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大豆栽培学精编版51页PPT

【课件】大豆栽培学精编版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作物栽培学课件大豆

花荚脱落的调控
• 应用生长调节剂。 • 培育生理上光合效率高,生态上叶片透光
率高,株型较收敛因而群体透光好的品种 类型,提高大豆在单位面积上的干物质生 产量和经济系数。
• 提高栽培技术,改善大豆群体的生态条件, 保花保荚必须做好大豆的需光保叶,构成 良好的源(叶片)―库(豆荚)系统。
• 及时防治病虫,抗御自然灾害。
力降低生产成本。 ➢注重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开发综合
利用技术 。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我国栽培大豆的分类 1.春大豆型 2.夏大豆型 3.秋大豆型
4.冬大豆型
二、大豆的植物学性状
(一)大豆的形态特征 1.根系:主根、侧根、细根、根毛和根瘤组成。 2.茎:根据大豆主茎上的分枝多少,株型分为3
5.鼓粒期:鼓粒期约30~40d 。 2.幼苗期:幼苗期大约20~25d。
50%、幼荚占40%、花蕾占10%。 大豆可制成多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
东北松辽平原(占40%左右)、黄淮平原(占38%左右)、长江流域及南方约占17% 。 实行大豆生产的模式化、规范化栽培,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 大豆花荚脱落的内因是生长发育失调。 3.花芽分化期:约经25~30d。
然后向上、向下逐节开花 。 3.亚有限生长习性 。开花顺序由下而上,
主茎结荚较多 。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
1.出苗期:播种后4~6d即可出苗。
2.幼苗期:幼苗期大约20~25d。 3.花芽分化期:约经25~30d。 4. 开花结荚期 :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期;
胚珠受精后,子房逐渐膨大,形成软而小 的绿色幼荚,当荚长1cm时,称为结荚。 5.鼓粒期:鼓粒期约30~40d 。 6.成熟期:叶片变黄脱落,豆粒脱水,呈 现品种固有性状 。
大豆播种—播种与播种质量检查(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实播量与计算误差为±3%
(四)大豆播种深度的确定
1.播种深浅对出苗的影响 • 播种过深:苗弱产量低, • 播种过浅:失墒出苗率低。 2.适宜播深 • 适宜深度:镇压后3-5cm,播深一致。 3.影响因素 • 水分充足可适当浅些,水分不足时可适当深些。 • 白浆土及盐碱土适当浅些;风沙土区适当深些。
4.黑龙江省大豆的一般种植密度
无霜期较长,施肥量较大,采用中晚熟品种时,常规垄(6070cm
垄距)每公顷保苗为20-28万株,窄行密植时每公顷可保苗33-38万 株。
在无霜期较短地区,种植早熟品种及施肥较少时,常规垄每公顷保
苗28-32万株,窄行密植时每公顷可保苗36-40万株。
穴播大豆植株分布均匀,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好,单株生产力高 ,
4.黑龙江省各地区常年的适宜播种期 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适宜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10日,最晚不迟于5月20日;
东部和北部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1日至5月15日,最晚不迟于5月末。 播种过早,地温低,出苗慢,容易烂种和感染病害,出苗过早也易受冻害。 播种过晚,出苗快,但不健壮,成熟延迟,降低产量和品质。
• (五)大豆不同种植模式的播种要求
1.基本播种方法 (1)条播
种子播下后成一条型苗带,一般苗带宽度为5-10cm。拉拉稀播种。 (2)穴播
按一定距离成穴种植大豆,每穴播种4-6粒,出苗后每穴一般留3株。 (3)点播
按密度要求等距离种单粒或双粒,这是一种精量播种的方法。
2.黑龙江省生产上常用的播种方法 (1)窄行密植播种法
参考资源
• 杨克军,李钟学.作物栽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 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辽宁省科技厅组编.大豆栽培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大豆生产方案的拟定—绿色大豆生产技术要点(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兰志华.A级绿色食品大豆综合栽培技术,大豆通报,
2003
3.种植密度:按计划密度计算播种量,播种量误差不超过3%,hm2保苗5~ 30万株。
(四)田间管理 1、铲趟管理
趟蒙头土或播后铲前趟一犁,利于放寒增温和灭草。做到三铲四趟,铲趟 不脱节,大豆封垄前结束。 2、中耕除草 全生育期至少中耕三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7-8cm; 大豆分枝前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三 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教学目标
• 掌握绿色大豆的基本情况 • 学会区分无公害、A级、有机大豆栽培技术的区别 • 掌握绿色大豆生产的技术要点
主要内容
• 绿色大豆的概述 • 绿色大豆生产的栽培技术 • 绿色大豆的收获
一、绿色大豆的概述
• 绿色大豆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 地环境技术条件》Y/T391— 2000)的要求,空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应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大豆的要求,严 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高毒、剧毒或代谢物 高毒以及可能致癌、致畸的农 药都在禁用之列,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豆 类》(NY/T285 —2003)的 要求。
(三)播种
1.种子处理:用大豆拌种王按药种比1∶150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大豆苗 期叶斑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并对驱避蝼蛄、蛴螬、金针虫有特效。 严禁使用甲拌磷、乙拌磷、对硫磷等剧毒、高毒的农药和种衣剂,进行 种子播前处理。
2.播种时间:大豆播种期应依气候、品种、土质和土壤墒情等因地制宜 加以确定。一般在土壤 5 厘米深处,温度稳定通过 8℃时为播种适期。 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1日~ 5月15日播种,中南部地区4月25日~ 5月10 日播种。
(五)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精耕细作等农业 措施;利用灯光、颜色诱杀、机械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利用间、 混、套种等生物多样性生态措施;选用低毒生物农药,释放天敌等生 物措施;有限度地施用部分化学合成农药,每种农药在作物生长的一 季当中只允许使用一次,使用要求、用量、方法等按GB4285、 GB8321(1—6)执行,把病虫害危害降低到最低允许阈值以下。
2003
3.种植密度:按计划密度计算播种量,播种量误差不超过3%,hm2保苗5~ 30万株。
(四)田间管理 1、铲趟管理
趟蒙头土或播后铲前趟一犁,利于放寒增温和灭草。做到三铲四趟,铲趟 不脱节,大豆封垄前结束。 2、中耕除草 全生育期至少中耕三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7-8cm; 大豆分枝前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三 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教学目标
• 掌握绿色大豆的基本情况 • 学会区分无公害、A级、有机大豆栽培技术的区别 • 掌握绿色大豆生产的技术要点
主要内容
• 绿色大豆的概述 • 绿色大豆生产的栽培技术 • 绿色大豆的收获
一、绿色大豆的概述
• 绿色大豆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 地环境技术条件》Y/T391— 2000)的要求,空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应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大豆的要求,严 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高毒、剧毒或代谢物 高毒以及可能致癌、致畸的农 药都在禁用之列,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豆 类》(NY/T285 —2003)的 要求。
(三)播种
1.种子处理:用大豆拌种王按药种比1∶150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大豆苗 期叶斑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并对驱避蝼蛄、蛴螬、金针虫有特效。 严禁使用甲拌磷、乙拌磷、对硫磷等剧毒、高毒的农药和种衣剂,进行 种子播前处理。
2.播种时间:大豆播种期应依气候、品种、土质和土壤墒情等因地制宜 加以确定。一般在土壤 5 厘米深处,温度稳定通过 8℃时为播种适期。 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1日~ 5月15日播种,中南部地区4月25日~ 5月10 日播种。
(五)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精耕细作等农业 措施;利用灯光、颜色诱杀、机械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利用间、 混、套种等生物多样性生态措施;选用低毒生物农药,释放天敌等生 物措施;有限度地施用部分化学合成农药,每种农药在作物生长的一 季当中只允许使用一次,使用要求、用量、方法等按GB4285、 GB8321(1—6)执行,把病虫害危害降低到最低允许阈值以下。
大豆栽培课件

品种类型 无限亚有限 无限有限 有限为主 有限
有限
1.4 大豆的化学成分(1)
(一)大豆的一般成分
蛋白质(约为40% )、脂肪(20%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物 大豆蛋白是资源丰富和品质优良的植物性蛋白源。大豆所含的氨基酸组
份齐全,特别是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还含有丰富的不饱 和脂肪酸和20余种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含胆固醇。
右的栽培历史 ②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进化而来,野生大豆在我国的
分布及其广泛; ③大豆起源地:有东北起源说;多数中外学者认为:
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应是大豆的起源中心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2)
2)传播
①从商周到秦汉时期,大豆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粮食之一; ②战国时期燕国、齐国把大豆传入了与其毗邻的朝鲜;西汉时期大 豆可能被传到了日本(亚洲) ③1740年法国传教士将中国大豆引至巴黎试种,1790年,英国皇家 植物园首次试种大豆(欧洲) ④1765年,东印度公司海员S.鲍文(Bowen)将中国大豆带到美国佐 治亚州;1770年,美国驻法大使B.富兰克林(Franklin)第二个把 大豆由法国引入美国费城; ⑤1882年大豆被引到巴西试种;现在大豆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广为 栽培
易透水 紫或白色 大而宽 草黄淡褐 不易开裂 无限~有限
短宽
叶大小 茎秆
生长习性 主茎优势 短日照性 抗逆性 抗旱性 蛋白含量 油分含量 油分碘价
小叶为主 细
极度蔓生 不明显
强 强 较弱 较高 较低 较高
大~小 粗
直立为主 明显 弱 弱
有些较强 较低 较高 较低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5)
在20世纪以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大豆的国家, 东北的大豆饮誉全球,有“大豆王国”之称。自50年 代以来,许多国家竞相种植,1978年美国大豆产量已 超过我国5倍以上,此外巴西、墨西哥等国大豆生产也 发展很快,而我国大豆产量远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