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规划与设计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三个主要部分。

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的主轴,西起长江,东至北京。

东线工程则是从江苏淮安引水,分向山东和河南,最终北上至北京。

西线工程则是从四川乐山引水,途径陕西和甘肃,最终注入黄河。

工程规划充分考虑了地形、水系、城镇分布等因素,通过人工挖掘、引水、渠道建设等手段,确保水资源顺利调剂到北方地区。

二、水源保障与水质控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主要是从长江输水,因此水源的保障至关重要。

工程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水源保护,包括严格的环保技术措施、水源地治理和监测等措施,确保引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规定的排水标准和水质监测要求,确保引水的水质达标,保障北方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三、工程施工技术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大量的水利工程和土建工程,包括隧道、水库、渠道等。

工程施工的关键是稳定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为此,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包括盾构机、挖掘机等,保障施工的高效率和质量。

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标准进行,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四、施工进度管理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包括几个阶段,需要严格的施工进度管理。

为确保工程按期完成,需要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同时,要随时关注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处理问题,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以备后续查阅和评估。

五、安全施工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水利工程,涉及到诸多安全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安全生产,做好各项防护工作,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同时,要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在施工现场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确保工程施工无事故。

六、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如土地开垦、水资源调剂等。

为了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工程采用了多项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复绿、水域治理、生态恢复等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方案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方案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对南方的丰沛水资源进行调配,以满足北方干旱地区的用水需求。

该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缓解不同地区间的水资源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方案、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南水北调工程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初步构想自1952年开始,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和讨论后,于2002年3月起正式启动实施。

整个工程由东、中、西三条调水线组成,分别是东线、中线和西线。

其中东线自江苏泗洪县,沿淮河干流至北,经状态苏州支流大运河传输,至北京;中线自汉江支流去黄河起,断转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西线则自长江支流水口排水闸左干跨黄河桥水转六直渠,通过地下途径,最后将水沿新平线将调水源输送到中国西部干旱地区。

总体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如下:1. 工程规模宏大: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全线工程总长超过1200公里,工程总造价约7000亿元人民币。

2. 对资源整合利用:该工程集中南方水资源,通过调水方式输送到北方,达到资源整合利用的目的。

3. 利国利民: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协调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方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根据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贫乏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个系统的工程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水质保证、环境保护等内容。

1. 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多层次的,分别包括东线、中线和西线。

每一条调水线都有其独特的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2. 水质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在输送南方水资源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保障北方地区的用水水质。

在输送的过程中,设立了多个水质监测站点,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管理。

3. 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注重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输送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规划,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保证了工程的环保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完整版

南水北调完整版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
(解决西北 水隧洞引水入黄河上游
缺水的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较小 最好
二、工程进展情况
❖ 1、投资方面 ❖ 截至2012年3月底,我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
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125.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247.3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159.3亿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基金1146.8亿元,贷款465.3亿元。 ❖ 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 完 成 投 资 1455.3 亿 元 , 占 在 建 设 计 单 元 工 程 总 投 资 2188.7亿元的66%,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 成投资232.0亿元和1205.7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 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8%和64%;过渡性资金融资利 息16.7亿元,其他0.9亿元。


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规划区人口
4.38亿人(2002年)。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
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增加
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与非工程措施和中下游防洪工程相配合,可使
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消
南水北调完整版
工程简介
❖ 南水北调就是指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 三个调水区,形成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 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 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 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 体格局。
南水北调——五个世界之最
❖ 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输水线路长,穿 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 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土石方开挖 量17.8亿立方米,土石方填筑量6.2亿立方米,混凝土量6300万立方 米。

南水北调工程介绍实施方案及流程

南水北调工程介绍实施方案及流程

南水北调工程介绍实施方案及流程一、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方案1、方案确定: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方案确定是在深入调研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协商和专家论证,在国家层面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方案。

方案确定包括水源地的选择、调水引渠的布置、输水方式以及地方政府和工程承建单位的责任分工等内容。

2、工程设计: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多次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工程的地形地貌、土质水情等因素的分析,制定了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包括水源地的调查勘察、输水渠道的布置、工程建设方案及施工图等内容。

3、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包括调水源地、输水渠道等在内的一系列建设工程。

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土地征收、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考虑。

4、工程运行: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是指工程建设完成后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工程运行需要依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设备维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流程1、选址规划:南水北调工程选址规划是在深入研究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

选址规划工作需涉及到水源地的地质、水文情况的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水源地选址。

2、环境评估: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以保护地方生态环境。

环境评估及审批过程需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3、政府批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复,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的批复。

政府的批复意味着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正式启动,工程建设和管理层面的相关工作将随之展开。

4、工程施工: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

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5、投运收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工作。

工程投运后,可以为华北地区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方案及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工程承建单位等多方的协作和合作。

南水北调工程的50多种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50多种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50多种方案一、调水路线选择方案1.内调北线:该方案主要依托京杭运河以及它的支渠,将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其他华东地区的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2.中线调水:该方案主要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通过建设一条长江干线水利工程实现。

3.以江引淮:该方案主要是依托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相通衔接,引江入淮,然后通过淮河将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4.西线调水:该方案主要是将西南地区的水资源通过引黄入渭的方式引入华北地区。

5.京杭泰调:该方案主要是以京杭运河和泰湖为基础,将长江和东南沿海河流的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二、输水工程方案1.开挖渠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开挖渠道,将水资源从水源地输送到目的地。

2.建设隧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建设隧道,将长距离的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3.建设引水坝: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建设引水坝,利用地势高低差,将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4.修建水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修建水库,储备水资源后再进行输送。

5.开发地下水资源: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将地下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三、水质改善方案1.建设净化设施:该方案主要是在水源地和输水工程的途中,建设净化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

2.水质防护设施:该方案主要是在输水工程沿线,设置水质监测点和防护设施,对水质进行保护和管控。

3.开展水质监测:该方案主要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对输送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4.提升水质标准:该方案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水质标准,确保输送的水资源符合相关标准。

四、生态环境保护方案1.生态恢复工程:该方案主要是在水源地和输水工程途中,开展生态恢复工程,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2.生态调度方案:该方案主要是通过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输送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生态补偿政策:该方案主要是建立生态补偿政策,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补偿,维护生态平衡。

4.生态修复工程:该方案主要是在输送水资源的目的地,进行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受损的地方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五解决方案
• 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中线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东线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输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中线工程输水安全保障 东线工程输水安全防护
中线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丹江口库区及汉江上游规划措施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通过水污染防治、水土保 持、生态示范县建设及源头地区生态保护区建设等 措施,保障丹江口库区水体水质安全。 汉江中下游规划措施 针对汉江中下游各种生态环境影响,规划提出建立 汉江平原生态农业示范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渠;建 立污染防治区,控制城市与工业污染。 东线调水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东线调水区主要关注长江口地区,通过划分生态功 能区,分区分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障长江 口地区生态安全及长江干流水质安全,其中重点是 上海水源区对于盐水入侵的预防,当大通流量小于 警戒水量时,应严格控制或停止东线调水。
• 中线工程输水安全保障 发挥在线水库的调蓄功能 设置节制闸实现干渠分段控制,减少输水 风险 • 东线工程输水安全防护 主要截污导流工程 截污导流工程与防洪排涝系统的协调
谢谢!
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调水的主要受益地区,调水 工程的实施将不仅有利于改善黄淮海平原和黄河上 游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以及缓解黄河上、 下游争水的矛盾,还可减少拦蓄受水区当地地表径 流,使河流保持一定的入海流量,有利于减轻黄河、 海河等河道的泥沙淤积,部分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另外,调水还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受水区灌溉用 水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争水的局面,提高灌溉保 证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为保障北调水 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对工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局 部地段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水污染控制问题等, 可就有关科研结论和规划予以跟踪调查和验证。

南水北调是什么意思

南水北调是什么意思

南水北调基础介绍
南水北调是指从中国南方的水源地,向北方的水资源匮乏地区调水的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始建于1950年,目的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障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

南水北调工程包括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和南水北调副线工程。

主体工程的规划长度约为4480公里,跨越5省3市,主要用于解决北方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副线工程则是为了解决沿线城市和区域的生产生活用水,共规划了4条副线,分别为南水北调中线、南水北调西线、南水北调东线和南水北调南线。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人民在共和国成立以来改善水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中国实现了从南方向北方调水的历史性转变,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调剂长江水、黄河水和珠江水资源,解决华北地区和北京市等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求,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是基于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水系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输水定额和供水排水互济的方式,合理调剂南方水资源,满足北方城市和农田的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主要包括三大调水方式。

1. 中线调水中线调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调水方式之一,主要利用长江水资源,通过中线工程将长江水调送到黄淮海地区和华北平原地区。

中线工程起于江苏省扬州市,止于北京市居庸关水库,全长约1233公里,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长的一条调水通道。

中线工程主要分两大干线,即以保障北京市的城市供水和华北平原的灌溉用水。

2. 东线调水东线调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另一主要调水方式,主要利用珠江水资源,通过东线工程将珠江水调送到福建、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区。

东线工程起于广东省粤西地区,止于江苏省苏北地区,全长约1691公里,主要满足福建、江西等省的城市供水和灌溉用水需求。

3. 西线调水西线调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辅助调水方式,主要利用黄河水资源,通过西线工程将黄河水调送到山西、河南等地区。

西线工程起于黄淮海地区,止于甘肃省中部地区,全长约526公里,主要满足河南省的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原则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是基于一系列的调水原则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均衡调配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要均衡调配南水资源,努力实现南北调水地区之间的南水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争取形成南北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统一调度管理的良好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gineering 2 (2016) xxx–xxx
News & Focus
Contents lists available at ScienceDirect
jou r na l hom e pa ge: w w w.elsev /lo cate/en g
Engineering
南水北调工程
Offic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mittee, State Council, PRC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世界上距离最长、受益范围最大、受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下游、中游、上游调水,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相互连接,构筑“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国水资源配置格局(图1)。

东线工程主要为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图2)。

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主要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供水。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图3)。

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主要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调水入黄河上游。

规划分三期实施。

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规划调水总规
2095-8099/© 2016 THE AUTHORS.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 on behalf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Limited Company.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 (/licenses/by-nc-nd/4.0/).
英文原文: Engineering 2016,2(3):265–267
引用本文: Offic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mittee,State Council,PRC.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Engineering, /10.1016/J.ENG.2016.03.022
图1.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线路示意图。

5 Author name et al. / Engineering 2(2016) xxx–xxx
模为4.48×1010 m3,其中,东线为1.48×1010 m3,中线为1.30×1010 m3,西线为1.70×1010 m3。

2.工程建设进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论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率先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

东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抽江水量约8.8×109 m3,全长约1467 km,从长江至黄河南共设有13个梯级34座大型泵站。

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

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为9.5×109 m3,全长约1432 km。

目前,东、中线后续工程和西线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3.主要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项目组成的庞大项目集群,在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面临丹江口水库混凝土坝加高、穿黄隧洞盾构、超大口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PCCP)管道、大型渠道设计施工、大型预应力渡槽结构优化、膨胀土渠坡处理、煤矿采空区域地基处理、长距离调水水力调配与冰期输水、大型泵站泵装置特性与运行方式等诸多技术挑战。

在科技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水北调系统和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大量的南水北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了上述技术难题,优化了设计,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4.工程运行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改变了供水格局,在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改善受水区水质、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4.1.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
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输水总量超过5.0×109 m3。

目前,北京市城区供水中南水北调水占比超过70 %,受
益人口达1100多万人,另有超过2×108 m3的南水北调水储存到了密云水库等调蓄水库;天津市中心城区供水
中南水北调水占比超过70%,820多万人喝上了南水北调水;河北省供水范围涵盖石家庄、保定等7个省辖市,受益人口达500万人;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范围涵盖郑州、许昌等11个省辖市,受益人口达1600余万人。

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规划供水目标已全部实现,累计调入山东省水量达1.1×109 m3,保障了济南、青岛、枣庄、潍坊等城市用水。

4.2.改善受水区水质
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受水区水质改善明显。

北京市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380 mg·L–1降至120~130 mg·L–1;沧州市民用上优质的南水北调水后,逐渐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

东线干线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山东、江苏两省治污工作至少提前了10年,沿线淮安、徐州、济宁等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4.3.生态效益逐步发挥
北京市利用南水北调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
图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泵站。

图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漕河渡槽。

6Author name et al. / Engineering 2(2016) xxx–xxx
增强了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

目前,已向怀柔应急水源地及潮白河、海淀山前等水源地试验“补”入2.50×108 m3南水北调水,累计压采地下水超过1.00×108 m3,地下水下降速率减缓,补水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向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市生态补水7.0×107 m3,涵养了地下水;向河南省许昌市、郑州市、鹤壁市分别生态补水6.15×106 m3、2.0×107 m3、7×106 m3,置换出水源用于生态水系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

东线工程在保障济南、青岛、枣庄、潍坊等城市用水的同时,还向南四湖、东平湖、小清河等湖泊、河流补充生态用水,城市河水、湖水环境显著改善。

4.4.防灾减灾
受2016年“7·19”特大暴雨影响,河北省石家庄、邯郸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体浊度急剧增高,南水北调中线紧急调增石家庄、邯郸市区供水量,保证了居民用水;工程2016年向衡水市紧急调水5×107 m3,减轻了衡水市的旱情。

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有效缓解了2014、2015年度淮北地区干旱和2015年度宝应湖内涝。

5.结语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它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保障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运行步入正轨和后续工程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总体规划,以及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将逐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