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间套混种类型及技术

合集下载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常用的套作和间作模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常用的套作和间作模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常用的套作和间作模式玉米和大豆是我国农业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广泛,能够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套作和间作模式,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用的套作模式,即玉米大豆轮作。

这种模式以玉米和大豆为主要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交替种植。

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周期互补,玉米在生长季节需要大量的阳光和温度,而大豆则对温度和阳光要求较低,能够在玉米生长结束后继续生长。

这种套作模式能够使土壤充分利用,减少秸秆的浪费,提高土壤肥力和农田的产量。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套作模式是玉米豆科套作。

这种模式以玉米和豆科植物(如大豆、豌豆、绿豆等)为主要作物。

豆科植物有固氮的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豆科植物还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玉米豆科套作不仅能够增加作物收入,还能够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

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间作模式是玉米大豆配套种植。

这种模式以玉米和大豆为主要作物,同时在田间还种植一些短生周期的作物,如蔬菜、麦子等。

这种模式能够利用好田间的空间资源,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同时,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态特性不同,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

最后,还有一种常用的间作模式是玉米大豆油料套作。

在这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是主要作物,同时在田间还种植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油菜等。

这种模式能够提供多种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油料作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能够起到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的作用,有利于后续作物的生长。

总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常用的套作和间作模式有玉米大豆轮作、玉米豆科套作、玉米大豆配套种植和玉米大豆油料套作等。

农民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增加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玉米和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将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大豆不同品种间种混种技术

大豆不同品种间种混种技术

26 第0 ・第0期 0年 1 总 2 0 期 0
大豆不 同品种 闻种混种技术
美 国北 部 大 豆 大 面 积 生 产 上 所 使用 。研 究 观 察 到 特 定 基 因 型 混 合 体 ,具有 增强 效 应 , 且 产量 比纯 系稳 定 得 多 , 是稳 而 但 定 程 度 要 看 所 涉 及 的 相 互 作 用 的竞 争类
型而 定 。 国 内外 研 究 均 可 以看 出 , 由不 同 品 种 构 成 的 大 豆 复 合 群 体 ,只 要 搭 配 得恰 当 , 培得 科学 , 会 产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增 栽 都 产效果。


大 豆 不 同品 种 间 种 或 混 种 的 科
学 实 践
大 豆 的 生 态 类 型 十 分 丰 富 , 比如有 生 育 期 形 态 类 型 , 荚 习性 生 态 类 型 , 结 叶 型 生 态 类 型 , 秆 高度 、 度 与 分 枝 生 态 茎 强
杂 ,但 主 要 与植 株 体 内 有 机 及无 机 营养
化 学 品 质 生 态 类 型 等 等 。 除 了充 分 利 用
大 豆 的生 育 环 境 ,提 高 大 豆 群 体 光 能 利
用 率 , 而 增 加 大 豆 的经 济 产 量 , 林 省 从 吉 农 业 科 学 院 在 院 内 试 验 田中 曾 以 不 同 成 熟 期 生 态 类 型 为 主 , 顾 植 株 高 度 、 型 兼 叶 大 小 和 茎 秆 强 度 等 生 态 类 型 的差 异 , 进 行过大豆早 、 晚熟 品种 间种 研 究 , 行 比 其
维普资讯
作物栽培
经 吉 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多 年 试 验 证
明 , 高产栽 培条件 下 , 不 同成熟期 、 在 对 不 同生 态 类 型 ( 株 高 、 型 等 差 距 大 ) 如 叶

套作大豆巧搭配强管理

套作大豆巧搭配强管理

套作大豆巧搭配强管理引言在农业领域,大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畜牧饲料和工业原料等方面。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的大豆种植,采用套作大豆巧搭配强管理的种植模式成为目前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套作大豆的概念、套作植物的选择以及强管理的关键措施。

套作大豆的概念套作大豆是指在同一土地上,将大豆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种植的农业方式。

套作大豆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害虫病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结构以及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同时,通过搭配适宜的套作植物,还可以实现土壤营养的平衡,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套作植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套作植物是套作大豆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套作植物:玉米玉米是一种与大豆相互促进的套作植物。

玉米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和高速生长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土壤结构恶化。

此外,大豆和玉米生长的季节有所差异,可以利用种植时间的错位来降低害虫传染的风险。

花生花生是大豆的理想套作植物之一。

大豆和花生具有相似的生长习性,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土壤结构的改良。

同时,花生的根系可以破坏土壤中的病菌和寄生虫,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绿豆绿豆是一种草本植物,与大豆的套作可以起到调节土壤氮素的作用。

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寄生在绿豆的根系上,吸收空气中氮气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大豆吸收利用的氮肥。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营养含量。

强管理的关键措施套作大豆的强管理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下面列举了几个关键措施:种植密度的控制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密植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疏植则会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

因此,在种植大豆时,应根据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和产量。

病虫害防控套作大豆容易引发一些与大豆相关的病虫害,如大豆霉变病、大豆蚜虫等。

因此,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大豆健康生长的关键。

在套作植物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大豆易感病虫害相同或相近的套作植物,以降低病虫害传播的风险。

大豆混栽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混栽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混栽高效栽培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采用了许多栽培技术,其中混栽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本文将聚焦于大豆混栽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其原理和应用,以及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 混栽技术的原理大豆混栽技术是指将大豆与其他作物进行集约化种植,形成生态系统内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混栽,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加光能利用效率。

混栽的原理包括:(1)生态多样性原理:通过种植多种作物,可以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结构。

(2)资源互补原理:不同作物对养分和光合作用的需求不同,混栽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3)生物防控原理:混栽可以增加作物之间的生态位差异,减少同种病虫害的发生。

2. 大豆混栽的应用方案大豆混栽技术的应用需要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作物组合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豆混栽应用方案:(1)大豆与玉米混栽:大豆与玉米混栽是一种常见的组合,大豆早期的短光周期和玉米的高光合效率相互补充,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2)大豆与大葱混栽:大葱的抑制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大豆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问题,同时大葱的生长周期较短,不会对大豆的正常生长造成干扰。

(3)大豆与豌豆混栽:大豆与豌豆混栽可以减少土壤中大豆假单胞菌的分泌物,对大豆的生长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的氮素含量。

3. 大豆混栽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产量影响:混栽技术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减少同种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

研究表明,与单作相比,大豆与玉米混栽可以提高大豆产量10%-20%。

(2)质量影响:混栽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品质。

例如,与单作相比,大豆与豌豆混栽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

综上所述,大豆混栽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方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抗病能力,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粮油,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粮油,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粮油,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半紧凑、穗大的玉米品种。

大豆:间作选用中早熟、杆硬、分枝较少、主茎荚数较多的有限结荚类型。

套种选用中晚熟、分枝较多的品种。

2、播期安排最佳播期,就是让玉米的生育进程所需的温、光、水尽可能与最佳季节同步,是高产的前提。

当气温稳定通过10℃时(85%以上概率),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65-70% ,即可示为玉米的安全播种期。

3、种植模式
间套作规格:按2米分厢(包沟),靠沟一边种2行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根据品种特性,一般在20-25厘米之间,单株距20㎝,折合亩密度2670-3300株;另一边种矮秆作物如大豆,行距35—40㎝,穴播,穴距30㎝。

每穴点种5—6粒,折合每亩密度8000—10000株。

4、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玉米按常规措施进行。

大豆施肥,种肥每亩钾肥8—10公斤,磷肥20-30公斤,大豆出苗后追施尿素5—8公斤,花期叶面喷施钼肥和磷肥。

5、病虫害防治:大豆幼苗真叶期防治立枯病、根腐病,盛花期防治霜霉病的炭疽病以及红蜘蛛、大豆食心虫等害虫。

玉米注意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纹枯病等。

第1页共1页。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作物之间的互利共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品性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的介绍。

1.选择适合的品种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品种。

对于玉米来说,可以选择群体充实、穗几多分且粒大的品种;对于大豆来说,可以选择强健、耐旱的品种。

选择适合的品种可以保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和生长习性上的契合,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合理的播种密度3.合理的行距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行距的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玉米的标准行距为60~75厘米,大豆的标准行距为30~45厘米。

在套种中,为了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资源,可以适当减小行距,使作物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效果。

4.轮作选择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轮作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玉米和大豆作为同类作物,不能连续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需要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病虫害和营养物的积累。

在轮作选择中,可以选择小麦、水稻、红薯等作物,以实现作物种植的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平衡。

5.合理的施肥管理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合理的施肥管理也很重要。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可以进行适当的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措施,以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和产量。

6.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并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总之,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对品种、播种密度、行距、轮作选择、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玉米与大豆作物的互利共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产品性能。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玉米和大豆是常见的农作物,它们可以通过套作来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

以下是一些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技术:
1. 合理选取套作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周期相对短且产量较高的小麦、玉米和大豆品种进行套作,以实现最佳的产量效益。

2. 轮作方案设计:在田块中设定合理的轮作方案,通常采用小麦-玉米-大豆的轮作顺序。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小麦-大豆-玉米的套作方式。

3. 优化种植密度和行距:根据具体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

通过合理控制植株数量和间距,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4. 管理和合理施肥:在整个套作过程中,要加强农田管理,包括定期翻耕、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同时,根据具体作物需求,合理施肥,确保养分的供应和平衡。

5. 种植后期的收获和储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收获阶段需要注意合理的收割时间,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同时,在收割后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确保作物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通过采取以上套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效益,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技术

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技术

大豆一玉米间套作种植技术1.选配良种选择紧凑型和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如登海605、登海618、荣玉1210、三北89、川单418、正红505等;间作大豆品种选择湘春2704、天隆一号等高产品种.套作大豆选择晚熟夏大豆品种。

2.精选机具选择适合玉米、大豆同时播种的间作播种机和套作大豆的单独播种机,同时选择收获玉米和大豆的机械。

3.播前准备一是精细整地。

春季抢晴天精细整地,要求土壤细碎、地块平整、墙情合适,耕深25-30厘米,积水地块应开围沟、腰沟排水。

二是种子处理。

玉米采用专用种衣剂包衣或选用商品玉米种。

大豆播前精选种子,套作大豆播前每千克种子用5%的烯效哩可湿性粉剂12毫克,于不锈钢盆中混匀拌种。

可一次性拌种15千克作为3400平方米地用种。

4.科学播种采用宽窄行带状套作或间作种植。

玉米宽行180厘米、窄行40厘米,宽行内种2〜3行大豆,大豆行距30〜40厘米,大豆行与玉米行间距不少于60厘米。

玉米单粒穴播,每667平方米有效株数3800株(半紧凑型)、4400椒紧凑型),大豆单粒穴播,每667平方米有效株数7500-9000株,玉米、大豆株距12-14厘米。

5.精准管理一是苗情管理。

及时查苗、补苗、间苗。

二是清除杂草。

化学除草以苗前封闭为主。

间作时,以芽前除草为主,每667平方米用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9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

套作时,在玉米3〜5叶期,每667平方米用4%烟曙磺隆+38%锈去津75-100毫升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大豆出苗前每667平方米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9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定向喷雾;玉米收获后每667平方米用大豆专用除草剂(4%精座禾灵乳油+16%氟磺胺草醯乳油80〜120毫升)对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除草。

三是水分管理。

春季注意排水,夏秋季及时灌水抗旱。

四是控制旺长。

根据田间长势实施化控.药剂可采用烯效哩或多效瞠。

五是施肥。

每667平方米施用50千克钙镁磷肥,玉米同当地单作施肥量相当,大豆看苗情,在分枝期酌情施用复合肥15千克、尿素5千克,长势较好的可不施用尿素,少用复合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间套混种类型及技术
大豆、玉米间作。

这种类型在我县种植主要是以大豆为主,玉米为辅。

形式上有6:2式、6:1式和3:1式,以6:2式较为普遍,即播种6行大豆,2行玉米。

大豆行距20厘米,玉米宽行1.4米、窄行40厘米:每亩大豆留苗l-l.5万株,玉米留苗1300-1800株。

比单种大豆亩增产值约80元。

大豆、玉米同穴播种。

这种种植方式主要是以玉米为主,大豆为辅。

一般玉米行距60厘米左右,株距30-35厘米,每亩3000--3500株。

每株玉米配两株大豆。

比单种玉米亩增产值近40元。

大豆、芝麻混种。

这种方式是以大豆为主,芝麻为辅。

大豆按常规播种留苗,在播种大豆的同时撒入一点芝麻,一般每亩芝麻留有2000-5000株。

比较干旱时有利芝麻生长,雨水较多时有利大豆生长,增强了抗灾能力。

可亩收芝麻15-25公斤,产值60-100元。

大豆与其他作物间、套,混种,争光、气、热、肥水的矛盾比较突出。

应选株型紧凑,需水肥较少,生育期较短,抗性较强的品种。

宿县玉米一般选用掖单11、12、13号及丹玉13;大豆一般选用商丘197、8319、跃进5号品种;芝麻选用豫芝4号、5号,霸王鞭等品种。

大豆玉米间作可将玉米在麦收前一周内播在麦行里,留出播种大豆的行距,麦收后及时播种大豆。

大豆玉米同穴播种和大豆芝麻混种在麦收后6月15日前播种结束。

在田管方面,首先要及早间、定苗。

大豆出苗后及早间苗,二片真叶时定苗;玉米3-4叶时多次间苗,5-7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