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大豆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要点,以便提高大豆的产量。
一般而言,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正确施用肥料、灌溉管理、病虫防治、适宜的采收时机等。
第一,品种选择是大豆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环境差异,有不同的适宜品种。
在热带地区,应选择耐高温、耐旱、营养持久的品种;在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早熟、抗病虫害的品种。
此外,还应考虑大豆品种的多样性,以确保其产量。
第二,栽培环境是影响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大豆偏爱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在栽培环境的选择上,应避免旱热的低温地区和海拔较高的地区。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阳光充足、土壤适宜的原则,以确保大豆产量的提高。
第三,正确施用肥料是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重要的要点。
大豆偏爱高营养的肥料,通常可以施有机肥,如堆肥和粪肥,以及复合肥,如复合氮磷钾肥料。
应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采用适宜的施用量;对于有机肥,应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第四,灌溉管理也是影响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大豆在增产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灌溉可能会使土壤透气性和氮素含量降低。
因此,大豆灌溉时,应根据地域特点、土壤水分含量、大豆生长阶段等综合考虑,视气温及大豆生长期,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
第五,病虫防治也是大豆栽培中不可缺少的技术要点。
在大豆高产栽培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适当使用性能优越的杀虫剂,以防止病虫的危害。
第六,采收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认为,大豆成熟期到达后,应及时采收,确保大豆的品质,以及大豆的产量和营养含量。
总之,大豆高产栽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好科学管理,把握好栽培技术要点,才能达到良好的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内容,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浅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高产品种为核心,以改善土壤耕作为基础,以平衡施肥、防治病虫草害为保证。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1、整地与轮作1.1整地有机械耕翻条件的地区,在前茬秋季收获后,用除茬机将残茬打碎,进行秋翻,秋翻深度16-20厘米,接着进行耙地、整压。
耕、耙、压作业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细碎,耕层要上松下实,无大土块和暗坷垃。
在实行平播的土地,秋季耕、耙、压连续作业后即可留待第二年春直接播种;或者再次春耙后播种。
计划实行垄播的土地,在秋季耕、耙、压之后还需打垄、镇压以待翌年春垄上播种。
若来不及打垄,則在土地耕、耙、压之后越冬,翌年早春在地表扬粪,尔后顶浆打垄并镇压,以待在垄上播种。
打垄时,垄要直,50米垄长直线误差应小于土5厘米,垄距误差应小于士1厘米。
无机械耕翻条件的地区,在前茬秋季收获后,将垄上茬子清除,第二年早春用畜力顶浆打垄。
打垄时边在原垄沟内撒粪,边破旧垄起新垄。
起垄后需镇压,使土壤达到适宜播种的状态。
1.2轮作大豆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格,一般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高梁,以及经济作物亚麻、甜菜等都是大豆的适宜前茬作物。
大豆在生产上要避免重茬、迎茬,最好能与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大豆地块实行连片种植,统一整地、施肥、供种、播种,分户管理、收获。
按当地作物构成实行有计划的3区或4区轮作,如玉米或高梁-玉米或高梁、谷子(1-2年)-大豆。
2、品种选择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35,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
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 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3、种子处理3.1种子精选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苗全、苗齐、苗壮。
如果自留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区域广泛,产量也很高。
在我国也被广泛种植,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为了实现大豆高产,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
一、选择好品种对于高产的大豆而言,品种的选择是关键。
如果种植了品种不好,即使采取了科学的栽培措施,仍然会产量低下。
因此,在种植大豆时应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产性能较好,即单位面积的产量更高。
2.抗逆性能较强,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3.品质稳定,口感好,营养成分高,适宜市场要求。
二、科学施肥大豆是个氮肥敏感作物,过多施用氮肥容易导致植株长势过旺,分化率低,严重时会导致产量降低。
当然,其它化肥也是需要适量施用的。
大豆通常需要施用复合肥,既可满足植株的各种营养需求,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开展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也很关键,对于大豆的生长周期和布局也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包括:1.适时翻地大豆生长期短,种子发育期较短。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提高产量,需要在种植前适时翻地,以便将前一季度积累在土壤里的养分充分释放。
2.密植适度密植会导致互相竞争,导致植株健康状况下降,产量受损。
而过于稀植则会导致生长不丰满,植株缺乏竞争力。
因此,密度宜在亩40000-50000株范围内为佳,较为适中。
3.适时整地松土大豆是耐荫性作物,但也具有一定要求的光照条件,因此需要适时整地松土,增加根系的氧气供应。
适时增施一些非氮肥,以促进大豆的特殊酶合成和光合甜成。
四、防治病害虫害大豆是个重要的农作物,病虫害不可避免。
病虫害会对大豆的发育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灾害性损失。
因此,在大豆栽培中,必须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以尽量减少损失。
同时,应加强田间卫生防范。
总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希望每位农民都知道如何好好种植大豆,实现高产,同时也为促进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 种植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种植技术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
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
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
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
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2.培育壮苗足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分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
夏播大豆多为麦收后抢时播种,早播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播种,墒情不足时要进行灌溉播种。
推广机械条播,利于苗全、苗匀。
播深以5 cm为宜,播量45~75 kg/hm2。
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
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
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 cm。
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
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
留苗密度早熟品种留苗22.5万~27.0万株/hm2;晚熟品种留苗18.0万~19.5万株/hm2。
3施肥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
夏大豆一般是铁茬播种,以追肥为主。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

粮油农资 062023.12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刘光宇,张舒扬(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 长春 130500)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1 选地整地种植大豆的地块要地势平坦,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
地块前茬不应是豆类作物,尽量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开展整地工作,清除前茬和杂物,深翻25厘米左右,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结块,使土壤疏松,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1.2 选种、播种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取适合当地的种植品种。
种子具有较强的抗性,才能提高大豆产量。
挑选饱满、无霉变、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晾晒1~2天后使用药剂拌种,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在地表下5厘米温度稳定在8℃左右后可进行播种,每亩地施入大豆专用肥50公斤,使用宽行密植、单株留苗的栽培方式,一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万株。
1.3 田间管理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给大豆植株供应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大豆有效生长,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收益。
幼苗期每亩地施用5公斤尿素促进幼苗生长,开花期和结荚期每亩地施用2~3公斤,大豆开花后每10天叶面喷施一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一共喷施3次。
苗期还要进行松土工作,在第一片复叶完成前、苗高10厘米和再过10天后,总共三次松土。
通常在苗前和2片复叶期前各喷施一次除草剂,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普施特和广灭灵两种除草剂,可有效清除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1.4 病虫害防治做好病虫害防治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还应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残留和污染,做好种子消毒和拌种、引进害虫的天敌、设置黑光灯等诱杀害虫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若必须使用化学农药,应选择残留少、毒性小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控制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避免病虫害产生耐药性。
通常使用40%多菌灵胶悬剂治疗灰斑病,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治疗霜霉病,使用敌敌畏拌沙子撒于田间可有效防治大豆食心虫。
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播前 施 土杂肥 1 5 . 0 2 2 . 5 t / h m 2 。一 般播 时施 二铵 2 2 5
k g / h m2 、 钾肥 1 5 0 k g / h m2 作基肥 。 种子精选 时需剔除病斑粒 、 虫食粒和杂质 , 使种子 达到大豆一级 良种 的指标 , 即: 纯度
防效 。
七、 收获
大豆合理密植总的原则是肥地宜稀 , 薄地宜密 ; 分 枝多 的晚熟 品种宜稀 , 株型收敛分枝少的早熟 品种宜密 的原则 。 应根据地力 , 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 五、 播种
大豆收获是实现丰产丰收 的最后一个关键性措施 。收
获过早 、 过晚对大豆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 的影响 。过早 , 因
宜早 不 宜 迟 。
1 、 种子精选 。 用机选或人工选剔 除病粒 、 虫食粒 、 杂质 , 种子纯度 、 净 度不 低于 9 8 %, 发芽率不低于 8 5 %, 含水不高
于1 2 %, 达到 良种标准 , 以保证 大豆苗齐 、 苗壮 、 苗全。
2 、 种子 处 理 ・
选 择优质 良种后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 ,一股 晴况首先 进行播前晒种 。晒种一般 能使发芽率提高 1 3 %左右 , 提早
大豆植株 生长 , 致 使植株生长畸形 , 品质和产量显 著降低。
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 以上的地块 种植 大豆 。前 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 , 如高粱 、 玉米等。
二、 施肥
1 、 垄沟深施 : 在大豆刚拱 土时进行铲前垄沟深松 。
2 、 锄地与 中耕 : ( 1 ) 第 一片复叶前锄头遍地 , 做 到锄净 苗眼草 , 不伤苗 , 松表土 。 ( 2 ) 苗高 1 0厘米左右时 , 进行第二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式,本文将介绍其技术特点和操作要点。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是通过在种植过程中将行距和株距减小,增加种植密度,使每个单位面积种植的大豆株数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效益的目的。
具体操作要点如下:1. 土壤处理: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基地。
在播种前进行翻耕、松土和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2. 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盛、丰产稳定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3. 行距确定: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行距。
一般来说,行距可以控制在40-50厘米左右,以保证每株大豆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5. 种子处理:将种子进行翻堆、晾晒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种子。
可以进行种子浸种、种衣等处理,增强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虫能力。
6. 播种方法:采用秧盘或机械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
播种时注意均匀撒播,保证每个垄上的种子数量均匀。
7. 施肥管理: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进行适时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和磷钾肥的补充。
8.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9. 茬口整理: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茬口整理,清除残茬和杂草,为下一轮种植做好准备。
通过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操作,可以实现大豆种植的高产高效。
陕南片区大豆“全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陕南片区大豆“全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大豆“全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选用高产抗病大豆品种条件下,提高播种质量,增加播种密度,确保一播全苗,亩成苗1.2万株以上,加强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力争大豆种植区实现亩产130公斤以上高产目标。
1、播种方式:播种方式可根据播种时的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选择直播、灭茬旋耕播种两种方式。
直播。
前茬收获后不翻耕土地直接播种。
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早播,减少田间作业成本。
缺点是杂草多、除草困难、播种质量差。
灭茬旋耕播种。
前茬收获后及时将耕地旋耕耙细并清除田间杂草待播。
在降雨之前的两天内或降雨后墒情适宜时及时播种。
优点是播种质量好,出苗率高。
缺点是作业成本增加。
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结合旋耕整地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
平衡施用氮、磷、钾肥。
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以5∶6∶3为宜,一般中上等地力的地块,每亩施用高磷、高钾、低氮配方三元缓控释肥25—30 公斤做底施或作种肥施用,硼、钼、锌等微肥适量施用(也可叶面喷施),初花期亩追施尿素3—5 公斤,结荚期、鼓粒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亩分别用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对水40—50公斤叶面喷施,促进有机物转化积累,防早衰。
3、选用良种: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品种。
以金豆228、先豆168、秦豆2018、陕豆125,以及本地抗性好产量高的农家种为主栽品种。
搭配种植中黄13、宝豆6号。
4、精细播种:种子处理。
大豆播种前,种子须提前进行清选、包衣拌种(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嗪·噻呋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晒种、发芽试验等处理,以提高出苗率,确保田间密度。
适期播种。
夏播大豆适宜播期一般以6 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宜,早熟品种一般在6月15—30日播种,中熟品种一般在6月1日—15日播种为宜。
足墒播种。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播种,确保一播全苗,苗齐苗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从轮作、间作、选种、播种、密植、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方面总结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为大豆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30-02
大豆是粮食、油料、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作物,可养人、养畜、养地,也可以创汇。
在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布局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过去由于大豆产量偏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大豆生产,而现在通过采取推广科学栽培技术、更新品种、加强科学管理、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措施,使大豆产量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1 大豆的轮作与间作套种
1.1 大豆的合理轮作
大豆重茬减产20%~30%,迎茬减产5%~10%,合理轮作、换茬可抑制病虫害发生,调节土壤养分,用地、养地相结合。
合理轮作应根据当地作物的种植比例,以及不同作物对地力、肥力、空间合理利用和生产力水平来确定,在轮作中要充分发挥大豆的肥茬作用,使各种作物得到最有效的安排。
1.2 间作和套种
大豆、玉米间作的方式在许多地方都普遍采用。
间作比例非常
重要,比例恰当,边行优势大,产量高,运用合适可获得大豆、玉米双丰收,套种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麦田套种大豆,可比麦收后播种有明显增产效果,因为套种加长了营养生长期。
2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时,首先考虑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类型和栽培目的,大豆生育期长短受生长期间光照长短和温度高低的影响,早熟品种短日性较弱,晚熟品种短日性较强,各地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栽培目的选择生育期和油分、蛋白质适宜的品种,以获得大豆的优质高产[1]。
一般土壤肥沃地方雨水较多且栽培条件好的地区,可选用耐肥喜水茎杆粗壮、主茎发达、株高中等、丰产性能好的有限生长习性或亚有限生长习性的品种,土壤肥力较差或干旱地区,宜选用植株高大、繁茂性强、耐瘠而旱的无限生长习性的品种。
3 选种与药剂拌种
播前人工剔除病籽、杂籽、虫食籽,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而后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应达到95%以上。
在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区,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
4 整地保墒
大豆是深根作物,同时子叶肥大,顶土困难,发芽时需吸收大量的水分。
因此,深耕细整保墒是大豆增产的重要条件,夏播大豆地区,可采取抢墒板茬播种的办法,抓住季节,较易获得全苗[2]。
5 足墒早播
(1)足墒播种。
当土壤含水量在18%~22%时为足墒,低于18%为缺墒。
播种时,缺墒严重影响全苗,所以在干旱情况下,有条件的应浇水造墒播种。
(2)力争早播。
春大豆在地表以下5 cm,土壤温度稳定上升到14~16 ℃时即可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不受温度限制,而早播可延长大豆的营养生长期,多分枝,多结果,所以播种越早越好,麦茬夏大豆一般应在“芒种”前后6月中旬播完,播种深度一般在5 cm 左右,过深不易出苗,过浅则易跑墒。
(3)播种量。
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大粒品种播105~120
kg/hm2,中粒品种播75~90 kg/hm2,小粒品播60~75 kg/hm2。
6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应因地制宜,以保证苗全、苗齐为原则。
一是肥地宜稀,薄地易密,晚熟品种易稀,早熟品种可适当密一些。
一般春大豆栽植30万~45万株/hm2,夏大豆上旬播种肥地栽植22.5万株
/hm2,薄地栽植30万株/hm2左右,6月中下旬播种肥地栽植30万株/hm2,薄地栽植37.5万株/hm2左右。
7 田间管理
7.1 力争苗全苗壮
一是增温保墒。
春播大豆时,播后地温较低,种子萌发缓慢,应及早松土保墒,提高土温,促进快出苗;二是破除板结保苗。
夏播大豆时,播后常遇暴雨,表土形成板结层,导致子叶出土困难,
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甚至重种,破除板结,应在雨后表土泛白时进行,太干、太湿效果不好;三是查苗补种或补栽。
大豆出苗后,应抓紧查苗、补苗,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也可以移苗补栽;四是间苗和定苗,间苗是保证苗匀、苗壮、实现合理密植的有效措施,定苗一般进行1次,但应在子叶期以前结束。
7.2 松土和除苗
大豆中耕松土一般进行3次,第1次在齐苗,其主要任务是锄草不埋苗,避免草荒;第2次在定苗后,苗高10~12 cm时进行;第3次在前次中耕15 d之后,并在大豆封垄前结束,以免造成花荚脱落影响产量。
大豆化学除草是省工高效的除草措施,常用豆田除草剂如杀草胺、杀草醚等,施药时期一般在大豆播后至出苗前。
7.3 施肥
大豆的生长除需要n、p、k外,还需要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钼、硼、锰对大豆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钼、硼都能促进根瘤的形成和生长,使固氮能力增强,钼还能促进大豆植株对磷的吸收、分配和转化,并能增强大豆种子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力。
有机肥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更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增强植株的固氮力,特别在中低产地区,增施有机肥的增产效果明显。
大豆是需磷较多的作物,磷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施磷肥多采用播种前普施,用量为450~600 kg/hm2,氮肥在中肥、薄地上适量施用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7.4 水分管理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其中发芽、开花、结果和鼓粒4个生育期是需水关键时期,大豆播种时种子需吸足水分才能发芽,大豆幼苗期需水较少,此时应适当蹲苗,使其发根壮棵。
大豆分枝期是营养生长旺盛时期,对水分要求日渐增多,大豆花荚期是生育最旺盛和需水最高的时期,因为这时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植株干物质迅速积累,且这时温度高,日照长,如果水分不充足,会影响大豆蒸腾和光合作用,结荚期缺水会造成幼荚大量脱落,影响产量[3-4]。
大豆鼓粒期全部转入生殖生长,籽粒逐渐形成和膨大,也需要足够的水分,这时如果缺水,不仅造成百粒重降低,而且会产生较多瘪粒。
7.5 病虫草害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病毒病、豆天蛾、卷叶螟、食心虫、豆芽虫等。
草害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外,还有寄生性杂草菟丝子。
大豆病虫草害严重威胁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应贯彻防重于治的
方针,要加强病虫害,尤其是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同时,要做到科学用药,适时防治,改一般防治为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
7.6 施用生长调节剂
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时会出现生长发育不协调现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为防止大豆徒长、减少花荚脱落找到了新
的途径。
目前,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三碘苯甲酸、增产灵、矮壮素等。
8 收获与贮藏
8.1 收获
大豆收获是实现丰产丰收的最后一个关键性措施。
收获过早,由于籽粒尚未成熟,干物质积累没有完成,不仅会降低粒重和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而且青粒、秕粒较多,收获过晚易炸荚掉粒,造成浪费,遇阴雨会引起品质下降。
大豆收获的适宜期应在种子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人工收获大豆最好趁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防止豆荚炸裂,降低损失。
8.2 贮藏
大豆籽粒不耐贮藏,当含水量超过13%且气温较高时,发芽力已丧失,大豆应贮藏在温度2~10 ℃的干燥通风场所,含水量要求低于12%,入仓前要充分干燥。
9 参考文献
[1] 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17-122.
[2] 常耀中.大豆窄行密植的研究[j].大豆科学,1986(3):227-232.
[3] 常耀中,董丽华.大豆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学报,1982(1):41-48.
[4] 吉林省大豆高、稳、低研究协作组.大豆高产稳产低成本规范化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4(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