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消化内镜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内镜室医院感染培训相关知识

内镜室医院感染培训相关知识一、内镜室工作人员培训及防护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具备内镜相关感染危险因素、感染爆发的处置、化学因子危害、清洗消毒及职业防护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
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镜诊疗操作及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口罩、眼罩、手套、抗湿袍或围裙、帽子等,必要时使用防护面罩,以防接触感染因子和有毒化学因子.二、内镜及其附件的使用后处置1、内镜及其附件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2、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3、所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4、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
5、凡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内镜附件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6、与人体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内镜及其附件,应达到高水平消毒,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等。
7、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8 —人一用一消毒或者一人一用一灭菌原则。
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范,负责对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
三、内镜及附件常用的灭菌方法内镜及附件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压力蒸汽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使用环氧乙烷、戊二醛等化学灭菌剂进行灭菌。
内镜及附件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采用戊二醛、邻苯二醛、过氧化酸等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1•压力蒸汽灭菌内镜及附件使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进行灭菌时,灭菌参数由内镜肌肤吉安的材料性质不同及是否裸露耳钉。
因此需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前,内镜及附件必须从分清洗干净,因为残留的有机物或无机盐可影响环氧乙烷的穿透,消耗部分氧乙烷,干扰灭菌效果;同时应控制内镜及附件的水分,以免造成环氧乙烷稀释和水解,影响灭菌效果。
消化内镜室职业安全防范制度

消化内镜室职业安全防范制度1.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室在临床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操作环境的特殊性和患者的不确定性,消化内镜室工作人员面临着职业安全风险。
因此,制定一套职业安全防范制度对于确保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2.职业安全防范制度的目标本职业安全防范制度的目标是保护消化内镜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安全风险,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职业安全防范措施3.1 设备维护与检查定期对消化内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检查设备的电源和接地情况;确保设备操作界面的正常运作,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意外事故。
3.2 个人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确保其按照规定进行更换和清洁;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护自身免受患者可能携带的感染病原体的侵害;操作前进行充分洗手和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卫生安全。
3.3 应急预案和培训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发生职业安全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定期组织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员工上岗前要接受必要的培训,熟悉消化内镜室操作规程。
3.4 工作环境管理保持内镜室的整洁和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对内镜室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排查,及时修复有故障的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轮班,确保员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4.监督和评估设立内镜室职业安全防范制度的监督机构,定期对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确保对职业安全事故的及时调查和处理。
5.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职业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意识;建立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安全管理和改进工作。
6.结论消化内镜室职业安全防范制度是确保内镜室工作人员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一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安全风险,保障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消化内镜室职场防护制度

消化内镜室职场防护制度
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消化内镜室职场的健康与安全,保护
医务人员免受潜在危害的侵害。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消化内镜室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
技术人员等。
职场卫生
1. 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包括勤洗手、保
持身体清洁等。
2. 消化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洁,确保环境卫生的安全。
3.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应急处理
1. 消化内镜室应配备急救设备,并确保医务人员熟悉应急处理
流程。
2. 如果发生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培训与教育
1. 所有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有关职场防护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2. 消化内镜室应定期组织演和模拟训练,以增强医务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监督与检查
1.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消化内镜室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职场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与检查工作,主动提供相关的工作情况和意见。
法律责任
违反本制度的医务人员将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相关变更或修订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消化内镜室职业风险防护制度

消化内镜室职业风险防护制度1. 引言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消化内镜室职业风险防护制度,保障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消化内镜室是一个涉及较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其中涉及到各种职业风险,如传染病传播、化学品暴露、伤害风险等。
该制度的制定旨在明确责任、规范操作、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以降低职业风险对医护人员的危害。
2. 目标本制度的目标在于:- 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减少职业风险对医护人员的伤害;- 强化对各类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 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3. 职责分工制度规定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 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医生应熟悉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消毒、无菌原则,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护士应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包括准备工作和监护等,并保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支持人员应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操作时安全可靠;- 管理人员应监督和管理整个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包括培训、设备采购和维护等。
4. 风险防护措施为减少职业风险对医护人员的危害,本制度明确了一系列风险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消毒设备和工作区域;-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职业病症状;- 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医护人员了解和熟悉各项操作规程和风险控制措施。
5. 紧急响应和事件处理本制度对紧急情况和意外事件的处理给出了明确指导:- 针对各类紧急情况,如突发传染病暴发、设备故障等,应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对意外事件进行调查和记录,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6. 培训和宣传为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护意识和技能,制度规定了培训和宣传的内容和方式:- 定期开展风险防护培训,包括职业风险知识、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制作宣传资料,通过内部通知、宣传栏等形式,推广风险防护制度和措施。
7. 反馈和改进本制度建立了一个反馈和改进机制:- 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和讨论,及时完善制度和措施;- 定期审查和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对不合理或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修订和改进。
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首先,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职业防护培训,了解有关工作风险和防护措施的知识。
培训内容包括病原学知识、内镜操作技能、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培训还应定期进行,以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内镜室应设备完善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污染物的排除。
特别是在进行有剧毒物质或有害气体操作时,需要更加严格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外,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帽子、防护服等,以防止病原体的直接接触。
并且需要定期更换和清洗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持其防护效果。
对于有接触感染性病例的内镜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疫情调查和监测。
一旦发现有感染风险,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隔离和消毒等。
工作人员本人也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测和治疗。
另外,内镜室应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分类和正确处理。
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有专门的存放地点,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在工作过程中,内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严格的个人卫生要求,包括勤洗手、正确佩戴防护装备、注意饮食卫生等。
同时,内镜室也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以保持室内清洁整洁。
此外,内镜室应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监测和体检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一旦发现工作人员存在健康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调岗、休假和治疗等。
最后,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态,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
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注意休息和调节,保持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包括职业培训、通风系统、个人防护装备、疫情调查和监测、废弃物处理、个人卫生、健康监测和体检制度、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有效保护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消化内镜室职业防护制度

消化内镜室职业防护制度
职业防护制度是消化内镜室必须遵守的规定。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工作时,必须戴上口罩、帽子、鞋套和一次性乳胶手套(每次更换并消毒)。
对于特殊感染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在原有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增加穿隔离衣、防护眼镜和高效过滤口罩,同时带上双层手套。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并定期进行手卫生监测。
在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时,医务人员需要戴上口罩、帽子、防护眼镜、防水隔离衣服和一次性手套。
每次更换一次性乳胶手套并消毒。
在进行侵袭性(有创性)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后的锐器必须直接放入锐器盒内,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医疗锐器。
对于ERCP或介入治疗,医务人员需要穿上铅衣、戴上铅帽、护脖、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并悬挂存放铅衣,不可以折叠。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随身携带个人计量仪,并定期接受体检。
由于消化内镜室接触感染患者较多,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检验乙肝五项,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预防加强抵抗力。
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需要按照报告程序及时上报感染控制科,并且需要进行标准防护或特殊防护。
如果发生针刺伤或其他职业暴露,医务人员需要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并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同时包扎伤口。
暴露人员需要将职业暴露流调表送交感染控制科填写,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
消化内镜护理培训教程
消化内镜护理培训教程
消化内镜护理培训教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消化内镜的基本知识:包括消化道解剖结构、消化内镜的种类和功能、消化内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基础知识。
2. 消化内镜护理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包括消化内镜的组成和各部件的名称、可以使用和不可以使用的消化内镜护理设备和材料、消化内镜护士的个人防护装备等。
3. 消化内镜检查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术前禁食、肠道净化等准备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术前咨询和告知患者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消化内镜检查的操作技术:包括消化内镜的正确握持、
进入食管的技巧、胃底、胃底、胃体、回肠和盲肠的检查
方法等技术细节的讲解。
5. 消化内镜检查后的护理与处理:包括检查结束后的观察
和护理、消化内镜护理设备的清洗和消毒等。
6. 消化内镜检查的并发症与处理:包括出血、穿孔等并发
症的处理方法以及应急措施。
7. 消化内镜检查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检查的质量进行评估、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等。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消化内镜护理培训教程的内容,具体会
根据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果需要详细的教程,建议参考
相关的专业书籍或咨询医学院校的相关课程。
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第一篇: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保证工作环境的采光,通风良好和洁净。
清洗消毒室必须有通风换气设施。
二、夜歌实施预防措施,认真执行消毒隔离个性规章制度。
三、上班时须衣帽整洁,进行诊疗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
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换,脱去手套后应真正洗手。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粘膜,非完整性皮肤和污染物品前均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四、进行各项操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须带防护镜,穿防渗透工作服。
五、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使用后一次性活检钳,注射器针头等锐器应放入专用利器盒内,3/4满时关闭开口;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应及时弃置于黄色塑料袋内,3/4满时扎紧袋口;专人回收、无害处理。
七、工作中手部皮肤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局部。
污染眼部等黏膜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
有伤口是,应轻柔挤压伤处,尽量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0.5%碘伏或者用75%酒精局部消毒、包扎伤口,同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登记,专家评估,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跟踪观察。
八、工作人员应定期做HBsAg、抗-HIV、抗-HCV检测,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第二篇:内镜室制度内镜室制度目录1.内镜检查室消毒隔离制度2.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3.内镜室消毒责任制度4.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与交接制度5.内镜室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6.特殊检查室工作制度7.新技术准入制度8.首诊负责制度9.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0.术前讨论制度 11.新技术准入制度内镜室制度内镜检查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内镜室应设检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洗涤消毒区应设臵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窥镜及其附件。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消化内镜室工作防护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防护制度1. 背景和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消化内镜室工作防护制度,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并规范消化内镜室工作流程。
2. 工作防护措施2.1 医护人员装备- 在进行消化内镜室工作时,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帽子和手套,以保护自身免受感染。
- 医护人员应佩戴专业防护眼镜,避免受到消化内镜操作过程中的溅射伤害。
- 医护人员应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并配戴一次性防护围裙,以防止污染物溅染。
2.2 消化内镜设备维护- 消化内镜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 设备维护人员应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维护,包括清洗、消毒和更换易损件等。
2.3 环境卫生管理- 消化内镜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卫生清理,包括地面、墙壁和工作台面等。
- 必要时,消化内镜室可以进行空气消毒,以确保空气质量的良好。
2.4 医疗废物处理- 消化内镜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置。
- 医护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口罩,防止感染的发生。
3. 应急预案3.1 突发事件处理- 消化内镜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
-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应急预案,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处置。
3.2 事故报告和处理- 消化内镜室应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医护人员在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 责任和监督4.1 责任分工- 消化内镜室应明确医护人员的责任和分工,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 各岗位的责任和职责应详细列出,并有具体的人员负责。
4.2 监督和评估- 上级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化内镜室的工作防护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5. 培训和教育5.1 医护人员培训- 消化内镜室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其工作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并通过考核达到相应的标准。
5.2 知识宣传- 消化内镜室可以通过内部宣传和外部宣传等方式,向医护人员和患者传递相关的防护知识,提高公众意识。
消化内镜室职业防护制度:保护医务人员
消化内镜室职业防护制度消化内镜室职业防护制度是确保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手套及时更替2.在消化内镜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手套,以减少手部细菌的传播。
当手套受到破损、污染或佩戴时间过长时,必须及时更换手套,以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遵循清洁规程4.消化内镜室的各项设施和物品必须遵循严格的清洁规程,以确保消毒效果。
所有表面和设备应定期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消毒。
使用后的器械和设备也应及时清洁和消毒。
5.定期检查6.消化内镜室的所有器械和设备应定期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定期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内窥镜、成像系统、呼吸机等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7.患者筛查8.在消化内镜室接受检查的患者应进行筛查,以确定其是否患有传染病或携带病原体。
对于有传染病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以避免病原体传播。
9.锐器安全10.消化内镜室使用的锐器包括活检针、手术刀等,使用这些锐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锐器应当及时处理和保存,避免刺伤或划伤医务人员。
若发生锐器伤,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包括伤口清洗、消毒、包扎等,并追踪患者感染情况。
11.正确使用消毒剂12.消化内镜室使用的消毒剂种类较多,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各类消毒剂的性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定期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和浓度,确保其有效性。
13.隔离措施14.在消化内镜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应熟悉隔离措施,以确保在处理特殊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能够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对于确诊的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
同时,对于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的医务人员,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病原体传播。
15.个人防护16.消化内镜室的医务人员在处理病患、试剂和设备时,必须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加强岗位培训,养防培护意识。由于内镜工作性质特殊,医务人员 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仅靠少数管理者和规章制度的监督约束, 不能实现安全执业目标,而必须要调动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意识, 共同加以维护。内镜科室应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或举办培训班,在全 员岗位培训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内镜洗消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 的业务指导考核,规范操作流程,落实防护制度,使岗位安全意识 得到确切落实和全面普及。
03 自动洗消机
尽可能采用自动洗消机进行内镜的清洗消毒:与传统消毒方式相 比,自动洗消机消毒过程完全密闭、自动记录运行参数、便于质 量控制且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日本消化器内窥镜技师委员会、世 界胃肠病组织及美国消化内镜协会等多个规范与指南均建议:尽
可能使用内窥镜自动冲洗机,以避免接触戊二醛等清洗消毒剂。
流动水下冲洗,75%酒精或碘伏消毒
6 确定暴露源患者是
否为阳性 填写意外损伤报告
7
检测:受伤护士进行 感染 检测并记录在案,至少随 访一个月。
防护教育,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2 辐射因素防护
对于在放射线环境中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除了应按 规定配备射线防护装置,还应定期进行个人辐射剂 量的监测,经常轮换接触放射线,以避免放射线在
率可高达90%
由于中国为肝病大国,肝炎病毒感染人数 众多,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已达到6.73%,成为 威胁内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因素[6]。 此外,随着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HIV)、梅 毒(USR)的流行,人群中的感染率呈逐年上 升趋势,李惠成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内镜 检查前患者抗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7%, 已超过低水平流行国家成人的感染率[7]。 而这些病原体在内镜操作过程中则可通过
消化内镜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消化内镜中心 张稀逗
01 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02 职业操作存在的危险因素 03 个人操作的防护措施 04 职业暴露的预处理
一、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预防医院感染,做好个人防护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护人员是第一时间 零距离与各类病人进行接触的群体,由于情况的紧急 性和病情不确定性,使医护人员暴露与显性与隐性的 危险因素之中,容易对其造成身心伤害。特别是近年 来,艾滋病在全球蔓延;乙型肝炎在我国高发;而且 随着人群的交流增多,流动增快突发性疾病的迅速传 播,如非典,因此医护人员具有自我防护意识和严格
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能有效降低戊二醛等有毒有害气体在内镜工作环境空气中的 浓度,减轻对医护和病患呼吸系统的刺激和损害。科室内各区域应形成良好的通 风习惯,尤其是内镜清洗消毒室,应采用"上送下排"式机械通风模式;加强对清 洗消毒液的安全保管,可在盛装戊二醛的容器上方专门配备局部通风罩,以保证 戊二醛等有害物质排出室外。
2、舒缓工作压力,维护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进步, 内镜诊疗功能不断加大,内镜诊治量迅速增加,从事内镜工作的医务人员 面临较其他科室更多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身心健康问题时有发生,因 此舒缓工作压力,维护员工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内镜科室安全管理中不容忽 视的问题。相关部门应根据内镜科室工作特点,合理配置医护人员比例, 施行弹性排班制度,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帮助其掌握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 方法
了内镜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戊二醛、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多酶 洗液、福尔马林液以及乳胶手套。经常 暴露于戊二醛环境中的内镜医务人员易 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气道阻塞、咳嗽、呼 吸短促)和皮肤刺激症状戊二醛是内镜医 护人员罹患职业性哮喘或纤维性肺病的
主要病因
消化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最为常见。据 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岗位医疗工作者 相比,内镜医务人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务人员的眼部黏膜及有破损的皮肤侵入 体内,造成交叉性感染[。目前国内大多数 医院内镜诊疗前已不再做血液生物病原体 检测的现状,进一步降低了医护
危险因素
生理心里因素
相对于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内镜专科职业安 全防护与感染控制的相关培训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 健全、规范的管理和督导体系,相当多的内镜医务人员甚 至从未接受过相关职业安全防护及感控知识培训,或者接 受相关培训后因没有具体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督导手段, 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尚未形成防护习惯。而少数从业人 员防护意识淡薄、防护习惯缺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一步 增加了相关人员接触职业伤害的风险,是影响职业安全的 重要因素。而另一方面,繁重的诊疗工作量、紧张的医患 关系也在无形中增大了内镜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导致其 出现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18]。
个体内造成蓄积。
配备射线防护 装置
独立的防护 工作间
定期进行个人
辐射剂量的监 测
弹性排班
配备铅衣、铅 围脖
03 机械损伤防护 Add Your text here
在长时间固定站立操作下应预防性的穿弹力袜,遵循节 力原则,养成良好的站姿和习惯在不影响无菌操作下可
自行调整站姿及坐高脚凳。
04 自我加强防护
工作人员。
01化学因素的防护
空间合理布局
01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标准 化的内镜中心
02 区域通过独立作业
应配备有诊疗区域、医务人员办 公和休息区域以及内镜清洗消毒 区域,各区域通过独立作业,合 理布局可以有效控制有良好通风习 惯
03
局 部 通 风
三、
个人防护措施
01 个人防护设备 Add Your text here
One
防护服
Two
面罩和过滤面罩
Three
良好的手 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手卫生是内镜医护人员保护自 身安全的前提。在操作前、后都应彻 底清洁双手,接触感染性患者需用灭 菌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避 免病原体通过接触传播途径感染其他
物理因素防护措施
1、锐器刺伤
利器盒置于方便操作的位置,不持锐器随
意走动,不徒处理玻璃碎屑,不套回使用
4 过的针头 5 应急处理
8 预防用药
1
使用安全型 医疗工具
3 培养良好工作习
惯,进行 侵入性 操作接触体液、 血液要及时戴手
套
2
1、进行规范化医护人员职业
局部处理: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在
的防护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二 职业操作存在的危 险因素
生物 因素
One
Two
学化因素
物理 因素
Three
Four
生理心理 因素
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
血液
体液及排泄 物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肝炎病毒感 染
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相关人员由于工作 的特殊性会经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 液及排泄物,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