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汉语句子语序难点部分复习进程
现代汉语句子语序难点部分

书面表达语序专题基础知识准备:1、语法:(定) + 主+ (状) + 谓+ (补) + 宾2、介词: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表示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定语或介词宾语。
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很灵活,同一个介词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数量介词和其他介词。
介词用法:介词一般用于名词或者代词前面,表示该词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关系。
介词后面的名词或代词称为介词宾语介词的分类(1) 表示时间方向的介词: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2)表示方式的介词: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3)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了、为着(4)表示原因的介词:因、由于、因为(5)表示对象,范围的介词: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6)表示排除的介词:除、除了、除去、除非(7)表示被动的介词:被、叫、让、给(8)表示比较的介词:比、和、同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顺承关系连词:那么、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现代汉语语序顺序口诀

现代汉语语序顺序口诀
1.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就像大树有树干和枝杈,主谓宾是那粗壮的树干,定状补是旁枝末叶。
2. 定语常在主宾前,好似门卫守两边,忠心耿耿把关严。
3. 状语有时在句首,像个先锋冲前头,情况状态它先抖。
4. 谓语后面跟着补,补语就像小跟屁虫,紧紧黏着不放松。
5. 主语就像大当家,威风凛凛镇全家,没有它来不像话。
6. 宾语像是座上宾,等着主语来相迎,位置就在谓语后。
7. 定语如果很冗长,就像长长的麻花糖,缠绕主宾不慌张。
8. 状语多样有讲究,如同调味的小香油,为句子添彩有一手。
9. 补语作用真不小,恰似查漏补缺的小棉袄,让句子意义更完好。
10. 主语在前先开口,仿佛舞台上的大歌手,一马当先来起头。
11. 谓语紧跟主语后,就像接力赛里的接棒手,快速反应不能溜。
12. 宾语乖乖在最后,像是等着被安排的小木偶,等着谓语来招手。
13. 长长的定语像藤蔓,把主宾紧紧来裹缠,让表达丰富又好看。
14. 状语像一阵小清风,吹到句子的前或中,带来各种新内容。
15. 补语是个小补丁,哪里残缺补哪里,句子完整就靠你。
16. 主语是那大明星,主谓宾里它最行,整句围着它转不停。
17. 宾语好似小宝藏,谓语找到它才爽,藏在句末闪光芒。
18. 定语华丽像彩绸,装饰主宾乐悠悠,让句子美出新高度。
现代汉语2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

现代汉语2复习⼤纲(语法语⽤部分)《现代汉语》复习⼤纲(语法、语⽤部分)⼀、总体框架:第⼀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第⼆章词类和功能分析法第三章短语结构和层次分析法第四章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第五章歧义现象分析第六章复句(排除多重复句)第七章语⽤⼆、各章的重点第⼀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等语⾔单位的结构规则。
⼆、语法的基本特征①抽象性——语法是从⽆数具体的语法结构组合中概括、抽象出来规则。
②⽣成性——根据语法规则可以产⽣出⽆限合法的结构(包括句⼦)。
③递归性——指在语⾔单位的组合过程中,语法规则可以反复地⽆限地使⽤。
④系统性——语法是⼀个严密的系统⽹络。
⑤民族性——指⼀种语⾔的语法区别于别种语⾔语法的个性。
三、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汉语语法最根本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段来表⽰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总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①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影响。
②虚词的运⽤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
③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④短语的结构跟句⼦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致。
第⼆章词类和功能分析法⼀、词类的划分标准充当句⼦成分的能⼒语法功能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词与词的组合能⼒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形态标志三标准形态形态变化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所具有的概括意义和类别意义●在汉语词类的划分中,语法功能是主要标准,形态和意义只能作为辅助和参考的标准。
⼆、汉语的词类体系主体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实词数代词:数词、量词、代词修饰词:副词、区别词词类声⾳词:叹词、拟声词虚词关系词:介词、连词语助词:助词、语⽓词第⼀层第⼆层第三层三、需要掌握的语法要点(⼀)实词部分1、能指出具体词语的词性关键是要掌握每⼀类词的划类标准:名词:+[数量短语+ ~]动词:+[∽+宾]形容词:[很+∽]区别词:[+定]、—[很+∽]副词:[+状语]数词、量词、代词(⼈称代词、疑问代词、指⽰代词)、拟声词、叹词的辨别⽐较简单。
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

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中文作为一门语言,其语法结构丰富而复杂。
其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就是语序的灵活运用。
正确掌握和运用语序不仅可以使句子通顺,还可以表达出更准确、更生动的意思。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文语法中语序的难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来运用灵活的语序。
1. 主谓宾语的语序在中文中,主谓宾语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I like to eat fruits.)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强调某一信息或者改变句子的语气,语序可以灵活变化。
比如,将宾语置于主语之前,可以突出这个宾语的重要性。
例如:"吃水果,我喜欢。
"(Eating fruits, I like.)这样改变语序后,句子中的重点就放在了吃水果上。
2. 状语的语序状语在句子中用来描述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情况。
一般来说,状语位于动词之间,但它的位置也可以灵活变化。
例如:"我昨天在学校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Yesterday I met a new friend at school.)可以看到,状语"昨天"和"在学校"分别放在了动词"认识"和"了"之间。
另外,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这样可以更加突出这些状语。
例如:"在学校,我昨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At school, I met a new friend yesterday.)3. 并列关系的语序在中文中,如果有两个或以上的并列成分,一般遵循先主后客的原则。
例如:"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I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强调其中的某个成分,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来达到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将"跳舞"放在前面,像这样:"跳舞和唱歌,我都喜欢。
高考语文复习 句群顺序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句群顺序梳理一、方法指导1、辨明文体,把握规律一般来说,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组织规律。
(1)叙述描写类:一般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组织。
因此,在梳理时要抓住文句中可以显示时间转换、空间转移的词语来考虑。
当然,有时还要考虑是顺序,还是倒叙、插叙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说明类: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与事理说明的说明顺序也有较大不同。
事物说明多按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来组织,常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顺序等;事理说明多按逻辑关系(先与后、主与次、大与小、因与果、普通与特殊等)组织说明;程序说明则按制作程序行文。
(3)议论文:可结合议论文结构(总分、并列、层次、对比)有关知识来考虑。
一般来说,一个议论性的句子群,应当按照证明与被证明,阐析与被阐析的原则进行宏观把握。
找出哪些句子是观点句、结论句,哪些句子是材料句,或者找出哪些句子是前提,哪些句子是推论,哪些句子是结果,句群的脉络清晰了,梳理顺序就容易了。
2、明确关系,连接最近。
一群句意绵密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找到这些句与句的联系,先把关系最紧密的连接起来,句群的关系便更加清晰了。
那么,这些“联系”通常表现在哪里呢?它们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语句:“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
“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解释;“例如”表示举例……(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计划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随着汉语的日益普及,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已经成为一个必备的基础能力。
因此,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对于掌握汉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设计一个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学习计划。
二、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汉语基本句型结构和常用的基本语法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句型结构,词序,主谓宾结构,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量词的使用等。
1. 学习内容(1)掌握汉语的基本句型结构,了解主谓宾结构和定语从句等基本语法知识。
(2)学习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掌握常用动词和形容词的表达方式。
(3)学习量词的使用,了解数量的表示与计量单位的使用。
2. 学习方法(1)通过教科书和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学习汉语的基本句型结构和常用语法知识。
(2)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口语练习。
(3)利用语法书和练习册进行系统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三、中级阶段中级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对汉语语法的掌握,学习更加复杂和灵活的句子结构,提高语法应用能力。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并列结构、从句结构、倒装结构、虚拟语气等。
1. 学习内容(1)学习并列结构和从句结构的使用方法,了解主谓宾结构的扩展和变化。
(2)学习倒装句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掌握虚拟语气的应用规则。
(3)学习句子成分的复杂运用,掌握语法的高级用法和变化。
2. 学习方法(1)学习并列结构和从句结构时,注重语法的整体把握和应用。
(2)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锻炼对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运用。
(3)积极参与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提高语法应用能力。
四、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加强对汉语语法知识的系统整合和深入理解,掌握一定的语法分析能力,提高语法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语法分析与应用、句法成分分析、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的分析等。
1. 学习内容(1)学习语法分析与应用,掌握句子成分和结构的深层次应用。
现代汉语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

现代汉语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1. 引言1.1 汉语语法与语用的定义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学科,主要探讨词语如何组合成句子,句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汉语的构词、词类、词序等基本规则。
语用学则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研究说话人和听话人如何利用语境和语言外的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1.2 研究语法与语用的意义研究汉语语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内在规律,为语言教学、翻译实践、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语用研究则有助于提高交际效率,增进跨文化理解,对促进人际沟通、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3 本复习大纲的结构与目标本复习大纲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汉语语法和语用的基本概念、关系、现象分析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巩固汉语语法和语用知识,提高汉语运用能力,为深入研究汉语语言学奠定基础。
2. 汉语语法概述2.1 词法2.1.1 词类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量词和数词等。
各类词在句中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了解各类词的特点对于掌握汉语语法至关重要。
2.1.2 词的构成与变化汉语词的构成主要有复合、派生、重叠等方式。
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尾、词缀等方面,如动词的时态、体态、语气等变化。
2.2 句法2.2.1 简单句简单句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汉语的简单句具有灵活的语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句子成分的位置。
2.2.2 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通过一定的关联词或关联手段组合而成的句子。
常见的复合句类型有并列句、主从句、递进句、选择句等。
2.3 语法范畴汉语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数量、时态、体态、语气、情态等。
这些范畴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表达句子的意义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语语法概述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类词的特点、词的构成与变化、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结构以及语法范畴等方面的知识。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
句子排序复习教学案

句子排序复习案复习要点:掌握句子排序的几种方法;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排序题。
复习内容:排序即“排列正确的顺序”,就是要求语言具有“合理的语序”,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
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①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逻辑顺序: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概括到具体……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内在规律,然后才能合理排序。
例1: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雪景。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A.③①④②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小结:这一语段就是以顺序排列的,标志性的词语是:例2: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②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
③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④上一层要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A.③②④①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小结:这一语段就是以顺序排列的,标志性的词语是:例3:句子的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据统计,死海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②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③这样,就使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④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⑤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A.④①⑤②③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③④D.④②①⑤③小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结论,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面表达语序专题
基础知识准备:
1、语法:(定) + 主+ (状) + 谓+ (补) + 宾
2、介词: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表示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定语或介词宾语。
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很灵活,同一个介词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数量介词和其他介词。
介词用法:介词一般用于名词或者代词前面,表示该词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关系。
介词后面的名词或代词称为介词宾语
介词的分类
(1) 表示时间方向的介词: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2)表示方式的介词: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的介词: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的介词: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的介词: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的介词: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的介词:比、和、同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顺承关系连词:那么、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重点辨析: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4、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现代汉语-副词的种类
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口诀: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5、助词:是指一种独立性差、无实义的特殊虚词
助词作用:助词通常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结构或者某种功能。
助词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种语气;若用于句子中间或词与词之间,则表示提示某种结构上的关系。
助词的分类:助词在汉语中,通常分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白话文中常见的助词包括:的、了、着、吧、啊等等;文言文中则有:之、乎、者、也、矣等。
难点: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比较灵活,是汉语学习的中难点部分,必考题
汉语中的语序语序是什么?
语序是语言成分的排列顺序。
语序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之一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序有广狭二义。
狭义语序一般指语素、词的排列次序广义语序通常指各个层面、各种长度的语言单位和成分的排列次序。
狭义语序是包含在广义语序之内的。
今天简单谈谈广义的。
广义语序包括语言单位排列顺序简称“单位序”如语素序、词序、词组序、句子序等也包括结构成分的出现顺序简称“成分序”如构词成分(词干、词缀)序、句子成分(主语、谓语、述语、宾语、补语、中心语、状语、定语)句序等。
汉语的动词不随人称、性、数、时的变化而变化。
如:“是”“我是学生。
”“你是学生”“我们是学生”“他们是学生。
”无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还是单数或复数对动词“是”没有任
何影响。
汉语的动词、代词等也不随句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如:“研究”“研究语言”“研究正在进行”“注重研究”“研究的方向”。
无论“研究”在句中做主语、谓语、宾语还是修饰限制词语都没有词形上的变化。
再如:“我”“我吃饭”“他来看我”“我朋友”无论是主格、宾格还是所有格的意义都没有词形上的变化。
汉语缺少典型的形态变化汉语中的语序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语序小结:汉语的特点汉语是分析性语言缺少典型的形态标志所以形成了以词序和虚词(虚词分为四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语法特征。
词序可以影响到语句的表义。
汉语中的语序语序的重要作用可以表示不同的词汇或语法意义可以表达不同的修辞意义汉语中的语序。
7、现代汉语的语序规律:
1、从句子整体的角度说,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2、2、从修饰和限制的角度说,定语在主语和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补语在谓语之后。
3、3、从多层定语的角度说,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例如: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4、4、从多重状语的角度说,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例如: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
8、词类活用问题,也是语序题的难点部分。
例如:我要学习与要我学习的区别之处。
我要学习。
“我”是主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要”是能愿动词(也有人叫做“助动词”),表意愿,一般认为做状语。
“学习”是谓语中心。
要我学习。
“要”是表使令的动词,相当于要求或让,“我”是兼语。
作“要”的宾语,“学习”的主语。
七年级上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圆柱、( )、正方体、长方体、( )、球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球体、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
3、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是两个( )和一个( );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 )和一个( );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 )和两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 )和两个( )。
5、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
(2)圆柱的截面是:()、圆
(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
(4)球的截面是:()
6、我们经常把从()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7、常见立体图形的俯视图
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
主视图()正方形()长方形()
俯视图长方形()圆()圆
左视图长方形正方形()()()
8、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第二章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 、有理数
(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
整数和分数统称()。
0既不是()数,也不是()数。
(2)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2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
(4)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 、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