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脂等药剂防治。后期对豆天娥、食心虫、豆毒蛾等害虫,在植 株现蕾后,卵开始孵化幼虫时,用 "&菊乐合酯乳剂 &)) 倍液2每隔 $& 天防治一次。
&、收获。在黄熟(茎秆变黄,叶落 "3#,种子变硬,与荚分 离,豆荚变褐或黑)到完熟期(摇动植株有种子在荚内转动
以便接纳雨水和避免埋住底荚。一般要做到三铲三趟。 (#) 叶面喷肥与防倒促熟大豆初花期和盛开期各喷一
次叶面肥。一般每公顷用钼酸铵 +&)!&))/,磷酸二氢钾 ""&)/,硼砂 !&))/,对水 +&)0,可单施或混施。结荚后期发 现脱肥,每公顷用尿素 !" 1 混磷酸二氢钾 "& 1 对水喷施。 + 月中旬,发现有徙长倒伏危险时,可喷洒多效唑等控制株 高。
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
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
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 ($)科学施肥 因为肥料施用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蛋白质
和含油量,因此,在施肥时一定要做到科学施肥。大致需要
进行三次施肥:大豆耕作前进行第一次施肥,施用的肥料是
的响声,手压豆荚易炸裂)收割。收获时将根系部分留在土
壤中,让其腐烂变质,以作肥料。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种子管理
站)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强田间管理 (!)间苗 大豆间苗越早越好,子叶拱出地面后即可间 苗。 (")铲趟 大豆子叶刚拱出垄后立即趟一犁上蒙头土灭 草。即:将趟起的暄土盖在垄上,把豆苗和杂草一起埋入土 中,盖土厚度为 "#,-。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头遍铲趟, 深松不培土;苗高 !),- 左右时,进行第二遍铲趟,趟成张 口垄,不培土;!) 天后进行第三遍铲趟,深铲多培土,用大 铧趟成四方头垄,培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不要趟成尖垄,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大豆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要点,以便提高大豆的产量。
一般而言,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正确施用肥料、灌溉管理、病虫防治、适宜的采收时机等。
第一,品种选择是大豆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环境差异,有不同的适宜品种。
在热带地区,应选择耐高温、耐旱、营养持久的品种;在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早熟、抗病虫害的品种。
此外,还应考虑大豆品种的多样性,以确保其产量。
第二,栽培环境是影响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大豆偏爱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在栽培环境的选择上,应避免旱热的低温地区和海拔较高的地区。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阳光充足、土壤适宜的原则,以确保大豆产量的提高。
第三,正确施用肥料是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重要的要点。
大豆偏爱高营养的肥料,通常可以施有机肥,如堆肥和粪肥,以及复合肥,如复合氮磷钾肥料。
应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采用适宜的施用量;对于有机肥,应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第四,灌溉管理也是影响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大豆在增产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灌溉可能会使土壤透气性和氮素含量降低。
因此,大豆灌溉时,应根据地域特点、土壤水分含量、大豆生长阶段等综合考虑,视气温及大豆生长期,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
第五,病虫防治也是大豆栽培中不可缺少的技术要点。
在大豆高产栽培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适当使用性能优越的杀虫剂,以防止病虫的危害。
第六,采收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认为,大豆成熟期到达后,应及时采收,确保大豆的品质,以及大豆的产量和营养含量。
总之,大豆高产栽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好科学管理,把握好栽培技术要点,才能达到良好的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内容,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浅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高产品种为核心,以改善土壤耕作为基础,以平衡施肥、防治病虫草害为保证。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1、整地与轮作1.1整地有机械耕翻条件的地区,在前茬秋季收获后,用除茬机将残茬打碎,进行秋翻,秋翻深度16-20厘米,接着进行耙地、整压。
耕、耙、压作业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细碎,耕层要上松下实,无大土块和暗坷垃。
在实行平播的土地,秋季耕、耙、压连续作业后即可留待第二年春直接播种;或者再次春耙后播种。
计划实行垄播的土地,在秋季耕、耙、压之后还需打垄、镇压以待翌年春垄上播种。
若来不及打垄,則在土地耕、耙、压之后越冬,翌年早春在地表扬粪,尔后顶浆打垄并镇压,以待在垄上播种。
打垄时,垄要直,50米垄长直线误差应小于土5厘米,垄距误差应小于士1厘米。
无机械耕翻条件的地区,在前茬秋季收获后,将垄上茬子清除,第二年早春用畜力顶浆打垄。
打垄时边在原垄沟内撒粪,边破旧垄起新垄。
起垄后需镇压,使土壤达到适宜播种的状态。
1.2轮作大豆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格,一般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高梁,以及经济作物亚麻、甜菜等都是大豆的适宜前茬作物。
大豆在生产上要避免重茬、迎茬,最好能与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大豆地块实行连片种植,统一整地、施肥、供种、播种,分户管理、收获。
按当地作物构成实行有计划的3区或4区轮作,如玉米或高梁-玉米或高梁、谷子(1-2年)-大豆。
2、品种选择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35,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
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 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3、种子处理3.1种子精选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苗全、苗齐、苗壮。
如果自留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区域广泛,产量也很高。
在我国也被广泛种植,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为了实现大豆高产,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
一、选择好品种对于高产的大豆而言,品种的选择是关键。
如果种植了品种不好,即使采取了科学的栽培措施,仍然会产量低下。
因此,在种植大豆时应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产性能较好,即单位面积的产量更高。
2.抗逆性能较强,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3.品质稳定,口感好,营养成分高,适宜市场要求。
二、科学施肥大豆是个氮肥敏感作物,过多施用氮肥容易导致植株长势过旺,分化率低,严重时会导致产量降低。
当然,其它化肥也是需要适量施用的。
大豆通常需要施用复合肥,既可满足植株的各种营养需求,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开展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也很关键,对于大豆的生长周期和布局也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包括:1.适时翻地大豆生长期短,种子发育期较短。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提高产量,需要在种植前适时翻地,以便将前一季度积累在土壤里的养分充分释放。
2.密植适度密植会导致互相竞争,导致植株健康状况下降,产量受损。
而过于稀植则会导致生长不丰满,植株缺乏竞争力。
因此,密度宜在亩40000-50000株范围内为佳,较为适中。
3.适时整地松土大豆是耐荫性作物,但也具有一定要求的光照条件,因此需要适时整地松土,增加根系的氧气供应。
适时增施一些非氮肥,以促进大豆的特殊酶合成和光合甜成。
四、防治病害虫害大豆是个重要的农作物,病虫害不可避免。
病虫害会对大豆的发育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灾害性损失。
因此,在大豆栽培中,必须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以尽量减少损失。
同时,应加强田间卫生防范。
总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希望每位农民都知道如何好好种植大豆,实现高产,同时也为促进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简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 行 密 植 栽 培 法 : 播行 距 3 ~5 厘 米 , 用 谷 5窄 千 0 0 利 物播种机或改 良播种机播种 , 覆土 、 镇压连续作业 。 2 精 播 条件 、 () 1合理轮作 : 最好选正茬 , 不重 、 迎茬种植 。 () 2 细致 整 地 : 据 前 茬 作物 进 行 伏 秋 翻 , 度 2 ~ 根 深 2 2厘米 , 5 作业 时不 起 大 土块 , 出 明条 、 块 , 扣 严 、 不 垡 要 不 重 、 。耕堑直 , 嚣 百米 内直线误差不超过2 厘米 , 0 地表l 0 米 内高低差不超过 l厘 米 。耙耢结合 , 5 达到干整细碎 , 1米宽 幅内高低差不超 过3 0 厘米 , 平方 米内直径3 厘 ~5 米 土 块 不 超 过 1个 。耙 深 l ~1厘 米 。要 求 蓖 头 齐 , O 0 5 不 出三 角抹 斜 。起 垄 要 直 ,0 长 直 线 误 差 不超 过 5 5米 厘米 , 垄 距 误 差 不 超 过 ±l 米 , 台误 差 不超 过 3 米 , 幅 厘 垄 厘 垄 误差在过3 米 以内, 垄后镇压 。 厘 起 ( ) 壤 水 分 适 宜 : 地 后 土 壤 水 分 含 量 ( 土 重 3土 整 干
4・
・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 种植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种植技术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
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
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
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
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2.培育壮苗足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分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
夏播大豆多为麦收后抢时播种,早播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播种,墒情不足时要进行灌溉播种。
推广机械条播,利于苗全、苗匀。
播深以5 cm为宜,播量45~75 kg/hm2。
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
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
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 cm。
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
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
留苗密度早熟品种留苗22.5万~27.0万株/hm2;晚熟品种留苗18.0万~19.5万株/hm2。
3施肥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
夏大豆一般是铁茬播种,以追肥为主。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本课程将介绍大豆栽培技 术及其优势,并提供实用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简介
大豆概述
介绍大豆作物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大豆栽培现状
分析当前大豆栽培的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
种植技术
2
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种植密度和土壤处源自技术。3水肥管理技术
4
合理管理土壤水分、施肥剂控制和养 分供应,提高产量和质量。
土壤改良技术
通过良种选育、土壤改良剂和施肥技 术,改善土壤条件。
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取防治措施和集约化管理,减少病 虫害发生率。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
1 提高产量和质量
科学的栽培技术能够增加大豆的产量和改善品质。
2 减少病虫害发生率
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方法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提高土壤质量
土壤改良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健康土壤生态系统。
结论
科学栽培和管理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豆种植和管理,以实现高产和高质的目标。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

粮油农资 062023.12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刘光宇,张舒扬(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 长春 130500)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1 选地整地种植大豆的地块要地势平坦,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
地块前茬不应是豆类作物,尽量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开展整地工作,清除前茬和杂物,深翻25厘米左右,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结块,使土壤疏松,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1.2 选种、播种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取适合当地的种植品种。
种子具有较强的抗性,才能提高大豆产量。
挑选饱满、无霉变、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晾晒1~2天后使用药剂拌种,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在地表下5厘米温度稳定在8℃左右后可进行播种,每亩地施入大豆专用肥50公斤,使用宽行密植、单株留苗的栽培方式,一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万株。
1.3 田间管理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给大豆植株供应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大豆有效生长,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收益。
幼苗期每亩地施用5公斤尿素促进幼苗生长,开花期和结荚期每亩地施用2~3公斤,大豆开花后每10天叶面喷施一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一共喷施3次。
苗期还要进行松土工作,在第一片复叶完成前、苗高10厘米和再过10天后,总共三次松土。
通常在苗前和2片复叶期前各喷施一次除草剂,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普施特和广灭灵两种除草剂,可有效清除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1.4 病虫害防治做好病虫害防治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还应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残留和污染,做好种子消毒和拌种、引进害虫的天敌、设置黑光灯等诱杀害虫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若必须使用化学农药,应选择残留少、毒性小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控制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避免病虫害产生耐药性。
通常使用40%多菌灵胶悬剂治疗灰斑病,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治疗霜霉病,使用敌敌畏拌沙子撒于田间可有效防治大豆食心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郭佳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3期
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广泛,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栽培大豆是获得良好收益的渠道之一。
进行大豆栽培应在播种前对大豆种子进行适当处理,播种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并合理浇水施肥,同时采取除草、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
本文阐述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希望为大豆栽培提供参考。
1、选地整地
大豆的适应性比较强,对栽培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但从高产栽培的角度出发,应选择优质的栽培地。
栽培地应具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偏上、排水良好等条件,以玉米和小麦茬为最佳。
地选好后在秋季进行深翻深松整地,使土壤呈现疏松状态,有利于蓄水保墒。
垄作栽培的地块,应在整地的同时起好垄,平作地块要将土壤整平并耙细,具备播种条件。
如果秋季未来得及整地,翌年春季雪化后先进行机械灭茬,然后进行深度为15厘米左右的耙地,将地耙平耙细后进行一遍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2、主要栽培方式
一是垄三栽培方式。
即两垄间的距离为70厘米左右,在垄上进行双行播种,行距为18厘米左右。
二是密植栽培方式。
有3种模式,分别为大垄密植、小垄密植和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
大垄密植栽培的技术标准为,两垄间的距离为120厘米,垄上栽培4行。
小垄密植栽培的技术标准为,两垄间的距离为50厘米,垄上栽培2行。
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的技术标准为,株行距为30厘米左右,开沟平播。
3、选择品种
根据积温带的不同,选择适宜在当地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并通过农业管理部门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品种。
4、种子质量标准及处理方法
购置的大豆种子必须满足纯度和净度要求,纯度和净度均应在98%以上,发芽率应在85%以上,含水量低于13%。
如果达不到以上标准,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并晾晒,并做发芽试验,使种子质量达到国家种子标准的二级以上。
然后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包衣,比例为1:60。
5、施肥
应重视对农家肥的使用,中等肥力的地块,每公顷应施用农家肥25吨左右。
同时,还需施入适量的化肥。
还是以中等肥力的地块为例,采取垄三栽培方式,每公顷用30公斤左右的氮肥,185公斤左右的磷酸二铵,60公斤左右的钾肥。
采取密植栽培方式时,应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再增加10%的施用量。
在大豆的初花期,每公顷用1.5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200公斤,稀释成溶液进行喷施。
6、播种
当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为大豆的適播期。
日历期为5月5日-5月25日,因地域不同,播种适宜期会有差异,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确定。
播种的密度为,采取垄三栽培方式,每公顷应保苗32万株左右,采取密植栽培方式,每公顷应保苗43万株左右。
7、中耕培土
在大豆苗刚出土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1厘米左右即可,目的是破除土壤表面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
在大豆展开第一片复叶时,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为25厘米左右,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土壤透气性,保持植株根系温度,促进根系发育。
然后在大豆长到28厘米左右和封垄前再各进行1次中耕,深度在10厘米左右。
中耕的同时进行人工除草。
8、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一般有2种方式,一是苗前封闭式除草,二是苗后除草。
苗前除草主要针对墒情好的土壤,而苗后除草是针对春季干旱地块的。
封闭式除草应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的一周进行,可选用90%乙草胺、72%异丙草胺适量兑水在地面上喷雾。
苗后除草应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时进行,清除稗草、藜、苋、蓼等类型的田间杂草,可采用25%氟磺胺草醚加12.5%烯禾定,兑水在田间喷雾。
清除稗草、藜、苋、蓼伴生刺儿菜、苣卖菜等类型的田间杂草,可采用25%氟磺胺草醚加48%苯达松等兑水在地面上喷雾。
9、病虫害防治
(1)大豆灰斑病
当大豆植株进入花荚期,叶片上出现的病斑达到30%以上时,每公顷用1.5公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兑水450公斤在田间喷施。
(2)大豆茎折病
选择栽培抗病性强的品种,对大豆种子在播种前用35%多克福种衣剂进行拌种包衣。
施肥要合理,做到氮磷钾各种元素按需施用,保持相对均衡,避免氮肥用量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除草剂的使用要适量,尽量避免造成药剂残留。
(3)大豆食心虫
此害虫会钻进豆荚中直接咬食大豆籽粒,使大豆的品质和商品等级严重降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害虫出现后,大豆封垄情况好时,采取毒棒熏蒸的方法进行驱虫杀虫,毒棒可用80%敌敌畏乳油制作。
大豆封垄情况差时,每公顷大豆田用0.45公斤2.5%敌杀死,兑水500公斤稀释后进行叶面喷施。
(4)蚜虫
每公顷用1.5公斤35%赛丹乳油,或用1.5公斤10%的吡虫啉等药剂,兑水500公斤进行喷施防治。
10、收获
植株80%以上变黄,叶片落光,豆粒硬实,摇动植株会听到清脆声响时,可进行收割。
割茬应在4厘米左右,确保植株下部不留豆荚,使收获时的损失率在1%以下,收获后进行晾晒,然后脱粒入仓。
综上所述,大豆高产栽培是以良好的土壤条件和栽培品种为基础的,同时还应抓好播种、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环节,为大豆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作者单位:161621 黑龙江省克山农场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