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逆作法施工与顺作法施工
盖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的施工步骤

盖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的施工步骤
盖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是在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施工方法。
下面我将分别从多个角度来详细介绍它们的施工步骤。
首先,我们来看盖挖顺作法。
盖挖顺作法是指在地下室施工时,先进行地下室的盖板浇筑,然后再进行挖土开挖地下室。
具体的施
工步骤如下:
1. 地下室盖板浇筑,首先进行地下室盖板的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下一步
操作。
2. 地下室开挖,在地下室盖板浇筑完成后,可以进行地下室的
开挖。
开挖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逐步进行土方开挖,同时要对开
挖的土方进行支护,以确保施工安全。
接下来,我们来看盖挖逆作法。
盖挖逆作法是指在地下室施工时,先进行地下室的挖土开挖,然后再进行盖板的浇筑。
具体的施
工步骤如下:
1. 地下室开挖,首先进行地下室的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逐步进行土方开挖,并对开挖的土方进行支护,以确保施工安全。
2. 地下室盖板浇筑,在地下室开挖完成后,进行地下室盖板的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总的来说,盖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在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取决于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现场条件。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来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顺作法和逆作法施工工艺

顺作法和逆作法施工工艺以顺作法和逆作法施工工艺为标题,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两种施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顺作法施工工艺顺作法施工工艺是指按照工程施工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施工方式。
它的特点是先进行基础工程,然后逐步进行上层建筑的施工。
这种施工方式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连贯性和工程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在顺作法施工工艺中,首先进行的是地基基础的施工。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结构,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包括地基的挖掘、填筑、夯实等工序。
完成地基基础后,就可以进行上层建筑的施工了。
上层建筑包括框架结构、墙体、屋面等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结构的搭建、墙体的砌筑、屋面的铺设等工序。
同时,还需要进行管道、电气等设备的安装。
顺作法施工工艺的优点是施工过程清晰,易于掌控。
工程师可以根据施工进度来调整施工计划,确保工期的合理安排。
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的联系紧密,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面资源,提高施工效率。
二、逆作法施工工艺逆作法施工工艺是指按照与顺作法相反的方向进行的施工方式。
它的特点是先进行上层建筑的施工,然后再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
这种施工方式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场地狭窄、地质条件较差等。
在逆作法施工工艺中,首先进行的是上层建筑的施工。
上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与顺作法相同,包括框架结构的搭建、墙体的砌筑、屋面的铺设等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完成上层建筑的施工后,就可以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了。
由于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结构,因此在逆作法施工工艺中,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土壤承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
逆作法施工工艺的优点是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由于先进行上层建筑的施工,可以更早地进行建筑的使用,有利于提前投入使用和收回投资。
深基坑支护类型及适用范围及施工要求

深基坑支护类型、适用范围及施工要求(一)灌注桩排桩支护通常由支护桩、支撑(或土层锚杆)及防渗帷幕等组成。
排桩根据支撑情况可分为悬臂式支护结构、锚拉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和内撑-锚拉混合式支护结构。
当以上支护方式都不适合时,可以考虑采用双排桩形式。
1、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可采取降水或止水帷幕的基坑。
除悬臂式支护适用于浅基坑外,其他几种支护方式都适用于深基坑。
2、施工要求:(1)灌注桩排桩应采取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已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应大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应大于36h。
(2)灌注桩顶应充分泛浆,高度不应小于500mm;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应比设计桩身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进行配制。
(3)灌注桩外截水帷幕宜采用单轴、双轴或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与灌注桩排桩桩间的净距宜小于200mm;采用高压旋喷桩时,应先施工灌注桩,再施工高压旋喷截水帷幕。
(二)地下连续墙支护地下连续墙可与内支撑、与主体结构相结合(两墙合一)等支撑形式采用顺作法、逆作法、半逆作法结合使用,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宜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外墙即“两墙合一”。
1、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周边环境条件很复杂的深基坑。
2、施工要求:(1)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导墙顶面应高于地面100mm,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导墙底部应进入原状土200mm以上;导墙高度不应小于1.2m;导墙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40mm。
(2)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宜为4~6m。
槽内泥浆面不应低于导墙面0.3m,同时应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
(3)水下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连续浇筑。
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3m,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m,导管下端距槽底宜为300~500mm;钢筋笼吊放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不宜大于4h;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宜为200±20mm,强度等级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进行配制;混凝土浇筑面宜高出设计标高300~500mm。
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一种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主要利用物体的重力来
完成施工的过程,相对传统的顺作法施工技术更为灵活和高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逆
作法施工技术。
第一种逆作法施工技术是挖土机开挖基坑。
在传统的顺作法施工技术中,通常是先向
基坑内施加支撑结构,然后再逐渐开挖土方。
而逆作法施工技术则是先利用挖土机将基坑
挖掘至所需深度,然后再逐步施加支撑结构,使得基坑稳定。
这种逆向的施工方式可以大
大缩短基坑开挖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第二种逆作法施工技术是屋面防水施工。
传统的顺作法施工技术通常是先在屋顶铺设
保温层和隔离层,然后再进行水泥砂浆的防水处理。
而逆作法施工技术则是先在屋顶铺设
一层防水卷材,再进行保温和隔离层的施工。
这种逆向的施工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水泥浆料
渗透到防水层,提高防水效果。
第三种逆作法施工技术是混凝土浇筑。
传统的顺作法施工技术通常是先将混凝土从地
面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再进行浇筑。
而逆作法施工技术则是先将混凝土通过泵车从施工
现场抽取到地面,再进行浇筑。
这种逆向的施工方式可以避免由于混凝土输送带带来的堵
塞和漏损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一种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它通过逆向的思维和工程技术
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逆作法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效果。
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的要点解析

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的要点解析尽管逆作法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但是一旦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依然会使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陷入危险。
今天就来总结一下逆作法过程各环节中的问题要点吧。
一、从做法看问题逆作法与顺做法的区别,使得在该工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在特定方面注意施工安全,因此施工组织在安全方面的侧重点,应根据逆作法的工法特性进行考虑。
(1)顺作法的施工顺序是当基坑周边挡墙施工完毕后,对挡墙作必要的支撑,开挖土方至设计标高,浇筑素混凝土垫层及地下结构底板,接着依次由下往上,一边拆除临时支撑,一边浇筑地下结构本体。
(2)顺作法的支撑在顺作法施工中,通常包括型钢支承、钢管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及土锚等。
(3)逆作法的支撑在逆作法施工中,地下结构由上往下逐层施工,地下结构本体的梁和板即可作为支撑。
因此,逆作法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如发现旋喷桩外鼓异常情况,不应浇筑混凝土,应尽快做出维护措施,防止土体坍塌,造成人员伤害;井体混凝土采用设计强度混凝土;第一次挖土可按设计图尺寸全面下挖到一定深度,绑扎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大于8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节开挖。
同时还应注意在地下暗挖土时,必须按规定的路线挖掘,必须从高至下,挖土必须按比例放坡挖掘,严禁乱挖,以防造成塌方伤人。
挖土至模板松动时,必须先拆除模板和其它坠落物,然后继续开挖。
拆除的材料必须随时清除,不准堆放在挖土的上方,以防下滑击伤人体。
所有预留洞口,采用防护网封闭,平面预留洞口四周应设置临时防护栏杆,以防坠物伤及地下施工人员。
地下施工人员上下采用扣件管子固定组成爬人扶梯。
此外,逆作法也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工作方式,工作面范围与施工协调也会有所区别。
(1)全逆作施工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把钢筋混凝土作为整个结构的支撑,整体进行浇筑,然后把建筑材料通过预留孔加入进去。
(2)部分逆作施工法:把部分土方当作基坑的支护结构,从而确保土方的侧向力不出现位移。
“逆作法”与“顺做法”的比较

扬尘方面
通常的地基处理采取开敞开挖手段,产生了大量的建筑灰尘,从而影响了城 市形象;采用逆作法施工,由于其施工作业在封闭的地表下,可以最大限度 的减少扬尘。
优缺点分析
顺作法优点 顺作法施工顺序简单明了,便于施工;对挖土机械要求较低,不需要特别定制小型挖土机械。
顺作法缺点 顺作法施工周期较长,对上部结构和地下结构的施工不能同时进行,需要分层进行,效率较低。
适用场景比较
逆作法适用场景
逆作法适用于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且地 下室较深的建筑。此外,对于地质条件较差 、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区,逆作法也具有显 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层逆作法
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四周围护结构,是采用分 层逆作,不是先一次整体施工完成。分层逆 作四周的围护结构是采用土钉墙。
02
逆作法与顺做法的比较
原理比较
起始
先施工地下连续墙或支护结构,并设置中间支承桩和柱。
支撑
利用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的强大支撑 。
同步施工
逐层向下开挖与浇筑地下结构,同时地面以上结构逐层向 上施工。
原理比较
01 特点 上下结构同步施工,缩短工期。 起始 02 从地面一层梁板楼面结构开始施工。
施工顺序
03 逐层向上开挖土方并浇筑各层结构,直至工程结束。
特点
04
施工顺序单一,逐层向上。
优缺点分析
逆作法优点 逆作法可以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从而节省工时;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 量小,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亦小;施工可少受风雨影响,且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 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这样大幅度削减了支撑 和工作平台等大型临时设施,减少了施工费用。 逆作法缺点 如逆作法支撑位置受地下室层高的限制,无法调整高度,如遇较大层高的地下室,有时需另设临时水平支撑或加大围护 墙的断面及配筋;由于挖土是在顶部封闭状态下进行,基坑中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中间支承柱和降水用井点管,目前尚 缺乏小型、灵活、高效的小型挖土机械,使挖土的难度增大。
逆作法施工介绍

基坑顺作法、逆作法比照1 概述现今基坑的规模越来越大,面积在10000~50000m2的基坑越来越多;基坑的开挖深度可到达20~30m:基坑场地紧凑,有些地方紧贴红线。
城市中的基坑工程呈现出“大、深、紧"的特点,基坑的规模越来越大;基坑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基坑场地更紧凑;基坑周边环境更复杂敏感,临近大量市政管线、建筑与地铁构筑物。
基坑支护结构除满足自身强度要求外,为了保证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地铁的正常使用,基坑工程的设计及施工主要以变形控制为主。
在全国范围,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由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等地开始,采用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法将成为建设高层建筑地下室和其他地下结构的未来主要发展及推广的趋势。
2 顺做法施工工艺简介深基坑支护结构通常由围护墙、止水帷幕、水平内支撑系统(或拉锚系统)以及支撑的竖向支承系统所组成的板式支护结构体系。
顺做法是指先施工周边围护结构,然后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并逐道架设水平支撑(或打设拉锚系统),开挖至坑底后,由下而上依次施工基础底板与地下结构梁板,并按一定的顺序拆除水平支撑系统,直至完成地下结构施工。
对于浅基坑工程,可采用周边放坡或设置土钉墙、重力坝等无内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开挖至坑底;然后浇筑基础结构,再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各层地下结构梁板。
顺作法是基坑工程的传统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成熟,围护结构体系与主体结构相对独立,设计、施工比较便捷。
由于是传统工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施工单位的选择面广。
另外顺作法方案中,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主体设计关联性较低,受主体设计进度的制约小,基坑工程有条件尽早开工。
顺作法施工流程示意图3 逆作法施工工艺简介相对于顺做法,逆作法则是每开挖一定深度的土体后,即支设模板浇筑永久的结构梁板,用以代替常规顺做法的临时支撑,以平衡作用在围护墙上的土压力。
因此当开挖结束时,地下结构即已施工完成。
盖挖施工方案顺做法逆作法课件

由于同时进行地上和地下结构的施工,可以缩短整体项目 的施工周期。
施工安全
由于采用内部支撑或围护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和 周边环境的影响。
节约成本
逆作法可以减少土方开挖和外运量,降低施工成本。
逆作法的适用范围
深基坑工程
对于深度较大的基坑工程 ,逆作法可以有效地控制 基坑变形和周边环境的影 响。
逆作法
施工成本较高,因为需要先施工主体结构的支撑桩和围护结构,增加了施工时间 和人力成本。
04
盖挖施工方案顺做法与逆作法的工程 实例
顺作法工程实例
总结词
大型地下空间开发
详细描述
顺作法常用于大型地下空间开发,如地铁车站、地下商场等。通过从地面开挖,逐层向下施工,直至达到设计标 高。该方法便于组织施工,进度快,成本相对较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盖挖施工方案顺做法逆作法将 在地铁、隧道、桥梁等工程领域
发挥重要作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 盖挖施工方案顺做法逆作法将成 为地下空间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盖挖 施工方案顺做法逆作法将以其高 效、安全、环保等优势,成为未 来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先施做主体结构的支撑桩和围护结构 ,然后进行土方开挖,接着进行主体 结构的施工,最后进行回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施工效率的比较
顺做法
施工效率较高,因为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可以同时进行 。
逆作法
施工效率较低,因为主体结构的支撑桩和围护结构需要先施 工完成,才能进行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逆作法施工与顺作法施工
发表时间:2017-07-25T10:38:54.8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沈燕
[导读] 摘要:新的时期,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动,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飞速发展,很多大中型城市地上建筑空间日趋减少浙江子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新的时期,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动,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飞速发展,很多大中型城市地上建筑空间日趋减少,因此,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包括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地下部分的工程,地铁工程等在内的深基坑工程逐步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深基坑工程的深度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文中主要探讨了深基坑的顺作法施工技术和逆作法施工技术。
关键词:深基坑;逆作法施工;顺作法施工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速度飞速发展,在各大城市中不断涌现出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对基础部分要求较高,主要采用深基础型式。
随着国内施工建设不断发展,大中城市中心区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在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与地下轨道、市政管线密集分布区域的旧楼改造或新建工程深基坑的安全性及其基坑工程施工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为这类建筑施工的瓶颈问题。
而逆作法施工正是妥善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施工方法,所以本文简单介绍了顺作法施工,重点介绍了逆作法施工技术。
1 顺作法施工
1.1 顺作法施工的特点
顺作法施工具有以下优点:(1)基坑顺作法施工工艺成熟,支护结构体系与主体结构相对独立,设计、施工均比较便捷;对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施工单位选择面广;(2)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主体结构的设计关联度较低,受主体设计进度约束小,基坑工程有条件尽早开工。
顺作法除了以上优点外也存在一些缺陷,明挖顺作法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均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基坑开挖时设置的支护结构体系均为临时支撑,在结构体系完成后还需将其拆除。
1.2 顺作法关键技术
顺作法在一次性开挖基坑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的危险问题有基坑坍塌滑坡、坑底隆起、支护侧向位移、涌砂涌水等。
因此,顺作法在土方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在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不允许放坡的情况下深基坑支护与其水平支撑的设置成为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因为该关键技术可以预防基坑坍塌滑坡事故的发生。
②顺作法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仅仅做好基坑支护和水平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会遇到地下水的影响,该因素对基坑影响较大,不容忽视,故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降水、排水工作。
③水平支撑的拆除。
对于水平支撑的拆除需由专业的设计单位提供拆除顺序及专项方案,不能随意拆除以免引起基坑塌方事故。
2 逆作法施工
2.1 逆作法施工特点
如今的深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法,主要具有以下优势:(1)社会资源消耗少:特别是可利用施工场地狭小时,逆作法的效果更加明显。
(2)缩短施工工期:当上下结构同时进行时能够极大缩短工期。
(3)降低施工成本:外墙可以同时起挡土截水的作用;只开挖有效范围内的土方,能够减少土方开挖量和运输量;地下室各层梁板、外墙可以采用土模。
(4)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相邻的建筑物沉降小,当场地为软土地基时效果更明显。
(5)提高施工安全性:不会因为基坑换撑而引起内力重分布,避免基坑长时间的暴露导致的边坡风化。
凭借逆作法的这些优点,可以加快业主的销售和资金周转速度,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2 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
2.2.1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地下连续墙刚度大、强度高,可作为永久或临时地下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施工步骤一般为:首先预制企口式接头桩,养护桩体至合格强度起吊运输,然后测量、放线,控制导墙的位置,导墙是测量的基准,施工时必须考虑到连续墙的变形以及施工误差,保证尺寸要求。
接着开挖基坑,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应先进行降水,开挖过程中要注重清理基底以控制水平度,以及采取措施控制墙体垂直度,避免因竖向荷载产生大量沉降。
最后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宜采取措施避免渗漏,以保证施工质量。
目前挖土成槽机械主要缺陷是不能保证墙体的足够稳定,改进方向主要在于更加高效以及更加小型化,这样也可以适用于异形的地下连续墙,能够保证在墙体还未坍塌的时候就完成挖槽任务。
2.2.2 中间支承柱和立柱桩
沉降、变形观测逆作法施工中,作为临时的支护结构和地下结构一部分的地下墙、板、柱,应按照永久结构的要求严格控制其沉降和变形,因承担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坑底地基土在必要时必须进行变形控制。
观测点的布置应依据设计图纸,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
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保护措施以及观测仪器的改进,由于观测点十分重要且一般设置于墙柱边角处,因此宜做好保护措施,确保后续观测工作不受影响。
不同的观测环境,不同的观测对象也需要选用相应的观测仪器,比如观测时发现所用仪器不能够清楚观察裂缝,则宜换用带读数的显微镜来观察其变化情况。
2.2.3 施工洞口及垂直运输
由于是在地下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结构施工,垂直运输挖出的土方以及施工材料设备的过程也成了逆作法施工的重要一环,所以需设计用于地面直达地下结构底层的垂直运输,且尺寸大小符合施工要求的预留孔道。
一般的发展方向是:设计合理的挖土方案和出土路线,满足“先柱后墙,间隔开挖,流水作业,严禁超挖”的逆作法施工原则,尽量减少预留施工口,从而减少加固预留施工口所需要施工量以及施工费用。
2.2.4 中间支承柱和立柱桩
中间支承柱和立柱桩是逆作法施工的重要一环,开挖时是支撑柱,施工完成后可以作为永久的地下结构受力柱,因此必须精确控制其轴线位置,垂直度也是重要指标,一般需控制在立柱长度的1/600以内。
实际施工中,成孔之后需经过全方位测量配合垂直定位,才可下放立柱桩的钢筋笼至设计位置,同时再次调节垂直度,借助支架进行临时固定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或是利用钢管或型钢将立柱引至
地面上,再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并调节。
对于大口径钢管桩,可在孔内埋设定位锚板,达到测量和控制其垂直度的目的。
3 结语
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深基础顺作法施工技术会被不断地创新,逆作法这种相对新颖的施工技术在现实中也会不断推广应用。
虽然逆作法施工中仍有差异沉降施工控制,导柱垂直度控制,土方开挖方法改进等问题需解决,但是其总体的发展趋势仍需关注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臧园. 浅谈深基坑逆作法施工与顺作法施工[J]. 科技创新, 2014(11).
[2] 建筑施工手册(5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3] 龙莉波. 大型深基坑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 地基基础,2016(06).。