果一条路线上的信号源和接收仪表都不可避免接地,则应采用隔离器将两点接地隔离开。
2.3.1 采用隔离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不需要专门接地。
2.3.2 采用齐纳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则应设置接地连接系统。
2.3.3 齐纳式安全栅的本安系统接地与仪表信号回路接地不应分开。
仪表电缆敷设,接线安装要求

机柜间信号线屏蔽线缆接线标准
内外屏蔽层全部留下,接到工作接 地排,屏蔽层要做好防护,接线处用U 口接线端子压接,保证无毛刺;
机柜间பைடு நூலகம்线规范
仪表车间
机柜间线缆敷设标准
1.从机柜间线缆入口至DCS机柜敷 设电缆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成排捆 扎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 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
2.水平敷设时捆绑间距间隔5米进 行困扎,垂直敷设时间隔1.5m进行捆扎, 转角处应分别进行捆扎。
3.接线时保持地面无灰尘、每日将 柜内及静电地板内接线时产生的垃圾及 灰尘清理干净。
机柜间柜内接线标准
1.压线钳选用欧式压线钳; 2.接线鼻子选用针型线鼻子;压接 线鼻子时要求选择与线缆半径相符的线 鼻子,要求铜芯充满线鼻子,严禁出现 线鼻子内铜芯过长或短缺等情况。 3.接线端子紧固,无虚接松动情况; 4.号码管打印采用机打位号
段长:自动;字号:2; 间距:0 例1 机柜间仪表位号: 01FT_08001A01+/JBS-04C01-001(撬1) 01FT_08001A01-/JBS-04C01-001(撬1)
3.机柜内安全栅接线时按照8根信 号线缆扎成1束保持扇形,接线时线缆 不留余量。
机柜间线缆敷设标准
1.备用线缆统一捆扎在机柜顶部第 二横装槽盒内。
2.备用纤以主电缆为单位分别进行 捆扎,备用纤芯需套号码管并标注接线 箱号+段子号+纤芯号。
3.接线时保持地面无灰尘、每日将 柜内及静电地板内接线时产生的垃圾及 灰尘清理干净。
机柜间线缆敷设标准
1.缆标识牌采用双孔PVC白板,机 打标识内容,捆扎使用 尼龙绳线;
例:线缆标识牌打印: 线缆编号:03BWJBS-NIA-A7-1C 电缆型号:E-ZRDJFP1GP1R12x2x1.5mm2 起点:JBS-04C01-001(撬1) 终点:804A-DCS2-BAR-001(R)
仪表接地规范标准[详]
![仪表接地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ed019e8e5727a5e9856a61fa.png)
1 总则1.0.1 本规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的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的接地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规不适用于操作控制室、DCS机房、计算机机房等的防静电接地设计。
1.0.2 接地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与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1.0.3 执行本规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要求。
2 保护接地2.0.1 用电仪表、自控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它们包括: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PLC及DCS机柜、操作站及辅助设备、供电盘、供电箱、接线盒、电缆槽、电缆托盘、穿线管、铠装电缆的铠装护层等。
2.0.2 24V或低于24V供电的现场仪表、变送器、就地开关等,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2.0.3 安装在非爆炸危险场所的金属表盘上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表盘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3 工作接地3.0.1 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应作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仪表系统接地。
3.0.2 当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需要建立统一的基准电位时,应进行信号回路接地。
3.0.3 当PLC、DCS、计算机系统与模拟仪表联用时,应对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两者提供一个公共的信号回路接地点。
3.0.4 仪表系统中用以降低电磁干扰的部件(如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仪表上的屏蔽接地端子等),应作屏蔽接地。
除信号源本身接地者外,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侧实施。
3.0.5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中必须接地的本安关联设备,应根据仪表制造厂的要求可靠接地。
3.0.6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的信号回路地和屏蔽地,可通过接地汇流与本质安全地连接在一起。
4 仪表系统防雷接地4.0.1 位于多雷击区或强雷击区的石油化工装置,当控制室PLC、DCS、计算机系统仪表电缆引入处及现场仪表已设置了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应进行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电气、仪表安装规范

1、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引出的电缆导管必须接地可靠,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小于两处与接地(PE)干线相连接;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两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3)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4)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是1.5—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为2M。5)桥架及支架间螺栓、桥架连接板螺栓应固定紧固无遗漏,螺母位于桥架外侧;当铝合金桥架与钢支架固定时,有相互间绝缘的防电化腐蚀措施;6)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膨胀螺丝固定是时,选用螺丝适配,连接紧固,大于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米处设固定;7)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盘)、台处以及管口处待应做密封处理;8)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10米处设固定点;敷设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距应大于1000mm.
1)检查防止电气操作的“五防”装置应齐全,并动作灵活可靠。
2)开关和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3)安全隔离板应开启灵活,随开关的进出而相应动作。
4)开关与柜体间的接地触头应接触紧密。
5)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等安装接线完毕、应做好孔洞的密封工作。
12、低压开关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抽屉与柜体间的接触及柜体、框架的接地应良好。柜门应采用铜导线将门与接地的外壳相连.2)抽屉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抽屉应能互换。3)抽屉的机械联锁或电气联锁装置应动作正确可靠。4)抽屉与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4)所有穿线管,电缆,仪表管路等与柜或控制接合处的边界安装工作, 包括管线的固定, 柜底的密封等应有合适的电缆夹具, 确保进线电缆的重量不要由电缆密封套承受.5)在电缆安装结束后,柜的底部应采用绝缘皮或防火泥密封,防止可能的腐蚀气体或小动物从下部侵入.造成电缆接地和短路故障。5)二次回路连线应成束绑扎、同电压等级、交流、直流线路应分别绑扎,且有标示;电流回路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芯导线;除电子元件回路或类似回路外,其它回路的电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小于750V、芯线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导线。6)低压柜内所一、二次接线应连接紧固无松动现象,标示清楚,柜内元器件固定可靠。7)所接电缆不能直接承受外力,应使用东西固定住,防止引线下垂造成螺丝松动。
工程施工仪表布线规范

工程施工仪表布线规范一、前言为了规范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仪表布线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特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市政工程和工业设施等工程的仪表布线工作。
三、仪表布线设计原则1、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布线设计;2、合理分布仪表,减少管线交叉和混乱;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合适的仪表布线方案;4、保证仪表布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仪表布线设计要求1、仪表选择应符合工程技术要求;2、布线路径应与其他设备管线有一定的距离,以免相互干扰;3、布线路径应尽量避开高温、高压、腐蚀等危险环境;4、布线路径应考虑日后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5、仪表的连接方式应选择合理的接线盒或接线端子;6、仪表布线应考虑整体美观和规范。
五、仪表布线施工要求1、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布线路径、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等;2、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防止杂物堆积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3、仪表布线应符合设计规范,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布设;4、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资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5、仪表布线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6、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7、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
六、仪表布线质量验收标准1、仪表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布线间距、连接方法、管线标识等应符合规范要求;2、布线路径应整齐、紧凑,不得有交叉、混乱和错位情况;3、仪表布线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不得有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4、接线盒、接线端子应安装牢固,连接可靠,不得有松动、脱落等情况;5、仪表布线应整体美观,不得有乱拉乱扯、弯曲不当等情况。
七、仪表布线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手套、工作服等;2、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3、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灭火器具,并做好防火措施;4、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不得违反安全规定;5、施工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因有害气体积聚而影响工人健康;6、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隐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自动化仪表线路安装规范

1、仪表线路安装规定
(1)电缆电线敷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导通检查,并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起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MΩ;当设计文件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当线路附近有火源时,应采取防火措施。
(3)线路不得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腐蚀性物质排放、潮湿、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位置。
(4)线路不得敷设在影响操作和妨碍设备、管道检修的位置,应避开运输、人行通道和吊装孔。
(5)线路不宜敷设在高温设备和管道上方,也不宜敷设在具有腐蚀性液体的设备和管道下方;线路与绝热的设备及管道绝热层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0mm,与其他设备和管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150mm。
(6)线路的终端接线处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余度。
(7)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当需要中间接头时,应在接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采用无腐蚀性焊药。
补偿导线应采用压接。
同轴电缆和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8)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和标号,并要求测量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
在线路终端处,应加标志牌。
地下埋设的线路,应设置明显标识。
仪表电缆屏蔽接线规范

一.动力电缆多芯动力电缆在电缆中间接头处,其电缆铠装、金属屏蔽层应各自又良好的电气连接并相互绝缘;在电缆终端头处,电缆铠装层、金属屏蔽层应用接地线分别引出,并应接地良好。
交流系统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和回流线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后面一句话的理解,因为这里面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和进行一些计算,需要由设计院给出明确要求。
但是对于35KV 以下,线路不长的情况下一般都采用单点接地。
二.电气控制电缆铠装电缆的铠装两侧应进行保护接地。
电气控制电缆金属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层不得构成两点或多点接地,应集中式一点接地;2.集成电路,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和信号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应再开关安置场所与控制室同时接地;除本条第1款、第2款情况外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当电磁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宜采用两点接地;静电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一点接地;3.双重屏蔽或复合式总屏蔽宜对内、外屏蔽分别采用一点、两点接地。
三.仪表电缆铠装电缆的铠装两侧应进行保护接地。
仪表电缆的屏蔽层应在控制室仪表盘柜侧接地,同一回路的屏蔽层应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不应浮空或重复接地。
在中间接线箱内,主电缆分屏蔽层应用端子将对应的二次电缆屏蔽层进行连接,不同的屏蔽层应分别连接,不应混接,并应绝缘。
综上所述铠装电缆的两侧是都需要进行接地的,这里介绍几种常规的电缆铠装层接地方式。
1. 使用gland对铠装层进行接地。
铠装层通过gland内部的两个小组件C和R来保证铠装层与整个gland 的电气导通性。
2. 使用cable transit对铠装层接地,应用场景可参考下图。
这个就需要使用特制的模块,我从Roxtec网站上随便找了一个能够用来实现接地功能产品。
但是这种型制的总体造价较高,相对于gland 来说使用的不是很广泛。
3. 使用铜编织带和恒力弹簧对铠装层进行接地,这个现在主流的成套高低压电缆终端制作套装里都配套的这些。
仪表接地规范

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的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的接地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操作控制室、DCS机房、计算机机房等的防静电接地设计。
1.0.2 接地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与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1.0.3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保护接地2.0.1 用电仪表、自控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它们包括: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PLC及DCS机柜、操作站及辅助设备、供电盘、供电箱、接线盒、电缆槽、电缆托盘、穿线管、铠装电缆的铠装护层等。
2.0.2 24V或低于24V供电的现场仪表、变送器、就地开关等,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2.0.3 安装在非爆炸危险场所的金属表盘上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表盘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3 工作接地3.0.1 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应作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仪表系统接地。
3.0.2 当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需要建立统一的基准电位时,应进行信号回路接地。
3.0.3 当PLC、DCS、计算机系统与模拟仪表联用时,应对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两者提供一个公共的信号回路接地点。
3.0.4 仪表系统中用以降低电磁干扰的部件(如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仪表上的屏蔽接地端子等),应作屏蔽接地。
除信号源本身接地者外,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侧实施。
3.0.5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中必须接地的本安关联设备,应根据仪表制造厂的要求可靠接地。
3.0.6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的信号回路地和屏蔽地,可通过接地汇流与本质安全地连接在一起。
4 仪表系统防雷接地4.0.1 位于多雷击区或强雷击区内的石油化工装置,当控制室内PLC、DCS、计算机系统仪表电缆引入处及现场仪表已设置了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应进行仪表系统防雷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